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柔听说赵祯接受了王拱辰的意见,想要追封张妼晗为皇后,她心里极为不平,想要去找赵祯理论。曹丹姝让徽柔不要与张妼晗计较,可徽柔却咽不下这口气。冯京一直在福宁殿门口等着见赵祯,想要阻止赵祯追封张妼晗为后,可一直都得不到赵祯召见,曹丹姝前来劝说冯京回去,可冯京却表示他是尊重大宋的礼制并没有错,曹丹姝用了范仲俺跟她说过的一句话,称追封之事,她这个在世的皇后没有异议,就应该不影响朝政和百姓安宁,冯京听后安静的离开了。
冯京走后,赵祯感激地打开门与曹丹姝一见,曹家人替曹评还伞给徽柔,还嘱咐让徽柔一定要看一下伞是否完好无损,徽柔这才知道伞内有文章,便打开伞来看,曹评把他与徽柔的相遇以及这些年徽柔不理他的心情,全部写在了伞上,徽柔看了开始质疑自己的婚姻大事。梁怀吉去向王拱辰拿册封的诏书,发现王拱辰在诏书上写的,并没有夸大对张妼晗的夸耀,他这才好奇地问王拱辰为何要替已故的张妼晗争取封后,王拱辰心里清楚,他替张妼晗争取并没有一点好处,反而会得罪曹丹姝,可他依然想这么做,是要感谢张妼晗这些年与他夫人的真诚相交,还佩服张妼晗的执着。
徽柔让梁怀吉看伞内的词,还说她会填词了,可梁怀吉看了之后却忍不住落泪,徽柔看到梁怀吉的样子知道他真的生气了,于是恳求梁怀吉不要生她的气,她只不过是想争取自己的所爱罢了。梁怀吉一直沉默不语,徽柔特别着急,她怕梁怀吉从此不再喜欢她也不再理她,她想承诺可以不理曹评,却没办法说服自己去喜欢李玮。徽柔说出了心里的不安,让梁怀吉特别的心疼,他很平静地告诉徽柔,他既是徽柔的哥哥,无论徽柔是怎样的公主,他都会喜欢的,徽柔这才作罢。
梁怀吉帮徽柔改了她填的词,徽柔马上开心地去求赵祯,让赵祯带她去国子监听讲学。赵祯不肯答应徽柔的要求,徽柔却以赵祯封张妼晗为后之错谴责赵祯,又以自己悔恨不是男儿身,不能替赵祯分担国事为由说服了赵祯,答应让她女扮男装前去国子监。梁怀吉在屏风前看着讲学,突然意识到不对劲,他发现徽柔不见了,而正在听讲学的曹评也不见了,梁怀吉怕徽柔做出什么事来,便四处寻找徽柔,他见到了守在门口的嘉庆子时,听嘉庆子说徽柔在里面休息,他不顾嘉庆子的阻拦,推开门进了藏书阁,结果发现徽柔正与曹评独处一室,曹评还借此机会亲吻了徽柔。
梁怀吉不知道是否该阻止徽柔,正打算往外走之时,看到了赵祯站在他的身后,他急忙跪了下来。曹评和徽柔听到了响动,才知道赵祯在这里,他们也只能跪下向赵祯认错。曹评声称错在于他,让赵祯不要责罚徽柔,赵祯气得马上要叫皇城司的人进来把曹评带去治罪。梁怀吉替曹评求情,说现在把皇城司的人叫来,又是在国子监这样的地方,一定会让徽柔的清誉受损,赵祯这才无可奈何,暂时不定曹评的罪,但对曹评已经深恶痛绝。
事后,赵祯把帮助徽柔与曹评见面的嘉庆子治罪,然后将梁怀吉叫来质问。梁怀吉称他早知道徽柔与曹评之间有通往来,请赵祯治他的罪,可赵祯却知道梁怀吉并不清楚今天徽柔和曹评相约见面,否则梁怀吉绝不会让此事发生。赵祯明白梁怀吉不知情,只是他不明白,为何梁怀吉知道徽柔和曹评私相授受,却没有阻止他们这样做。梁怀吉替徽柔求情,说徽柔喜欢曹评,这才是他不愿意阻止徽柔与曹评互通书信的原因,他只不过是想徽柔开心一点而已。
欧阳修向赵祯提起最近听到的一些非议,赵祯听后有些恼怒,称张妼晗都已经死了,为什么他们还不肯放过她,欧阳修却说赵祯是天下人的榜样,如果赵祯执意如此,便是给天下人做了不好的榜样,赵祯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了欧阳修的谏言。赵祯罚了徽柔禁足,还派了皇城司的人监视曹家,曹丹姝知道消息后,知道赵祯心里对曹家有了猜疑,赵祯膝下无子,只有宗实一个养子,宗实娶了曹丹姝的养女,而现在曹评又去撩拨赵徽柔,赵祯心生怀疑也属正常。
