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共产党人刘少奇分集剧情

共产党人刘少奇

2019年04月22日 09:410365经典网小雨

分集剧情

第13集 刘少奇治理安源贪腐风 临危受命上海总工会工作

刘少奇阻止桥工闹事被他们扔到了河里,晚上,俱乐部骨干彭少连、黄静源和工友们一起来看他,刘少奇故作平静将他们劝走,却独自在何宝珍面前第一次掉了眼泪,半夜,苦闷的刘少奇告别何宝珍,准备回长沙见毛泽东。但他走出房门后却看到袁品高和满院子的工友们守在他门前,原来大家怕刘少奇受了委屈要走,整夜守护着他,刘少奇被大家感动,当即决定留下来。

次日,刘少奇在俱乐部召开党团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错误做个总结,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他拿出合作社的帐本,坦言自大罢工胜利后不久他就观察到了一种盲目的自大和乐观情绪,尤其是在俱乐部担任职务的同志居功自傲,无所顾忌地放纵个人私欲。易礼容首先站出来向大家鞠躬致歉,承认自己在合作社运作中,应酬费开支过大,而且很多没有凭证。接着彭少连检讨自己在管理俱乐部的帐和演讲厅盖楼上动用了一些公款。刘少奇肯定了二人的坦诚认错态度。点名让陈枚生交待问题,他已和黄静源调查了陈枚生,他隔三差五下馆子,还置办了一套房产,最少贪污了一千多公款,十几个桥工就是因为看到他花天酒地,才对俱乐部失去了信任炸桥泄愤。陈枚生的严重贪腐引发了工友的声讨。刘少奇让大家吸取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后内部贪腐的教训,要求俱乐部全面整顿,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他提醒工友们:他们并没有取最后的胜利,坚决不允许有人效法腐败堕落的资产阶级做派。毛泽东在长沙收到了刘少奇的工作汇报,庆幸他及时发现了问题,让大家对陈枚生贪腐案引以为戒。

1924年初,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开创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新局面。这一年,汉冶萍公司恢复了汉冶萍总工会,选举刘少奇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和毛泽东称赞刘少奇在全国工人运动如此消极的时期,能使安源的工农商学兵样样俱全,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打算立即筹备第二次劳动代表大会,给刘少奇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

刘少奇在安源工作两年半后,和何宝珍动身参加第二次劳动代表大会。他想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葆华承担生死风险,再加上之前对周氏的承诺,刘少奇在取得何宝珍谅解后将葆华送回了宁乡老家,交由周氏抚养。

1925年5月,刘少奇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负责领导全国工人运动,此时在上海发生了武装镇压工人运动的事件,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索,刘少奇奉命从广州紧急赶赴上海。他和何宝珍第一天到达,便在街上看到工人纠察队在打砸开店商贩。二人与李隆郅会合后,才知道那些是黄色工会龙襄三的人,李隆郅现已改名叫李立三,他告诉刘少奇,五卅运动爆发后,各国的厂商一面勾结工会破坏工人运动,一面与军阀地痞勾结镇压。李立三安排刘少奇担任上海总工会总务主任,负责起草各种文件,应对内外杂务和工人家属救济金的发放。

因发放救济金需要大量的现金,刘少奇晚上亲自去通商银行提款。上海的地痞龙襄三得知消息后,组织人员在半路抢劫,刘少奇奋力保护钱箱被打成重伤,幸亏巡警及时赶到,龙襄三等人才没有得逞。

龙襄三阴谋没有得逞,便准备向上海总工会的负责人李立三下手,幸亏一个有人及时通报,李立三才得以安全逃离。另一边的陈独秀也得到了消息,黄色工会要对李立三下手,他决定让刘少奇接替李立三立即走上前台,逼迫外商接受罢 工条件,由刘少奇处理善后和复工工作。

第14集 刘少奇长沙被捕 各方势力救其出狱

上海工友们看到日本人的纱厂复工,有些沉不住气了,英商态度强硬拒绝谈判,刘少奇号召工会成员捐款帮助英国厂商的工人坚持罢工。另一边上海淞沪戒严司令部司令邢士廉执行镇压密令,指示大批军警冲进总工会,准备抓捕工会领导。情急之下,刘少奇与工会代表从密道逃出。

