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觉得铁铉不错,让他再在洛阳历练历练。胡惟庸与其他官员议事,安排各部接下来的事务,让兵部、户部和工部尽快地拿出一个好的措置。涂节登门,胡惟庸提醒他从今开始盯住燕王,燕王在三王就藩演武中胜出,陛下却让晋王和秦王立藩,而单单把燕王调回京师,说明陛下极有可能回让燕王来吏治。另,涂节以狂悖二字弹劾晋王,理由充分,胡惟庸自会在陛下那里为他争一个局面出来。
妙云注意到朱棣心事重重,朱棣告诉她,父皇和大哥给他找了个新差事,从他的表情看来,这个差事并不容易。太子与朱棣一起吃馒头,发现这是掺了糠的燕麦馒头。盛庸告诉他们,河南当地的百姓,确实吃的都是这些。朱标心下大为触动,让盛庸把糠燕麦馒头拿去给皇长孙,看着他把这些都吃完。朱棣和妙云刚回京师,妙云回到韩国公府上,而朱棣被叫去了亲军都尉府,徐增寿告诉妙云,京中都在传陛下要重设检校,命名为锦衣卫,古往今来,替皇帝做这个差事的,没有谁落得好下场。
胡惟庸与太子提出,以察子窥探百官,实乃是得位不正的伪朝才做的事。太子听罢,把手中的奏折啪地一声丢在桌上,胡惟庸立刻噤若寒蝉。太子提醒朱棣,这事善始不易,善终尤难,而朱棣已经决定接下锦衣卫的差事。朱元璋奉行,朱家的天下,要靠朱家人守好,所以他要把自己的儿子拿去立藩,要让朱棣接管锦衣卫,从此以后,朱棣和锦衣卫就是大明朝的眼睛和耳朵。他对朱棣寄予厚望,朱棣亦万死不辞,不过他希望父皇不要让十二弟进锦衣卫,朱元璋应允了。
很快,朱元璋下旨裁撤亲军都尉府,设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掌宿直侍卫,巡查缉捕,典诏狱,允许举发不轨,纠劾百官。燕王率先命人去抓了户部官员薛静,对其严刑拷打,从他口中挖出了更多的不法官员。一连十,十连百,许多的违法乱纪官员均被收押惩治。王月悯的探子插不进锦衣卫,她也很快要随同秦王前往西安。马皇后特地将她叫进宫,送了貂皮厚衣,一番抚慰。王月悯趁机请求让身边的婢女乌兰图雅进宫照顾海别,马皇后自然无法拒绝。
扩廓再次举兵进犯辽东、山西、北平等地,太子拟调长兴侯耿炳文赴西安,颍川侯傅友德赴太原,分归秦晋二王节制。朱元璋却想要二者对调,耿炳文赴太原,傅友德赴西安。太子犹豫,朱元璋问起朱棣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和太子的一样。朱元璋深知老二和老三的脾气,最终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将耿炳文和傅友德分付太原和西安。朱棣查出了元人的探马军司,朱元璋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挖出来。
朱棣从盛庸口中得知,探马军司有李察罕和扩廓掌管,海别公主或许知道。妙云晕倒,太医诊治后说她有喜了,朱棣十分高兴。妙云提醒马皇后,海别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时间很快过去,妙云足月生产。
妙云替朱棣生下了一个儿子,朱棣抱着儿子,视若珍宝。妙云还有一个月才能下床,朱元璋等不及,亲自来到燕王府看孙子。他给孙子起名叫朱高炽,并将朱棣的子嗣姓名排到了二十代以后,就是希望朱棣能开枝散叶。徐达派人送了密疏回京师,北平那边又有探马军司的消息了。徐达信不过北平府的人,希望朱元璋能从京师调人过去。于是朱元璋让朱棣从锦衣卫中挑选五百精锐,由朱棣带五百精锐前去北平,务必要把北平的探马军司连根拔起。
