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荣求见张克俭,却被他晾了半天,陈文荣称有人告状说官军抢了他们的皮草,随后便看向了张克俭抢劫回来的皮草,张克俭却说这些东西都是一会要送到京城里去的,陈文荣对张克俭的做派十分看不惯,但也无计可施,陈文荣出了门想要劝走也先派来的人,张克俭却觉得那人看不起自己,一刀杀了也先派来的人。皇宫里,太皇太后正劝着朱祁镇早点亲政,朱祁镇趁机说起来孙若微管得太多,说着说着,孙若微突然来了,朱祁镇赶紧停了嘴,朱祁镇告退后,太皇太后又把张克俭送来的皮草给了孙若微一份,孙若微却说起张克俭做了两年的官,想找人把张克俭换下来,说起张克俭在边关抢劫牧民,也从来不缴纳关税,太皇太后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孙若微拿出瓦剌也先上的折子,也先威胁大明,如果不处理张克俭,瓦剌就要发动战争。太皇太后还在维护张克俭,并不把也先的威胁放在眼里,孙若微却严肃起来,说朱祁镇马上就要亲政,谁捣乱,她就杀谁,孙若微让太皇太后告诉张克俭,赶紧交卸职务,自己还能保张克俭一条性命,不然以后连神仙都救不了他。
也先率领大军逼近边关,陈文荣告诉也先孙若微愿意照单赔付,也先这才满意,并说以后再让自己碰到张克俭,一定不会放过他,也先还十分嚣张,准备发起战争。宫里,朱祁镇听着杨士奇等人汇报边关的情况,朱祁镇不解为什么要给瓦剌赔钱,内官喜宁听着听着突然跳出来大声叫喊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话正合了朱祁镇的意,孙若微听了这话,从屏风后走了出来,让喜宁重复了一遍,质问他是从哪听来的这话,喜宁说自己外出买东西,街上的人都这么说,觉得大明朝向瓦剌赔偿道歉,有辱大明的威风,孙若微却对这番说辞嗤之以鼻。
草原上,张克俭依然不知悔改,带着手下继续打劫牧民,张克俭见牧民的车里有个姑娘,就起了色心,车里的姑娘却把张克俭打出车外,还和张克俭的手下厮杀起来,那个叫其木格的姑娘武艺高强,张克俭见势不妙,就要骑马逃跑,却被其木格一箭射下了马。
下了朝会,孙若微和朱祁镇聊起君臣的事情,孙若微告诉朱祁镇,朱瞻基在去世以前,就叮嘱自己不能看着朱祁镇把江山搞乱了,孙若微知道朱祁镇对自己在屏风后面听政不满,劝说着朱祁镇不要轻易对关外用兵,朱祁镇答应了,刚想离开,孙若微又叮嘱起朱祁镇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孙若微对朱祁镇循循善诱,让朱祁镇遇事多想一想,不要轻易做决定,朱祁镇默默听着,面色有些不耐烦。孙若微觉得,只要朱祁镇能做一个好皇帝,就算不认自己这个娘都可以。
张克俭被其木格拉回了草原,牧民们认出了张克俭,都对张克俭扔起了石头,张克俭请求其木格放自己回去,其木格却说这事是也先说了算。陈文荣知道张克俭失踪后,焦急不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陈文荣的手下提议去找也先商议条件换回张克俭,也先看不起陈文荣提出的赎金,提出要用大同城来换张克俭。陈文荣的手下离开后,其他部族的人想要杀了张克俭,也先却说杀了张克俭可以,但是如果大明朝派军队来攻打瓦剌,其他部落也要出兵一起抵抗明军,其他部落的人都答应了,也先见状,便走到了张克俭面前,准备动手。
最终也先没能劝阻众人,他便砍了张克俭的人头,将其送到了大同城,陈文荣收到人头,马上就派八百里加急,将人头送回了北京。孙若微收到紧急军报时,还未清醒过来,看到是张克俭的人头,她马上就送去给张妍。张妍把张克俭的人头供奉进祠堂里,痛哭了一场,心里很是埋怨孙若微。
