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因为要为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准备,没时间与妻子散步。朱德上门看望周恩来,其实第五次反围剿西征失败的责任不在周恩来身上,如果要严查下去,责任应该在李德和博古身上,但周恩来是三人团的主要军事指挥,他认为是自己错误指挥了红军,放不下对红军的愧疚。朱德证实大家非常清楚周恩来的为人,要论纪律性和党性,周恩来是带头模范。在朱德的开导下,周恩来渐渐解开了心结,心情好了很多。李德找到博古,以为可以修复电台,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博古证实共产国际已经被破坏了,无法给红军再做出正确指导。李德得知真相心情沉重,担心自己在次日举办的大会上被夺走实权。
何克全通知博古和李德,他与聂荣臻等人经过交谈,得知众人都不再支持博古和李德了。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险些断送了红军的前途,博古和李德虽然错了,但俩人依然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周恩来伏笔写报告,熬了一个通宵,写出了一份完好的报告。顾不上休息,着手布置会场,为开会做好准备。
毛泽东看望患病的乡亲们,照顾乡亲们吃药,小神医龙思泉医术高明,不遗余力为乡亲们治病。毛泽东夸赞龙思泉有党性,思想觉悟高,表扬了为乡亲们治病的龙思泉。
会议即将开始,大部份人准时到场,只有毛泽东王稼祥和张闻天缺席,三人还在赶来会场的路上。博古与李德牢骚满腹,报怨毛泽东三人开会迟到。众人没有理会博古和李德,热情迎接赶到会场的毛泽东。会议由博古主持,议题有二个,一个是讨论黎平会议决定的红军之后的路线,一个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和教训。刘伯承带头发言,分析红军目前面临的困难,国民党兵分多路包围了红军,红军不适合在贵州建立根据地,众人觉得在四川建立根据地才是明智的决策。张闻天趁机发言,提到了建议红军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的斯大林,众人一致通过在四川建立根据地,博古开始讨论第二个议题,在会议上做起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报告。
博古依然有信心指挥红军,无论红军战士牺牲多大,他一直严格执行共产国际定出的路线。博古把湘江战役的失败推到别人身上,认定自己没有过错 。彭德怀见博古有错不认,火冒三丈提出质疑。周恩来与博古相反,他承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因为军事指挥出了失误,愿意承担责任。
两个议题会议结束,张闻天指责博古和李德工作方式有错,众人纷纷鼓掌,认同张闻天的观点。会议进行到深夜两点,博古建议会议结束,次日继续进行。第二天,红军战士们分发新军装,众人都对李德有怨言,认为李德不适合再指挥红军,纷纷支持毛泽东做红军军事指挥官。
周恩来因为要为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准备,没时间与妻子散步。朱德上门看望周恩来,其实第五次反围剿西征失败的责任不在周恩来身上,如果要严查下去,责任应该在李德和博古身上,但周恩来是三人团的主要军事指挥,他认为是自己错误指挥了红军,放不下对红军的愧疚。朱德证实大家非常清楚周恩来的为人,要论纪律性和党性,周恩来是带头模范。在朱德的开导下,周恩来渐渐解开了心结,心情好了很多。李德找到博古,以为可以修复电台,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博古证实共产国际已经被破坏了,无法给红军再做出正确指导。李德得知真相心情沉重,担心自己在次日举办的大会上被夺走实权。
何克全通知博古和李德,他与聂荣臻等人经过交谈,得知众人都不再支持博古和李德了。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险些断送了红军的前途,博古和李德虽然错了,但俩人依然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周恩来伏笔写报告,熬了一个通宵,写出了一份完好的报告。顾不上休息,着手布置会场,为开会做好准备。
毛泽东看望患病的乡亲们,照顾乡亲们吃药,小神医龙思泉医术高明,不遗余力为乡亲们治病。毛泽东夸赞龙思泉有党性,思想觉悟高,表扬了为乡亲们治病的龙思泉。
会议即将开始,大部份人准时到场,只有毛泽东王稼祥和张闻天缺席,三人还在赶来会场的路上。博古与李德牢骚满腹,报怨毛泽东三人开会迟到。众人没有理会博古和李德,热情迎接赶到会场的毛泽东。会议由博古主持,议题有二个,一个是讨论黎平会议决定的红军之后的路线,一个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和教训。刘伯承带头发言,分析红军目前面临的困难,国民党兵分多路包围了红军,红军不适合在贵州建立根据地,众人觉得在四川建立根据地才是明智的决策。张闻天趁机发言,提到了建议红军进入四川建立根据地的斯大林,众人一致通过在四川建立根据地,博古开始讨论第二个议题,在会议上做起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报告。
博古依然有信心指挥红军,无论红军战士牺牲多大,他一直严格执行共产国际定出的路线。博古把湘江战役的失败推到别人身上,认定自己没有过错 。彭德怀见博古有错不认,火冒三丈提出质疑。周恩来与博古相反,他承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因为军事指挥出了失误,愿意承担责任。
两个议题会议结束,张闻天指责博古和李德工作方式有错,众人纷纷鼓掌,认同张闻天的观点。会议进行到深夜两点,博古建议会议结束,次日继续进行。第二天,红军战士们分发新军装,众人都对李德有怨言,认为李德不适合再指挥红军,纷纷支持毛泽东做红军军事指挥官。
