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抱起了孩子,逼问胡善祥给他一句实话,胡善祥依旧什么也不肯说,孙若微见了马上上前替胡善祥求情。朱瞻基不听孙若微的求情之语,胡善祥只能告诉朱瞻基,她是因为选秀女被朱高煦抓住了把柄,不得不帮助朱高煦偷关防,她没有再做其他对不起朱瞻基的事情。
朱瞻基对胡善祥的话半信半疑,他放下了孩子,让人看管着胡善祥和孙若微,一个人带锦衣卫去了汉王府。朱高煦已经知道自己保不住命,他只能在朱瞻基到来之前,将自己的家眷全部杀死,等着朱瞻基上门。朱高煦对自己跟瓦剌串通,害死朱棣让明军大败的事情供认不讳,还说出了令朱瞻基极为吃惊的秘密。
朱高煦把朱高炽之死的真相告诉朱瞻基,说明朱高炽病重而死,全是因为侯泰在汉王府拿了足以毒害朱高炽的补药,长期给朱高炽服用所致。朱瞻基得知朱高炽的死因,心里特别的震撼,他实在没办法接受这一切,于是咬牙切齿地让人处死朱高煦,不能留下任何一点痕迹,就像是朱高煦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朱瞻基跑回宫中找侯泰,得知侯泰很早就死了,而且侯泰没有任何的子侄,朱瞻基突然明白过来,朱高煦所说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求死而已,所以他马上又去了汉王府。朱瞻基去了汉王府,发现迟了一步,那里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一片浓烟。
朱瞻基正寻找朱高煦的踪迹之时,朱高燧叫了朱瞻基,朱瞻基马上明白了一切,于是质问朱高燧,为何朱高煦求死,朱高燧要这么大费周章地骗他。朱高燧跟朱瞻基坦白一切,说明他们的路都被朱瞻基堵死了,他们是报不了仇了,所以朱高煦才想到这个办法,逼朱瞻基对他动手,好让朱瞻基带着杀害亲叔叔的罪名永留史册。
朱高燧向朱瞻基坦白了一切,想要逼朱瞻基也杀了他,可朱瞻基不答应。朱瞻基要把朱高燧囚禁在一座小院子里,终身奉养朱高燧,让朱高燧一个人独守,不让任何人与朱高燧说话,想要逼着朱高燧带着他引以为傲的秘密终老一身。张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为何朱瞻基跟胡善祥吵架,她生气地质问宫女太监,可什么也没有问出来。
杨士奇前来见张妍,把一夜之间,朱瞻基杀了朱高煦,圈禁朱高燧的事情告诉张妍,让张妍知道一夜之间已经变天了。张妍去宗庙看朱瞻基,提醒他,大臣们都在外等着朱瞻基,可朱瞻基还是将自己关在里面发脾气,不准任何人打扰。孙若微想来劝朱瞻基,被锦衣卫拦在了门口,她实在没办法进去,也见不到朱瞻基,只能先回宫等着。
胡善祥急火攻心,在太医诊治后醒了过来,孙若微在胡善祥又挺过一关松了一口气之时,怪责自己当初没有带走胡善祥,让胡善祥面临现在这样的局面。胡善祥怪责孙若微,怪孙若微在靖难之时,没有把她带走,多年后回来却想当她姐姐,要教她做人带她走,但她不会承认孙若微这个姐姐的。胡善祥一副等死的样子,她告诉孙若微,她们已经走了不同的路,以后大家各走各路互不相欠。
朱瞻基一个人躲在宗庙里想不通,杨士奇他们都没办法进宗庙劝朱瞻基,也劝说不了朱瞻基,只能让孙若微去试一试。孙若微进宗庙劝朱瞻基,也把靖难之时朱瞻基救下胡善祥的事情告诉朱瞻基,说明胡善祥已经知错了,也愿意自尽赎罪,只求朱瞻基的原谅。孙若微说明,太医已经确定,朱祁钰确实是朱瞻基的亲生骨肉,让朱瞻基不要因此而结心结,无法顿悟。
