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外交风云分集剧情

外交风云

2019年10月14日 09:100365经典网小雨

分集剧情

第41集 周恩来不顾劝告带病安排接待尼克松 毛主席大病初愈坚持接见尼克松

尼克松为了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他开始试着用筷子吃饭,基辛格还向他推荐了中国通法国作家马尔罗,尼克松连吃饭也不在意,按奈不住急切的心情向他了解中国的情况,特别了解了毛泽东的性格和好恶,尼克松和他聊了很久仍不肯停住,最后干脆和马尔罗一边吃饭一边了解。

另一边,毛泽东为了了解美国,认真观看了美国电影《巴顿将军》,还让凌雁找了几本新出版的尼克松传记,毛泽东听凌雁说尼克松是一个敢为人先的开拓者,目前外界都认为尼克松是打着白旗来中国访问的,毛泽东决定为尼克松进行解释。

邓颖超看到最近周恩来昼夜不停地加班加点工作,就劝他注意休息,可周恩来觉得尼克松访华十分重要,他必须高度重视。不幸的是,周恩来突然接到陈毅逝世的通报,他悲痛欲绝,第一时间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亲手写了悼词。周恩来虽然悲痛,但也只能控制心情,赶紧去准备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和毛泽东商量让尼克松乘坐中国的飞机和汽车,也同意美国媒体记者随行访问,安排就绪后,毛泽东指示外交部筹备陈毅的追悼活动。

陈毅的葬礼十分简朴,何子枫告诉凌雁只安排了一辆军车送陈毅的遗体去八宝山,而且她也没有在吊唁的名单之中,凌雁十分难过,执意要骑自行车去八宝山,何子枫决定陪她一起骑车前往。追悼会举行在即,毛泽东已经难过地吃不下饭,思考之后决定前去送行。周恩来立刻派人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各界领导人全部随同,还请在京常住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一同前去。

毛泽东抱病蹒跚来到灵堂,特意向工作人员要来一个黑纱戴上,彭德怀也随后赶来参加追悼会。此时,邓颖超从医学专家吴阶平口中得知周恩来最近尿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她十分不安,劝周恩来一定要注意身体,可此次尼克松访华他还有很多相关工作要做,他实在放心不下,没等邓颖超再说什么,又接到毛泽东突然休克的电话,他头也不回地就径直赶过去。

尼克松的女儿对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很向往,拜托父亲带自己一同前往,被尼克松婉言谢绝。周恩来匆匆赶到中南海的时候,毛泽东仍昏迷不醒,他一方面指示医生全力抢救,一面守在身边等候毛泽东苏醒。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夫妇和基辛格乘专机离开美国,尼克松盼望这次访华会有满意的结果,十分担心见不到毛泽东,让美国政府颜面尽失,基辛格鼓励他一切都会好的。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毛泽东终于转危为安,周恩来十分高兴他的苏醒。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恩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到机场迎接,尼克松率先伸出手去,和周恩来完成了历史性的握手。毛泽东刚刚患了一场大病,身体尚未康复。当毛泽东得知尼克松已经入住钓鱼台国宾馆时,他让工作人员转告周恩来,请尼克松到中南海来,我要见他。

尼克松夫妇还没有来及放好行李,基辛格就匆匆让他去见毛泽东,尼克松高兴地赶紧乘坐专车赶过去。毛泽东不顾医护人员的建议,非要强撑着起来接见尼克松,两个人紧紧地将手握在一起。

第42集 毛泽东表扬尼克松批评了四个前总统 尼克松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反对台独

毛泽东和尼克松友好交谈,尼克松夸毛泽东知识渊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尼克松谈起蒋介石不想见到他们会面,毛泽东承认和蒋介石一直斗争,盛赞基辛格为中美历史性的会谈付出的努力,尼克松要和他商谈台湾问题,毛泽东认为这是周恩来的工作,他只想和尼克松谈哲学,辨证分析了两国关系。和张院长约好的15分钟谈话时间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张院长十分担心毛泽东的身体。毛泽东表扬了尼克松和美国共和党,批评了美国的前四个总统,尼克松立誓和毛泽东一起改变世界,最后两人合影留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得知他去见毛泽东后很恼火。

