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山河月明分集剧情

山河月明

2022年05月05日 09:360365经典网gey

分集剧情

第41集 朱棣即位年号永乐

李景隆主张让朱棣即登上位,朱棣自然不能让他人坐实自己反叛罪名,所以一开始并没答应。朱棣下令捉拿黄子澄和齐泰等奸臣,有举报缉拿者赏,有包庇者,与奸党同罪。马和按照朱棣的要求,秘密挑选十二位中官和一百一十三位锦衣卫,三日后即可上路。朱棣说,无论朱允炆是生是死,他都不想再看见他了。

这次朝廷败了,归顺官员有二十三人,弃官而逃者有四百多人,朱棣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让朱能三日后请夏原吉过来。朱棣给夏原吉看了前元疆域图,他有重新经营北线、改土归流的想法,夏原吉直言,朝廷打仗花费甚多,已经无力再兴战。朱棣了解他的为人,也知道他会跟自己翻账本,所以他早就想好,让夏原吉去江南治理水患,并且和他约法三章,在诸业兴旺、百姓安康之前,他绝对不兴大兵。

夏原吉十分佩服朱棣,决定为他效力。翌日,朱棣命人带方孝孺进宫为自己草拟登基的诏书,可方孝孺不识抬举,写下燕王篡逆四个后吐血,朱棣让人把他带下去。当看到旨上所写之字,他十分恼怒,下令明日对齐泰等人及其家眷,明正典刑。公元1402年,明洪武三十五年六月,燕军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作为胜利者的朱棣,以穷治奸党为名迭兴大狱,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等建文朝大臣,为朱棣所杀,殉难者众,情形惨烈,当为壬午年,史称“壬午殉难”。

奸臣的家眷被充入教坊司,徐妙锦惊诧不已。朱棣抓了铁铉,但对他并无责怪,反倒是希望他能来帮自己。然而铁铉已非当初的铁铉,朱元璋赐字后,他就名为铁鼎石,行事作风和处事态度,已经和朱棣天差地别。铁铉效忠于兴宗皇帝(朱标),如果他要登基,那么绝不能再留兴宗皇帝的名号,而忠臣不能侍二主,铁铉不愿与朱棣同路了。朱棣本想留他一命,发配海南,可铁铉已经一心求死,朱棣如了他的意,下令将他斩杀。匆匆赶来的道衍,到底还是晚了一步。

朱棣准备惩治第二批逆臣,徐允恭的名字在列,朱棣没有打算要杀他,但决定将他幽禁府中,闭门思过。徐妙云已经失去了一个弟弟,朱棣还要这样对徐增寿,她崩溃大哭。朱棣将自己的年号定为永乐,次日准备即位,翰林编修杨子荣提醒他先去谒陵,朱棣这才记起来,让人转身去陵墓,拜完之后又去了东陵,抱着朱标的牌位大哭。七月,朱棣在南京继皇帝位,是为大明永乐皇帝,由此开启了煊赫一时的“永乐盛世”。

十二万军民,十月辛劳,在夏原吉的带领下终于治好水患。朱棣下旨疏水所经县,蠲免永乐二三年的赋税。朱棣即位两年多,虽有求治太速之嫌,但经营海外、创设内阁、昌明文教、削除诸藩,大明已经是蒸蒸日上之势。京中也已经在造宝船,后来夏原吉问起学生杨子荣此事,杨子荣表示朱棣想大有为。夏原吉转移了话题,谈到陛下让杨子荣改名的事。夏原吉回京,碰上朱棣要和内阁议事,没能见他。看到荣国公来了武英殿,夏原吉猜到他们要商讨漠北之事。

第42集 朱棣大治天下郑和下西洋

伯颜帖木儿不满现在的大汗,他从乌兰图雅和海别口中得知,昭宗皇帝嫡孙本雅失里在哈烈,他是正宗的世祖皇帝血胤,伯颜当即下令让人去哈烈寻找本雅失里。杨子荣谏言,此时不应兴大兵,朱棣听从他的建议,转而下旨让都司屯田储积、操兵养马,以备不时之需。另着使者前往和林,告知鞑靼大汗,若知礼仪互通好,定当视为一家,天下同好,但对方从未回复过一个字。朱棣让解春雨写的书应编得差不多,但多有一些悖逆之言,他建议删掉。朱棣却让他一字不删地留下,他和妙云等不及要看。

