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将赢月送到秦国边境,这里是当初重耳为了救赢月而中箭的地方,赢月触景生情,希望重耳跟她一起走,重耳知道她想说什么,提前打断了她的话,并提醒她,希望秦国可以越来越强大,但强大绝不是称霸。
重耳到齐姜坠崖的地方缅怀,看着万丈深渊,好希望齐姜还在,但他只能对着山谷呼唤,齐姜根本不在,重耳察觉到身后草丛似乎有人,但一转身连半个影子也没有,他觉得可能是自己思念齐姜过度,几乎产生了幻觉。
重耳回到狄国,季隗给他整理衣服,发现他包裹里的一对耳环,重耳匆忙将耳环收起来,那是以前齐姜送给他的,他不能送给季隗,如今他能给季隗的,只有平常夫妻之间的关怀。
骊姮给奚齐换上国君的服饰,希望奚齐能早日继承君位,骊姮和骊妡还商议,等奚齐继位那日,便是骊戎复国之时,到时候要让奚齐穿上骊戎的君服,还要让文武百官都换上骊戎的朝服。
优施匆忙制止骊姮姐妹,奚齐能坐上君位已属不易,若强行复国,难免会令国人不服,假若重耳真的没死,那麻烦更大,还是应该一步一步的筹谋。
优施回忆起童年往事,他的家族本是晋国正统,但诡诸父子发动战乱谋权,杀死了他父母和所有亲人,优施一直留在诡诸身边,就是为了报仇,如今他想要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让晋国成为他囊中之物,令诡诸后悔一生。
狐突被救出狱之后,士蒍和荀息第一时间去找狐突,希望他能出面寻找重耳,回来主持晋国大局,狐突不肯再参与朝中争斗,态度坚决,士蒍和荀息无功而返。
荀息又去找里克商议,既然狐突不愿出面,那只能迎回夷吾,里克非常清楚晋国如今的局势,重耳和夷吾,谁先回来谁更危险,他对夷吾忠心不二,是不可能让夷吾回来冒险的,便回复荀息,说夷吾才能不够,根本挽回不了大局,既然狐突都会躲清闲,那他也不管了。
荀息试探完了里克和狐突,赶紧去向优施汇报,原来荀息和优施早就结盟了,荀息本是原国后人,与晋国也有灭国之仇,优施承诺等奚齐继位之后,荀息便是大国相,荀息自然为奚齐一党尽心尽力。
狐突和士蒍相交多年,对士蒍是非常信任的,之所以拒绝士為和荀息,一是担心日后事发连累士為,二是不相信荀息的为人,所以才装作事不关己的态度,狐突打发走二人之后,便令狐毛和狐堰尽快去狄国寻找重耳,商议大事。
优施觉得狐突和里克都不愿盲动,重耳和夷吾即便活着也回不来了,是时候该杀了晋国君了,优施给晋国君送药,故意将药洒在国君手上,整个人的面目都变了,面目阴狠地说着自己的国仇家恨,国君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身边留了这么大一个祸患,但为时已晚,如今的国君孱弱至极,手无缚鸡之力,轻易便被优施掐死。
国君一死,奚齐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君位,骊姮和骊妡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优施和她们俩一样与晋国有深仇大恨,可是与优施这样心思阴狠之人为谋,骊姮总觉得日后事态发展不是她们姐妹能掌控的,骊妡对优施的出身很吃惊,完全没想到优施竟然隐藏这么深,但她依然自信能掌控优施。
狐毛和狐堰找到重耳,劝说他回到晋国匡扶正统,希望他向诸侯求助,扳倒骊姬势力,重耳也发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他坚持不肯借用外强,用外强解决内政,无异于饮鸩止渴,如今要解决内政,必须靠他们自己。