蒋经国看到尼克松在毛泽东面前礼让有加的样子很生气,宋美龄也看不惯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的动作,蒋介石并不看好中美之间的会谈,因为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台湾问题。

周恩来在为尼克松夫妇和美国代表团成员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讲话,他代表毛主席欢迎美国代表团的到来,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问好,很高兴中美两国中断了二十多年的大门终于敞开了,周恩来提议来宾一起举杯,为中美的友谊干杯。紧接着,尼克松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虽然中美两国有差异,但是两国从此以后和平共处,一起改变这个世界,要建立一个和平正义的世界,无论国家大小,都可以决定自己国家的形式。周恩来特意让乐团演奏了《美丽的阿美利加》,这是1969年尼克松就职总统时挑选的曲子,尼克松非常感谢细心的周恩来。周恩来还决定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代表着两国的友谊。

尼克松连夜签署了终止美国大罢工的法案,他想把签字的那根钢笔送给周恩来,周恩来婉言谢绝,不想落下干涉美国内政的嫌疑。在接下来的正式会晤中,周恩来和尼克松进行了紧张有序的会谈,他谈到台湾问题是目前中美之间最大的障碍。尼克松为此提出了美国的五点原则,内容包括: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力所能及地劝阻日本进入台湾,不支持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回大陆,承诺四年内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军队。同时他承认在政治上还有困难,还不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他担心竞选对手会因此说事,想等下一届连任成功以后,就和中国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周恩来知道美国还是不愿意丢掉老朋友,指出美国已经丢掉很多朋友了,朋友里也分好坏,蒋介石政权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历史留给蒋介石的时间不多了。

尼克松在北京逗留期间,周恩来按计划准备陪同尼克松游览故宫、长城,姬鹏飞报告周恩来次日有大雪,直接影响行程几十里的游长城活动,后天天气更糟糕,建议取消游览长城活动,周恩来认为不行,因为尼克松最喜欢长城,说过如果没到长城就等于没到北京,于是组织群众打扫沿途积雪,为顺利游览创造条件。尼克松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纪律性很强,今后几十年要加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以免面对这个最大的敌人,他立志要铸造一个世界友谊的长城。紧接着周恩来又带他们参观了故宫,观看了乒乓球比赛。

毛主席称尼克松是第一个爬长城的美国总统,如果不发表一个公报,尼克松没办法回国交差。周恩来已经让乔冠华起草细节。毛主席要求亲自过目草案。乔冠华已经连夜赶写草案,坚持在草案中体现台湾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周恩来指示他在次要问题上可以适当让步。

经过反复磋商,毛泽东与尼克松同时批准了即将发表的《联合公报》。虽然联合公报签署在即,但基辛格担心国务卿罗杰斯会制造麻烦,因为他们会见毛主席没让他去,他一直黑着脸。可是联合公报的草案必须给他看,毕竟他主持的国务院是管理外交的部门,但是又怕罗杰斯挑毛病。尼克松最后决定去杭州游玩的时候给他看,相信罗杰斯会顾全大局。

医学专家来看望周恩来,发现他尿血更加严重,建议他尽快住院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周恩来答应完成尼克松访问活动后住院治疗,但要求保密病情。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到杭州访问,在杭州的湖边,尼克松没见过这么大的鲤鱼,周恩来说要请他吃西湖醋鱼,这道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尼克松夫人赞扬天空有两只漂亮的鸟,周恩来告诉她名字叫相思鸟。

第43集 中美克服罗杰斯阻碍公布《上海公报》 田中角荣向周恩来转达邦交正常化心愿

在游览杭州过程中,周恩来向尼克松夫妇讲述了中国革命在杭州的发展,就是在尼克松下榻的西湖刘庄,毛主席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在这里,周恩来秘密会见了蒋介石,可蒋介石却违背历史,干尽了损害国家和民族的事,尼克松这才明白蒋介石的为人,决定尽快签署联合公报。

