刘少奇、谢琼香合凑了5块钱,在大家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均为二位新人送上了祝福。谢琼香自己将名字改为谢飞,期待能如雄鹰一般在天空自由翱翔。
1935年冬,红军部队到达陕西安定瓦窑堡,从共产国际回来的张浩带来了《八一宣言》和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要求建立广泛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为驱逐帝国主义和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毛泽东指示中国革命要从土地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战争。同年,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针对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国际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观点,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策略,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1935年12月9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学生运动在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斗争新高潮的到来。洛甫告诉刘少奇,华北地区的省委书记因为被捕被杀、犯错误换了不下二十位,目前他们只知道北方局大概有三位同志,北方局包括满洲和华北五省等地,急需掌握情况并重建组织。政治局决定派刘少奇前往华北,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贯彻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而现在的华北日本人虎视眈眈,汉奸为虎作怅,各种反对势力虎狼横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虎穴,刘少奇却笑道不入虎穴焉是虎子。
毛泽东建议先派一队同志打头阵了解情况后刘少奇再走,刘少奇谢绝毛泽东好意,决定立即动身。想起要重返顺直,刘少奇百感交集,他想起当年在顺直留下来的一撂撂右倾的大帽子,毛泽东鼓励他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1936年初,刘少奇出发时在新丰火车站遭到警察盘查,幸亏谢飞机灵糊弄了过去。但护送的交通员却因经验不足差点露出了马脚,刘少奇怕路上再出岔子,让交通员先回去了。
天津的北方局书记高文华因北方局同中央失去联系很久,在没有经费开展工作的情况下,高文华夫妻迫不得已将只有4个月大的儿子卖了,以解组织燃眉之急。王林向高文华汇报,一二九运动被捕学生中,一名叫郭清的中学生年仅18岁被军警严刑拷打惨死在监狱里,学生们打算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抗议国民党对抗日运动的镇压,此事北平市委已经同意,一些商人自愿提供物资帮助,其它党派团体也想参与其中。高文华同意了这次行动。
1936年3月31日,北平学生抬着郭清同学棺材再次组织了示威游行,他们喊出了“打倒卖国贼苏哲元”的口号,这下激怒了苏哲元,他下令军警进行镇压,但交待只吓唬不开枪,刘少奇和谢飞刚到北平,便看到大街上成千学生组成队伍游行示威。军警冲入游行队伍,棍棒、大刀横飞,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骨干被一个个拘捕,刘少奇看到痛心不已。他在北洋饭店落脚后,立即与北方局秘书长王林顺利接头,刘少奇一见面就问王林学生抬棺游行被军警镇压的事,批评他们仓促组织学生运动,还喊出了“打倒卖国贼苏哲元”这种激化矛盾的口号,见王林支支吾吾地不肯汇报实情,刘少奇只好告诉了他自己政治局候补委员的真实身份,要求他汇报真实情况。
王林回来后立即向高文华转达了刘少奇对这次学生运动的批评,北京局组织部部长兼军事委员长柯庆施不以为然,他曾是刘少奇赴俄学习的同学,认为刘少奇原来在顺直就是个老右倾机会主义。柯庆施要亲自去辨别来人是不是刘少奇本人。
北洋饭店里,刘少奇让谢飞尽快找银行把组织经费存起来,而且要换个便宜些的住处。这时柯庆施来访,他没想到刘少奇只吃饼泡咸菜,刘少奇急于听柯庆施汇报工作,想尽快了解省委工作进展,没想到柯庆施称自己只是来证实他是否是刘少奇,未落座就要走。刘少奇喝住了他,指责他们省委的王林吞吞吐吐不说情况,他来了又是验证身份马上要走,他命令柯庆施把北平抬棺事件的前因后果给自己讲清楚。