朱祁镇因为张克俭被杀一事,在朝堂上主张,向瓦剌发起进攻,而朝堂上的大小官员都不敢违背朱祁镇的意思,所以个个恭维着朱祁镇,怂恿朱祁镇出征。于谦不满朱祁镇出征的主张,更不满朱祁镇以张克俭被杀为借口作为出兵的理由,所以生气地当殿训斥朱祁镇的不是,指责朱祁镇是为贼去讨伐瓦剌。朱祁镇非常生气于谦的言语,容不下于谦的谏言,要将于谦廷杖至死,孙若微听了实在忍不住,喝止了朱祁镇。孙若微以朱祁镇累了为由,把早朝给退了救下于谦,想要私下去质问朱祁镇。朱祁镇下了朝,就得意地回去试盔甲,想要学朱棣和朱瞻基,自己带兵出征。
孙若微劝说朱祁镇,想要朱祁镇召见于谦,听一听于谦的建议,而朱祁镇则口口声声骂于谦是怂包软蛋,根本看不起于谦,更不懂于谦的好。孙若微听到朱祁镇的话,特别生气地骂了朱祁镇,说明朱祁镇开的朝会是一个笑话,个个都只会说漂亮话,只有于谦说的才是刚直之言,值得朱祁镇重用,可朱祁镇就是不听,还拿张妍作借口,逼孙若微不敢多说。
王振借着朱祁镇的名义,到处笼络朝中的大臣,让他们一个个都支持朱祁镇出征,为朱祁镇出征摇旗呐喊,还赏了他们不少的银两。孙若微逼着朱祁镇召见杨士奇三人和于谦,当着大家的面把于谦大骂了一顿,怪责于谦有话不写折子上奏给朱祁镇,偏偏要在朱祁镇开炒豆大会似的朝会之时,当面顶撞朱祁镇,是有意让朱祁镇下不来台,想要成就自己的千古名声。
孙若微骂了于谦之后,又骂了杨士奇三人,指责他们三人明知道于谦要说的话,却没有任何阻止,也没有跟朱祁镇直言,是想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杨士奇等人听到孙若微的责备,也知道孙若微话里话外的意思,于是马上下跪表忠心,孙若微于是逼他们,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好让朱祁镇听一听真话,知道这场仗打不得。孙若微一番苦心,想要让朱祁镇明白不能出征的大道理,可没想到却激怒了耿直的于谦,用更难听的话顶撞孙若微,把朱祁镇出征比喻成周幽王,气得朱祁镇发火不想当这个皇帝了。于谦惹怒了朱祁镇,孙若微为保于谦,只能让杨士奇安排,把于谦调去别的地方做事,免得性命不保。
张妍想要假装上吊自杀,逼孙若微就范,可没想到孙若微却不理她这一套,直接说了一些激怒张妍的话,把张妍气得不行。孙若微的话,让张妍没办法演自杀的戏码,张妍只能借朱祁镇打击孙若微,说了一些朱祁镇跟她说却不敢跟孙若微说的话。朱祁镇怪责孙若微想当女皇帝,一直霸占着朝政不肯还他,还讽刺说他的这个皇帝得等孙若微死了才当得上,让孙若微听了很是心寒。
孙若微没有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想让自己死,她伤心想要离开的时候,张妍又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刺激她,张妍指责孙若微什么也不是,还想占着朱家的江山。张妍没办法说服孙若微,便在宗庙前祭拜了起来,想要让朱家祖先来教训一下孙若微,并指责孙若微想要篡夺朱家的江山。
