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共产党人刘少奇分集剧情

共产党人刘少奇

2019年04月22日 09:410365经典网小雨

分集剧情

第37集 《共党党人的修养》印发 徐海东指挥周家岗大捷

1937年7月8日,刘少奇应邀到马列学院给党员讲《共产党人的修养》,他告诉大家: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只有不断进行各方面的修养,才能成为忠诚纯洁的党员,承担使命的党员,永远为人民信任的党员,共产党就是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奋斗,只要全力服务于人民,是有能力在这一代实现共产主义的一大段工程,后代定能完成共产主义的全部工程。学员们对他的讲课反响强烈,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握。毛泽东也夸奖刘少奇的好文章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建议马上印发发行。文章发表出来后,刘少奇想起何宝珍曾说这篇大文章她会第一个读,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时葆华和爱儿放学了,刘少奇教导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他们妈妈那样合格的共产党员。

刘少奇按照中央要求,很快完成了数篇应对国民党舆论的文章,之后他奉命赶回华中继续主持工作。毛泽东这次给他带了一员虎将:徐海东。因周恩来的胳膊受伤,会去苏联疗伤,毛泽东安排带上葆华和爱儿去苏联读书。1939年秋,葆华和爱儿随周恩来一起远赴苏联求学。刘少奇送走了孩子们后,也踏上征程,返回华中,投入到领导新四军的斗争中。

刘少奇行至半路被国民党一军官拦车搜查,车上尽是重要军事文件,刘少奇灵机一动,假扮徐海东的下属,让徐海东对付那军官。徐海东气势汹汹地下车责骂那军官有眼无珠,那人看他是少将军衔,而且是当年蒋介石悬赏的徐老虎,吓得不敢再查立即放行。

蒋介石得知中共中原局机关在竹沟,军令部曾多次督办卫立煌武装取缔新四军,但卫立煌以不愿自相残杀为由一直拖着。他立即密令一战区的汤恩伯攻打竹沟。1939年11月,国民党军占领竹沟,大肆屠杀新四军留守处干部战士及民众2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竹沟惨案。激起全国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

刘少奇此时在安徽定远县,他听闻竹沟惨案后,想起杨氏母子和那棵石榴树心痛不已,竹沟惨案让刘少奇看清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他在新四军干部会议上提出,苏北地域辽阔,有着纵横回旋的广大空间,且完全属于敌后,新四军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进兵苏北打击日军。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则认为新四军目前不必急于招兵买马,更无必要向苏北出动。

刘少奇认为项英反对敌后,意味着在国民党的怀抱里抗日,这完全是行不通的,他下令如果不能马上进军苏北,他们就暂时就地发展根据地,一两个月后主力还是要进军苏北。

刘少奇刚到达皖东,国民党军就从东西北三面围击,日军第六师团一部由南面发动进攻。刘少奇指示先放开国民党军,集中力量进攻南面的日军。刘少奇本打算采取游击战,徐海东建议日军第六师团正处于骄野疯狂的势头,他主张迎头痛击日军,缩小日军的“扫荡”范围和时间,减少人民的损失。刘少奇同意徐海东的战略,任徐海东为作战总指挥。

1939年1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司令员徐海东的指挥下,利用常山岭、玉屏山、周家岗等地形优势,用伏击、袭击等战术,与敌激战三天,最终迫敌撤退,收复了周家岗、大马场、古河镇等要地。

周家岗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土气,新四军部队迅速壮大,刘少奇下令把李本一的古河镇还给他,为日后对付国民党做准备。

在庆祝新四军周家岗大捷上,徐海东不夸战绩,倒批评这次仗弹药浪费严重,平均八十发子弹才击毙一个鬼子,他要求各个部队立即回去练兵。因为周家岗战役只是开始,他们还要继续打下去,党中央要求部队继续东进。徐海东说到这里,急咳不止,他的肺在战争中被敌人打坏了,很快徐海东体力不支,在会场晕了过去。

