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山河月明分集剧情

山河月明

2022年05月05日 09:360365经典网gey

分集剧情

第17集 妙云雨中求见

天下大雨,妙云冒雨来求见马皇后,海别去雨中撑伞问她,为了朱棣这么做是否值得。妙云只是说她不是自己,她不懂得。马皇后走出去一看,儿媳跪在雨中,她觉得心疼极了。终于看到了马皇后,妙云心神松懈晕倒在地。太医诊治后告诉马皇后,燕王妃有喜了,但是身体虚弱,而且感染了风寒。马皇后叮嘱他务必照顾好妙云,别看燕王现在没落,但如若有谁敢怠慢燕王妃,她定饶不了他。

马皇后将朱元璋叫来,遣退了宫人,她愤怒地拿着一个鸡毛掸子打朱元璋。待冷静下来后,她才把妙云这阵子的经历说出。朱高炽在北平时生了病,妙云带着他在北平和京师之间奔波,朱高炽身子骨变弱,以后不能再骑马习武,现在就连妙云也病倒了。马皇后很生气,觉得这是朱元璋的错,他不顾儿子儿媳和孙子们的死活。宫里,太子的各妃子也都前来和朱元璋求情,希望他开恩,对燕王从轻发落。

妙云醒来后,也一同跪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面前,请求陛下开恩。朱元璋最终下诏,将朱棣押往慧济寺,让他听佛经养性。朱亮祖听闻,赶紧去找胡惟庸,胡惟庸让他写下奏表,让陛下明正典刑,胡惟庸等人在上面签名。陛下对燕王这般,胡惟庸看出来他对朱棣到底还是大有不同的。胡惟庸让手下的官员,今年好好纳上一年税,凡事小心为上。朱棣被带王惠济寺,他意外地发现道衍在这里。

道衍此人胆大敢言,而且还敢做,算算时间,往年管税的官员要到京师了。道衍表示,燕王等的时机要到了。妙云提出替皇后去惠济寺祈福,马皇后答应了,朱元璋也应允,不过在去之前,他让妙云来跟自己见一面。燕王得知妙云来寺中祈福,急匆匆跑去见她,两人紧紧相拥。涂节的眼线将此事告诉涂节,他便连夜写了一卷纸张。朱元璋给十二皇子谋了一个新差事,竟是亲军指挥使司指挥副使,也就是锦衣卫指挥副使。他参见太子的时候,太子十分意外,同时又有些生气。

此时,事情已经渐渐露出端倪,皇帝和朱棣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就是等那些上京师缴纳官粮的官员进入京师。李景隆和徐允恭下令封锁全城,妙云也知道了事情全部,温柔地帮朱棣戴好官帽和腰带。随后,朱棣下令封锁全城驿馆和客栈,凡事进城缴纳官粮的官员,一律缉拿。涂节匆匆跑去胡府,告知此事。胡惟庸没有乱阵脚,他已经吩咐了众人今年好好纳税,不会出错的。谁知涂节告诉他,手下的人没有按要求做,这次还是带空印报表来的。胡惟庸震惊,继而大怒,情绪几乎癫狂。

涂节如丧家之犬跑出胡府,朱柏随后带锦衣卫前来捉拿了胡惟庸。看到这次证据确凿,涂节临阵倒戈,向朱棣跪下说要揭发胡惟庸。官员们带着空印报表上来,为的就是伪造账目,这次连人带证据,被抓了个现行。朱元璋让朱棣和朱标跟自己一起吃饭,注意到他们挤眉弄眼,朱元璋说自己没给朱柏官印,等这事忙完,就少再让他掺和锦衣卫的事。朱棣以退为进,就连朱元璋也没想到,总算是收获满满。

朱标心事重重,妙云才嫁给朱棣几年,她都相信朱棣的为人,可自己却不相信自己一手带大的弟弟,他不免为此感到惭愧。

第18集 胡相被赐自尽

朱元璋传口谕,命朱棣即刻入宫。朱元璋给他看了一本账册,这次带空印表上来的人名都在上面,足足有一千七百多人,朱元璋叫朱棣过来,就是想问问他,该如何处置这些人。朱棣于是表示,对于贪污多的、官级大的,通通杀掉,至于那些胁从的,可以发配军流。朱标的意见与他不同,朱棣解释道,这一千七百多人,如若通通杀掉,其家眷也会被发配,大部分可能死在途中,算起来至少是几万条人命。

京中留守司来报,他们已经拿下永嘉侯父子,这是朱标下的令,他认为应当要对朝廷军贵有个震慑。明初,明太祖因官员空印贪墨,大举荡涤官场,连坐及军流者数以万计,此为明初之:空印案,而胡惟庸则成了君权与相权斗争的牺牲品。一干淮西公侯去求见韩国公,希望他能为淮西文武公侯多担待,韩国公没有见他们,但还是让吕大人帮忙,去狱中劝胡惟庸“上路”,给淮西文武公侯一条活路。