罗杰斯赶紧来到北京,对基辛格进行了一番讥讽,对《联合公报》竟然提出了15条意见。基辛格反复讲明公报没有问题,尼克松和毛泽东都已经审阅多遍,可罗杰斯却不肯罢手,对基辛格横加指责。尼克松听说以后,他十分生气,眼看着联合公报第二天就要签署,他不想中途夭折,更不愿意让外界看到美国高层内部矛盾重重,尼克松让基辛格向乔冠华求助修改意见。

基辛格只好赶紧连夜找到乔冠华的住处,乔冠华认真看完罗杰斯指出的修改意见,认为不能再做让步,基辛格再三哀求,并且讲明尼克松的难处,乔冠华决定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明白了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之间的矛盾,打算第二天再去找罗杰斯解释,可是乔冠华决定暂停发布联合公报,周恩来向他耐心解释利害关系,希望他能理解暂停造成的损失,周恩来又打电话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批复只要坚持台湾问题不让步,其他问题都可以商量修改。

乔冠华和基辛格在吸纳罗杰斯部分意见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公报草案,再次提交双方首脑批准。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如期发表,正式确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中国的内政,尼克松夫妇结束访问回美国,公报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蒋介石看到联合公报顿时心灰意冷,大骂尼克松背信弃义,宋美龄对他好言相劝,蒋经国看到国民党的盟友都处于观望态度,担心会发生众叛亲离的局面,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尼克松连任下届总统,阻止中美建交,蒋介石让宋美龄去美国运作,可她觉得已经没有往日的影响力,蒋介石下令沈建虹要全力保住大使馆,保住台湾在美国最后的尊严。

毛泽东的健康有了好转,周恩来前来探望,毛泽东认为联合公报不但震动了台湾,更会让日本政府坐不住了。正如毛泽东所想,日本政府内部出现了与中国恢复邦交的声音,佐藤政府迫于舆论只好申请访问中国,但被周恩来断然拒绝,因为他和毛泽东都寄希望于下一任日本首相的人选田中角荣,坚信中日的关系会出现转折。

田中角荣果然不出所料当选日本首相,他公开表态要和中国恢复邦交,田中角荣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国递话,恢复日中邦交的时机已经成熟,对此愿负起责任。对田中角荣传递过来的信息,周恩来十分重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研究中日建交问题的小组,派上海舞剧团去日本访问演出,让他们向田中角荣传递欢迎他随时来中国的信息,还指示人民日报的社长立即行动,重新润色田中角荣当选的新闻稿,要大肆渲染这件事情。

邓颖超观察到何子枫对凌雁十分钟情,就催凌雁和何子枫赶紧成亲,声言要帮他们操办婚礼,要叫周恩来当证婚人,凌雁觉得很荣幸,热烈拥抱了邓颖超。凌雁高兴而神秘地让何子枫带她来到野外,何子枫十分好奇,凌雁突然拿出一束野花,正式向何子枫告白爱意,何子枫也很高兴,凌雁特别说明这是凌玥和何子枫经常带她来的地方,她立誓要和何子枫幸福永远。

田中角荣物色了一个社会学家佐佐木作为信使,负责向周恩来转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心愿,佐佐木最担心的是两个障碍,一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是日本对台湾的态度问题,田中角荣已经有了主意,他要向中国人民道歉认罪,并且要和蒋介石断绝外交关系。

第44集 周恩来不顾邓颖超劝说带病工作 田中角荣克服台湾问题成功访华

佐佐木拜会周恩来,周恩来特意选了明前龙井请他品尝,佐佐木大加赞赏,并从茶叶展开话题转达了田中角荣想打破阻隔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坚冰,周恩来表示欢迎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承诺用和迎接尼克松的规格迎接田中首相。

