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赫鲁晓夫高兴终于请来了毛泽东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还有除铁托外的64个国家共产党、工人党的元首。
白宫里,艾森豪威尔担心苏联邀请了世界将近一半的国家,借口参加十月革命庆典扩大苏联的政治影响,没想到这么多国家参加这个世界共产党大会。杜勒斯认为并不害怕,过去斯大林也总是召集世界共产党的大会,也没能怎么样,更何况现在的赫鲁晓夫,远不如斯大林的威望,此外,还有不少社会主义国家专门拆他的台。艾森豪威尔提醒他不要忽视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力量,那就是中国,很有可能取代苏联,成为新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
有人请来洪都服装厂的姜师傅来给毛泽东定制中山装,可没想到毛泽东拒绝了,他想穿上次去苏联的服装,不想再浪费,毛泽东说目前国家还不富裕,他必须带头节约。姜师傅没想到毛主席作为全国的领袖还如此节俭,希望主席给他一个为主席服务的机会,主席夸他是做服装的行家里手,就算离开了他也肯定不会失业,中央还有同志需要他做衣服,宋庆龄就很适合穿漂亮的衣服,代表国家的形象出访外国。让姜师傅用自己的500元置装费多给宋庆龄多做几身。
子枫很怀念凌玥,为了替凌玥照顾好家,他为凌玥的老父亲凌嘉图送烤鸭,庆祝他的生日,凌嘉图的身体自从女儿凌玥遇难而变差了,他经常感叹人老了,总是喜欢怀旧,老想过去的事,可是眼前的事总忘。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访问苏联,他说明了来访的原因,是十月革命影响了中国革命,庆祝其40周年的盛会是全世界共产党的盛会,中国革命是国际共产运动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参加这个盛会。赫鲁晓夫批驳有些人编造理由不来,毛泽东指出这都是因为老子党的思想所害的,赫鲁晓夫认为老子党也是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对斯大林已经加以批判了,毛泽东认为对斯大林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他的功绩还是应该得到肯定。
毛泽东走进下榻的房间,对身边人员银桥说太豪华了,据说这里还有防止感冒的设置,可是毛泽东坚持要和他换房间,因为床太软,睡不习惯,害怕失眠,还有重要事情,要写稿子。毛泽东写文章指出苏联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化的较发达国家,世界上的形势就象中国的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目前来看是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形势要好于资本主义形势。
李讷拜托凌雁去看她苏联的笔友喀伽,还送她一只和平鸽,凌雁了解了喀伽的情况,才答应帮她转交。凌雁为李妠转交和平鸽给她在苏联的朋友。凌雁见毛泽东对爸爸给他的临帖的书很喜欢,就决定送给他,但毛泽东声明必须遵守诺言,好借好还,他只借了一个月。
艾森豪威尔问杜勒斯将来社会主义阵营谁厉害,杜勒斯认为当然是毛泽东,虽然国家很穷,但他骨头很硬,从朝鲜战争就看出来了,所以要用和平演变对付中国,艾森豪威尔点头称是。
赫鲁晓夫为毛泽东的一篇文章高兴,文章指出让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领头羊,但是对毛泽东要求参拜列宁墓、斯大林墓一事很不满意。毛泽东告诉凌雁斯大林不仅是苏联的斯大林,也是世界的斯大林,必须祭奠他。
外国记者采访彭德怀如何战胜强大的美国,彭德怀谦虚地说许多消息都是有人胡乱吹嘘的,让他脸上发烧。彭德怀与苏联军事代表举行会谈,感谢苏联支援军事,指出世界还不太平,希望能给更多的尖端技术援助,比如核潜艇、原子弹,并且希望能够参观,苏联方面回答说很不巧,潜艇出海了,只给彭德怀苏联投掷原子弹的钥匙做纪念,说自己没有让他参观的权限。彭德怀事后给主席带去了潜艇建造所需要的技术及设备清单,向他求助,主席答应了请求。
毛泽东出席赫鲁晓夫的生日宴会,带去了茅台酒,问他与苏联的伏特加哪个好喝,赫鲁晓夫说两个都好喝,不过还是中国的茅台更好喝,毛泽东趁势想送一批茅台酒给苏联,同时希望派一个代表团到苏联,商量购买苏联的一些前沿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海军方面的技术。赫鲁晓夫爽快答应了,既然是老朋友了,就一定无偿提供给中国。
