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又指责毛泽东事先不向他汇报,就擅自轰炸金门,陈毅一再强调早就通知了苏联外交部,而且赫鲁晓夫无权干涉金门事件。赫鲁晓夫认为毛泽东固执,借口原子弹和国际形势不符,拿原子弹的技术援助威胁毛泽东就范,毛泽东声称不畏惧他们停止援助。赫鲁晓夫大力宣扬三无主义,未来世界将没有武器、军队、军人,毛泽东当面驳斥了他们是异想天开,赫鲁晓夫劝毛泽东不必担心,苏联有足够大的核保护伞,足以保护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回敬一句中国老话: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万一苏联哪天收伞了,中国就只有挨淋的份儿了。
赫鲁晓夫刚走,便传来坏消息,他下令一个月内撤回在华的所有专家,撕毁几百项合同,毛泽东感到深受打击,站在磅礴大雨中沉思。警卫拿来雨伞,毛泽东一把推开,声称不需要任何保护伞,他什么困难都不怕。
赫鲁晓夫给中国回电,他知道中国很多被苏联援助的项目刚开始,知道中国希望建设完再撤走苏联专家,但是苏联也进入关键的科研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他还让苏联专家临走的时候拿走图纸和技术资料。
毛泽东因为大雨发烧倒下,感叹要是年轻几岁根本不怕大雨,他很喜欢站在大雨里。苏联专家接到撤退消息,许多人不理解,很多人在这里已经成家了,赫鲁晓夫这样做拆散了很多家庭。虽然他如此无情,但毛泽东认为对苏联专家的情义还要讲,毕竟专家们为中国做贡献了太多技术,指派周恩来举行一个象样的欢送会,送一送这些恩人。
周恩来说参加过很多欢送会,可是这次会他很难受,他已经多次照会苏联,但是最终无法挽留专家在中国,可他坚信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恒的。
这次苏联撤走的专家多达1390多名,停止了多达343个合同,许多工厂停工停产,给中国造成了很大损失。
鉴于中国面临的空前困难,有人说以后应该搞建设,停止原子弹研究,陈毅说不行,过去战争年代比这更困难,原子弹的制造不能丢。刘少奇说技术是个问题,毛泽东认为不然,指出这个局面实际上是好事,如果用了苏联的技术,就欠了苏联的人情,他要求必须制造出原子弹,这样外交上才有话语权,原子弹的更大意义其实就是这个。
赫鲁晓夫正在家里为制裁中国而高兴,可是外交部长透露毛泽东非但没有居丧,反而很高兴,并没有担心原子弹的制造,赫鲁晓夫讥笑毛泽东根本不懂原子弹的制造有多难,仅凭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20年也造不出来原子弹。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作家斯特朗来到毛泽东这里,10多年没见面了,毛泽东告诉她很多国家都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原子弹,但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原子弹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真正的力量来自人民,许多国家把它当成强权政治的武器,而中国是为了用他消灭原子弹。
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苏联的全面撤出,再加上自然灾害,中国进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凌雁吃不饱,回父母家喊饿,父母为她专门留了些好吃的,得知她每个月只有20多斤口粮。她无意中说起沈晓芹消失不见了,凌嘉图觉得沈晓芹是接到了秘密任务。
毛泽东看到经济潦倒的纪录片,感叹全国正在面临最大的危机,无论用多少年,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土地上搞出原子弹。周恩来指出造弹需要大量的计算,美国用了6年,苏联用了5年,法国用了8年。而中国没有计算机,只有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即使是这样,也一定要造出原子弹。
