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帮小麦卖酱料的“平安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人要为小麦开酱料馆,而小麦怀疑出钱的是陶大人,而“平安叔”却说那人姓韩,小麦很快反应过来,那人应是“韩风至”。“韩风至”与陶大人关系甚好,这背后是谁的主意一目了然,所以小麦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提议。晚上回来,小麦同郁槐商量明天一起进城找陶大人,将之前陶大人送的食材赚的钱还给他,并让其不要再关照自己。
见到了陶大人,小麦开门见山,表示自己不愿占便宜,所以不愿接受陶大人的帮助开酱料园子。但陶大人却说自己出钱办园子,以后自己占利两成,小麦的手艺有目共睹,酱料以后一定能大卖,那自己表面吃亏,实则占了大便宜。陶大人盛情鼓动,小麦也不是矫情之人,于是欣然答应,回家琢磨着给酱料园起个名字。
小麦看出芸儿心属文秀才,正巧自己要给酱料园起名字,便打发他去找文秀才咨询意见。但芸儿实在太害羞了,送完点心就跑走了,啥也没问出。于是,这起名重任还是落在了小麦自己身上,郁槐提议从两人名字中各选一字,作为招牌。小麦提议叫“槐花园”,郁槐却打趣说太土,提议取谐音,叫“浣花园”,小麦觉得不错,酱料园的招牌就这么定了下来。小麦苦恼酱料园的其他琐事,郁槐却贴心地提议请一个有惊讶的老酱料师傅来操持这一切,这样小麦也能轻松点。
于是,他们劳烦左嫂子请来了老师傅雷安。雷师傅在酱料园开工之日,做了一桌子猪料菜,小麦一尝,味道很好,不愧是世代做酱料的。雷师傅指导小麦,酱料园做酱料都以自家伙计为样本,在这基础上做些添减就能出售,这让小麦突然察觉自己一直忽视了自家人的口味。于是,小麦急切地询问郁槐的口味,郁槐却答道小麦做的菜自己都爱吃,成功把自责的小麦逗笑了。随后,郁槐告诉小麦自己不爱吃菜中添加太多酱料的菜,至于孟母的口味他也不知道。说着,郁槐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些年对母亲的忽视。
因酱料坛子太大,不便携带,小麦便让郁槐去加急定做300个小酱料坛子,用来给临近的街坊免费品尝,以拓宽市场、打响口碑。乡亲们拿了免费的酱料,纷纷分给亲戚朋友品尝,村里的这条路算是打开了。
而当小麦马不停蹄地赶到城里,同各大酒楼洽谈生意时,却得知,就在一个月前,城西也开了一家新的颇具规模的酱料园子,并已抢先同各大酒楼签下订单,这让小麦很是疑惑,感觉很是蹊跷。该家店名叫“万记”,就抢在两三天前同所有酒楼都订下了订单。小麦十分郁闷,准备去镖局等郁槐一同回家。不料路上却遇到有人在运送坏了的黄豆,还蛮横地挡道不肯让,出言不逊,惹得小麦很是不快。
郁槐听闻小麦今日的遭遇,便陪小麦多跑几家酒楼看看。正巧就看到了新开的“万记”,而老板娘正是刚才在路上对自己口出恶言之人,小麦便把自己看到其买陈腐黄豆的事告诉了郁槐。但郁槐让小麦不要再管此事,交给自己,毕竟目前还没有证据。
为了安慰心情不好的小麦,郁槐带其买了不少东西,两人满载而归。归途中路过自家饭馆,发现芸儿和文秀才两人端坐堂中,芸儿正害羞地邀请他品尝自己做的菜。