很快,刘少奇在高文华家主持召开了北方局会议,指导他们的革命活动不是一朝一夕,既要大胆冒险,又要万分谨慎,他批评这次的抬棺游行活动,因准备不足导致党员骨干被抓了54个,这是严重脱离群众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要求领导者要警醒“左”倾错误在党的历史上造成的惨痛教训。但刘少奇同时肯定了一二九运动北平省委组织得非常出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少奇肯定了北方局在一二九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批评了他们第二次游行的仓促冒险,指示当前要动员一切力量组织营救被捕学生。会议开到很晚,刘少奇散会后看到高文华女儿们一直在门外冻着等,便通知下次换地方开会。王林送刘少奇回家时,告诉了他高文华将儿子卖了筹集组织经费的事,刘少奇听了心痛不已,立即返回高文华家中,让谢飞动用北方局的第一笔经费将老高的儿子接回来。刘少奇没想到北方局同志们的生活艰苦至此,他向老高真诚致歉,告诉他革命再困难也不能用这种办法,老高夫妇听了潸然泪下,只是遗憾孩子的买家已经搬走找不到了,刘少奇立即安排王林打听那户人家搬迁的准确地址,并让谢飞明天拿钱送高文华的女儿们去上学。而对于自己,刘少奇仍是极其节俭的,他为节省经费,和谢飞搬到了惠兴德成衣铺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住。
刘少奇细读了北方局党员李铁夫的文章和其连续8次建议河北省委纠正极“左”策略的信后,认为对李铁夫的批判和处理是有问题的。李铁夫所讲的“党组织应当深入群众,长期隐蔽,积聚力量”的主张完全正确。高文华提醒刘少奇,李铁夫的路线错误是经中央定论过的,之前孟坚就是因为支持李铁夫,被撤销了领导职务。刘少奇坚持真理,下令贯彻中央的号召,动员北方全党实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北方局与李铁夫同志的组织关系,由实践来检验李铁夫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得知李铁夫的爱人张秀岩也因受到他的牵扯,断绝了组织联系,安排林枫尽快找到他们。实际上这些年来李铁夫、张秀岩夫妇虽然被质疑,但仍坚持斗争。李铁夫给进步学生上课,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抗击日本打倒帝国主义。张秀岩则背着丈夫偷偷到车站做苦力补贴家用。在林枫的协助下,在大雨滂沱的一天,刘少奇找到了他们。他肯定李铁夫是一个了不起的国际主义战士,李铁夫百感交集泪如雨下,与刘少奇紧紧相拥。
谢飞看着雨越下越大,便拿上伞去接刘少奇,她在半路上无意中发现日军在向海河抛尸。次日,刘少奇召集省委开会,大家意识到,谢飞看到的就是最近海河连日出现浮尸案的真相。李铁夫告诉大家,一些爱国学生因此事自行组织破案小组,有些还被军警抓去,但一般只拘留半天就释放了,刘少奇判定这说明一致抗日的呼吁在军警中也产生了影响。他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揭露日军罪行,振奋民众,凝聚各界、各阶层的力量,搞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为抗日战争做好精神准备。柯庆施发难问这次的游行与上次的抬棺游行有何不同?刘少奇回答时机不同,最近日军对华北地区疯狂武装走私和经济掠夺,这使中国海关损失巨大,当局财政空前危机,所以这次游行有民众基础,当局会借此向日军施压,不至于对游行活动进行镇压。大家一致赞同刘少奇的建议,柯庆施也心服口服。刘少奇安排这次行动由李铁夫具体负责。
开完会后,柯庆施向刘少奇建议让关在草岚子监狱的同志,履行敌人的出狱手续,在自首书上尽快签字出狱。刘少奇想到当时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志因组织来不及营救而被日寇屠杀,他立即让把散会的同志叫回来大家开会讨论,通过后报请中央政治局做决定。
1936年春,中央中央经过商议,批准了北方局的营救方案,刘少奇收到回复后立即展开营救工作。他安排天津市委书记林枫做他的秘书,天津市委书记一职由李铁夫同志接任。柯庆施专门负责营救草岚子监狱的同志。北方局动员一切力量,先后三次传信给狱中同志,并及时更换了相关的监狱管理人员,经过三个月艰苦工作,北方局十几位被捕同志共分九批走出监狱,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大大加强了北方各省党的力量。
李铁夫紧锣密鼓地筹备游行计划。一日,林枫冒险来到刘少奇住所紧急报告:原定在五卅纪念日举行的游行活动,被警局提前知情了。