第38集 黄桥战役大捷 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

徐海东病重,三五年难以下床,正值用人之际,毛泽东得知另一员大将张云逸也染上虐疾病倒了。此时的刘少奇在大桥镇弯杨村,李本一在失而复得古河镇后,非但不感激,反而屡屡制造反共摩擦,激起民众义愤,刘少奇认为时机已到,向中央请示发动进攻,毛泽东任命刘少奇为作战总指挥。

重庆的蒋介石获悉,叶挺和项英在皖南,只有皖东的徐海东和张逸东根据地有些根基,于是制定新的《剿办指导方案》,不断捕杀新四军的干部和家属。并下令周边部队全部南调,计划将新四军集中于大江之南相继歼灭。

危急时刻,军事指挥的大权交到了刘少奇的手上。刘少奇对此次战役做了周密的部署,并致电陈毅借调陶勇的苏皖纵队与之合力,先打垮急先锋李本一,另建议中央催促新四军军部尽快北上。随后刘少奇安排邓子恢立即赶往半塔备战,准备打好下一仗。因为现在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路西,但路东还驻扎着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队,韩德勤一贯反共,所以他们不得不防,刘少奇下令邓子恢:固守待援。并让他在走之前连夜发动群众给李本一的部队演一出攻心戏。

次日,百姓们在安徽界牌集道路两边举着旗子欢迎李本一部队,并喊出了“爱国军人共同抗战”的口号,这一攻心术潜移默华地使李本一的士兵们萌生了反对内战的情绪。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将反共摩擦中心由华北转向华中。

刘少奇临危不乱,经过精心布局,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在路西发动的进攻。李本一的部队几乎全线动摇,最不愿打。躺在病床上的徐海东得知这一捷报也连连称赞刘少奇打得好!

很快,国民党路东的韩德勤计划率十个团万余兵力全力进攻新四军指挥中心,刘少奇命令邓子恢军队固守待援,虽然他们不足两千人,但只要能守住七天,就有可能创造出夹击和反包围韩德勤的时机。刘少奇立即向中央发报,说明局势,请示向项英借兵。而另一边的项英并不同意刘少奇的战略主张,他也向中央致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与王稼祥等人分析了当前局势后最终同意策应刘少奇,并提升他的指挥权限,由他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坚决肃清反动派。

战事危急,刘少奇将指挥部搬到了半塔集,他赶到后与邓子恢在战场相遇。他们迅速与当地隐蔽战线的同志联络,很快拿到了敌军的作战图和兵力部署,同时隐蔽战绩同志集体率部起义,与作战部队里应外合大获全胜。新四军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之后刘少奇致电中央,请求把军事指挥权交出去。毛泽东没有批准,回电华中地区各路部队之后一切行动听刘少奇指挥。刘少奇随即向江南指挥部陈毅发报,命军事由陈毅统一指挥。

黄桥之战在即,刘少奇给项英写了一封长信,希望他认清形势,尽快带着军部向北转移。因为蒋介石江北败了,反攻是时间问题。刘少奇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把信送出去,谢飞正好路过中原局来看望刘少奇,她自告奋勇去送信,刘少奇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谢飞,并派两名战士护送她过江。

1940年10月,韩德勤调动三万多兵力向黄桥发动进攻,陈毅等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大获全胜,使长期被阻隔的新四军八路军顺利会师,并使唤华中地区长期被分散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蒋介石准备第一步先肃清江南新四军,第二步肃清所有黄河以南之八路军、新四军。此时,中央军委将苏北指挥部改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

第39集 阜宁反扫荡战绩卓越 刘少奇获得全军认可

谢飞赴皖南将刘少奇的信顺利送达项英后,便留在了苏南,她之后英勇奋战在抗战一线,成为了令敌寇闻风丧胆的谢团长,直至抗战胜利,谢飞又转战山东、东北,一生再未结婚。

八路军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会师。1940年11月,华中指挥部发起曹甸战役,由于新四军、八路军首次配合作战,协同不够,又缺乏水网地区攻坚作战经验,以致屡攻未克,伤亡严重,只得在18天后撤出战斗。刘少奇痛心不已,战后总结时做出了自我批评,认为是自己对皖东危机认识不足,急促下决心导致战争失利,他写下了“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八字,这也成为了他今后做事的准则。他致电中央,建议彻底解决苏北问题,重新做出部署。毛泽东赞同刘少奇的战略布曙,他也认为华中的战局是长期的慢性的,苏北的部队整训过后要以主力一部迅速增援皖东,皖南的新四军军部也要迅速北上,做为坚持皖东的核心。

