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山河月明分集剧情

山河月明

2022年05月05日 09:360365经典网gey

分集剧情

第21集 齐王去世徐达病重

朱雄英死去了三年,朱标心中仍有愧疚,吕氏体贴地对其进行宽慰。朱标庆幸自己还有她,可父皇却没有了母后。这几年,父皇的身子骨越来越不如从前,近日又因为亲王涉政而发怒。本来他是要发明诏训诫这几位亲王的,被太子劝住。听说陛下训诫了几位亲王后,徐妙锦赶紧让徐增寿帮自己磨墨,她要传消息给妙云。北平,燕王及诸位大将分析元人进犯一事,徐达说,如果他们弄不明白元人的意图,就出城去弄个清楚,朱棣随同诸将和徐达出了北平城。

妙云匆匆去见徐达,回王府的路上,想起父亲的话。他想尽快让朱棣在军中立威,不让别人欺负燕王及燕王府家眷,他要让他们手里多一些本钱。妙云也知道张玉曾说,齐王在世的一天,他就绝对不会和草原上的人刀剑相向。妙云继而问他,如若齐王不在了,他又该当如何。朱棣和朱能等人躲在暗处观察元人,眼下是一大堆元兵骑马绕树转,朱能悄悄告诉朱棣,这是元人大丧时才有的行动和规模。朱棣叮嘱小心些,抓个活的回来问话。

朱元璋问朱标是否想好了该立谁为太子以后的储君,朱标还没有想好,两个孩子毕竟还小,眼下选出金科会试的总裁才是重中之重。朱标心中已有人选,那就是户部尚书吕本。会试前,李善长曾交给吕本一份名册,上面的人多跟那些功臣有关联。吕本深思熟虑,没有按照他给的名册来选人,而是选中那些凭借真才实学考上来的寒门子弟。李善长非常生气,朱元璋却很欣慰,觉得吕本识大体、知进退,太子的这个岳父真不错。徐达年老体衰,朱棣城外视察敌情回归,赶紧去见徐达。

躺在床上的徐达命人拿来帅印,叮嘱朱棣说,在朝廷派人来北平之前,先由燕王署理北线军务,北平都司军马一概由他节制。妙云担心没有尺寸之功的朱棣无法节制那些骄兵悍将,因此想让道衍帮忙,把自己的话,转告给朱棣。这句话就是,朱棣若想立功勋求自安,便在今日。朱棣效仿徐达此前的做法,率军深入漠北之地,张玉本想让道衍劝说朱棣放弃这个危险的做法,可是道衍的话反倒说动了他。最终,张玉毅然决然地随同朱棣一起出城前往漠北,不对草原故人刀剑相向的承诺已经随时间化为灰烬。

密云卫指挥佥事郑亨不服朱棣,他要求手下的兵要比得过燕王手下的燕山卫。燕王带队尾随元兵,在小湖泊中下毒,毒死了一些元兵。朱棣还打算继续深入漠北。张玉感慨说,他的用兵法倒更像齐王一些。徐达被送回南京养病,朱元璋亲自去看望。昔日故人如常遇春和保儿,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徐达也知道自己的日子要到头了。他建议朱元璋趁北元内乱之时趁早兴兵,择日北伐,这是重创北元的最佳时机。

徐达最后的念想是吃烧鹅,屋外的众人都听到了,朱元璋下旨赐给徐达一只烧鹅,徐允恭立刻跪下求陛下,因为大夫曾说徐达的病不能再吃烧鹅了。但在这最后的时光,往常极力反对父亲吃烧鹅的妙云,答应了。

第22集 徐达病重去世

妙云下厨,最后一次为父亲做烧鹅,几个儿女围在桌前,忍着心中的悲伤,看着父亲吃烧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以前的回忆。朱元璋回宫之后,一个人坐在大殿里,太子朱标走进来跪坐着,告知朱元璋,徐达已经去世。朱元璋哽咽着说起儿时回忆,还有那些曾与自己同生死的兄弟,如今却一个个的都先自己一步走了。朱元璋下旨辍朝三日,为中山王礼丧三日,中山武宁王是魏国公的谥号。

朱标遵旨,并呈上了北平的军报。听闻朱棣深入漠北八百里,朱元璋怒气滔天,同时又为儿子担忧。他下令要北平都司广派侦骑,沿边打探燕王消息,再有军报,一概六百里加急疾递京师。此时的朱棣,趁元人不备,将这里的营帐端掉,张玉表示,这是有温泉地气热,是过冬的好地方,依他来看,此地不宜久留。他们端掉的营帐,为首者是枢密院知院阿马剌台。