胡惟庸曾想过老相国会让谁来劝说自己上路,但他没想到是吕大人。胡惟庸虽说没有将来了,但吕大人用身后之名劝动了胡惟庸。吕大人走后,胡惟庸就让人拿来纸砚笔墨。写下一纸奏表,同时上交的还有各位王公从胡惟庸那里拿好处的账册记录。朱标看到后震惊不已,看来他把决定权交给了朱元璋,是对各公侯大动干戈,还是就此化了,全看朱元璋。这个胡惟庸非常聪明,朱元璋已经不能再给胡惟庸什么了,他决定赐胡惟庸自尽。

妙云再次晕倒,这个案子牵扯了太多了,总归是朱棣造成的杀孽,马皇后叮嘱他去惠济寺祈福。时间很快过去,足月的妙云生产,竟然是难产,不过好在妙云挺了过来,生下了二子朱高熙。此次案子造成了很多官员的空缺,吕大人负责吏部事宜,不得不采取措施广招士子任官。士子方孝孺携母进京,成为了礼部祠部主事。他谨奏要宽刑狱废苛法等举措,直指当朝三大弊政的一纸上书,彻底引爆了剑拔弩张的朝局,更把原来处在漩涡中的朱棣和锦衣卫,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

户部亦上书联署,铁铉亦跟随户部夏原吉夏大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官员紧缺,朱元璋不得不让前朝进士,如今八十二岁的徐辉任户部尚书。老相国不忍见陛下如此为难,有重新入仕途的想法。张玉告诉朱棣,这次百官上奏,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要比上一次高出许多,毕竟这次弹劾锦衣卫的大多数是在空印案和胡逆案中全身而退的官员。朱棣没让他把这件事告诉妙云,但过去看生病的朱高炽时,还是看到了那本弹劾奏折。

在妙云的建议下,朱棣打算进宫让父皇和太子允许他卸下锦衣卫的差事,到北平就藩。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济宁做过知府,因空印案受牵连而死。他来拿回父亲的灵柩,道衍和朱棣说方孝孺的身份。一场空印案,牵扯了太多人,即便是朱棣,也知道如今的大明,这根弦崩得太紧了。

第19集 铁铉敢谏言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刚才朱棣的发问,让道衍很是欣慰,不过他提醒朱棣不要忘了陛下是什么样的人。朝廷政务,不管是哪一桩哪一件,都要有人去做,户部人手不足,事务处理比往常多要了两个多月。朱元璋表示这些会让吕大人处理好,徐辉管好天下第一账房即可。朱元璋让吕大人跟自己出去走走,他不太明白为何户部会推举徐辉当这个户部尚书,吕大人如实禀告缘由,朱元璋便也没再说什么。

朱元璋也知道近期户部缺人,应召入仕的只有十之二三。他只是杀了几千个贪官,就有人效仿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大明的俸禄。雄英和允玟很想念吕大人,朱元璋让他去看看他们两个,在以后的教授中教他们天理伦常。方孝孺给父亲买棺材银子不够,只得跪下求店家,让店家十分为难。旁人指指点点,方孝孺全然不顾。是徐允恭经过时,给了他一袋钱,周围的百姓都说他是大善人。

太子来到燕王府告诉朱棣,他会从自己的内帑里支应费用,用以葬埋无主的灵柩。杀贪官的指令终归是太子下的,他不知道朱棣是否觉得处罚得太过了。朱棣表示不知,可太子明白,在其位谋其事,不能有任何私情可言。他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朱家治下的朝廷,没有贪官污吏容身之地。既然事情是他做的,他自会一人去抵挡那些闲言碎语,绝不会让旁人怪罪到朱棣的头上。他这番话,让朱棣几欲潸然泪下。

凤阳之事,太子终于认可朱棣的做法是对的,兄弟俩很久没有坐下来一起聊天,朱棣亦深刻地知道,太子大哥对自己很好。后来妙云问朱棣,太子为何来找他们。朱棣没有说太多,他只是说大哥会在父皇面前提让他就藩一事,如果快的话,明日就可以去北平就藩。官员们推举李善长重新出山,而李善长是淮西人,结果推举他出山的这些人里一个淮西官员都没有。朱标感慨一句,韩国公好心思。

朝廷实在缺人,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开科举,时间为洪武十七年。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再干两件千古之事,做这些事会用到朱棣,他让朱标转告朱棣,等忙完这些事后,他自会让他去北平。朱元璋觉得铁铉这人不错,不久后朱棣登门拜访,带铁铉去面见朱元璋。铁铉既帮朱棣,又弹劾他。铁铉解释说自己弹劾的是锦衣卫,而锦衣卫是皇帝设的,铁铉只是进谏,因为他觉得朱元璋做的事是错的。