小钟晚上回到了华中新四军总指挥部,刘少奇得知项英还未作出决断,心急如焚。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奉蒋介石之命北进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约8万人的包围伏击。除2000余人分散突出重围,一部分被俘,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军长被无理扣押。形势危急,刘少奇向中央致电,汇报江南军部已弹尽粮绝,请求中央向重庆严重交涉,建议山东部队包围国民党省主席沈鸿烈,苏北部队包围韩德勤,以与国民党交换,毛泽东同意刘少奇建议,限十日内准备完毕待命。

毛泽东回电: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国民党以不怕决裂的态度发动猛烈反击。收到中央指示后,同志们都眼巴巴地盼着刘少奇下令给死难的战士们报仇,刘少奇却只闷着头抽烟一言不发。晚上,小钟悄悄告诉刘少奇,有人说他一贯右倾,这个时候迟迟不下令是老毛病又犯了。刘少奇解释现在日本鬼子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不能在这时候全面内战,他立即给中央发报:中央的指示使同志们义愤之余强烈赞同立即反攻,但他根据各方面情况,建议:第一,国民党尚未向日本投降,仍在抗战,我党不宜借皖南事变与国民党决裂。二,华中地区我党占领区域较大,兵为不够,与日伪匪的斗争激烈,以华中来看,集中兵力巩固现有根据地,对我方有利。刘少奇建议全国实行政治上大反攻,军事上以稳健为主。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他提议重建新四军的军部,并建议任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的提议获得中央全票通过。中央任命刘少奇为新四军政委。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发电,将陇海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全部整合起来。

重庆,曾与刘少奇有过交往的桑伯良现在国民党戴笠手下任职,他向蒋介石汇报刘少奇近期因压力过大致身体损耗严重生病了。另一边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担忧刘少奇的身体,他清楚华中是好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一整片根据地,但现在形势严峻,不能有一丝疏忽。

1941年6月,德国挑起苏俄战争,日本为配合德国,积极谋划开辟太平洋战场,并企图把中国变成所谓的后方基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国民党和日军的夹击和封锁下,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进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

驻泰州的国民党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率一万余人公开投敌,日军为策应李长江,分别由几个方向出动企图捕捉新四军主力,并近窥盐城。赖参谋长计划苏北和苏中部队默契配合,使敌军得南失北,得北失南,刘少奇称赞这个战略设想极妙,日军兵力有限,而且蒋介石军队现在是降兵如潮,他鼓励将士们打一场漂亮伏,以胜利来阻止蒋介石投降的危机。

盐城阜宁的反扫荡在刘少奇和陈毅的领导下大获全胜,打得敌人顾此失彼,毛泽东高度肯定了刘少奇用两年多时间发展华中的目标基本达成。

1941年9月-10月,中国共产党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上继土地改革后刘少奇的历史功过成了一个鲜明的话题。毛泽东在会议总结报告中多次援引刘少奇领导白区的正确观点,并批判左倾冒险 主义对刘少奇的责难,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个方面军,苏区是一个方面军,刘少奇就是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代表,这有白区当时的直接事实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执行的全部结果为之证明。此时已是党内拥戴、国际共产主义认可的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开始考虑刘少奇工作安排。

刘少奇在苏北阜宁汪朱集村收到中央来电和毛泽东亲笔信,让他立即回延安休养。他的华中局书记和政治局委员的职务由饶濑石代理。

第40集 刘少奇经历“小长征” 解决东北华北问题

刘少奇接到毛泽东电报,让他回延安开七大。陈毅担心现在苏南苏中形势紧张,国民党和日军正在搞清乡运动,刘少奇走了会影响华中工作的巩固,刘少奇思虑后回电请示中央能否暂缓几个月回延安,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示。

1942年2月,刘少奇在苏北的小村庄召开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对抗战以来华中局的各项工作做了认真总结,并提出了党和新四军今后工作的方针和具体战略布暑。陈毅指出刘少奇来华中是血雨腥风的三年,他为发展华中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会同志们得知刘少奇不久将奉命到延安,十分不舍他的离开,刘少奇对大家也同样依依不舍,他在会议中强调,大家要时刻牢记共产党是从群众中产生的,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给了共产党信任和权力,所以共产党做一切事情要对人民负责,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毕生奋斗。他的发言赢得了同志们的热烈掌声!