夏原吉替上海生员叶宗行向朱棣献治水的长久之策,朱棣龙颜大悦,晋升叶宗行为钱塘知县。他没让吏部查勘叶宗行,全因为夏原吉信得过叶宗行,朱棣也信得过夏原吉。夏原吉还有疑惑让朱棣解答,朱棣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让他陪自己用了午膳再说。夏原吉已经知道龙江船厂造船的事情,朱棣自认为那是造船,不是兴大工。他想把江南和陕西的平民一并迁到北平和山东,只要他们把地开出来, 他还可以效仿太祖旧例,永不起科。这是利国利民的盛举,夏原吉代两地谢朱棣隆恩。

为充国库,朱棣广屯种,裁冗食,皆经国之道,但要缓解国家财计,单单靠这两条,是远远不够的。朱棣让他继续说下去,夏原吉补充,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等数策可用,朱棣很高兴,让他列个奏本给他。解春雨从新科进士里挑选了二十八人出来,进翰林院读书,可他们连捕蛇者说都背不出来,朱棣十分生气,发配他们去戍边。事后解春雨问夏原吉,刚才朱棣雷霆作色之时,为何他一言不发。夏原吉认为,不知稼穑之难,不懂民间之苦,让他们去戍边吃吃苦也好。

妙云问起这二十八进士的事,朱棣一一同她说明,倒也有几分道理。不久之后,朱棣赐道济还俗,并赐名广孝,没想到道衍竟然跑了。大师的姐姐把道衍撵了出来,朱棣让马和将道衍请来这儿。道衍谏言,太祖二十六子,为由懿文太子朱标可比朱棣,但这大明朝未必经得起三代雄主的折腾,所以继承朱棣位置的人,必须是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朱棣,这样才能罢兵休武,让大明朝休养生息。道衍所言不无道理,最终朱棣定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赐名马和一个郑字,选他当出海的正使,要海外诸国,诚心实意地来交好,并不许他擅动刀兵。那二十八名进士已经回到京师,他们已知朱棣的用意,朱棣便赐教,允许他们重新回翰林院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当好官,做好人。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下西洋,进行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朱棣试图通过派遣郑和下西洋的举措和外交模式,达到以不动兵戈方式实现威服众邦的美好愿望。

妙云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没到散朝的时候,朱棣就跑来关切慰问。今天日头好,朱棣陪她出去走走,聊起了以前的事情。

第43集 徐妙云薨逝朱棣兴兵漠北

内官沐敬向朱棣和妙云行礼,他是郑和下西洋前从司礼监调过来伺候朱棣的亲随,看起来很伶俐。朱棣和妙云聊到了孙子朱瞻基,又再聊了几句后,妙云就昏睡过去。后来朱棣叫来盛太医询问,盛太医只好说实话,她的身体在这些年沉疴太深,已是积重难返,她的脉象已呈油尽灯枯之相。朱棣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医治好妙云,可生死司命,皆是天数,盛太医只能尽力而为。

盛太医曾帮朱棣治好了风湿,还救回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太监,所以朱棣一直认为盛太医是生白骨活死人的名医,可就连他也无法帮妙云治好病,朱棣得是多绝望。妙云身体不适,朱棣下口谕,宫中不再杀生,除坤宁宫之外,各宫一律斋戒;今年的死囚,一律暂缓,有条件的可降罪赦免。同时让派人去灵谷寺,请哈立麻大师携众僧为皇后祈福。宫人下去后,朱棣大哭出声。

徐允恭先妙云一步离开人世,徐府现只剩下妙云和妙锦两姐妹。妙云不懂朱棣为什么要逼死大哥,她本以为自己和二哥徐增寿帮朱棣,便能让他放过大哥徐允恭,可是到头来,二哥没了,大哥也撒手人寰。妙云心中亦满是酸楚,她还没来得及说话,人就晕了过去。朱棣下旨让徐允恭长子徐钦承袭魏国公爵位,说完这些,朱棣赶忙走进去看妙云。妙云已经打扮就绪,她此时此刻想单独和朱棣两个人待一会儿。

妙云有些事情要告诉朱棣,当年随同她一起守北平的将士家眷,她每年都有薄赏,她希望自己走后,朱棣能记得对他们多加照拂。妙云躺在朱棣的怀里,絮絮叨叨说起在凤阳的回忆,然后慢慢地断气了。朱棣悲痛欲绝,三日不食不眠,并且不让妙云入殓。朱高炽不得已,请来了道衍大师。皇孙朱瞻基的哀求,终于让朱棣清醒,答应让妙云入馆。郑和下西洋回归,带回了属国的多个医者。朱棣安排好他们,郑和领命退下。