1925年冬,刘少奇的病情越发严重,他带病坚持工作,号召大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更要敢于斗争,这时传来了好消息:英国人终于答应谈判了!刘少奇安排大家连夜动员工人将罢工再坚持一天,让英商答应比日商高一些的条件。大家走后,刘少奇病倒了。在陈独秀的安排下,刘少奇和何宝珍回到了长沙养病。

刘少奇和何宝珍到达长沙后住在了文化书社。何宝珍想把葆华接出来陪陪自己,刘少奇和她一样想孩子,答应等自己病好后马上带她回家。他们没住几天,特务便得到信息,刘少奇被捕。湖南省政府省长赵恒惕指示军法处立即密审刘少奇,审完后速送陆军监狱署收押,任何人不得接见。

得知刘少奇被捕,中共湘区委员会一边积极采取办法制造舆论压力,一边立即向中央报告,动员全党的力量营救刘少奇。何宝珍去找刘少奇的同学洪庚扬,他现在是禁烟局局长,和赵恒惕手下的一个师长私交不错。陈独秀另外安排人去找一个赵恒惕手下的唐生智师长,他的兵马最多,赵恒惕最忌惮。毛泽东也为刘少奇的事来求谭延恺帮忙,只是谭延恺和赵恒惕是死对头,他怕帮不上忙。

炭子冲,刘少奇家里也从乡邻处知道了他被官府抓去的消息,刘少奇母亲鲁氏立即赶回娘家托关系救儿子。

省长赵恒惕收到了无数封为刘少奇说情的电报,其中有一封是广州的主要将领鲁涤平的,刘少奇的母亲是他的姑母,赵恒惕面对各种压力,不胜其烦。而监狱审讯中,军法处要求刘少奇详尽交待情况,刘少奇神色凛然,断然拒绝。

洪庚扬出面请赵恒惕手下的叶竞秋和贺耀祖师长吃饭,送了二人价值不菲的礼物,这二人都是宁乡人,席间,在洪庚扬的安排下一些宁乡老乡闯进来,要求两位师长保释刘少奇。二人碍情面,只好答应。

赵恒惕不断收到各方势力为刘少奇说情,其中有国民党和二次代表大会发过来的,还有他的老对头谭延恺发过来来的,甚至还有汪精卫的。赵恒惕气急败坏得撕了电报,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刘少奇怎会招来了这么多路神仙相救。他正在气头上,叶竞秋和贺耀祖也前来说情,要求保释刘少奇。在各方势力的努力营救和保释下,赵恒惕倍感压力,他私下对叶竞秋说,唐生智已生二心,他是自己最倚仗的人,不让他跟着起哄,在叶竞秋的劝解下,赵恒惕把刘少奇交给他来处理。

叶竞秋亲自把刘少奇送回了家,洪庚扬和何书衡前来看望他。很快,远在宁乡老家的母亲鲁氏在刘少奇四哥的搀扶下来到长沙找他,刘少奇看到久别重逢的母亲泪流满面,二人相拥而泣,鲁氏要立即带少奇回家,刘少奇称自己有要事在身,不能现在随母亲回去,鲁氏不想儿子在外漂泊受委屈,双膝跪地求他,逼迫刘少奇就范,面对母亲的老泪纵横,刘少奇内心备受煎熬。

第15集 刘少奇组织大罢工 成功收回英租界

1956年秋,刘少奇想起最后一次与母亲见面的场景仍然满怀愧疚:1925年那次鲁氏赶到上海文化书社,双膝跪地哭求刘少奇回家,刘少奇泪流满面地告诉母亲,他已立下誓言为穷苦百姓寻条活路,不能半途而废。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革命事业,刘少奇最终没能遵从母亲心愿回到家乡,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为了与母亲的永别。母亲走后,周氏也在同年去世。后来刘少奇和何玉珍就离开长沙,代理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之后又去广州领导省港大罢工,后来又从广州到了武汉,那时的武汉是全国革命的中心,反帝反封建斗争空前高涨,刘少奇把六哥和秉真哥也叫了过去。

1927年1月3日,英国军警越过英租界刺杀听演讲的民众,制造了“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刘少奇安排六哥任纠察队队长,防备英国人用武力再次镇压民众,程秉真也成立了救治队进行应急救援。刘少奇在党组会议上提出他们一方面要让国民政府给受害的同胞报仇,另一方面要求收回英租界。为了配合政府向英国领事馆施压,刘少奇决定组织工人纠察队带领30万民众示威游行。

很快外交部长陈友仁向英国领事馆施压,要求惩戒凶手,对受害者予以赔偿。次日,国民政府声明会采取一切办法为人民报仇雪耻,情绪激动的民众自发上街高呼收回英租界。晚上,刘少奇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因势利导,请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他坚信只要民众压力和政府外交配合默契有章法,收回英租界是有把握的,同时要求英租界立即拆除电网、沙袋和在华军舰,赔偿死伤者损失,英政府必须向国民道歉!