朱瞻基下了旨意,废了胡善祥这个皇后,让胡善祥去清修,并让胡善祥把朱祁玉带走,他不想再因为这个孩子而想到胡善祥做的事情。胡善祥交出了皇后的金宝金册,还把自己的一箱首饰送给孙若微,祝贺孙若微成为皇后。孙若微封后之后,朱瞻基马上跟孙若微商讨,立朱祁镇为太子的事情,孙若微有些犹豫,可朱瞻基却坚持这样做。
朱瞻基做了决定之后,便拿出了朱棣出征前留下的遗旨给孙若微看,让孙若微知道,朱棣忌惮孙若微的军政才能,留下一道密旨要杀她,但他相信孙若微。宣德八年,朱高燧一个人带着自己所有的秘密,死在了圈禁的院子里。朱瞻基整日沉迷玩蛐蛐,根本不理政事,让张妍很是担心,一直哭着劝说朱瞻基好好活着。
太后看着朱瞻基变成这个样子,十分后悔让朱瞻基去关外打仗,朱瞻基却说世事难料,就算自己知道了这一仗的后果,自己也要去打这一仗,不打这一仗,如何让百官臣服,如何整顿军队。朱瞻基让太后为了殉葬的事情好好开导开导孙若微,太后却说孙若微是为了朱祁镇的身体烦恼,朱祁镇两岁了,话也不会说,路也不会走,寻遍了名医也治不好,朱瞻基叮嘱太后,如果朱祁镇实在是治不好,就把位子让给朱祁钰,但要看准朱祁钰的品行,如果朱祁钰的品行不端,就从外围的藩王里找一个品行端正的孩子过继一个,朱瞻基会赐给太后摄政的权力,直接参与国家大事。
胡善祥正在道观里和朱祁钰吃饭时,朱瞻基突然来了,朱祁钰认出了自己的父亲,朱瞻基让朱祁钰跟自己走,朱祁钰却躲在了胡善祥身后,朱瞻基见状便离开了,朱瞻基见了朱祁钰这一面,觉得朱祁钰懦弱无刚不堪大用,后悔当初没把朱祁钰带在自己身边。朱瞻基叫了孙若微一起出门踏雪,朱瞻基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说当年姚广孝的推算没有错,孙若微安慰了几句,说姚广孝的推算不准,朱瞻基却说自己知道姚广孝是孙若微杀的。朱瞻基和孙若微玩起游戏,让孙若微对自己说一句真话,问孙若微是否后悔这一生,是不是想和徐滨去海上,孙若微却说自己从没有后悔,又反问朱瞻基是否后悔这一生。
朱瞻基正和杨士奇于谦三人商议国事,于谦不满朱瞻基把派往阿丹的军队撤了回来,但也无计可施。杨士奇几人正要离开时,又转回头向朱瞻基说起朱祁镇的病情,朱瞻基告诉他们,如果朱祁镇实在治不好,就另选太子,让他们四人选出人来,并让他们多听听太后的意见。杨士奇几人走后,孙若微来拜见朱瞻基,请求朱瞻基让自己多活几年,让自己能够照顾朱祁镇,据太医说,朱祁镇有可能被治好。
朱瞻基决定将孙若微的命还给她,不让孙若微殉葬,他让孙若微发誓让自己安心,孙若微立下誓言,如果朱祁镇为皇帝,自己一定尽心辅佐,如果朱祁镇早亡,自己就跟随朱瞻基于地下。朱瞻基扶起孙若微,叮嘱她等朱祁镇长大后,让朱祁镇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这一生,愿意当皇帝就当,不愿意也可以。朱瞻基交代完国事家事,倒在孙若微的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朱瞻基留下遗旨,给了胡善祥太妃的名号,封朱祁钰为郕王,以往的过失不再计较,胡善祥死后,也可以和孙若微一起合葬在朱瞻基的陵寝。来传旨的太监告诉胡善祥,杨士奇等人正在商议是否要让朱祁镇让位,把位子让给朱祁镇。孙若微想让太皇太后移驾去参加立储的仪式,太皇太后却冲孙若微发了火,不满孙若微为了胡善祥求情,两人不欢而散。
大殿中,文武百官正在为了立皇储之事争吵着,宫女抱来了朱祁镇,朱祁镇还是不会说话走路,孙若微急得都快哭了,喝止了百官的争吵,坚持要立朱祁镇为皇帝,杨士奇赶紧出面劝阻孙若微,孙若微还在劝着朱祁镇赶紧站起来。