徽柔被禁足在仪凤阁,却还担心着曹评的安危,曹丹姝去了仪凤阁看望徽柔,徽柔见曹丹姝后便问起曹评的情况,担心赵祯会处置曹评,曹丹姝没有回答,只让徽柔先吃点东西,说徽柔如果出了事,赵祯只会更恨曹评,徽柔这才接过粥吃了起来。
福宁殿内,任守忠给赵祯拿来了曹佾自劾的劄子,赵祯却没有理会,只是让任守忠继续盯着曹家,任守忠走后,曹丹姝来给赵祯送粥,赵祯喝了两口,说起这两年来大臣们给自己上的劄子都是劝自己早立太子,把天灾人祸都归到国朝无太子的原因上,赵祯越说越气,曹丹姝却宽慰赵祯,说在自己心里赵祯是最重要的,比社稷比子嗣重要万倍,赵祯却不相信,说如果自己驾崩,宗实是唯一的继承人,而曹丹姝是宗实的养母,未来一定是太后,曹丹姝的侄子还偷走了赵徽柔的心,赵祯越说越心痛,只觉得所有人都在算计自己,曹丹姝见赵祯不相信自己,便说赵祯如果怀疑他们,自可以杀了曹家满门,也可以杀了宗实,但徽柔是他的女儿,又怎么可能算计他。
赵祯去仪凤阁看望赵徽柔,赵徽柔见赵祯来了,第一句话便是说自己不要嫁到李家,赵祯只让赵徽柔先吃点东西,吃了东西再说这些事情。赵祯劝说赵徽柔,说李玮是个很好的人,是个可以爱她一生的男子,赵徽柔却反问,李玮是否比曹丹姝还聪明博学,又是否比苗心禾温柔,如果没有,那么为什么赵祯可以要非得要张妼晗,而她不能喜欢曹评,赵祯有些生气,说张妼晗对他一片真心,除了他的真心,张妼晗可以什么都不要,也不会去想名声,地位,甚至性命,赵祯又问曹评是否能做到,赵祯要赵徽柔亲眼看着他给曹评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赵徽柔和他未来的机会。
赵祯把曹评召来,问他想不想娶徽柔为妻,曹评早就被吓破了胆子,连声求饶说自己不敢,还说自己配不上徽柔,曹评请求赵祯不要怪罪曹家,不要怪罪曹丹姝,赵祯最后问了曹评一遍,到底想不想娶徽柔,曹评哪里敢想这些,只说自己会立刻出京,永远不再影响徽柔。赵徽柔在偏殿听到了二人的对话,心如死灰,赵祯用他的权力逼着她看到,她喜欢的人不值得,赵祯看着徽柔的样子有些心疼,想要开口解释,徽柔却抱住了赵祯,说自己虽然输了,但他也不会赢,如果赵祯毁了曹评,她就会毁了自己。徽柔的绝情和忤逆伤了赵祯的心,赵祯又气又急,病倒在床榻上,但他还担心着徽柔,叮嘱苗心禾不要将自己生病的消息告诉她,让梁怀吉好好陪着徽柔,然后又吩咐任守忠传讯让张茂则回来。
第二天早上,梁怀吉带了点心送去给徽柔,却发现徽柔不在房里,梁怀吉到处寻找,发现徽柔爬到了假山上,情绪激动地想要跳下去,梁怀吉赶紧上前把徽柔拉了下来。徽柔回宫后怒气未消,把房里一切能摔的东西全部摔碎了,然后又跑了出去,梁怀吉担心徽柔再寻短见,赶紧追了出去,对徵柔好一番劝说,徽柔的情绪才稍稍好转。
赵祯在贺岁大典上突发急病晕了过去,任守忠赶紧让张茂则将消息告诉两府宰执,让他们商议如何去应对还在宫宴上等待的契丹使者。赵祯的病情,必须在脑后下针用针灸之法,把赵祯救醒,可脑后下针非常的凶险,谁也不敢动手,只能跟曹丹姝请求指示。曹丹姝得知御医们不敢施针,将他们都给骂了一顿,然后要求他们找出一位最擅长针灸的御医给赵祯施针。