张玉来找朱棣,希望朱棣能帮忙,他想见见海别公主。他曾是齐王一手拔擢起来的,如要另侍其主,他得获得海别的允许。张玉的理由充分,朱棣没有多想,答应择日带他进宫见海别。妙云给张玉和他的妻子王氏准备了一些礼物,还把张玉现在租住的院子买了下来,送给张玉一家。张玉临走前,妙云问他,他的忠心所寄,究竟是草原的漠北汗廷,还是齐王殿下一人。张玉没来得及回答,朱棣进来,无意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张玉的妻儿被囚北平,是妙云有远见,着人接了过来,她知道朱棣想招揽张玉,而张玉是个忠义之人,动之以礼不行,就只能晓之以情了。张玉进宫见海别,海别让他答应朱棣,侍奉护卫好他。太子叮嘱即将要去北平的朱棣,到了北平要听徐达的话,不能以身涉险。朱棣没想到海别也要跟他们一块去,曹国公的儿子李景隆看上了海别,前往北平前入宫向陛下辞别时向陛下请婚,曹国公等不及,来信让海别一同去北平。
还没到通州,徐允恭率北平府百户前来迎接。燕王查看了锦衣卫这些年查的名册,发现足足有两千多人,但其中只有前面二十几人证实了,其他的人仍是嫌疑,属下也不敢滥伤无辜。徐达分别问李景隆和朱棣对于战役的看法,二者看法截然相反,徐达不予置评。朱棣请求带上自己深入元人的侦骑,徐达没答应。这次来北平,朱棣表面上是省亲,但乌兰图雅看得出来他此行目的不简单,因此她询问要不要提醒北平的探马军司。然而海别说,南北两房探马军司向来互不接触干涉,是否是自投罗网,也只能看北平探马军司的命了。
朱棣无意中得知岳父徐达最爱吃烧鹅,而且最爱吃妙云做的烧鹅,为了让岳父答应带他出城游击,朱棣特地请妙锦去骗妙云下厨。徐达禁不住烧鹅诱惑,很快答应带朱棣出城游击,不过这次,他也要同去。他们出城后,北平城关闭城门,全面戒严。有探马军司的人混在明军中,被锦衣卫的人盯得死死的。徐达和朱棣出城,其实是个圈套,探马军司的人活动后被发现,锦衣卫直接把人抓了。其中还有个小插曲,有士兵脚掌气泡,徐达亲自给他挑破水泡,古代吴起吮痈,也不过如此了。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王志是探马军司的人,锦衣卫查明后,送信回京师,朱标勃然大怒。王志已被秘密带回北平,遭受酷刑后,躺在狱中奄奄一息。朱棣在北平的行踪,只有魏国公和曹国公知道,妙锦告诉妙云,这几天朱棣行踪不明,只有徐达和曹国公有权限查阅经历司的文书,而且经历司属吏一概不许回家,全都驻扎在将军府中。
得知朱棣抓了很多元人探子,悉数斩杀后悬首于城门上,妙云心知此事不简单,准备收拾行李回京师。探马军司北面房在凤阳设了一个暗桩,存有许多秘档,乌兰图雅从暗桩中取出秘档,海别说这个暗桩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徐妙云如此着急赶回京师,一定是朱棣又惹祸了。她让图雅转告京师的察子们,无论京师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立马报告上来。这次朱棣只查军屯,铁铉不解。
得知朱棣只有一份口供,铁铉吸了一口凉气。燕王查到的未免也太过骇人听闻,有人借开中之便,侵吞朝廷的军屯,再以屯粮冒充开中的粮米,走朝廷的漕运运到北边,换了盐引,再回到朝廷换成盐牟利,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黑心买卖。这个买卖至少牵扯到屯卫所和藩台、臬司、漕运,以及兵部户部,大都督府,牵扯甚广,铁铉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不过最后查出来的结果,却并没有查到什么。
太子朱标也查阅了一干账册,没有任何问题,他觉得是朱棣中了元人的反间计。朱元璋决定召回刘基。朱亮祖冒冒失失跑进胡府,对于陛下安排朱棣去凤阳的事,胡惟庸却并不担心,若有什么证据,朱棣又何必去凤阳。陛下的用意,不过是想让他们自乱阵脚。张武回来禀告朱棣,三品卫指挥使陈恺用盐引做抵押,向富人贷粮。铁铉补充,陈恺管中都戍卫,以及军屯。听到军团这个字眼,朱棣立刻下令今晚亥时捉拿陈恺。