杨士奇劝说孙若微不要激动,不想让孙若微把话说绝,以免没有斡旋的余地,可孙若微却不想再斡旋什么。孙若微认为,如果真是她的错,让朱祁镇该承受这份耻辱,那就是她对不起朱瞻基,她愿意为朱瞻基殉葬。孙若微说完,要求朱祁镇站起来,可朱祁镇还是不停地往前爬,让孙若微看了很是伤心。
孙若微伤心地趴在地上哭了起来,朱祁镇却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地站了起来,还一步一步往前走着,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朱祁镇一路走出了殿外,快乐地奔跑了起来,还不停地喊着孙若微娘,让孙若微心里很是欢喜,也很激动。
朱祁镇大喊一声娘,杨士奇等众臣马上下跪,跪拜朱祁镇这个新帝,而胡善祥则觉得朱祁镇的叫声特别的刺耳,让她实在没办法再在殿前待下去。孙若微开始了监国理政的生涯,她身边得力的公公马上把自己的侄女双喜介绍给孙若微,好让孙若微留下双喜重用。
孙若微刚收下双喜,就开始批奏折,双喜看孙若微很累的样子,于是大胆要求帮孙若微写。孙若微听双喜一说,心里很吃惊,但她还是把批奏折的事情交给双喜去做,自己负责审查。有人上奏折,劝谏孙若微上尊号,想要怂恿孙若微垂帘听政,而孙若微看了折子则生气地让双喜写下,如有人再提上尊号一事,就以谋逆罪论处。
朱祁镇欺负太监,给太监泼了两盆水,正好被孙若微看见了,孙若微非常的生气,所以罚朱祁镇站。朱祁镇被罚站之后,特别生气地去找张妍诉苦,埋怨孙若微的不是,张妍则宠着朱祁镇,拿了不少好吃的给朱祁镇吃,一点也不支持孙若微的体罚,让朱祁镇更加得意了起来。孙若微带一众大臣出去踏青,朱祁镇忙着放风筝,跟朱祁钰等人玩累了,他便直接在原地休息了起来。
朱祁钰见朱祁镇坐了下来,他也随地坐下休息,没想到正好坐在了朱祁镇的风筝上,朱祁镇为此特别的生气,不但自己把朱祁钰给打了,还让太监帮忙一起打朱祁钰。孙若微正玩射箭,看到朱祁镇打朱祁钰,她马上就过去打了朱祁镇一巴掌,让朱祁镇直接大哭了起来。孙若微只看到朱祁钰,没有看到胡善祥,想要把胡善祥叫出来道歉,可胡善祥出现之后,就直接打了朱祁钰,让孙若微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孙若微私下跟胡善祥道歉,想让胡善祥别因为小孩子的打闹,跟她假客气,可胡善祥却还是口口声声埋怨着孙若微,让孙若微心里很不舒服。孙若微一心想对胡善祥好,胡善祥却始终埋怨孙若微,孙若微只好提醒胡善祥,别用孩子来找借口,她会让朱祁镇懂得对兄弟好,与兄弟一起守护江山。朱祁镇受了委屈,就去张妍那里告状,张妍口口声声袒护着朱祁镇,让朱祁镇更加不怕孙若微。
孙若微求张妍,别总是宠着朱祁镇,会惯坏了朱祁镇,可张妍却不管这些。张妍说明,朱瞻基就是她一手带大的,可朱瞻基一点也不差,所以她一点也不听孙若微的劝。孙若微劝不了张妍,只能去教训自己的儿子,要求朱祁镇别总是跑去张妍的寝宫,更让朱祁镇要对他人友好。上朝之时,朱祁镇顾着玩蝈蝈,一点也不关心孙若微和张妍处理国事的事情,让孙若微看了很是生气,她想教训朱祁镇,可张妍又帮着朱祁镇说话,让朱祁镇一点也不怕孙若微。
孙若微面见境边的守将陈文荣,讨论边境的形势,而朱祁镇则跟太监嬉戏,不停地挑逗太监。陈文荣听孙若微和张妍议论国事之时,不小心放了个屁,朱祁镇听到了觉得很是可笑,于是不顾礼仪大笑了起来。孙若微喝止了朱祁镇,张妍则骂起了殿前失仪的陈文荣,陈文荣马上解释自己放屁的原因。孙若微体恤鹅陈文荣为国征战的辛苦,一点也不怪责他的失仪,还让人准备热菜款待陈文荣,张妍为此生气地离殿,不想再跟孙若微一起处理国事。