毛泽东在延安给刘少奇规划了一条回来的路。让他第一步先到山东的监沭,解决山东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山东问题若得不到很好解决,苏北的战略价值将大大衰减。任粥时看图后明白了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他是让刘少奇从新四军和华中局出发,沿途把新四军和八路军两大部队和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完整地巡视一遍,以及时发现根据地存在问题,将全局工作了然于胸。毛泽东发电:让刘少奇即刻交待工作出发,并安排一支强有力的武装班护卫。

刘少奇第一站到达山东临沭诸繁村,他与党员干部同工作、同劳动,发现了山东地区存在几支部队汇合后团结协调的问题。经过连续四个月的深入调查做工作,刘少奇在充分准备下组织召开了山东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山东党内团结不紧密,没有切实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善老百姓生活的问题。他义正言辞地指出脱离群众是共产党最严重最该受到责罚的事,要求山东党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整改。并对山东各路部队进行了整编,以利军令统一指挥,以此彻底解决了山东党内错综复杂的问题。

毛泽东向刘少奇致电:让他来延安参加七大,但行止以安全为第一,自行考虑等在山东还是仍回军部。当前党的方针是极力团结国民党,争取战后合作建国,但也不排除内战的可能。考虑到战后复杂的情况,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或者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整个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同时须估计国民党有乘机解决新四军的可能,所以掌握山东,以造成新四军向北转移的安全条件,需要提前谋划。

经过刘少奇的指,山东党组织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刘少奇叮嘱党内成员,毛主席非常关心山东问题,他们要争取广大群众在政治上的拥护,建立民主政治的生活秩序,这样才能在战后实现统一。之后,刘少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继续西行。

刘少奇很快到达山西辽宁麻西镇八路军军部与彭德怀会面,他直言华北的减租减息工作开展得不好,农民的生活苦到了极点,彭德怀反驳是因频繁打仗才无暇顾及群众工作,他生气刘少奇不体谅自己的工作,二人大吵了一架,彭德怀摔门而出。但吵归吵,晚上,二人还是心平气和地谈了话,刘少奇提醒彭德怀身为战略家不可不知爱民,彭德怀深有感触,认为自己赤贫出身最是爱民,刘少奇建议华北的群众工作由他来调查研究,彭德怀负责反扫荡。彭德怀表示会按刘少奇的指导以麻田镇为试点,亲自监督各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落实状况。

1942年深秋,中央接到刘少奇华中局的工作汇报,可喜华中工作在刘少奇的指导下有了明显改善,以麻田镇为试点搞的减租减息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彭德怀还邀请刘少奇到党校做了演讲,使干部们统一了思想,认识到了打扰不能只靠正规军,不能指望国民党,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刘少奇在山西辽县,动员本县大地主减租减息时,遭遇了鬼子大扫荡,地主带他到地道里躲避。刘少奇惊喜地发现了这种家家相连户户相通的作战方式,既隐蔽又能主动攻击敌人,称赞这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他立即致电中央,大力在平原地区推广这种作战方式。

刘少奇随后到山西平遥又发现了那里的地雷战也是极好的斗争形式,便给干部们详细讲解了地雷战术的实用技巧。随后他收到毛泽东询问行程电报,刘少奇回电,他即将穿过敌人封锁的最后一条铁路同蒲铁路。

自1942年3月出发到12月抵达,刘少奇前后历时9个多月,行程3000余里,共穿越了日伪军的封锁线103道,经历了一次险象环生的“小长征”,终于回到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