毛泽东在中国的节日到来之际念诗表达思乡情怀,谈到中国在苏联的留学生在外国也不容易,既然他这个娘家人来了,就应该去看望一下他们。
毛泽东为留学苏联的中国留学生讲话,指出他的愿望是游遍全世界,祖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教诲学生要学好本领,早日加入国家建设。世界属于他们年轻一代,他们就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未来的希望。
凌雁在咖啡馆发现子枫独自一人发呆,子枫摆了一大桌子菜肴,凌雁以为子枫约会了别人,子枫说约的是凌雁已经故去的姐姐,凌雁代替姐姐干杯,子枫表示有些事情谁也代替不了,说莫斯科很美,凌雁要是有了心上人就一定要带他来这里,凌雁让子枫先教会自己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接收台,以便控制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敌人情况,相关建设费用问题与中国三七开分担,苏联承担70%。当时,中国海军政委苏振华正在访问苏联,毛泽东意识到了苏联这是和中国讨价还价,以此作为援华的前提。指出这是个阴谋,明知道中国没有舰队,根本用不到电台,分明是在给苏联自己建立军事基地。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负担全部费用,但所有权归中国。
消息传到莫斯科,赫鲁晓夫派出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与毛泽东商谈,提出两国建设联合舰队,以便充分利用中国地理上的优势、苏联技术上的优势,应对美国造成的紧张局势。毛泽东提醒他,中国是在要求苏联帮助搞舰队,而不是联合搞舰队。中国连舰队还没有,何谈联合建立舰队。确实,中国需要援助,但是不能用主权交换。坚决不搞舰队合作社,这是政治问题,即使斯大林在世,他也绝不会让步。如果苏联不愿意帮助中国搞舰队,中国就自己搞,立即叫苏振华从苏联撤回来。
尤金回复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决定亲自见毛泽东,再好好劝劝他。尤金担心他和毛泽东吵架,而且也吵不过毛泽东,但是赫鲁晓夫却很自信。
赫鲁晓夫说了一大堆局势需要两国联合的理由,责怪尤金没讲清楚,毛泽东提醒他直奔主题,什么叫共同建立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说就是共同商量着建立舰队,毛泽东认为苏联其实就是想把中国的沿海拿过去。刘少奇重申了中国不能有外国的一兵一卒,这是中国一贯的立场。赫鲁晓夫答应让中国到苏联的海岸线建加油站,毛泽东断然拒绝,赫鲁晓夫抱怨中国连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到,枉费了苏联对中国的众多帮助。苏联主动放弃了旅顺港、撤回了在新疆的股份,给中国的权益要比斯大林时期早20年。毛主席承认这些恩情都记得,双方决定暂停讨论。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说起国民党近期鼓吹反攻大陆,认为赫鲁晓夫不会插手台湾,不会趟这个混水。
赫鲁晓夫再找毛泽东谈,毛泽东正在游泳,游泳、读书、抽烟是他三大爱好。两人谈论国际形势、两党关系,赫鲁晓夫说苏联对欧洲比较熟悉,而中国对亚洲熟悉,建议进行分工,各自领导一批国家。毛泽东不同意,认为还是让各个国家自己处理国内事务,其他国家不好干涉。最终两人不欢而散。虽然两人出现严重分歧,但没撕破脸皮,还是发表了措辞友好的联合公报。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说起中国正在向厦门增兵,扩充基地,猜测苏联联合中国要有所动作,可能是台湾一直鼓吹反攻大陆,激怒了中国,决定给台湾一定的援助,进行一点安抚。
蒋介石对报纸上刊登的中国攻打金门十分忌惮,蒋经国不相信是真打,但蒋介石还是让蒋经国注意防范,虽然最近台湾得到了美国援助的响尾蛇导弹、登陆飞机、小型原子弹,但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知道美国的目的不纯。