曹丹姝因为无人敢给赵祯施针而发怒,太医院急忙选出尹御医来为赵祯施针,但必须要有人控制住赵祯,以免影响到施针准确度而危及他的性命。曹丹姝决定上前扶着赵祯,张茂则也主动请旨,与曹丹姝一起控制赵祯。尹御医准备比较充分,赵祯终于在施针后醒了过来,他醒后看到曹丹姝和张茂则在自己身边,张茂则还拿着针,把他吓了一大跳,以为张茂则要对他不利。
曹丹姝告诉他,御医正在为他施针治疗,可赵祯却不相信,他忘记了自己叫张茂则回宫的事情,以为曹丹姝把他叫回来的,是想盼着他死后好扶新帝登基。曹丹姝没想到赵祯这样怀疑她,吓得她直往后退,赵祯抢过旁边服侍的董氏手上的刀,看样子是想保护自己,又似乎要对曹丹姝不利。曹丹姝怕伤到赵祯,急忙上前抢刀,结果却被赵祯所伤,赵祯还是激动地往外冲。
赵祯跑出去时,刚好碰到了前来看望的文彥博和富弼,赵祯声称曹丹姝和张茂则欲对他不利,想要谋逆犯上,让曹丹姝气愤不已。文彥博和富弼问了在场其他人的证词,得知只是一场误会,赵祯或许是病重后的胡言乱语,他们要求所有人不准再提及今天之事,否则定斩不饶。徽柔赶到福宁殿之时,才知道赵祯病得如此之重,她特别心疼,更后悔自己气得赵祯发病,便想马上冲进去想看看赵祯的情况。赵祯看到徽柔前来很是高兴,他告诉徽柔,自己并没有想要毁掉曹评,只是曹评不能给徽柔足够的爱,让徽柔一定要原谅他相信他。徽柔向赵祯认错,表示自己能理解赵祯的安排,并向赵祯道歉,求他快点好起来,好陪自己去赏花。
徽柔和赵祯谈完之后,赵祯便让富弼和文彥博进去,称是他调张茂则回京的,让张茂则一直随侍在旁。张茂则领旨之后,文彥博和富弼便请求曹丹姝在福宁殿旁设榻为赵祯祈福,但曹丹姝却因赵祯所说的话而心寒,不想再管朝中大事生疑,交由文彥博等大臣去处理。曹丹姝在赵祯身体有所好转之后,便回坤宁殿反省,她心中怪责赵祯竟然如此怀疑她。
徽柔陪着赵祯吃饭喝药,赵祯却表示,他想吃曹丹姝做的肉脯和酒,只是现在的曹丹姝可能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不肯再见他了。徽柔照顾了赵祯之后,又特意去看曹丹姝,想要帮赵祯说好话哄曹丹姝开心,徽柔看到曹丹姝在吃素,才明白她是真的要罚自己在宫中吃素抄经,于是把赵祯想吃肉脯和酒的事情告诉曹丹姝,求曹丹姝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曹丹姝说了一些气话,似乎真的不想原谅赵祯的样子,徽柔告诉曹丹姝,如果曹丹姝要一直吃斋,恐怕赵祯也要常年吃斋了。
曹丹姝却觉得,依赵祯的病情,如果一直吃斋也是一件好事,她跟徽柔说起了赵祯平日的饮食之事,满满都是对赵祯的爱意,只是还是没有原谅赵祯。徽柔看曹丹姝不肯原谅赵祯,便把杨氏进宫逼求赵祯下嫁徽柔的事情说出来,说这次赵祯惹曹丹姝生气,多半是因为她惹的祸,如果曹丹姝没办法原谅赵祯,她也没办法原谅自己了。曹丹姝听进了徽柔的劝告,便去福宁殿见赵祯,赵祯没有想到曹丹姝会来,心中极为惊讶,见到曹丹姝之时,赵祯满满地愧疚,他不知道该跟曹丹姝说什么道歉的话,只好解释说自己是太相信曹丹姝的贤良大度,才会把最难听的话都说给她来听。
曹丹姝告诉赵祯,说赵祯并不是因为信任她的大度,而是知道她心中有多喜欢赵祯,所以才如此欺负于她。徽柔看到赵祯和曹丹姝一起的样子,心中忍不住感慨,因为曹丹姝和苗心禾都爱着赵祯,她们都能忍受赵祯的心中她们不是他的最爱这个事实,但她却做不到这一点。
赵祯和曹丹姝用膳时,张茂则在一旁问赵祯身体是否好转了些,两府大臣希望他可以上朝以定群臣之心,赵祯没有回答张茂则,而是转头和曹丹姝说话,说让宗实和高滔滔多带着赵仲针进宫来多陪陪曹丹姝。随后,赵祯还是去了垂拱殿,文彦博向赵祯禀报狄青之事,前几日狄青因避水而入相国寺,此事引发了众臣不满,纷纷弹劾狄青,文彦博说自己去探望了狄青,狄青病情反复,赵祯便贬谪了狄青,并调韩琦回京入枢府,主持整理史料文书,处理完此事,赵祯正要离开,司马光却突然出列,说有要事要当面告诉赵祯。