毛主席在会议上批评了博古有错不肯承认,他认可了博古也确实对自己的错误痛心疾首,但众人都不肯原谅支持他。每次反围剿,红军与国民党的兵力对比悬殊,基本是十比一的对比,博古不否认红军的兵力少于国民党,但他认为以少胜多才是如今军队战斗的典型。毛泽东分析博古错误指挥红军的原因,提醒博古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还不愿意改正过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毛泽东分析了博古犯下的三大错误:激进主义,保守主义,与敌人硬碰硬。导致牺牲了许多战士,彭德怀心痛逝世的红三军团的战士,为死去的战士感到惋惜。毛泽东分析逃跑主义,红军战士们为了运送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在路上丢掉了性命,历经南昌八一起义后,红军在井岗山建立了小小的根据地,就在一年后,红军在广昌和赣州战役中遭受惨重失败。李德见毛泽东专挑红军失败说事,情急之下搬出苏联红军成功的案例,反驳毛泽东的观点。王稼祥见李德不肯认错,反而指责毛泽东,忍无可忍为毛泽东鸣不平,指责李德狡辩 。在王稼祥的帮助下,毛泽东摆脱了与李德无休止的口舌之争,继续分析红军与苏联不同之处。
苏联在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代表红军照搬苏联的战争方案也会胜利。因为国与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中国与苏联的国情截然不同,就算李德作战经验丰富,但他无法把苏联的方法搬到中国的土地上,带领红军取得胜利。李德认定苏联红军流血换来的经验不能遭到质疑,毛泽东表示尊重苏联红军流血换来的经验,但中国红军战士也不能白白流血,理应得到尊重。毛泽东相信李德的所作所为不是破坏中国革命,只是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毛泽东用鲜活的例子,指出教条主义不可取,做任何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则结局必定是失败。在场众人被毛泽东有理有据的发言折服,不约而同为毛泽东鼓掌。毛泽东分析完了红军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接下来分析纠正错误的方法。
毛泽东自嘲自己是一个土包子,但依然坚定自己是马列主义思想拥护者。 在毛泽东看来,敌人比红军强大多了,红军必须承认没敌人强大。中国革命是发动广大的穷苦百姓,因此中国革命集结起来的力量也是弱小的,不能与敌人硬碰硬。中国红军必须以弱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刘少奇与朱德分别指责李德和博古犯的错误,提醒两人如果死不认错,没人再追随两人,听从两人指挥。
1935年1月15至17日,“遵义会议”圆满结束,终结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成了中央新的领导者,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
红军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立即投入到了对抗黔军的战斗中。毛主席分析王家烈的心态,建议红军立即离开遵义。桂军和湘军已经对红军无法形成威胁了,只是北边的川军对红军还有一定的威胁。贺龙一支部队佯攻,为友军打开了一条通道。晚上,毛主席和周恩来与贵州省工委同志见面,肯定了同志们的成绩。提醒同志们红军要去四川了。林青等人舍不得红军离去,毛泽东解释红军去四川是为了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只要红军在四川站稳脚根了,早晚有一天会让红色的旗帜飘荡在全国。
遵义城的百姓们得知红军将去四川,依依不舍送别红军们。毛泽东在出发前下令红军们不能像搬家一样,把瓶瓶罐罐都搬走,太多的东西会导致队伍行军缓慢,如果在路上遇到敌军追击,会导致发生不必要的伤亡。毛泽东组织安排黔北的游击队,给大家调派了二十名红军战士,叮嘱游击队到时如何应付敌军。毛泽东放走了被关押的军阀小老婆,一切做完,红军已经做好了离开遵义的准备。柏章辉带领黔军队伍来到遵义,眼见自己的大宅子完好无损,伯章辉喜出望外,把追赶红军抛到了脑后,在他心里,大宅子比追赶红军更重要。
薛岳得知红军去四川了,开始分析红军的真实意图,他认为红军应该会走两条路,一条路是北上入川汇合友军。一条路是去湘西汇合萧克和贺龙。薛岳其实老早前就收到了蒋介石下令让中央军追赶红军的命令,但他不想承担消灭红军的重任,调遣中央军佯装攻打红军,其实压根不打算与红军交战。蒋介石听取了杨永泰的建议,命令刘湘和贺国光指挥川军南下,继续追击红军,同时派上官云的两个师从河南入川。
滇军龙云与薛岳一样,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吩咐孙渡打击红军的同时,还防止中央军进入云南,插手云南的事务。红军一路长途跋涉,毛泽东与徐特立聊起了遵义会议,他感叹自己是临危受命,肩负红军的存亡。
晚上,周恩来与朱德和毛泽东商议作战计划,刘伯承送来了中革军委的作战计划,毛泽东催促林彪尽快拿下赤水,只要拿下了赤水,就能在赤水边建立一个稳固的渡江支点了,到时红军就能顺利渡江了。李德听取了毛泽东的一些建议,改过自新,他的翻译助理也积极申请调到其它岗位为红军工作。毛泽东看得出刘英与张闻天两厢情愿,他拉拢周恩来,一起做月老牵线搭桥,劝说刘英和张闻天整理遵义会议记录。
刘英向张闻天报道,张闻天心里即激动又紧张,他认为自己其实不需要帮助,也能整理会议记录。刘英投入到了工作中,她与张闻天相依相伴,一直到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胜利了,到达陕北了,才嫁给张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