毛泽东亲自布置炮轰金门、马祖,既然打不到台湾,就要通过炮击这些小岛让人知道它们是和中国连在一起的,是中国的一部分,让美国放弃台湾。蒋经国透露中共已经释放第三次国共合作信号,蒋介石不相信,认为胜利不是靠合作能争取来的。
蒋经国陪蒋介石到金门岛来视察,参观了弹药库和补给库,叫嚣这里驻守了十万精兵,还装备了最先进的巨跑,这里的防守固若金汤,让国民党将士们做好随时反攻大陆的准备。
陈毅受邀参加罗马西亚建国纪念日,他公开抨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做法,陈毅指责美国因为保护供水系统入侵古巴,因为停靠需要而进入新加坡,如果这些理由可以成立的话,则美国可以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到处制造紧张,近日,中国也想让美国紧张一下。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金门台湾守军长官胡链仓促应战,台北,宋美龄正在绘画,蒋介石感叹画中的山水,要是在现实中也如此宁静该有多好。此时传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炮击金门,除了国民党军伤亡数百人之外,还有两个美国顾问死了。
白宫,艾森豪威尔得到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持续了两小时,发射了5万发炮弹,造成国民党军死伤600人,但是没有苏联鼓动的迹象。他下令封锁中国的海岸线,威胁中国,既不能不管炮击事件,也不能管得太多,避免惹麻烦,不要直接接触中国,只是威慑即可。
莫斯科,赫鲁晓夫抱怨毛泽东,为什么不在刚结束的会谈上透露炮击计划,他得到消息,美国已经宣称随时登陆台湾,他担心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把苏联也卷进去,所以认为必须阻止。
海边,毛泽东向彭德怀说炮击金门已经够美国和蒋介石忙活一阵子了,在这次炮击金门战斗中要掌握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有利则打,不利则停。此时苏联派来特使葛罗米克,转达了赫鲁晓夫对金门事件的担忧和不理解,毛泽东认为金门是中国领土,他在动家法,用不着请示其他国家。可赫鲁晓夫担心激化国家矛盾,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毛泽东打消这种顾虑,指出当年朝鲜战争原子弹都架好了也没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算是发生,也由中国自己承担,不会连累苏联。葛罗米克转达了赫鲁晓夫给美国的信件,如果中国被打,苏联一定支援。毛泽东感叹苏联为朋友两肋插刀,够义气,让苏联不要紧张,只要两大国不插手台湾,就不会闹腾出大乱子。
金门国军的弹药、粮食都供应不上,而补给船又被击沉,蒋经国要慰问金门,誓与金门共存亡。美国派出护卫舰两艘护送补给舰,但是指挥官不想送命在远离美国的地区,被人告诉救命的办法。
福建军区政委叶飞请示毛主席后,准备在补给舰卸货的时候再打,中国人民解放军开炮轰炸,炸毁国民党三艘军舰,美国派出的两艘护卫舰赶紧逃跑了,蒋介石事后大骂盟友不可靠,被毛泽东和周恩来嘲笑一番。毛泽东立刻让张世钊写信劝蒋介石悬崖勒马,不要自相残杀。
赫鲁晓夫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决定派来一支导弹部队去福建援助,周恩来一眼就看出赫鲁晓夫的狼子野心,他就向趁机占领福建,毛泽东婉言谢绝,通过这次金门事件,毛泽东让周恩来调研一下关于领海宽度问题的资料,以免美国再次来犯,周恩来请来领海问题专家倪老先生,很多国家把本土以外三海里以内作为领海,这是国际惯例,也是海牙协议规定的。但毛泽东认为还是应该扩大一些,12海里为宜,海牙协议不是玉皇大帝的圣旨,不必理会那么多。有海事专家担心会因此引发战争,毛泽东认为外国人不想打仗,天塌不下来。
白宫,杜勒斯指出中国把沿海12海里作为领海,金门和马祖都在范围内,从而造成了美国侵略中国的事实,感叹毛泽东这一招很厉害,他主张硬碰硬,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但艾森豪威尔主张软硬兼施,一方面恢复停滞半年的大使级会谈,一方面派出军舰飞机入侵了中国领空,叶飞下令拦截驱逐。美国政府连连发来邀请函,想和中国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满口答应。