朱祁镇跟王振闲聊,王振再一次怂恿朱祁镇出征,更吹嘘说朱祁镇不出征不杀人,没办法当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让朱祁镇下定决定自己带兵出征去。张妍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天降大雨闪电打雷一起来,张妍便认为是老祖宗显灵,在孙若微面前很是得意。孙若微守了张妍一夜,等张妍醒了之后,才好言好语地劝说张妍,说明她不懂行军打仗的事情,如果冒然出兵,只会毁了她们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大明的兴盛。孙若微的话,张妍一点也听不下去,她始终认为孙若微就是想当女皇帝,才一直替朱祁镇做主张,更表示朱祁镇是不会听孙若微的,一定会继续闹下去的。
张妍哭诉自己的委屈,指责孙若微不帮她报杀弟之仇,然后便奚落孙若微,迟早有一天会遭报应,被朱祁镇逼上绝路。孙若微怪责张妍挑拨他们母女的关系,张妍则提醒孙若微,说明朱祁镇是皇帝,不可能一辈子做顺从于孙若微的儿子,迟早有一天也会赐白绫给孙若微,她等着看孙若微和朱祁镇的大战。孙若微去教训朱祁镇,怪责朱祁镇在她和张妍两边挑拨,跟她隔着心思,一点也不懂她的苦心。
朱祁镇不听孙若微的,他只能认孙若微是霸权不想给他当家,孙若微听了特别的失望,只能把问题跟朱祁镇说清楚。孙若微说明,朱祁镇盼着她早死是没有用的,一旦她死了,朱祁镇这个皇帝也别想做了,因为他的同族兄弟个个都想坐这个九五之尊的位置,而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朱祁镇守好这个江山,免得朱祁镇打了败仗把朱家的祖先打回来的这个江山给败了。孙若微说明了她的不易之后,说明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祁镇好,可朱祁镇则表示,孙若微对他的爱让他觉得像湿棉袄,穿着太沉脱了太冷。
孙若微被朱祁镇的话伤了心,为此一病不起,昏昏沉沉中感觉见到了朱瞻基,于是求朱瞻基去管一管他们的儿子,别让她的心血都熬干了。孙若微叫着朱瞻基醒来,却发现是梦一场,朱瞻基并没有出现,让她特别的失望。杨士奇把于谦安排到京郊,并把孙若微要保全于谦的话告诉于谦,让于谦好好活着,等着有一天为国家再继续孝力。于谦不解地质问杨士奇,为何当年三杨可以把朱高炽顶得无话可说,如今却被朱祁镇这个小毛孩逼得无话可说。杨士奇说明,于谦没有入阁,不知道他们的难处,因为想要说漂亮话做烈士很容易,可想把国家的事情做好,又能保全自己并不容易。
孙若微自知改变不了朱祁镇的心思,只能把杨士奇他们找来,一起商量出征的胜算,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朱祁镇出征,又能保全朱祁镇。孙若微拜托三杨替朱祁镇出征,拟一个周详的计划,还求杨士奇一定要保全于谦这个国士,为国家留下有用的人才。
朱祁镇怕孙若微废了他这个皇帝,想要割肉给孙若微当药引治病,可又舍不得下手,不知道割哪里好。朱祁镇正跟王振商量着,割哪里的肉好之时,孙若微传来了口喻,允许朱祁镇御驾亲征,让朱祁镇不用割肉了。孙若微亲自送朱祁镇出征,对朱祁镇谆谆教诲,可朱祁镇却认为孙若微的那些教诲都是旧话重提,一点也不放在心上,让孙若微只能难过地看着朱祁镇出征,心里挂着对朱祁镇的担心。王振把他多年收刮的钱财,全部带上路,跟朱祁镇一起出征,路上还不停地去看一看他的那些财产,生怕被别人惦记上。
孙若微在北京等着军报,替朱祁镇操着心,而朱祁镇则名义上带兵出征,实则去享受了,根本不关心打仗的事情。途中,朱祁镇跟王振聊起了赏赐的事情,王振一时兴起跟朱祁镇提议,让朱祁镇去他的村子看一看,给他争争光,没想到朱祁镇还真的答应了,即刻就下令改道了。孙若微派人到处找徐滨,终于有了徐滨的消息,知道徐滨已经登船上岸了,所以她马上下令让徐滨进宫。