陈恺被抓,以为是铁铉抓的自己,起初还咄咄逼人,当看到燕王时。便将一切都招供了。陈恺的案子可以结了,但朱棣还要继续查开中的案子。铁铉提醒他,法司断案,最重证据二字,可锦衣卫行事,全无顾忌。身怀利刃,杀心四起,铁铉不希望朱棣宁枉勿纵。太子也渐渐不满朱棣如此行事,让人转告朱棣,尽快回京师,不要再无事生非。朱高炽感染了风寒,海别和图雅暂时走不了了。
刘基希望道衍能去帮朱棣,他毕竟是除了太子以外,诸位皇子中资质最佳的,这案子不能这么查。没等刘基回到京师,他就被人下毒毒死了。朱元璋大怒,却没有任何办法。他让徐允恭和李景隆回到京师当值,还把晋王和秦王妻儿叫回。胡惟庸顿悟,陛下要和他们算总账了。妙云哀求徐达上奏,望陛下调朱棣去北平,可徐达明白陛下和太子想让朱棣做孤臣,是不会这么做的。
妙云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能带着还生病的朱高炽奔波回京师。朱棣同道衍见面,放下身段向道衍虚心求教。陛下召见张武,让他转告朱棣,放手去查,出了事有他担着。还有,张武要看顾好朱棣。朱棣回京师,太子已经不满他如今的若所作所为,朱棣亦不认同太子的观点,两人发生争吵。朱允玟听到后,就问夫子,他们是不是在争吵,夫子教导他,君子和而不同,即便是兄弟,也会有观点不同的时候。
朱允玟突然对吕氏说了一句,燕王行桀纣之事,反倒振振有词,这样的人如何帮太子治理天下。夫子眼角一跳,似是震惊,却什么都没有说。太子让朱棣带宫里的王太医回去给朱高炽治病,王太医诊治后称,朱高炽此病可痊愈,但以后不能骑马习武,体质也比常人要差一些。朱棣埋怨妙云急匆匆带病儿回京,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妙云反过来质问他,明明说回京师,为什么去的是凤阳。朱棣不想告诉她,妙云气在头上,让他去别的屋子就寝。
有很多不法官员被锦衣卫查处,朝堂上人人自危,昔日风光百官,锒铛入狱。缇骑所至,百官惶惶,太子进言,不能再让四弟胡来了。朱元璋却不以为意,知所戒惧,是为善也,心中有一怕,对这些百官没有坏处。胡惟庸面色沉重地看完一封信后,连夜去拜见老相国。老相国答应帮他,不过他也提醒胡惟庸,自身不正,何以正人,要想论人是非,自己得要是干干净净的才行。胡惟庸弯腰行礼,表示谨记,也不知他是否将这话听了进去。
户部员外郎黄景击鼓鸣冤后,自杀于承天门。百官于承天门叩阙鸣冤,而后全部跪在承天门前,燕王命锦衣卫,在门前杖责百官。许多人都是谈燕色变,太子痛心疾首,觉得父皇就不应该设这个锦衣卫,他现在都快不认识自己这个弟弟了。徐允恭想说服妙云劝谏朱棣,可妙云却表示自己要和燕王同进同退。胡惟庸上奏,让在锦衣卫中当值的诸位大臣家中之人,退出锦衣卫,即便不退,家中也容不下他们了。很快,有不少人被赶出家。
朱亮祖甚至捉拿了两个锦衣卫,残忍地杖毙两人,朱棣得知,命锦衣卫将永嘉侯府围了个水泄不通。锦衣卫正要动手,太子令到阻止。胡惟庸与永嘉侯等大臣,在奉天殿外跪倒一片,要求朱元璋裁撤锦衣卫。朱元璋忍着怒气让人问胡惟庸他们是不是要逼宫,此话十分严重。朱允玟和朱雄英打了起来,因为允玟说朱棣的坏话,而雄英历来和朱棣的感情要好,自然听不得。朱元璋问朱允玟为什么要说朱棣是酷吏,朱允玟不卑不亢地说,朝廷当与士林百姓共天下,而非与酷吏共天下。
他的话最终让朱元璋下诏,将朱棣拘禁待勘,铁铉也被捉拿议罪,锦衣卫暂归大都督府管。铁铉被施以酷刑,但他誓死不画押认罪,朱元璋竟然定了他一个绞监侯,赐全尸。他此举就是把朱棣的退路全都堵死了,胡惟庸摸不透朱元璋的心思。马皇后到朱元璋那儿大闹一场,也没能改变朱元璋的心意,朱棣被贬为庶人,收回燕王宝册及府邸,妙云携子归魏国公府别居。十二皇子等人,都去求朱元璋开恩。
太子希望老丈人能帮铁铉和燕王一把,但老丈人不肯,此时若帮,就是为自己树敌。燕王府内宫马和送妙云和高炽去魏国公府,看着年幼的儿子,妙云决定去帮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