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庆子的哀求下,徽柔才同意见李玮一面,李玮说自己要送徽柔一件礼物,徽柔不知道李玮什么意思,李玮告诉徽柔,他已经上书自劾侍主不周,这样徽柔就可以回到宫里生活,而他也会恳求赵祯同意他和徽柔离绝,李玮送给徽柔的,便是他亲笔写下的离绝书,李玮走后,徽柔打开李玮放在自己身边的文书,看着李玮亲笔写下的离绝书,徽柔高兴不已。
梁元生知道自己的弟弟被一众言官弹劾后,找到韩琦求他帮忙搭救梁怀吉,梁元生言语中带着威胁,他告诉韩琦,若梁怀吉真的被害,那他便会不顾一切地让天下人都知道,在这盛世之下,他们梁家所遭受的冤屈。韩琦听完梁元生的话,决定将梁怀吉的身世告诉赵祯,张茂则劝阻韩琦,担心赵祯知道真相后会更加愧疚,但韩琦却要借此逼赵祯下定决心处理完梁怀吉的事情,否则立宗实为皇储之事便会一拖再拖。
张茂则无奈,只能将韩琦的密奏交给赵祯,赵祯得知梁怀吉身世后大惊失色,急召韩琦来福宁殿。韩琦将当年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祯,赵祯伤心更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害了梁家,韩琦说自己告诉赵祯真相,是因为最近言官们对梁怀吉口诛笔伐,要杀梁怀吉者甚多,赵祯却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用梁怀吉的性命平息言官们的弹劾。
垂拱殿上,以司马光为首的言官们纷纷上谏,要求将梁怀吉处死,赵祯没有回应,只是让张茂则带梁怀吉到垂拱殿上,赵祯叫着梁怀吉的本名,说要从今日起,让他将名字改回去,赵祯又叫梁怀吉面向言官,司马光不依不饶地说梁怀吉有惑主之过,首恶当诛,赵祯却说梁怀吉并不是首恶,梁怀吉只是有错,错在没有劝谏徽柔,司马光反问赵祯,赵祯认为首恶是谁,赵祯还没有回答,欧阳修便赶紧出来缓和局面,说在这件事上没有首恶,只有不幸之人,徽柔和李玮两人不睦,是因为两人兴趣不相投,司马光却觉得欧阳修是在讨好赵祯,觉得欧阳修丢了君子气度,又有大臣上谏,说梁怀吉死罪可免,但还是应该放逐出京,赵祯却不同意,说梁怀吉救了徽柔的性命,他不会再放逐梁怀吉。
司马光却言辞激烈地继续上谏,请赵祯放逐梁怀吉,赵祯见司马光如此顽固,便不想再继续议论此事,司马光见无法说服赵祯,便跪下摘下了自己的官帽,说自己没有尽到劝谏君王的职责,他只好殉职谢罪了,众臣大惊,只见司马光对赵祯行了一礼,便准备自尽,正在此时,徽柔从殿后唱着司马光早年所做的词出现在众人面前,徽柔不顾赵祯的呼喊,不顾梁怀吉的阻拦,她质问司马光,他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有罪,徽柔举起手中的傀儡,问司马光是不是只想让皇家人做个傀儡,而不管傀儡底下是不是已经白骨嶙峋,徽柔伤心过度,说完这番话便已经哭得没有了力气,梁怀吉赶紧将徽柔扶了下去。
徽柔走后,司马光也有所触动,早已忘记了自己要以自尽威胁赵祯,赵祯顺势教训起司马光等言官,质问他们是不是为了维护台谏的权威,连他的性命都可以不顾,众臣纷纷拜伏,连呼不敢,赵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力让司马光知道,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百姓,梁怀吉也是他的臣子,他不会牺牲自己臣民的性命去维护台谏的权威,司马光无所反驳,欧阳修见状,便建议赵祯准了李玮的外放。
赵祯按照欧阳修的谏言,削去赵徽柔兖国公主的封号,将她接回宫中静养,而至于梁怀吉,赵祯心里早就有了安排,赵祯宣布完决定后,又问司马光还有没有话要说,司马光被赵祯所说服,不再执着于要求诛杀梁怀吉,只是他不明白的是,此事最大的错就是在徽柔执迷不悟,如果赵祯当初可以强令徽柔回公主府,也不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司马光不明白赵祯为什么不肯严加管教徽柔,赵祯拿起地上徽柔留下的傀儡,回答司马光,徽柔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傀儡。
赵祯来到仪凤阁探望,自从梁怀吉不在徽柔身边后,徽柔的身子越来越差,苗心禾想求赵祯让梁怀吉回到徽柔身边,赵祯没有回应,只说要带徽柔出城去看看那些为灯会做灯的人。赵祯带着曹丹姝和徽柔来到了一家灯笼铺子,想让徽柔看看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徽柔却误解了赵祯的意思,觉得赵祯是想让她继续做一尊供百姓膜拜的菩萨,让她继续做言官手里的傀儡。赵祯解释了一番,说他只是想让徽柔知道他内心所想,想让徽柔理解言官们为何要上谏,徽柔却说如果自己能选,她宁愿选择做一个普通百姓,来换和梁怀吉朝夕相处,赵祯却说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就算可以选,徽柔也不可能适应普通百姓的生活。
赵祯耐心地劝说徽柔不要太过偏执,徽柔经历过这些风波,再加上赵祯的劝说,便也稍稍放下执念,她只请求赵祯让梁怀吉从这孤城中走出去,让梁怀吉替她去看看孤城外的景色,只要梁怀吉过得好,她可以和梁怀吉永不相见。赵祯告诉徽柔,自己已经让张茂则送梁怀吉和梁元生团聚,从此以后,梁怀吉便不再是内侍官怀吉,而是梁家的小儿子元亨。
几年过去,赵祯在福宁殿中翻找出两幅画,那是很久以前曹丹姝送给赵祯的画,还有一幅赵祯所画的曹丹姝,赵祯有些感慨,吩咐镣子叫曹丹姝带着酒来福宁殿,自己要和她醉一场。曹丹姝赶到福宁殿时,赵祯已经犯了病,捂着心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曹丹姝扶住赵祯,让人赶紧叫太医过来,曹丹姝看着地上的画,这才知道赵祯年轻时心中便已经有了她,赵祯想去拿酒,却不慎碰到了酒壶,酒洒在烛火上,两幅画像燃烧了起来,赵祯看着曹丹姝,最后一次拥抱了她,便离开了人世。曹丹姝伤心欲绝,抱着赵祯痛哭起来,张茂则在一旁不断提醒,曹丹姝忍着悲痛,吩咐张茂则亲自去将宗实接进宫里继承大统。
徽柔不愿相信赵祯的死讯,精神恍惚地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问曹丹姝,赵祯什么时候回来,会不会带着梁怀吉一起回来,曹丹姝不忍戳破,只说赵祯一会就回来了。曹丹姝带着徽柔来到郊外一处学堂,徽柔知道梁怀吉就在阁楼上,但她没有继续向前,只是在远处对着梁怀吉所在的阁楼挥了挥手,便和曹丹姝离开了,这便是徽柔和梁怀吉所见的最后一面。
赵祯驾崩后,举国皆哀,就连远在辽国的耶律洪基知道赵祯的死讯后都悲痛不已,朝着大宋国土的方向祭拜,赵祯一生勤政爱民,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力图让百姓们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后世评价赵祯: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