此话算是大逆不道之言了,太子和朱棣心里俱是一震,下令让人把他叉出去。朱元璋早就从马皇后那儿听到了许多魏征谏言的历史典故,所以他并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欣赏铁铉。朱元璋欲新设六科给事中,礼部缺人,想来想去还是铁铉合适,铁铉即刻答应这份差事。得知铁铉没有字,朱元璋给他赐字“鼎石”。朱棣后来轻飘飘地告诉铁铉,朱元璋明日要颁诏了。翌日,大明当朝颁诏,罢丞相,设六部,五府等,如有上奏议重设相,必重刑处之。

李文忠在空印案中未能全身而退,但朱元璋还是给他们家留了一些情面。李景隆任都督府佥事,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毅然决定以后唯太子马首是瞻,君臣有别,他也要时刻记得。至于海别,李文忠让儿子别再惦念了。海别得到消息,朱元璋下令让朱标巡视漕运,朱棣率锦衣卫随扈。她让图雅传消息回草原。徐允恭要回北平,但陛下还没有允准,徐增寿提议让燕王帮他说说,可徐允恭不愿去求燕王,还让妙云不要同燕王说此事。燕王很是纳闷,妙云看得清楚,徐允恭还是别与朱棣交涉过多才好。

朱棣不太明白父皇下诏的用意,道衍一一为他解答,陛下是把废苛法的谏言听进去了,下诏的时间点也很特殊,这就是朱棣仍要留在北平管着锦衣卫的原因。

第20集 雄英皇后接连去世

道衍为朱棣分析陛下的心思,颁诏废丞相、设五府和六部,是为开创之举措,为的就是想用功名利禄吸引天下的学子涌入朝廷当值。如若表现极好,陛下一道谕旨,就能让人平步青云,成为近臣。话毕,道衍问了一句,大明朝如此,难道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朱雄英随同太子巡视漕运,途中身体不适起疹子,骑马时意识混沌,竟直接坠马。太子和朱棣星夜赶回京,朱元璋派来的御医在途中遇上太子一行人,立刻为皇长孙诊治。

太医称朱雄英所患为痘症,病势凶险,恐怕回天乏术。后来回京,马皇后命人把生病的朱雄英送到坤宁宫由她看顾。朱允炆与哥哥朱雄英情感深厚,在祠堂里流着泪为朱雄英祈福哀求,太子亦与之一起。朱雄英最终在坤宁宫逝世,宫内一片缟素,痛失亲子的太子妃常氏痛苦不已。马皇后遭受失亲孙的打击,机能免疫下降,也患了痘症。痘症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马皇后命人闭门,拒不吃药,朱标朱棣等人跪在门外哀求开门。

海别在草原时就已经患了痘症,有免疫之能,马皇后允许她进来照顾自己。朱元璋听闻,不顾大臣的阻拦,疾步奔去坤宁宫,看到自己的结发之妻要缓缓关门,他欲上前,被马皇后的话劝阻住了。朱标忧思过虑,脚步不稳,险些昏倒。朱元璋召见朱棣,让他帮自己批阅奏表,如今太子病着,二哥和三哥都不在,只能让朱棣来帮自己批阅。朱标躺卧病床,由吕氏照顾着。朱棣批阅一夜奏表,过于困倦,撑手瞌睡。

朱元璋小心翼翼拉来座椅坐在旁边,看着儿子,复又望向虚空,眼底情绪复杂。马皇后吊着最后一口气,和海别说临终遗言,希望陛下求贤纳德,有始有终,大明永垂不朽。这段时间,皇长孙夭折,皇后薨逝,朱元璋下口谕,罢锦衣卫之权,燕王出镇北平。朱标拖着病体去送朱棣,叮嘱他到北平之后注意身体,不着急赶路。马皇后刚入殓,陛下就让燕王就藩北平,道衍问他是否忧心,朱棣的一句反问,让道衍放心,朱棣现如今终于明白了陛下的心思了。

朱棣到北平城外三十里,徐达带千户以上官员前去迎接。燕王坐镇北平,有官员建议燕王效仿晋王等亲王赠送入仕京考的士子川资,朱棣没有答应,因为陛下有明诏,亲王不得干预当地政务。他这么做的是对的,朱元璋对这些亲王干预政务多有不满,本要惩罚,还是朱标求情,朱元璋这才答应让他给各位弟弟写去信责令改正即可。自雄英去世后,常氏将此事怪罪在太子头上,自己也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渐渐与太子生了嫌隙。太子生性纯良,明白常氏这番态度情有可原,并未怪罪,反而是满心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