后来朱棣安然归来,第一件事就是为牺牲的弟兄请旨褒奖。郑亨率领诸位将士向燕王跪下,佩服他率五千精骑深入漠北的胆大壮举,从此信服于他,愿追随他戍守北平,捍卫大明。此后不久,朱棣又上奏表,要率北平全部将士深入漠北杀敌。朱元璋不急着表态,让朱标写信去给朱棣,这次功过相抵,如有再犯,严惩不贷。至于征北一事,朱元璋想听听百官们怎么说。

李善长支持陛下选良兵能将,廓清漠北,诸位大臣也都纷纷跪下附议。退朝后,朱元璋和朱标吐槽李善长把朱棣的功劳用几句话轻飘飘地带过,还有那些功臣,似乎不把兵权握在手里就不放心。吕氏和朱标推举蓝玉,朱标又把此提议告诉朱元璋,朱元璋最终下令,命蓝玉为征北大将军。复得重用的蓝玉感激涕零,不停地谢殿下隆恩。吕氏也劝常氏不要再怪太子,蓝玉这事毕竟是太子殿下松口促成的。

洪武二十年,漠北进入寒冬,大雪纷飞。明征北大将军蓝玉,兵进漠北,以二十万大军征讨辽东,北元开元王纳哈出以所部十余万众请降,辽东至此被荡平。随着温度越发低下,大雪障目,可蓝玉觉得自己寸功未立,依旧深入漠北,途中不少将士冻死,有人提议班师回朝,蓝玉不同意,以后再有妄谈班师者,皆斩杀。

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蓝玉兵进漠北,于捕鱼儿海大破援军,北元天帝脱古斯帖木儿仅以身免,至此明朝经历十八年,先后发动六次大规模北征,终于彻底摧毁了盘踞漠北二十余年的元朝残余政权。蓝荣回北平城禀告,朱棣同意让人给他拨一匹快马,蓝荣加急将军报送回朝。此次肃清漠北,缴获人马羊数众多,李善长等文武百官为朱元璋贺。朱元璋晋蓝玉为梁国公,赐铁券,同时让亲王以下者,对其行郊迎之礼。

翰林院修撰黄湜有本启奏,他希望陛下斟酌这郊迎之礼。常氏准备了一些礼物,谢谢吕氏的帮忙,不然舅舅蓝玉估计永无翻身之日。朱高炽和朱高熙练武,朱高熙没让身子骨弱的大哥,他的理由说得妙云竟无法反驳。蓝玉没把大军带到北平调整,燕王亲自来大军大营,蓝玉以公务繁忙为由,将朱棣晾在大营外许久。将他迎进去后,蓝玉骄傲地向他展示俘获的战马。

第23集 耿炳文弹劾蓝玉

军中本不可收留元人的女眷,长兴侯好意提醒,蓝玉却不以为意,凭借自己这几年的功劳,他不觉得要几个女人来伺候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今天朱棣对自己的态度,让蓝玉大为光火,耿炳文一再叮嘱他慎言,依旧无用。听小儿子朱高燧说高炽和高煦比武又输了,朱棣便顺势提出让高煦来当世子,可妙云不同意。她神情严肃地表示,虽然朱高熙顽皮,可他连书都背不出来,何以能当世子,朱棣见状赶紧解释说自己刚才只是开玩笑。

耿炳文研墨写上奏表,弹劾蓝玉的行为,朱元璋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太子以后还用得上他。至于朱棣,管得倒有点过了,他居然想让朱元璋尽快下旨令其他兄弟就藩。太子提醒道,老四上的是密奏。太子知道父皇可能是想念朱棣了,他建议让朱棣回南京一趟,算起来他们已有三年没见了。三日后,蓝玉等人回到南京,太子替朱元璋设宴庆贺,没想到蓝玉竟故递小话给太子,明里暗里说朱棣挤兑他,这让朱标有些生气。

朱元璋并未觉得这不妥,蓝玉再不济,还是能打仗的,只是为人有些蠢,却总觉得自己聪明。他知道太子心疼弟弟们,但也不要忘了他们也是太子的臣子。在太子的建议下,蓝玉还是受到了一些惩罚,从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朱元璋下旨调五百锦衣卫去西安拿下秦王妃王月悯,探马军司这事已经瞒不住了,趁着事情还没闹大起来,尽快拿人。耿炳文上奏表弹劾蓝玉的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蓝玉对耿炳文恨得牙痒痒。