小麦郁槐回家后,孟母告诉郁槐大圣上门找他几次,好像是镖局出事了,郁槐连忙赶回镖局。晚上回家,郁槐告诉小麦,原来是当初同柯叔合伙开镖局的人去世了,他儿子上门要求拆伙,本来说好了将其该得的一半折成现银给其送去,不料其却在省城另开了一个镖局,还挖走了一半的镖师,连许多平时关系甚好的兄弟都走了,柯叔因为这事一下子病倒了,现在又正值年末,镖局事多,情形十分麻烦。小麦听完,十分气不过,便起身给柯叔熬制顺其的汤让郁槐明日带去。
酱园的酱料堆积,雷师傅担心酱料卖不出去。话音刚落,平安叔就带来了好消息,称附近县镇的酒楼纷纷发来订单,之前芙泽县同“万记”签单的酒楼也发现了酱料问题,都退单准备定小麦的酱料,这可把小麦高兴坏了。
“万记”的蛮横老板娘听说饭馆都与自己解约,十分愤怒,又得知这些生意都被小麦的“涣花园”抢去,嫉恨万分。
原来这些订单都是郁槐跑来的,他机智地免费给相邻县镇的大酒楼送去了酱料,酒楼用着十分满意,周边的小饭馆自然趋之若鹜,当然也离不开小麦的好手艺。小麦担心“万记”的问题是郁槐去揭发的,郁槐却矢口否认,只道饮食届最做不得手脚,不然迟早会出问题。
郁槐担心镖局分伙、柯叔伤心,提议小麦随他去镖局过年,但小麦却担心孟母的心情,但郁槐却不以为意,只让小麦提前准备些饭菜在家中备下,郁槐态度强硬,小麦只得应下。
过年了,家家都新桃换旧符、张灯结彩,好不热闹。除夕夜,小麦在镖局大展身手,做了好一桌丰盛的团圆宴,众人吃得不亦乐乎。为解郁槐和孟母之间的心结,小麦特意用猪肉冻做了一道鱼形的凉菜,暗示郁槐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郁槐若有所思。
镖局内热闹非凡,但孟家却只余孟母一人在家,她吃着小麦准备好的饭菜,喝着闷酒,嘴上不停抱怨郁槐的绝情举动。
柯叔因为自己身体日益衰退,提出往年新年由自己走的镖交给郁槐走,郁槐应了下来。
孟母渐渐喝醉了,说起胡话,竟摇摆着站起来要去饭馆找小麦。等真到了饭馆门口,却看见有人在纵火烧饭馆,连忙大声呼救。
而另一边小麦和郁槐也结束了饭局,骑马往回赶。却远远看见饭馆冒烟,驱马临近,才看到孟母狼狈不堪,而饭馆并不大碍,而周芸儿先前也正巧路过此地,同孟母一起把火灭了。小麦又惊又怕,但反复回忆,却不记得自己招惹过什么敌家。郁槐却看着门口的痕迹,想要从中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恍然间看到门口留下的足印,像是店铺的跑腿伙计留下的,且其中一人自幼便有腿疾,郁槐还在地上发现了一片陶片。
郁槐宽慰小麦不要担心,把此事交给自己调查。两人刚准备睡下,姐夫却突然登门,原来是姐姐生了。姐姐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小伙,一家人十分高兴。
郁槐蹲守在“万记” 的门口,原来在火灾现场发现的陶片上有半个“万”字,看来这场火灾同“万记“脱不了干系。而“万记”里恰巧走出一个跛腿伙计,在郁槐的逼问下,伙计承认了自己是在掌柜的指示下去烧了小麦的饭馆,就是因为记恨被小麦抢了酱料生意。
郁槐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小麦,小麦很是愤慨,但郁槐表示已将此事报官,还是交给官府处置更为妥当。郁槐要接下柯叔的吩咐,这几日业务繁忙要去镖局暂住,他提醒小麦和孟母的相处,小麦却称自己自有妙招。