因为队伍行进缓慢,樊忠便叫来参谋询问情况,参谋称王振为了顾及名声,不让军队踩踏青苗,所以行进缓慢,樊忠大怒,便亲自来找朱祁镇劝说,却被王振阻拦,樊忠连朱祁镇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王振气走了。
也先在大营里鞭打着兀良哈的首领,伯颜帖木儿赶紧劝架,也先质问兀良哈的首领,为什么不遵守承诺出兵,兀良哈的首领赶紧辩解,说是部落里的长老不同意,也先却说这次来的皇帝不是朱棣也不是朱瞻基,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也先让兀良哈首领赶紧回去和长老们说明情况,和自己合兵。也先知道明军改道后,大笑不已,觉得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机会,兀良哈首领也大喜,当即决定与也先合兵攻打明军。
皇宫里,孙若微被噩梦惊醒,双喜见孙若微双手冰凉,赶紧端了一杯热茶给她,孙若微说自己感到一阵心悸,梦到朱瞻基骂自己,说不该把朱祁镇放出去,孙若微觉得当初如果跟着朱瞻基殉葬,也就不用操这份心了。双喜安慰了几句,孙若微甚至后悔没有陪朱祁镇一起出征。樊忠和十几名前军大将冒雨跪在院子里求见朱祁镇,王振知道后,让太监告诉樊忠,皇上不见他们,如果再跪下去,就是要挟皇上,要治罪。樊忠无奈,为了见到皇上,凑了一笔钱贿赂王振,樊忠觉得屈辱极了。
杨士奇将于谦的建议告诉了孙若微,于谦觉得瓦剌在各部族中战斗力最强,但只有这一支力量,还不足以对抗明军,如果早日派遣使者去与兀良卫交好,瓦解瓦剌的联盟,就可以不战而胜,杨士奇向孙若微请旨,希望可以秘密去办理此事,孙若微不管是公开还是秘密,命令杨士奇立刻去办这件事。
孙若微知道朱祁镇突然改道后,十分不解,杨荣赶紧劝慰,说关外也连日大雨,瓦剌的军队也不会贸然出击,孙若微吩咐快马急报朱祁镇,让朱祁镇赶紧向宣大靠近,走兵部安排的路线,再通知陈文荣接驾,只要陈文荣顺利接驾,就记他首功。刚处理完朱祁镇的事情,徐滨就到了宫里,孙若微不顾大雨赶出门去见徐滨。两人见面,分外欣喜,徐滨将自己游历各国的趣事讲给孙若微听,孙若微听得津津有味,听着听着,孙若微突然伤感起来,徐滨让孙若微好好休养,自己就在贤良寺等候召见,孙若微想让徐滨留下来陪自己,徐滨却没有留下,还说自己已经修道出家。
樊忠等人终于见到了朱祁镇,樊忠劝说朱祁镇赶紧动身启程,并劝说朱祁镇赶紧阅读军报,朱祁镇看了孙若微斥责自己改道的军报,勃然大怒,觉得樊忠等人欺负自己年幼无知,当下就决定不继续前进了,樊忠怎么劝朱祁镇也不听。明军行进的路上,瓦剌骑兵突袭,明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樊忠得知消息后,赶紧率领军队去保护朱祁镇。
陈文荣带了两千骑兵赶去护卫朱祁镇,没过多久瓦剌兵就杀到了。樊忠身负重伤见到了朱祁镇,见王振还在一旁多嘴,便奋起杀了王振,在场没有人阻拦,王振被活活打死,朱祁镇终于明白打仗不是儿戏,绝望地坐在了地上。朱祁镇想要带兵冲出去杀敌,被陈文荣拦住,陈文荣当年因孙若微而活下去,决定拼命保护朱祁镇报恩。皇宫里,孙若微深夜来到兵部,知道朱祁镇被瓦剌军队困住后,一时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孙若微从昏迷中醒来,叫过杨士奇,恳求杨士奇帮帮自己把朱祁镇救出来,杨士奇面露难色,迟迟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