刘少奇当晚带着担任纠察队队长的六哥勘察地形,让他明天带着纠察队配合三十万民众上街示威游行,一旦双方产生冲突,纠察队要控制住英租界的配电室、电网等重要据点。

第二日,在刘少奇的精心布曙下,当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将要接近英租界时,他们接到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游行队伍避开英租界,担心示威过火会引发武装冲突,而此时他们已经阻止不了群情激愤的民众。提前安排的一队警卫营和纠察队的工人管制了配电室,多支警卫营和纠察队工人同时翻越沙包,抢夺英军武器,游行民众趁势涌向英租界,拆除了英租界的工事,刘少奇趁机让六哥通知纠察队把所有英国租界的枪都收集了起来,民众很快将英军赶出了租界。

外交部长陈友仁乘胜追击与英国谈判,要求他们严惩凶手,声明英军离开了租界,就说明他们已经把英租界的主权归还了中国。英国威胁中国政府如若不撤退民众,将用炮舰夺回租界。面对如此情形,中方也不甘示弱,政府一次次地与英国领事馆进行谈判。

刘少奇在党会上建议搞一次专门针对英国的全国一小时总罢工以显示他们的决心和力量,警告英国。这样一方面易于工人接受。另一方面不扰乱租界秩序,不至于使帝国主义抱团联合起来对付他们。他们开会时听到了楼下纠察队在逼卖菜的商贩交钱,当前纠察队的纪律是刘少奇最担心的事。

晚上开会回来,何宝珍看出了刘少奇情绪不佳,刘少奇告诉爱人,会上同志们批评他是机会主义,二人正说话间,周恩来突然来访,刘少奇希望周恩来能把蒋先云调来做五千多工人纠察队的总队长和教官,但目前蒋先云在北阀军当团长,一时还过不来。刘少奇忧心现在的纠察队到处要钱,连小商小贩都不放过,而且私设牢房,不给钱的人就关在牢里逼供直到交出钱为止。二人正说话间,李立三等人也下楼了,他们一致认为纠察队的问题刘少奇小题大作了,强调保护革命群众的积极性是第一要务,刘少奇沉默不语,只能保留意见 ,李立三等人建议成立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让刘少奇担任主任,以后他只操心劳资纠纷的事情就行了。周恩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刘少奇表示眼下的大事是收回英租界,除了整治纠察队,其它的他服从组织安排。

此时的何宝珍已经再次有孕,她心疼刘少奇受了委屈,但豁达的刘少奇却相信很快同志们会和他达成共识的。很快,武汉联合各行业工会发布的通电通告使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英帝国主义屠杀人民的罪行,周恩来建议广泛号召工人阶段和工人群众为收回英租界而斗争,刘少奇提议从速组织全国一小时总罢工,整顿工人纠察队,他相信在群众强大的反帝运动面前,英国一定会权衡利弊做出妥协的。 

1927年2月19日,英国公使阿利马与武汉国民政府代表陈友仁签订了《中英关于收回汉口英租界协定》,正式将汉口英租界归还中国。

第16集 大革命失败 刘少奇到顺直主持工作

蒋先云到武汉后按照征兵的办法重新组建成立了工人纠察队,这支新队伍全部有小学文化,成为准军事力量。英租界收回后,日租界的气焰又嚣张了起来,蒋界石加又加紧在南京另成立国民政府,刘少奇知道,大动荡和大分裂在所难免。很快,他收到上海急电: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国民党杀害了。