赵祯知道司马光是要说立太子的事情,便问司马光是不是担心自己驾崩后无人继承大统,众臣皆大惊,纷纷跪下不敢再言语,但其实赵祯心里非常清楚,他回宫后便叮嘱曹丹姝,如若他发生意外,便将皇位传于宗实。坤宁宫内,秀娘拿来了董秋和送给曹丹姝的信,曹丹姝看后为董秋和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而高兴,但秀娘却担心曹丹姝起来,曹丹姝却说,赵祯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她和福宁殿遥遥相对,便可互相守望,也算是白头偕老了。
赵祯欣赏欧阳修才气和他务实的文章,便升欧阳修为知贡举,主持科考,希望改变国朝学子的文风。嘉佑二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到国子监参加科考,此次科考采用糊名阅卷,誊录文章,欧阳修读到苏轼的文章大加赞赏,要将这篇文章选为第一,但梅尧臣觉得这篇文章的风格和欧阳修的学生曾巩十分相像,范镇也担心他们此次将太学体文章一概黜落,如果真是曾巩得了第一,那难免会有人怀疑欧阳修结党营私,梅尧臣劝说欧阳修,不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以后都不会被埋没,此次是否第一并不重要,但如果真的被人打上朋党二字,不但欧阳修他们会出事,他们所选出的才子也会受到连累,欧阳修虽然觉得可惜,但也只能听从两人的建议。
赵祯读了苏轼的文章后大喜,心情大好地来到坤宁殿与曹丹姝分享,赵祯为得到这样的人才而高兴,还可以为子孙留下人才,说到这里时,气氛就有些尴尬,赵祯便转了话题,说自己让邓保吉护送徽柔去金明池看花,还让徽柔选两朵最好看的,回来为苗心禾和曹丹姝簪上。
礼部贡试榜单一出,落第的考生们看了榜单,发现榜单上尽是一些无名之辈,甚至连之前颇有才名的刘几也落了榜,众人怀疑欧阳修借主持科考打击异己,都愤怒不已,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在街上堵住下朝的欧阳修质问,还提起当年欧阳修和外甥女偷情之事嘲讽欧阳修。苏轼和苏辙从一旁路过,为欧阳修仗义执言,将众人反驳得无话可说,刘几等人辩驳不了,便污蔑苏轼和欧阳修是故交,不然就是要讨好欧阳修。
张茂则将落第考生们在街上闹事的情况禀告了赵祯和曹丹姝,赵祯担心事情闹大,也担心考生们被官府抓去,便让张茂则去街上看看,张茂则带人赶到时,两边人差点就要打了起来,张茂则赶紧带人制止,混乱间,官差的马匹撞死了路上的狗,欧阳修借此为题,让众人用一句话概括此事,说如果有一人概括得比他简洁,他明天就辞去官职。刘几等人深受太学体文风影响,用字生僻晦涩,远远不及欧阳修的通顺简洁,欧阳修见刘几等人无话可说,便趁机教导众人如何写文章。刘几等人走后,欧阳修感激了苏轼苏辙两人的维护,还表示自己十分喜欢苏轼的才华。
赵祯决定要风光为徽柔举行册封礼,但徽柔却高兴不起来,她知道册封礼之后,她就要嫁去李家了,唯一让她感到安慰的是,赵祯已经决定让梁怀吉入公主府任职,这样梁怀吉就能够一直陪在她的身边,陪她吹笛子弹箜篌,陪她读书写字,还能为她张罗好吃的,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