毛泽东坚持和全国人民一起过苦日子,他坚决不吃肉,银桥为他端肉,毛泽东批评他忘了自己的提醒,已经强调多次,银桥狡辩说他记得主席说过吃肉补脑子,毛主席说有多少敌人等着看中国的笑话,想看到他们趴地上,但他们偏要站着,而且还要站直了。周恩来让银桥把肉捣碎了,毛主席就吃不出来了,要保证毛泽东的营养,不能让主席天天吃青椒。周恩来让毛主席吃点肉,毛主席说等全国人都吃上了他再吃,否则吃不下。而且,他还知道制造原子弹的科研人员因为饥饿得了夜盲症、水肿,表示科研人员不能饿着肚子搞科研,要将他们集中起来,吃点肉。
周恩来请专家们吃红烧肉,指出无论再难,骨气不能丢,中国人跪地求饶的日子不再有了,这次吃肉是毛主席提议的,而主席自己却已经一年没吃肉了,困难是暂时的,希望专家们不要再为主席难受了,等原子弹试验成功了,他一定请大家吃大餐,专家们悲愤地唱起了国歌,鼓励自己早日造出原子弹。
毛泽东迎接回国述职的将军大使们,与大家坐到一起,带着大家一起吃米粉和腌辣椒,让大使们把任职内的感受讲述出来分享,想听大家对当前的外交形势有何看法,展望一下今后的出路,周恩来点名黄镇先发言,黄镇侃侃而谈,姬鹏飞着重谈到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使得中国和欧洲国家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周恩来提议和西欧国家建交,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打开西门”。
英国著名将领蒙哥马利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请求,想去中国参观,毛泽东当即答应,欢迎他在任何时候前来,还可以在中国自由通行各处,不做任何约束。蒙哥马利在中国许多地方进行了解,最后到北京了解毛泽东,回顾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和影响力,高度评价了他的个人能力,两个人就目前的世界局势进行了广泛会谈,蒙哥马利自然感兴趣中国对英国的立场,毛泽东表示会既往不咎,一切向前看,和英国建立外交关系,蒙哥马利又问起毛泽东对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看法,毛泽东承认了戴高乐对法兰西革命的功绩,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他的过错。
戴高乐也一直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好奇心,夫人不赞成他立即去中国,戴高乐听说前总理富尔见过周恩来,于是向他打听了中国领导人的情况,富尔指出影响中法建交的就是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关注着戴高乐的情况,了解到杜勒斯抱病访问戴高乐,周恩来拿来法新社的报道,戴高乐立即公布要解决阿尔及利亚的问题,彻底消除中法建交的障碍,激起了右派分子的仇恨,1962年戴高乐遭遇法国右派分子的枪击。
戴高乐派富尔代替自己出访中国,富尔找中国驻瑞士大使李清泉指出道路,李清泉没有权限,立刻致电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此时忙到凌晨五点,他刚想躺下休息一会,突然收到外交部转来一份急电,他没做停留,去找毛泽东研究讨论,分析富尔请求再次出访中国,他们俩都想到了一起,通过这次机会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推动和西欧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特别要求周恩来隆重接待富尔。
戴高乐为富尔送行,让他和夫人以旅游的名义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前往北京,特意交给他一封授权书,准许他全权代表自己,就是想让中国领导人没有顾忌。姬鹏飞特意指派法国留学归来的简妮做迎接人员,龚澎让凌雁也亲自去接富尔夫妇。蒋经国得到远东情报局的透露,发现富尔夫妇最终的到达地是中国,蒋介石担心富尔与毛泽东见面拉上关系,让蒋经国派人监视富尔夫妇的行踪。