1927年4月,毛泽东和杨开慧来到武汉,许久不见的毛泽东和刘少奇来到江边畅谈。刘少奇困惑的是工友们被压迫的太久,他们提出的很多要求并不现实,他不知如此能有序领导他们斗争,又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毛泽东建议刘少奇既不能冒进也不能落在后面,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毛泽东主张马上实行土地革命,实现工农同盟的力量共同推进大革命,但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却认为他的观点激进,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几个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连党内刊物都不允许发表。毛泽东更担心的是党在和国民党的合作上一直摇摆不定,不争取主动权,也不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只搞纠察队这样的形式,而另一边蒋介石的羽翼日渐丰满,很明显要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而他们的党一点准备都没有,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和刘少奇对党的前途很是担忧。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致使大革命遭到严重摧残。中国共产党果断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批评陈独秀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刘少奇在这次会议中被当选为中央委员。

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中央担心工人纠察队的枪会成为敌人利用的借口,决定让湖北总工会缴枪。会议上,大家让刘少奇做为中央委员表态是否执行这个命令。刘少奇告诉大家,纠察队名义上有三条多条枪,但从军队正式借出来的只有580多条,他建议:第一,立即将去年从军队借出来没登记过的枪找些破枪烂枪替换掉。第二,把好枪和纠察队里最坚定的同志连人带枪立即转移到叶挺和贺龙的部队里去。第三,来不及转移的枪立即掩埋起来。他的提议获大家一致认同。

反革命政变事件持续蔓延,湖南发生了“马日事变”,毛泽东奉命前往长沙调查真相,他连夜向刘少奇辞行,刘少奇将安源矿警团和萍乡煤矿里已经倾向我党的秘密党员和军官名单交给了毛泽东,中央已经安排他转移去庐山了。刘少奇坚信毛泽东在五大会上讲的工人和农民问题都是对的,二人紧握双手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刘少奇接到上级指示,明天一早就离开武汉去庐山,考虑到革命情势骤然突变,为了女儿爱儿的安全,刘少奇托秉真找好了一名汉口的老工人照顾爱儿,何宝珍已失去了葆华,不想再失去爱儿,她原打算先把孩子送回湖南娘家,秉真劝她说湖南许克祥在到处杀人,别说共产党,只要和农运沾上边的一个不放过,连他都不敢回去,何况宝珍一个弱女子。何宝珍心里虽然万分不舍,但她知道国家不安定就不会有小家的安宁。

1927年7月,刘少奇离开武汉。两天后,武汉政府的汪精卫暴露反共面目,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一个月后,毛泽东亲自领导、指挥的秋收起义爆发,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高举起了自己的军旗。

1928年春,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工作陆续转入地下,刘少奇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同妻子何宝珍来到天津,指导顺直省委的工作。他们到达第一个接头地点三会茶馆后没有对上暗号,又来到另一处接头地点仍然没有对上暗号。刘少奇怀疑天津的组织全被破坏了。决定再返回茶馆,他出发时瞿秋白曾说过顺直省委存在的问题非常紧迫,自李大钊牺牲后党内情况非常混乱,刘少奇此次是临危受命,是中央政治局对他的一次考验。

刘少奇再次来到茶馆在窗外听到了“王大哥”的称呼,他猜测这个王大哥很可能就是顺直省委书记王藻文。刘少奇径直闯入包间,很快和王藻文对上了暗号,确定屋里就是顺直省委的人。刘少奇看到桌子上的麻将心里一紧,王文藻先问刘少奇是否带来了中央的经费,接着其他人纷纷抱怨没人经费无法开展工作,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刘少奇让王文藻叫上省委的其他同志换个地方谈话。

刘少奇质问王文藻两个问题:为什么两处联络点的同志都脱岗?第二,他在街上看到天津的日本驻军今日是否反常。王文藻对此一概不知,刘少奇指出日本驻军从武装装备上看要出远门,而且往码头方向,他命令王文藻立即安排人去打探消息。之后,省委的同志还是在追问经费的问题,甚至有人要打开刘少奇的箱子检查,王文藻更是表示中央不拨经费不如把顺直省委解散算了。刘少奇批评他们不能无端猜疑攻击党,党的经费是由苏俄共和和革命群众捐赠的,大革命失败后,捐赠渠道也被阻断,党因经费紧张未拨款和对顺直省委的看法毫无关系。

晚上,何宝珍生气顺直省委的王藻文和李德贵思想立场有问题,根本没有共产党人的样子,刘少奇告诉她,自大革命失败后,党从陈独秀身上吸取教训,提出革命领导层要工人化,王文藻和李德贵都是工人,所以理论水平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