晋国君去世之后,骊姮让奚齐召集众臣商议后事,众臣认为国丧应该先上报周天子,然后通报几个姻亲国,奚齐却态度极其强硬,要先继承君位,然后才办理后事,引起朝臣不满,优施直接拿出国君遗诏,声称是按照国君遗命办事,如今他是国君任命的左司马,与国相荀息一道辅佐新君。
里克为首的几个老臣提出异议,优施直接令勃鞮带禁卫军将他们抓起来,里克想要劝说勃鞮拨乱反正,但勃鞮素来愚忠,只看君令,而奚齐为了立威,更是直接拔剑准备亲手杀里克,没想到里克身边的一个甲士以保护里克为名,直接将奚齐杀死,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优施以里克谋杀新君为由,将其关进死牢,并拥立卓子三日后登基,骊姮和骊妡谁也没想到,优施的目的竟然是让卓子继位,令骊妡更没想到的是,以前优施在骊妡的沐浴水中做了手脚,所以骊妡根本不可能怀上国君的子嗣,所以卓子的生父是优施,这也是优施一直以来尽心为她们姐妹做事的根本原因,骊妡这才明白,原来她们只是优施的棋子,根本掌控不了优施。
夷吾这边得知晋国君之死,对骊姮姐妹是恨之入骨,如今朝局不稳,虽然卓子被推上君位,但并没有什么人顺服,这时候若是夷吾能打回晋国,匡扶正统,必定能得到拥立,但里克被囚,朝中没人带头,夷吾也不敢贸然行动,决定借助强邻。
晋国周边最强的是秦国,地位最尊的是周天子,秦国君仁厚,未必会贪图小利,夷吾认为用继位之后的五个城池作为条件,必能得到之秦国君拥护, 但若讨好周天子,非金银美玉不可,夷吾如今寄人篱下,所有的金银都被强悍的梁国公主掠夺,夷吾左右为难。
梁国公主主动将自己的一箱金银送给夷吾,让他去周天子那里周旋,梁国公主的条件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做晋国君,夷吾为了眼下利益,对梁国公主无有不从,还违心的称赞梁国公主贤惠无双。
骊妡完全没想到,优施竟然狠心设计杀死奚齐,奚齐之死令骊姮心疼万分,骊妡不敢将真相告诉骊姮,只是心里对姐姐默默歉疚,从此以后卓子便是她们共同的孩子。
卓子继位,祭祀的是骊戎先祖,骊姮和骊妡打算祭祀之后,将诡诸的尸体投入炼丹炉,这样便是报了当年的亡国灭族之恨,此举遭到所有臣子的反对,但是优施掌控了大权,臣子的反对根本没用。
优施宣布将诡诸灵柩抬到炼丹炉前,但许久没有见到动静,直到看到重耳一行人来到炼丹炉前,他们才方寸大乱,臣子们看到重耳归来,瞬间看到了希望。
重耳来之前已经用迷药解决了禁卫军,所以此刻优施等人是孤立无援,唯有雷明子可以依仗,雷明子在炼丹炉前设下机关,只要重耳前进半步,便会立时粉身碎骨,重耳看出这个机关,便没有前进,但雷明子的机关不止一个,雷明子触发机关后,重耳周围的地下突然冒出铁牢笼将重耳一行人牢牢困住,且只要他们动一步,便会有万千利箭射来。
雷明子是奇门中人,之前太极城的惨案便是雷明子一手造成,目的只是为了得到龙甲神章,后来和骊姮姐妹联手,听命优施等,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龙甲神章,雷明子称只要重耳交出龙甲神章,便可放过重耳一行人的性命,优施担心放虎归山,劝说雷明子将他们全部杀死,这样龙甲神章还是雷明子的。
雷明子再次触发机关,重耳假意示弱,将龙甲神章扔给雷明子,在雷明子放松警惕之时,魏犫用铁链缠绕其脖颈将他拉到铁牢之前,重耳早就看出阵法破绽,一脚将雷明子踢到破绽处的地牢之中,雷明子死在地牢,重耳周身的铁牢也自然解开。
重耳轻易解了晋国之危,群臣对重耳更加崇拜,纷纷拥立重耳,优施见大势已去,服毒自杀,他穷极一生都为了报仇,大仇已报,只是终究没能亲眼看到卓子成为国君。
群臣见优施已死,便喊起了杀妖妃的口号,骊姮和骊妡开始慌了,但骊姮还是选择站在骊妡前面,她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取妹妹和卓子的生,重耳终究还是不忍心,免去稚子和妇人的死罪,将他们全部关押。