道衍已经编好书,朱棣让朱瞻基陪自己去看看。他让人都退下,独独留下了道衍,他说妙云生前最喜欢看书,要是看到这些书,她得有多高兴。阿鲁台弑君的消息传回朝廷,朱棣大为惊诧,这又是一个燕帖木儿。朱棣立即下令,准备出巡,并着皇长孙随行,京师由太子监国。朱棣将出使漠北的任务交给了郭骥,让他负责鞑靼之事。通过朱棣北巡的所做之事,以及建陵等事宜,夏原吉知道陛下决定要迁都北平了。

漠北大汗趁着伯颜帖木儿不在的时候接见明廷使臣,伯颜回到大营发现郭骥已经被斩首示众。海别明白朱棣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的,于是指示弟弟聚兵。果不其然,朱棣大发雷霆,下旨出兵漠北,塞外三大部有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后两者已经归顺,唯独鞑靼的本雅失里敬酒不吃吃罚酒,杨子荣将他的心思分析透彻地说给朱棣听。朱棣问起朱瞻基的看法,朱瞻基说得头头是道,瓦剌和兀良哈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这次都不会与朝廷为敌。

第44集 朱棣二度北伐

朱棣教导朱瞻基,他刚才说的固然有道理,但道理也只是道理,用兵要考虑万无一失,毕竟草原人和中原人不同,他们是在马背上就能生孩子的,况且这些年他们又多了这么多骑兵,难免会有二心。朱棣也知道大明尚苏,百姓休养生息,不宜兴大兵,可这次也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此时,胪朐河的明军大营内,大将军已经下令,明早奔袭元人大营。只因他们抓到了一个元人尚书,知道王廷所在,并表示其守卫松懈,仅有两千多人。安平侯和武成侯都认为此事蹊跷,不可掉以轻心。

这位征敌大将军认为机不可失,不顾下属的劝谏,贸然出兵,最终中了元人的圈套,丘福被元人一箭射死。朱棣传话回京师,丘福丧师辱国,除其爵位,举家流放海南。李远、王聪劝谏有功,均追封公爵。朱棣决意,年内再度北伐。杨子荣私下和夏原吉诉说自己的担忧,军中似乎无人能担任大将军率军出征漠北,夏原吉却说,全大明最好的将军,不就是朱棣本人。京中的朱高炽很快得知,父皇要亲征漠北,廓清沙漠。朱棣有一个深深的担忧,他亲征后,却没有一个替自己坐纛的皇子。

道衍提到了朱瞻基,他已经十二岁。朱棣便决定让朱瞻基坐镇,夏原吉身兼四部,辅佐皇孙朱瞻基,而朱棣则以知天命的年纪率兵亲征。瓦剌派使者来见朱棣,对方忌惮大明,所以语言十分恭敬。鞑靼大汗弃了大营,带着亲卫投奔瓦剌去了,太师(伯颜帖木儿)震惊得站起来,海别不同意让弟弟带人去追,伯颜不解。海别说这一场祸事他们是躲不过了,而大汗去投奔瓦剌,瓦剌也未必会容得下他。朱棣要先打鞑靼,不过是想抑强扶弱,所以必然也不会放过阿鲁台。

明军打过来以后,鞑靼没能支撑多久,海别不得不让弟弟请封,向朱棣称臣。朱棣凯旋而归,朱高炽率众官员迎接。夏原吉同朱棣汇报会通河疏通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这还只是第一步,南北水运南北贯通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朱棣看得明白,夏原吉之所以着急疏通会通和立刻开凿清江浦,与自己着急用兵漠北脱不开关系。但朱棣让他再等一等,因为这两年阿鲁台是老实了,可马哈木却越来越放肆。公元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朱棣迁皇后梓宫于北京长陵。

朱棣在长陵里,妙云的牌位前说这些事,他明年要再征一次漠北。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明军千里远来,在野战中以游牧民族最为擅长的骑兵对决,正面击溃了号称塞外无敌的瓦剌骑兵!此役,瓦剌三万骑兵折损殆尽,马哈木兵败后率部远遁,至死不敢再南顾。道衍也老了,躺在病床上,他劝诫朱棣也要好生休息。公元1420年,朱棣颁迁都诏,正式迁都北京。元人来犯,朱棣决定明春再度北伐。

夏原吉前去劝谏,而朱棣像高皇帝,决定了的事不会再改,杨子荣劝说夏原吉放弃去劝谏的想法,但夏原吉执意前去,到底还是惹怒了朱棣,锦衣卫奉皇命抄了夏原吉的家,却发现其十分清贫。朱棣念着这些年夏原吉兢兢业业,下旨每日供给一肉,牢房要大,冬日供给炭火,佳节日时的汤圆等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