第二天,郁槐一大早就去了镖局,小麦怕孟母一人在家寂寞,就邀其一同去饭馆,还能给其做好菜,孟母却嘴硬不肯去,小麦就故意说菜名馋她,但孟母还是放不下脸。
看着家里留着的冷菜冷饭,也没人搭理自己,孟母终是忍不住了,还是出门上小麦的饭馆去了。看着小麦饭馆红火的生意还有小麦准备的美食,孟母心情畅快起来。第二天,不等小麦主动开口,孟母就跟着一起去饭馆了。
看着饭馆客人那么多,孟母也禁不住帮起忙来,无意间还听到小麦同周芸儿说自己的好话,心里更加满意起来。
孟母和小麦担心郁槐,便让小麦做些饭菜送到镖局。郁槐心疼小麦辛苦,小麦灵机一动,想要在镖局旁开间饭馆。
第二天,郁槐便同小麦一起外出看店铺,但看了一圈也没看到合适的。正丧气地往回走,突然遇见了韩风至,小麦将自己想在镖局旁开饭馆的主意告诉了韩风至,韩风至很快就找到一家合适的店面。店主表示自己是个爱好美食的人,只要小麦做的“无水葫芦鸭”和“炝三丝”能让自己满意,自己便将这个店面低价转售给她。虽然这两道菜一道考验刀工,一道考验火候,十分难做,但小麦还是欣然接受了挑战。结果不出所料,小麦的实力有目共睹,掌柜十分满意。
这下店面问题解决了,郁槐小麦商量着举家搬到城里去。街坊一听这个消息,纷纷向孟母道喜,不料被隔壁关蓉的母亲关母,十分嫉妒,便也大声张扬称乔蓉找着了一门城里的好亲事,但孟母哪里是个肯吃哑巴亏的,立马呛声回去,说关蓉是个药罐子,生生把关母给气走了。
其他街坊也看不惯关家的作风,忙在背后嚼舌根,说关蓉嫁的人,腿脚不好还年纪大,这下孟母心里可算舒畅了。
陶县令派人来请小麦,称自家夫人又想吃小麦做的菜了,小麦连忙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为陶夫人掌勺。面对小麦精心准备的菜肴,陶夫人胃口大开,称赞有加,却也抱怨道小麦的饭馆太远,自己不方便光顾。小麦忙把自己在县城里开了家新店的事告诉了陶夫人,陶夫人保证开业后一定带着朋友多多光顾。
新饭馆的设计依旧由郁槐负责,郁槐怕小麦辛劳,一手包办了新饭馆装修的事宜,让小麦十分省心,体贴极了。
小麦在旧饭馆准备搬迁,却遇到老客人四叔上门,绕来绕去竟是想讨些番椒种子回去,这番椒极其珍贵,更是很多独家菜肴和酱料的秘诀,哪能随意给别人,小麦只得婉拒,称自己做不了主。没想到这四叔不依不饶,竟说要去找郁槐。小麦一时间头痛不已,趁郁槐回来,赶忙同其说了这事,不料郁槐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听说了传言,原来那四叔居然向乡亲们宣扬称小麦的番椒将低价出售,这可怕小麦急坏了。两人的对话被孟母听到,她知道二人年纪轻轻,不好意思对长辈放狠话,便提出这件事交给自己来解决。
果不其然,第二天,四叔带着一帮人寻上门来,但都被孟母强势地骂退了,令小麦好生佩服。
夜晚,小麦最近一直忙着开新饭馆、搬家的事,连日操劳,心思也愈发敏感,竟对自己心生质疑,害怕自己太过贪心,但在郁槐的贴心安慰下,终于安心地睡着了。
小麦的饭馆即将搬走,不少老顾客忙赶着再来就近吃一顿,生意异常红火。此时饭馆还迎来了一个意外之客,正是当时在街上被小麦拯救了店铺的谭老板,但是他实在不擅长运营店铺,自家的百年老店最后还是被黄老板收走了,听闻小麦最近在招厨,便打算一试。