耿炳文摸不透陛下和太子的心思,为何对于骄横跋扈且在军中广结党羽的蓝玉十分纵容,遂去找李善长解惑。秦王以命相胁,不允许锦衣卫带走王月悯,消息传回南京后,朱元璋怒气腾腾。三年多了,朱棣终于回到京师,朱标十分高兴,兄弟俩坐下来吃饭时,朱标却面露难色和尴尬。过几日,秦王和王月悯要被押解回京,他想让朱棣回去转告妙云,让妙云去见一下王月悯。朱棣装作才知道王月悯的事,却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妙云肯定他做的是对的,毕竟他是燕王,还是朱高炽的父亲。

回京后,王月悯被押去诏狱,妙云去看她,王月悯托妙云帮自己把和离书转交给秦王。二十天前,她从西安前往金陵,这二十天是她最快乐的一段时间,也让她明白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不再做秦王的拖累,是她最后唯一能为秦王做的事。可秦王是个痴情种,哪怕看到了和离书,他宁愿撕掉,也不愿意和王月悯撇清关系。朱标失望至极,这件事早就不只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了。有不少官员已经上奏弹劾秦王,这件事已经不能再拖着了。却不料就在此时,常氏生产遭遇难缠,腹中胎儿夭折。

侧妃吕氏也有了身孕,一时激动早产,生了一个儿子。已经失去了两个孩子的常氏,让吕氏感到心疼。正在料理后事的妙云注意到吕氏身边的婢女在对蓝玉说话,聪明的她直觉不对劲。朱棣再度返回北平,朱标送他,虽有不舍,却也只能目送弟弟离去。

第24集 朱棣违军令入漠北

妙云为世子上香祈福,顺便与道衍大师谈话,有些话是她不便对朱棣说的,只能让道衍转告。目前朝廷上重伐漠北之势已经如火如荼,朱棣考虑要不要上表。道衍寥寥几句给他出了主意,就看朱棣怎么说此事了。北伐耗资巨大,可朱元璋认为,一次的北伐肃清漠北,虽然看似靡费甚多,可也抵得过几次的北伐。朱元璋让太子看朱棣的奏表,他的话说得非常好听,表示只要父皇派他从征,不管派来的大将军是谁,他都会尽忠服从命令。朱元璋决定,这一次不止派朱棣从征,还要再加上老三晋王。

很快,朱元璋当朝下诏,封蓝玉为征敌大将军,而燕王久居北平,虏敌备详,可为左副将军,晋王为右副将军。李善长率先跪下,高呼陛下圣明,其余官员亦跪下附和。蓝玉与朱棣不和已人尽皆知,太子担心两人会因矛盾误事,遂给颖国公了两道诏旨,如果是蓝玉坏事,那就拿出第一道诏旨,接管兵权。如果是朱棣坏事,那就拿出第二道诏旨削了他的兵权,让他回北平听勘。如果两道诏旨都没用上,那就拿回来。

朱棣已带精骑出城,与蓝玉会合,看到运粮马车无法过坡,朱棣下来帮忙,意外看到了夏原吉。原来夏原吉主张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北征,太子殿下让他随军督粮,顺便看看这仗为什么要打。军队已深入漠北,可仍不见元人的踪迹,蓝玉下令如若遇到牧民尽数捕获,如有畿重,则焚毁之。朱棣提议分队派出精骑,一旦找到元人的踪迹,再以骑兵击之。蓝玉反对,他认为元兵最擅长以小股队诱敌深入,然后全数歼之。

朱棣没有遵照他的要求,在发现了乃儿不花的踪迹后,率本部亲军出去。蓝玉不满,打着管不了一个亲王为由,下令班师回朝。颖国公听闻,大惊不已,立即点了五百卫兵随他出城追燕王去了。消息传回妙云那儿,道衍分析称,此事说到底,是朱棣有违节度在先,不过朱棣虽兵行险棋,却并不鲁莽,他这么做是迟早的事。蓝玉率军回到关峰口,由于城门已落钥,只能明日再入关,谁知蓝玉竟愚蠢至极,对关峰口的大明士兵刀剑相向。

朱元璋大怒,臣子们赶紧请他息怒。乃儿不花的部队和牧民已经人困马乏,张玉混入其中,把这里摸了个透,回去将乃儿不花绝粮的消息告诉朱棣。颖国公也已经找到朱棣的踪迹,朱棣早就猜出他手中定是有让自己回北平的谕旨,不然也不会如此托大,看到自己并不行礼。这些年朱棣早就脱胎换骨,察人心观人事,已经把人摸透。颖国公自愧不如,并未拿出谕旨,而是默认与朱棣一起外出打探敌情。

朱棣还带了粮食,再一得知乃儿不花已经断粮,颖国公已经知道了朱棣的意图。乃儿不花没吃手下递上来的羊腿,而是让他把羊腿拿去分给刚生了孩子的女人吃。水壶里也已经倒不出水,他们已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