毛泽东告诉正在谈判的乔冠华,关于台湾问题的底线是台湾不能独立,不能把台湾分裂出去,否则中国决不答应。谈判不要一味采取吵架的方式,可以和美国安静地解释,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美国何必为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去和拥有六亿人口的中国作对。
台北,蒋经国感慨中共对金门一会急打、一会慢打,看不懂出的是什么牌。美国主张放弃金门、马祖两岛,议院大部分人反对杜勒斯的战争边缘论,蒋介石认为美国的战争边缘论也不是真正保护台湾。
蒋介石认为美国所谓的保护台湾其实是民主作秀,根本不是真的帮助台湾,要想办法让美国和中国打起来。乔冠华作为谈判代表和美国人见面,他当面揭穿杜勒斯的战争边缘论。
民主人士张治中拜访毛泽东,不理解为什么不夺取金门,毛泽东解释说台湾想把金门和马祖做跳板反攻大陆,而美国想放弃金门和马祖,霸占台湾,制造两个中国,所以毛泽东围而不登,估计台湾要和美国吵起来了。
蒋介石生气美国给了点援助就指手画脚,竟然说他的反攻大陆计划根本不可行,宋美龄主张退让,放弃金门和马祖,可是蒋介石认为已经不能再退,他只有一点国土了。
毛泽东发表了告金门、马祖、澎湖书,指出他们和大陆都是一个国家的领土,收复领土是在履行责任,完成统一是大势所趋,不能容得其他国家干涉,否则就是自己埋葬自己。
杜勒斯出访了台湾,向蒋介石担心金门事件会引起第三世界大战,希望蒋介石作出退出的表示,可是蒋介石坚决不答应,他生气美国口口声声说台湾是永不沉没的航母,却不是真正保护台湾。杜勒斯拿出了总统批准的、经过两院同意的关于从台湾撤军的决议,可是蒋介石还不同意。
1958年10月,美军从台湾撤出部分空军。毛泽东分析蒋不会同意美国霸占台湾的计划得逞,最后落个汉奸骂名,毛泽东开始研究从朝鲜撤军,上次出兵朝鲜是受了朝鲜人民军和主席金日成的邀请,最近毛泽东去苏联访问已经和金达成撤军的一致,加上朝鲜局势已经稳定了。陈毅回忆上次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指出所有外国军队都要撤出朝鲜,可是又担心美国一直在增兵,建立基地和机场,一旦中国撤出,就无法抗衡美军。毛泽东说志愿军是正义之师,已经完成了帮助兄弟国家的使命,就应该遵守诺言,立即撤军。1958年底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周恩来在迎接志愿军回国的庆功大会上慷慨发言,朝鲜战争涌现了30万志愿军英雄功臣和6千个英雄集体,他和大家为世界和平干杯。周恩来和他们连干三杯酒,还和大家一起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毛泽东不由得想起自己牺牲在朝鲜的儿子毛岸英,看着他的遗物,上写着毛泽东的话:无论学习什么,只要有热心,就能成功,只要不是干与人民利益不符合的事情。毛泽东之所以要把儿子送战场,是因为当时很多人都害怕美国,作为主席,他要带头把儿子送朝鲜战场,让世人打消顾虑。毛泽东手捧着儿子的遗照,感慨志愿军都回国了,而儿子却留在了朝鲜。不禁老泪纵横。
凌雁给家带来了新朋友沈晓芹,是学习核物理的,为凌嘉图过生日70岁,事后,凌雁给子枫介绍对象,想把沈晓芹介绍给他,可是他不感兴趣,凌雁不知怎么,竟然有些欣喜。
赫鲁晓夫即将前往日内瓦参加西方国家的核武器的会议,他事先致电毛泽东,要停止对中国原子弹方面的援助,毛泽东知道这是对自己的报复,他不担心原子弹的制造,可以自己搞。
美国戴维营,赫鲁晓接到艾森豪威尔的邀请,亲自赶往美国见面,两个人握手言和,艾森豪威尔带他四处参观,赫鲁晓夫被美国的富足深有感触,艾森豪威尔希望他帮忙说话劝中国,他答应了。转眼就到了建国十周年,全国上下都在准备庆祝活动,龚澎让凌雁作为翻译,出席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见面会。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说美国并不狰狞,对他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脑很友好。毛泽东表示不反对赫鲁晓夫出访美国,但是不能接受他从美国带来的精神。赫鲁晓夫表示希望中国也和美国友好,陈毅指出台湾还被美国占着,对中国形成了包围的架势,所以两国就不可能实现友好。赫鲁晓夫认为中国可以采取一些步骤进行让步。陈毅对赫鲁晓夫出言不逊,赫鲁晓夫也发火了,周恩来劝止两人,提出暂停会议,去看焰火释放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