小麦虽知道谭老板的手艺不错,但还需要再考验一下,便让其做“炒牛肉”和“蒸蛋饼”两道菜来试试水准。谭师傅动作熟练,很快就将两道菜做好了,小麦尝了之后,觉得味道不错,但还是有一些细节问题,便一一向谭师傅指出。谭师傅会错意,以为这是小麦对其表现不满意,实则不然,小麦指出做厨或多或少都存在些问题,只是旁观者清罢了。于是,谭老板就正式加入了小麦的饭馆。
小麦同郁槐搬进了县城,依依不舍地同姐姐、姐夫话别,而后便热热闹闹地正式搬进了新房子。
小麦的新饭馆“花间楼”正式开业了。开业当天,小麦请来了舞龙舞狮队,敲锣打鼓,场面好不热闹。韩风至也上门道贺,但被“醋王”郁槐带着不让见小麦。
而小麦则在后厨忙着做饭馆开业的好菜,周芸儿帮着把菜端了出去,被大圣注意到,大圣忙向郁槐打听人姑娘的名讳,一副着了魔的样子。
忙碌了一天,小麦终于收工,郁槐体谅其辛苦,竟将小麦背了回去,两人恩爱极了。
周芸儿钟意文秀才,央着小麦教她些“状元菜”,用来给进城赶考的文秀才践行用,小麦一脸姨母笑地看着周芸儿,果断满足她的请求。
周芸儿给文秀才做了一桌寓意吉祥的美食,看文秀才狼吞虎咽的样子,周芸儿满足地笑了。
新的一天,“花间楼”依旧生意火爆,突然进来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样”的人,举止奇怪,仿佛把自己当成这餐馆的主人,呵斥伙计招待,还直言要见饭馆的东家。寿喜嫂子上前询问几人的来头,男的声称是东家的舅舅,女的说是舅母,寿喜嫂子只得进内厨通报。
小麦正在做饭,听到消息也十分诧异,外出一看,并不认识几人。但两个大人却热情地上前,一把握住小麦的手,叫她“郁槐媳妇”,原来是郁槐那边的亲戚。两人声称是一路投奔孟母而来,听闻孟家搬到了城里,就寻了过来,小麦不敢贸然安排,便先遣人将其送回家。
一到家,就看到三个人在抱着孟母哭穷,孟母被搅得头疼,想趁着做饭避一会儿,不料舅舅、舅妈却插话指使小麦去做,孟母看着他们指手画脚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出来。表妹到厨房帮小麦打下手,还夸下海口说自己厨艺好,但在小麦面前无异班门弄斧,很快表妹就被小麦的厨艺折服,只在一旁看着,说些羡慕的话。但一听到郁槐回来,便不管不顾地冲了出去,这让小麦心下不禁“咯噔”起来。
饭桌上,舅舅一家人十分无礼,吃相粗鲁,看得孟家三人郁闷极了,孟母甚至都喝起了闷酒。但饭一吃完,舅母就又开始哭天喊地,听着让人好不痛快,孟母只得答应收留他们。但孟母顾及小麦郁槐刚成亲不久,便寻思让其出去觅处大点的房子,让他们一家三口住进去,没想到舅舅居然不同意,孟母顿时怒火攻心,但被表妹看出了脸色,又是一顿哭嚎,小麦只得先帮他们安排好。
晚上,三人住在客房,动静不小,搅得小麦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小麦回姐姐家探亲,看着自己的大胖外甥,心情也轻松多了,连忙提议姐姐和自己一起住到县城去,把姐夫的铁匠铺也搬去,这样生意也能好点,姐姐被说得有些动心。
小麦回到家中,不懂事的表妹罢着澡堂害她干等了一晚上,第二天还非要跟着去饭馆到了饭馆,四处闲逛,听到要给郁槐送饭,倒是积极地抢活,一副司马昭之心的样子。到了镖局,见到郁槐,表妹一副花痴样子,又是送花又是擦汗,郁槐躲闪不及,尴尬极了,大圣在一旁看笑话看得好不开心。而郁槐看着饭盒里洒得到处都是的饭菜,无奈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