上海舞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白毛女》,受到日本人民的普遍关注,立刻在日本民间掀起了热潮,日本亲台派公然袭击代表团,日本警方当场擒获了凶手,田中角荣和外务长大平正芳很快赶来慰问孙平化团长和代表团成员,凌雁转达了周恩来邀请田中角荣去中国访问的决定,田中角荣决定在中国最好的季节九、十月间访华。

田中角荣听说中国代表团还要从香港绕道往返日本,于是建议他们从日本包机,事后周恩来看出田中角荣的用意,是为了日后访问中国打通一条道路,因为两国还没实现通航,周恩来当即批准代表团可以包乘日本的日航和全日空飞机各一架。田中角荣派竹入义胜来中国,周恩来让外交部做了周密安排。

吴院长把周恩来身患癌症的消息告诉了夫人邓颖超,指出本来周恩来刚检查身体后应该休息两天,但是周恩来说有四批外宾还要接见。邓颖超感谢吴院长告诉她实情,她与周恩来既是夫妻也是同志,工作上的事情她不过问,但是生活上和健康上的事情她还是要管,既然周恩来的病情已经到了中期,她一定要好好做周恩来的思想工作,让他赶紧就医。

邓颖超给他看了他当年写给自己的信,一张明信片让他们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周恩来表示热爱生命,但更热爱党的事业,邓颖超劝说他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工作。周恩来说起毛主席身体不好,还休克过,但仍然接待外宾,许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现在就住进医院,他会呆不住。虽然现在中国进入了联合国,但是距离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请求邓颖超再支持一下他,邓颖超也不好再说什么。

日本东京,田中角荣向大平外相指出国内的亲台派势力不能小看,虽然成事不足,但坏事有余,他决定派两个代表团,一个代表团里多安排亲台派,让他们去北京看中国的变化,不要总抱着台湾这颗树不放,另一个团去安抚一下台湾。

周恩来了解到田中角荣和蒋介石暧昧纠缠,就和毛泽东商量取消田中角荣来华的行程,毛主席让周恩来仍然发出邀请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的公告,还让周恩来用高规格礼仪欢迎他,周恩来担心人民群众不能接受这一决定,毛泽东让有关部门做好解释工作,侵略中国的不是如今的日本政府,而是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的专机来到北京,周恩来抱病去机场迎接田中角荣,举行了欢迎仪式,奏两国国歌,田中角荣检阅了三军仪仗队。

周恩来赞扬了田中角荣充分理解中国关于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三原则,并且做出了许多实际的步骤,中国也积极响应,中日关系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田中角荣发言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麻烦,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并向中国人民鞠躬。

事后,毛主席对田中角荣关于“麻烦”的措辞很不满意,日军从1931年开始让中国人死了几千万,如今却说得轻描淡写,太说不过去。周恩来答应毛主席第二天与田中角荣谈判前要着重说这个事。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周恩来非常严肃地说田中角荣所用的“麻烦”一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田中角荣赶紧解释“麻烦”在日文里含有悔过、不再重犯的意思,在周恩来义正严词的坚持下,田中角荣答应可以重新修改“麻烦”一词。

周恩来声明从不与没有断绝与台湾关系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田中角荣声明这次就是为了建交而来。

经过两轮的会谈,中日两国的分歧还很大。周恩来要求谈判人员既不丧失原则,又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顶牛没意义,他很赞成基辛格的话: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这句话让双方都能接受,这里有大智慧。决定用“中日邦交正常化”替换下来日方所说的“结束战争状态”,关于双方的另一个矛盾焦点,日本声称和蒋介石签订的合约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被废除,周恩来提出暂时避开日本和蒋介石签订的合约,只要中日建交,日本和台湾的合约自然就废除了,姬鹏飞按照周恩来的建议连夜整理出一份公报。

大平外相见到了毛主席后很高兴,两人都很高兴中日双方经过辩论终于达成了基本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