晋国君大丧,各国都派了使臣前往悼念,但秦国夫人身为晋国君的琴声女儿,却不肯派人前去致哀,她记恨晋国君对齐姬始乱终弃,对申生苛责不公,所以不肯认这个父亲,且晋国朝局混乱,她不愿让秦国牵扯其中,所以避地干干净净。
秦国君本已打算让赢月嫁给熊恽,但赢月的心思依旧在重耳身上,重耳已有妻室,除非重耳能做到晋国君,否则秦国君是绝不会将最疼爱的女儿嫁给重耳,但他们又刚收了夷吾的厚礼,承诺要帮助夷吾得到晋国君位,对此秦国君有些左右为难。
重耳去见国君的遗容,表明已经将晋国内乱肃清,希望国君安息,此事国君竟然有了复苏的迹象,原来国君并没有死去,当初是太医忠心护主,谎称国君已死,优施他们信以为真,才给了国君生还的机会。
晋国君见到重耳愧疚不已,几个儿子中,他最亏待的就是重耳,没想到最终却是重耳救他,当日沉船事件之后,国君急火攻心听信了谗言,但很快他便明白申生和重耳是被冤枉的,但他当时眼盲腿瘸,只能佯装痴傻,顺着优施和骊姮姐妹的意思,任由他们摆布,这才有了今日之局。
晋国君艰难地跪在重耳面前,感谢重耳不计前嫌挽救晋国,立下不世之功,晋国君以血为墨写下诏书,想让重耳继承君位,但重耳拒绝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重耳发觉为君者不仅要施仁,还要耍阴谋,对臣更要软硬兼施,重耳自知做不到心如铁石,担不起国君重任。
重耳离开之后,晋国君后悔悲伤难以自拔,加上最近的波折,身体终于承受不住,结束了这毁誉参半的一生,史称他为晋献公。
重耳前来送骊姮最后一程,骊姮祸国乱民,手上沾满了罪孽跟鲜血,可她却毫无悔意。重耳自知劝不了骊姮,送骊姮最后一程便是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够为骊姮做的最后一件事情。骊姮自知死罪难逃,她还有一言问重耳,当初如果骊戎没有被灭,二人之间没有仇恨,重耳是否会跟她成婚,重耳当年便告诉过骊姮,他当年是真心想跟骊姮成婚,如今他虽爱齐姜至深,可二人的分开跟齐姜并无任何关系,这是骊姮自己的选择。骊姮自知在重耳心中自己比不过齐姜,她问重耳若是当年她选择原谅,重耳是否会和她在一起。重耳毫不犹豫地点头给了肯定的回答,骊姮心中无憾,喝下了毒酒,倒在重耳面前,骊忻亦当着重耳的面喝下毒酒,她唯一的要求便是希望重耳能保全卓子。二人都倒下之后,重耳暗中送几人出城,子余感叹重耳的心善,重耳却只是不希望世间再平添杀戮。骊氏姐妹与骊潼团聚,骊姮醒来,方才知道她们姐妹二人又再次承了重耳的情。重耳已为姐弟三人安排好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骊姮与骊忻也决定放下过去,安然在此处度日。
狐突府,狐突希望重耳能临危受命,继任君位。重耳却不愿担此大任,他提起了晋国公在曲沃沉舟一事后一直都是清醒的,他之所以蛰伏这么久是想以假死来逼迫重耳跟夷吾各显才能,杀回晋国。夷吾此次欲联合邻国之力杀回晋国,夺君位,重耳认为夷吾比他更适合当任晋侯。为君者需要合理利用自己身旁的资源,利用自己身旁的每一个人,重耳无法做到这一点,故他愿意将君位让贤,扶夷吾上位。
齐宫,太子昭将重耳回晋国的消息告诉齐姜,他知道齐姜对重耳的情意,如今只要重耳向他们齐国借兵,他们便可趁机撮合重耳与齐姜。齐姜让太子昭不要白费力气,她对重耳了解至深,故她深知重耳此次并不会争位,也不会借外力主政,他回国只是为了平息晋国的战乱,看望晋国公,仅此而已。