张克俭来找姐姐,想让张妍利用手中的权势让他当上互市的管事,他好从中赚取利益。张妍起初不想答应张克俭,她也不想管朝中之事,可听张克俭说每年能给她一千两分红,让她可以打赏别人多找些支持自己的人,好压过孙若微,这让她有些动心。这时孙若微前来汇报重开与瓦剌的互市,张研于是借此机会话里话外埋怨了孙若微一顿,孙若微跟张妍说了开互市的好处之后,便为陈文荣说起了情,让张妍体恤陈文荣守边疆的不容易,不要怪他殿前失仪的错。
张妍没有表态,直接跟孙若微问起了管互市的人选,然后便要求孙若微,让张克俭去管这个互市。孙若微找各种理由,婉拒张妍的意思,认为张克俭并不适合当这个官,可张妍听了却很不高兴,直接用威胁的口气,让孙若微好好回去想想此事。
朱祁镇在花园里捅马蜂窝,结果差点被蜜蜂蛰成大花脸,幸好小太监替他挡了那些蜜蜂,才让他平安无事。孙若微看到朱祁镇闹的这一出,生气地揪着朱祁镇的耳朵把他带了回去,还把管花草的人给罚了。孙若微陪着朱祁镇听杨士奇上课,杨士奇上得认真,可朱祁镇却一点也不专心听,孙若微只能罚身边的小太监,可并不能让朱祁镇有所收敛。
上完课之后,杨士奇便跟孙若微提了张妍推荐张克俭的事情,说明张妍直接把人推荐到内阁,会让他们被吏部的人埋怨,也会让言官们对孙若微和张妍都有意见。孙若微明确表示,她不想让张克俭去当这个官,可又劝说不了张妍,而杨士奇则认为,让张克俭去并没有什么关系。杨士奇认为,张克俭想当这个官不过是想赚一点钱,只要他们多派一点文官去处理相关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大碍,但不能因为此事,让孙若微和张妍不和,这样影响很大,他愿意从中斡旋此事,让孙若微同意让张克俭去当这个互市的官。
正统十四年,一直陪在朱祁镇身边长大,很得朱祁镇喜欢的小太监王振也长大成人了,还因为跟朱祁镇的关系,到处收干儿子。孙若微突然闯进朱祁镇的寝宫,直接让人掌王振的嘴,因为他干涉朝政之事,借着跟朱祁镇的关系,到处去索贿。孙若微把王振索贿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之后,便要将王振给斩首了,可没想到朱祁镇却忤逆孙若微的意思,直接要留下王振此人。
孙若微很生气朱祁镇这样跟她叫嚣,生气地把所有人叫出去,然后自己在寝宫里教训朱祁镇这个不孝子,可朱祁镇却说明,自己是皇帝要亲政,不肯让孙若微管他的人。孙若微被朱祁镇的话气得不行,气自己怎么养了这么一个儿子,而朱祁镇则表示,孙若微的人在外面到处杀人,他的人索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不让孙若微动他的人,把孙若微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祁镇私下质问王振,为何收那么多干儿子捞钱,王振则花言巧语地表示,他是为了朱祁镇亲政,才笼络那么多人,好以后为朱祁镇办事。朱祁镇听王振这么一说,心里特别的高兴,于是不让王振跟着他去慈宁宫请安,免得王振惹孙若微不高兴。王振不用去慈宁宫,心里特别的高兴,找太监发泄了一番之后,就带着他的那些干儿子太监,去把内臣不得干政的石碑给悄悄地挖走。张克俭在互市,整天带着手下的人,到处去抢掠瓦剌子民的皮草,为此瓦剌代表常常去陈文荣那里告状,陈文荣为此不得不去找张克俭过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