凌雁为了给富尔夫人选礼物,带简妮去选购,简妮根据法国人的习惯建议购买丝巾。富尔夫妇如期到达北京,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迎接他们的到来,热情招待他们夫妇到家里赴宴,热情地让他们品尝中国的葡萄酒,富尔觉得很不错,周恩来向富尔一一推荐了每一道中国名菜,深情回顾了当年留学法国的经历,对法国的建筑和美景永远难忘,富尔邀请他再次去法国,拜托他对此次出行保密,紧接着富尔拿出那份授权书和戴高乐的亲笔信,周恩来对戴高乐给予很高的评价,希望中法尽快建交,可是法国和蒋介石早已经建交,中国政府愿意继续等待。
周恩来和富尔夫妇进行了会晤,双方焦点集中在台湾问题上,富尔要回去和戴高乐商议,周恩来提议进行外交之外的互惠互利。毛泽东坚持法国必须和蒋介石断绝关系,才会和法国建交。
戴高乐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明确表态,富尔还是无法做决定,富尔想见毛泽东,周恩来建议他去内蒙古看风光。戴高乐终日闷闷不乐,夫人对他好言安慰。凌雁和简妮带富尔夫妇来到内蒙古旅游,受到蒙古族牧民的热情款待。陈毅又奉毛泽东之命请富尔夫妇来上海,陪他们游黄浦江,给他们讲述中国的发展,陈毅希望富尔积极促进中法关系快速发展,还提出了先立后破的方案,法国先和中国政府建交,然后再和蒋介石政府断交,富尔非常欢迎这个提议。
毛泽东亲自接见了富尔,富尔激动不已,转达了戴高乐的问候,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戴高乐不向美国屈服,是一个非常自主的英雄,毛泽东让富尔转告戴高乐派一个大使过来,不要学英国只派一个代办来中国,毛泽东提出中法外交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正式照会,相互承认;第二步,双方派出人员筹备建馆;第三步,蒋可能会主动把驻法代表撤走,如果赖着不走,法政府应将其作为侨民看待。同时,法国撤回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富尔觉得这个方案比较温和。富尔盛情邀请毛泽东去巴黎访问,毛泽东欣然答应,还要拉上戴高乐畅游塞纳河。
美国坐不住了,委派驻法大使波伦去见戴高乐,询问目前中法关系的进展,戴高乐闪烁其词,波伦拿出报纸指证,戴高乐只是淡淡地表示一切都有可能,波伦再三追问,反复提醒他如果想和中国建交,应该先向美国通报,戴高乐却很不以为然。
富尔回到法国,戴高乐对他取得的进展给予高度评价。他回复戴高乐,中国不希望法国象英国那样拖泥带水,希望尽快建立大使外交关系,戴高乐听后很高兴,立即指示尽快去办。此时走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沈昌焕,带来蒋介石的密信,表示非常重视与法国的关系,对法国与中共正在进行的发展感到不安,希望法国充分考虑台湾的感受,台湾一直认为法国是自己重要的盟友。戴高乐看过信后没有什么热烈的反应,就让沈昌焕下去休息了。
沈昌焕回去复命,向蒋介石说戴高乐出于礼貌,也应该回信,蒋介石知道法国为什么这么做,戴高乐认为中共占据着大陆,可以得到比台湾更多的利益,蒋介石没有泄气,他用孙中山的话勉励自己,他仍需努力。
为了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谊,中央决定由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率团访问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还让夫人王光美一起去。
1963年4月,刘少奇在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陪同下,访问了万隆精神的诞生地印尼。
与此同时在越南西贡,云天受命实施刺杀行动,代号秋风案。第一套方案是进飞机刺杀,但是从上次飞机事件后中国加强了防范,根本没办法靠近。第二套是进入餐厅扔炸弹,决定不在缅甸动手,而在金边。
台湾特务组织准备刺杀即将出访柬埔寨的刘少奇,已经联络了南越的第三小组、金边组,中国已经由杨尚昆负责成立一个小组,由公安部、安全部、外交部组成,周恩来连夜把何子枫叫来,让他立刻赶赴柬埔寨摸清情况,确保刘少奇和陈毅等人的安全。