刘少奇同意了李铁夫将大游行提前两天举行的建议。游行当日,日方向国民党宋哲元将军施压,警告他若不派兵镇压,日本将自行解决危机,宋哲元表示学生活动表达正常抗议,日方如果武装镇压,他将血拼到底,捍卫国家尊严。在李铁夫合理的组织和带领下,当学生游行队伍到达海光寺日本驻屯军门前时,李铁夫派学生骨干迅速将游行队伍引导向了另一侧,这样既达到了向日军示威的目的,也没有和日军直接起冲突。天津反日大游行没有一人受伤或被捕,取得了完全胜利。刘少奇称赞李铁夫的策略完全正确,立即指示北平举行大型示威响应天津,并让示威活动喊出“拥护29军抗日、拥护宋哲元将军抗日”的口号,这样可以让民众的呼声帮助宋哲元更加坚定抗日的决心,而且借此影响全国的白区工作。
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刘少奇在天津奉中央指示,派遣周小舟代表共产党,去南京与国民党秘密接触,周小舟先让国民党代表看了他带来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内领导人写给宋子文、程潜等国民党要员的十几封亲笔信,表达了共同抗日的诚意,并代表共产党提出六项要求:开放抗日群众运动;由各党各派组成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释放一切抗日爱国的政治犯;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停止进攻苏区,承认苏区的合法地位;划定地区给南方各省游击队集中训练,待机出发抗日。
南京的蒋介石看到毛泽东的亲笔后,提出条件:中共的军队必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置于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之下,他打算和共产党边打边谈。另一边在天津的刘少奇在林枫家里看了周小舟带来的回信后,意识到蒋介石一方面想招安共产党,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他们向苏联要援助,很明显蒋介石不会放弃向陕北进攻。刘少奇得知派往两广和香港的干部二次都没站住脚,安排再派熟悉当地工作的同志再去第三次。他们正在开会时,共产党员郭明秋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刘少奇得知小郭在女工夜校教课,指示让她马上停止教课,因为做秘密工作的同志不能做公开工作。
谢飞提水桶下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她向刘少奇抱怨已来天津大半年了,却只给她安排送信、望风之类的小工作,对她很不公平,似乎刘少奇的责任越大,自己的价值就越小。刘少奇只好安抚谢飞,以后他来做家务。
刘少奇批准了林枫和郭明秋的结婚报告,恭喜二人喜结连理,他称赞郭明秋是领导一二九运动的领袖,安排她以后负责译电工作。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刘少奇抓紧对实力派军人的统战工作,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一封接一封地给有实力的军人写信,讲述共产党人对于抗日的态度,恳求能够得他们的支持。看着厚厚的一沓信,谢飞不满自己就是个邮差,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诚为顺应攘外必先安内的国内形势,在西安发动兵谏,支持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被扣后,高文华兴奋地建议北方局应立即对张学良、杨虎诚的义举进行声援呼吁,并公审蒋介石,刘少奇劝他要等中央的指示再行动。高文华却认为社会各界现在急需北方局发声给他们指出行动的方向 ,刘少奇现在是观望主义、尾巴主义,是右倾错误。
刘少奇回到家里,谢飞也不理解他为何不对蒋介石下达诛杀令,她痛恨蒋介石杀害了她们谢家十二个人,刘少奇含泪说出前妻何宝珍也是被蒋介石所杀,但他们现在要争取国民党的军队共同抗日,首要的任务就是迫使蒋介石答应民主和抗日的条件,而且现在最想杀蒋介石的不是他们,而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投降派,所以蒋介石极有可能在这样的处境下答应他们的条件。刘少奇泪流满面地告诉谢飞,他们的仇总有一天会报的!
谢飞来给高文华夫妻送女儿学费时,听到高文华和柯庆施在屋里说刘少奇现在畏首畏尾就是因为没经历过凶险,谢飞放下学费出门后,两人继续指责刘少奇。谢飞忍不住返身回去反驳他们说,刘少奇在福建松毛岭一战他亲手建的新兵连几乎全军覆没,长征时的湘江之战他带的第八军团一万多人打得只剩下千余人。刘少奇的三个孩子全在凶险环境中送了人,他的妻子何宝珍也是被蒋介石杀害的,这样的刘少奇恨敌人已恨到骨缝里,怎能说他没经历过凶险没有感情?