晋国,赢月与秦国太子做为信使前来见重耳,赢月劝说重耳担起大任,他们可助重耳成为晋国君,重耳却无意晋国君之位,他深知自己若是成为晋国君,夷吾必会举兵来犯,届时晋国上下又将内乱。重耳拒绝了赢月,派人从梁国将夷吾接回晋国登基,他在半路设宴宴请夷吾,他叮嘱夷吾务必要仁政施德,不成为一位明君,能再效仿先君施以武力治国。若是夷吾无法做到今日所承诺的,今日他可将国君之位让给夷吾,明日必会重新夺回一切。
重耳与子余子推一行人卸下身上重担,回到了廧咎如族。季隗与叔隗二人已分别怀了子余跟重耳的孩子,殊不知,子余之子赵盾多年后被奸臣所害,惨被灭门,其孙子被程婴所救,是流传至今的赵氏孤儿。另一边的晋宫,夷吾继位登基,他意欲酬谢梁国与秦国的相助,分别施以重金跟河西五城。朝中众臣均反对夷吾以此重礼相赠的想法,夷吾当朝问起了里克的看法。
里克提起夷吾与梁国之间的姻亲关系,认为夷吾可适应减少给梁国的财宝,但答应秦国的河西五城他们必须遵守,以免因小失大。朝中大臣提起夷吾曾许给里克的汾阳封地,认为里克话藏私心,他们晋国国土岂可这样拱手让人。夷吾初登大位,他以广纳谏言为借口顺势而下,不仅毁约不赠秦国河西五城,更是不愿意将汾阳封地封给里克。如今夷吾已登大位,却不重视昔日扶他上位的大臣,里克深知日后的路只怕并不好走。宫中,夷吾与谋臣谈论起里克一事,里克虽一路辅佐他至今,可夷吾依旧认为里克对他并非是完全忠心,且里克身为朝中重臣,夷吾生怕里克手中的权势有一天会危及到他的王位。
秦国,秦国公得知了夷吾毁约一事,勃然大怒,秦国夫人劝说秦国公消气,如今夷吾毁约,他们秦国也不能因此事而发兵晋国,让天下人耻笑。之后,秦国夫人提起了重耳,认为看错人的不仅仅是秦国公,更是重耳,重耳为国为民,甘心将君位相让,可重耳却所托非人,夷吾根本担不起此大任。
夷吾前来让梁国公主随他去祭祖,可梁国公主非但不肯随夷吾去祭祖,反大声斥责起了夷吾事事不如重耳。夷吾忍下所有怒气想要离开,可梁国公主却不肯轻易放夷吾离开,她强行要求夷吾与她同房。之后,看着梁国公主丑陋不堪的睡颜,夷吾心中烦闷,他喝醉之后在祖祠发现了落泪大哭的贾静,贾静带着孩子前来祭拜申生,她貌美无双引来了夷吾的垂涎,夷吾借着酒意上前对贾静动手动脚,她的孩子在一旁阻止,却被夷吾当场摔死。看到孩子死在自己面前,贾静崩溃大哭,不知为何上天要这么对她。之后,贾静神情崩溃地焚烧了姬氏先祖的牌位,她在火中大声斥责姬氏先祖有眼无珠,才会让夷吾当了国君。如今夷吾逼奸长嫂,摔死侄儿,她毁了先祖牌位是不希望夷吾扰了先祖的灵魂。
夷吾的暴行传到了重耳耳中,重耳深感痛心,子余与子推皆劝重耳早作打算。重耳思忖再三,他修了一封书函送到夷吾手中,希望夷吾能够效仿姜子牙的治国之法,仁政施国,修正自己的行为,莫要让天下人都感到寒心。只可惜,夷吾并不领重耳的情,他认为自己如何当君理政用不着重耳来教训。
秦国大旱,秦国公寝食难安,他已向晋国买粮,却担心夷吾那边有所变故。秦国夫人宽慰秦国公,她已修书一封送去给夷吾,夷吾能当上晋侯是靠了他们秦国的相助,且早些年晋国遭灾,他们秦国可是解囊相助,她相信夷吾此次必不会从中作梗。晋宫,夷吾提起秦国买粮一事,他听从身边的人奸计,罔顾秦国昔日对晋国的增援,想假借卖粮入秦,趁机出兵巧袭秦国。
晋国出兵侵袭秦国,引起了秦国朝中众臣与全国百姓的愤怒,秦国公虽向来以仁义治国,可对于自己的疆土毫厘必争,此番敌兵来犯,全朝上下都希望秦国公发兵痛击,秦国公向来以和为贵,可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亲自扶持的夷吾竟会恩将仇报,他听取了朝中大臣的意见,派太子亲率十万大军直奔疆场。秦国大军来势汹汹,夷吾亲率晋军迎敌,却不敌秦国,当场被秦国太子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