1963年4月3日刘少奇出访缅甸,受到热烈欢迎,陈毅赞扬刘少奇在这些东南亚国家很有魅力。但刘少奇认为这些热情并不是冲着他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整个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之所以欢迎他们,是因为这些年中国和他们友好,相互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何子枫来到柬埔寨,和柬埔寨驻华大使王幼平一起来见刘少奇,告诉他国民党特务刺杀行动,劝他取消出访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也劝刘少奇推迟行程,陈毅去找刘少奇,列举了最近被暗杀的外国领导,刘少奇认为推迟出访会让外国领导失望,他决定按原计划进行。王幼平和何子枫只好先赶过去做好防范措施。
王光美很担心刘少奇,可他已经坚定了决定,只是觉得对不住王光美,王光美表示不惧死亡,只是担心孩子们还小无人照顾,刘少奇对他好言安慰。
王幼平带何子枫来见西哈努克亲王,西哈努克立即做了周密部署,确保刘少奇和陈毅的安全。与此同时,海云天来到国民党窝点,特务头子已经派人挖了一条通往车队必经之路的暗道,准备用油库烧车队,当地华侨阿成跑来报告,沿路上有大批军警、便衣,特务让阿成把一封信放到指定地点。
何子枫假冒茶商来和阿成见面,阿成交给他一封情报,何子枫连夜用显影粉翻译情报,但是破译不出来,就让王幼平向中央公安部求助破译。罗瑞卿很快派情报专家姚先生来到柬埔寨,眼看刘少奇和陈毅就要出访,可专家还是破译不出来,阿成奉命去送一个部件,是一个雷管,他立刻来向何子枫汇报,何子枫为了不打草惊蛇,让他不动声色送过去。第二天就是刘少奇出访柬埔寨的日子,可姚先生还是没有弄清情报内容,周恩来打电话向王幼平了解了事情进展,失望地放下电话,姚先生此时把情报破译了,刘少奇的专机终于可以放心起飞了。
柬埔寨军警把国民党在金边的窝点包围,特务头子张达昌和特务们顽抗到底,被消灭干净。1964年5月1日,刘少奇一行准时到达柬埔寨。海云天得知据点被端,他并不打算撤退,准备用牛屎炸弹炸毁刘少奇的车队,进行二次进攻,让敌人想不到,可是突然看到西哈努克的专家从天上飞过,推断刘少奇不在车队上,取消了行动。刘少奇又去越南,发表了联合声明,圆满完成了对东南亚四国的访问。陈毅接到消息,非洲很多国家邀请中国访问。
刘少奇对东南亚四国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毛泽东将敏锐的目光移向非洲大陆。毛泽东让家英借来很多关于非洲的书籍,说非洲距离遥远,了解很少,想对非洲做到知己知彼。毛泽东观看了非洲的纪录片和资料,把周恩来,陈毅,邓小平和刘少奇叫来商量非洲问题,陈毅抛砖引玉讲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已经与4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毛泽东觉得中国的外交形势不容乐观,美苏筑高墙,孤立中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观望,所以要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主动去非洲交朋友,非洲还没去过,古代就有郑和下西洋,这次出访要带礼物去,但决不进行渗透、掠夺,一定要规格高,经中央批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访非代表团组成了。
外交部里,陈毅详细汇报了非洲的阿拉伯联合王国、索马里、苏丹、摩洛哥、马里、加纳、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资料,周恩来让陈毅按照不同国情准备好礼物,并作好突发事件准备。由于中国没有飞远程航线的飞机,要租用荷兰航空公司的波罗的海号飞机,荷兰航班开通了非洲大城市,安全性能好,也是对中国最早友好的国家,周恩来特意安排中国民航机长张瑞霭随代表团出行,让他以秘书身份,多学习荷兰机组飞行员的技能。希望让他早日坐上自己国家的飞机。
凌雁要随同周恩来去非洲访问,向家人告别,妈妈让她和何子枫成亲,凌雁很高兴。父亲让她把一路见闻写下来,也就等于他去看了非洲。羡慕新一代外交官的条件好,国家也很强大。而他当年只能干着赔款的事情,看别人的白眼。
邓颖超连夜准备了几个小菜,为周恩来送行,还写了一首诗,让周恩来在飞机上看,诗中写到她仿佛看到周恩来精神抖擞,为日益觉醒的非洲庆祝。此时,凌雁用父亲送的笔记本写了第一篇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