刘少奇召开省委会议,告诫大家不能急于向社会表态,要等中央的电报,高文华不认同,自请免去北方局书记和河北省委书记的职务,申请去陕北的中央学校学习。刘少奇表示如果他的判断有失误,愿意承担责任。这时中央电报来了,提出为防止国民党内亲日派借口西安事变挑起内站,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做了分析后,决定以和平方式 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刘少奇将王林调走之前交给他的信转交给高文华妻子贾琏,告诉他们,王林已找到抱走他们孩子的那户人家,他们现在在唐山,他安排高文华夫妻不管花多少钱都由组织解决把孩子接回来。
鉴于全国白区工作十分活跃,为方便来北方局请示汇报的人员,刘少奇指示北方局机关迁到北平。但高文华还是坚持要走,连贾琏也劝不住他。
1937年春,刘少奇从高文华家出来后独自在院子沉默良久,之后他询问林枫、谢飞等人对老高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老高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对党绝对忠诚,而且他的奉献精神无人能及。刘少奇称自己之前立下誓言一生要写一本关于共产党员品质修养的文章,从老高身上他认识到共产党员的政治品质不仅包含品行,还包含政治修养。
刘少奇在北方局叱咤风云地渡过了1936年,迎来了1937年的春天,此时中国共产党自大革命失败后,白区的斗争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在北平,刘少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全面回顾和反思这10年的历史,他的一封封充满政治胆魄的千言长信,不停地飞向延安。毛泽东等人看后决定在延安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一方面研究、部署苏区的工作,一方面对白区的工作也来一次全党性的总结。1937年初夏,深入虎穴一年有余的刘少奇带着白区的丰硕成果回到了陕北。
白区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对党的白区工作以及政治路线中的“左”倾错误传统,进行毫不掩饰地系统批判。与会的老同志们对此表示强烈抗议,认为刘少奇是在攻击老同志所做的贡献和牺牲,李铁夫拖着病体站出来支持刘少奇,解释党的四中全会以来左倾是主要问题和错误。老同志们情绪激动质问他们的辛苦工作和为革命牺牲难道也错了,李铁夫遭到围攻当场晕倒。
1935年5月17日开始的白区会议开到26日,因为极期严重的争论,不得不暂时休会。但随之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争议依然激烈。洛甫在会上指出刘少奇在白区的报告中对党的缺点批评是主观主义,扩大了党的局部错误。刘少奇反驳他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党犯了左倾错误,目的是让党正视出现的问题,指明今后的工作方向,两人各不相让。刘少奇晚上得知李铁夫还在急救,安排立即给他的妻子张秀岩发电报,请她来延安。
毛泽东同刘少奇一样,从亲身经历中,对“左”倾错误传统有着深切感受。他在次日的会议上发言,肯定了刘少奇的观点基本正确,强调了目前党内存在两种讲话方式,一种是夸夸其谈不顾主义的主观主义胡说,另一种是实事就是唯物辩证的革命观,刘少奇和李铁夫属于后者。毛主席的发言,使得政治局扩大会和整个白区的工作会发生了根本性扭转,数天后,刘少奇对于会议的结论性发言,获得全票通过。
李铁夫在延安病逝,妻子张秀岩在铁夫墓前,郑重请求党组织重新给李铁夫做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之前上海中央局曾给他下的反党反国际的结论至今没有平反,毛主席称赞李铁夫是英雄,答应一定会为他做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民族危亡之际,刘少奇再次离开延安前往山西,担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兼北方局书记,领导北方局执行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刘少奇带着新任的北方局领导班子杨尚昆、朱瑞等人到达太原后,立即开会讨论今后的工作方向 ,刘少奇主张在我方武装力量比较弱的情况下,只有游击战是最可行。朱瑞却担心这种小打小闹的打法会遭人耻笑。这时杨尚昆带来了周恩来和谢飞等人,原来周恩来夫妇在太原的街上遇到了谢飞,谢飞看到邓大姐也在执行撤退的指示,这才停止了闹脾气打游击战的任性做法,跟着他们一起过来了。
周恩来晚上告诉刘少奇,毛席让他以中共中央党代表的身份同阎锡山协议八路军进入山西之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等事宜,刘少奇建议协商的核心要紧紧围绕在华北开展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布局这两点来谈。周恩来决定在朱德率军挺进华北的八路军到来之前,尽快召开会议。
次日刘少奇先与北方局各位同志提前做了沟通,朱瑞等人担心,下午召开的会议是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周恩来中央代表三方联席会议,而且朱德等人是军事行家。他建议刘少奇不宜用游击战挑起争议。刘少奇则坚持要实事求是对国家民族负责畅所欲言。
1937年9月21日,会议如期召开,刘少奇提出的游击战观点不出所料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至会议从下午开到了凌晨。刘少奇提议打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长期抗战作准备,朱德则坚持要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此时他们接到了毛泽东发来的电报,明确八路军要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阵地战,并要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
八路军总部随着开进抗日前线的部队到达太原。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刘少奇将发动游击战争提高到党的中心任务,加速在平津、河北、山东、绥远等地开展游击战并进行各种准备。为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刘少奇建议周恩来将华北大的区域分为九个战区,直属中央红军领导,分别派出干部分头开展组织工作。
1937年10月,战争才打了3个月不到,刘少奇便开始总结经验,写了一篇文章叫《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时之间,成为了各个游击区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