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一意孤行坚决不要西撤印度,史迪威的车坏了,他在路上大发脾气,段安国知道史迪威是被气急了,只能默默听着。
蒋介石收到杜聿明的电报,杜聿明在电报中决定往密支那和片马方向转移,与畹町方向的日军决一死战。段仲仪听了这个办法觉得万万不可。因为西撤印度只需要三百公里的无阻拦之路,而如果从密支那片马方向的话就需要走一千多公里,而且还要翻过难以逾越的野人山,如此看来,只有西撤印度才是最好的方案。
蒋介石正在头疼之际,杜聿明又发来急电,第五军准备翻越野人山,但是坦克大炮无法进山,只得炸毁,另有一千五百名重伤员无法随主力进山,如何处置需要蒋介石的指示。这么焦灼的情景,蒋介石愈加愁心。随后,他给杜聿明发去回复,要求妥善处理无战斗之力的士兵。杜聿明知道这是放任处置的意思,联想到多日以来远征军节节败退,还被困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国,手下重伤病员他也不能好好安置,杜聿明悲痛大哭。
美国方面派了航空飞行队来接史迪威飞出缅北,史迪威很生气,他是个盟军参谋长,也是个美国将军,他绝不答应现在抛弃信任他才让他来指挥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两名飞行员坚持劝说他,史迪威也是下了决心,坚决不离开。飞行员最终没能把史迪威劝走,史迪威拟定了飞行员运送的物资计划给段安国执行。水静萱得知史迪威不会坐飞机离开缅北,也决定留下来把握好这个采访机会。而后,史迪威发布两份电报,一份以罗卓英的名义命令杜聿明沿着英军撤回印度方向去印度;一份就是史迪威即将带领中国远征军徒步前往印度。但是同时,他要求跟着他走的军队要尽量减少自己的负重,轻快行进。
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段立国和梅枫开车沿着怒江逃命,沿途他们在惠通桥看到有一名国民党军官开车,为了快点走,他给了难民一些缅币。但是奇怪的是那军官说的是英语,而且口气却分明像日本人。段立国和梅枫一下子就猜测那些国民党军官是日本人乔装的,这里离惠通桥那么近,段立国害怕日军是来夺桥的。他赶紧骑车带着梅枫往惠通桥方向行进。而此时的大桥上,守桥的工兵司令马崇六正准备炸药包,等老百姓通过后就炸桥。段立国见到他立马上他赶快炸桥,后面来了乔装成国军的日本人。马崇六听了赶紧联系炸桥,惠通桥被炸,日本人没能通过大桥。
史迪威带领远征军徒步走进森林中暂停休息时他在一匹骡子的背上发现了包裹里的贵重物品,他意识到还是有人不听他减轻负重的话,他没有生气地找出是谁带着无关的东西上路,而只是向集体下令,希望以后再也不要看到这种现象。段茵华觉得史迪威将军这样的行为很令人敬佩,于是为他离开的背影拍了照片。
杜聿明的下属认为西撤印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但杜聿明就是不愿意接受。他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背负着国家和人民的信任来到缅甸,是为了打败日本人,而不是仗失败了就想着撤退。一撤退,国内外的舆论肯定沸沸扬扬,蒋委员长的脸上也挂不住。
五月八日,杜聿明到了卡萨,他听着五月三日的广播新闻才收到史迪威和蒋介石早在五天前联合发布的要求他西撤印度的电报,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野人山前了,密支那也被日军控制了,原来制定的回国路线全被日军堵住了,他们再也退不回去了。而此时的戴安澜的二百师还距离第五军太远,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新二十二师作为先头部队,新三十八师作为后卫阻拦日军。孙立人心里不乐意翻越野人山,他认为西撤印度更安全,杜聿明还是秉持着远征军不能当难民的意见,军官们都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孙立人没有执行杜聿明的命令,而是决定撤回印度。
史迪威要求段安国分别给英军印度当局和美国陆军部发电报,告知他们这里正在往印度方向行进,虽然有武器却没有食物,他希望英军能空投食物。接着,他命令手下的人把食物集中起来集中分配,因为这样才公平,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前方路断了,重武器和军车都不能进山,杜聿明命令炸毁,绝不能留给日本人一分一毫。但每个士兵的心里都觉得惋惜,因为好多重武器在缅甸战场上都没开过一枪一炮,如今就就这样被毁,着实可惜。第五军到了胡康河谷,胡康河谷在缅语中是吃人的意思,杜聿明发出了感慨:难啊。戴安澜看出杜聿明顾虑着第五军的后卫,于是他决定,二百师断后,为第五军抵抗日军。
史迪威和战士们正在渡河,英国皇家空军就空投了补给物资和吃的。史迪威很开心,默默向空中敬了军礼。晚间,他与弟兄们欢呼雀跃地享用罐头,段安国闲暇之余说了一句,不知道杜将军有没有这样的补给。史迪威听了,心中难受,他放下手中的罐头,没有再吃。
而此时的杜聿明的第五军确实已经断粮了,他们吃了很多天的野菜。下属考虑他们这样下去弟兄们会撑不住,军中还有几匹马可以吃。杜聿明没有说话,默认可以杀马给战士们吃。而饲养战马的小士兵不愿意自己同甘共苦的马被杀,他听到枪声后自己走到森林中自杀了。
史迪威在休息途中写反攻缅甸的计划,水静萱很吃惊史迪威能时时刻刻把反攻放在心上,同时也很敬佩这样的将军。
孙立人的一一二团打败拦截的日军往印度去,他打电话给戴安澜希望戴安澜能跟着他的接应走。戴安澜不愿抛下杜聿明一个人走,他婉拒了孙立人的援助。挂了电话,段振国前来找他询问接下来二百师是西进还是北去,戴安澜回复他二百师是第五军的后卫,必须保护第五军。言下之意就是要跟随杜聿明,那么段振国就决定了,刺刀先遣营为全军全师殿后。
蒋介石自从十天前接到杜聿明从卡萨发来的电报就再也没有了音讯,第五军是他的心脉之处,他非常担心。蒋介石紧急召见段仲仪和水静杰,段仲仪猜测杜聿明一定是被困在野人山了。现在缅甸正进入雨季,电台因为雨水过多肯定也无法工作,传不出来消息也是正常。但是雨林中潮湿难当,第五军眼下最需要的是给养。问及史迪威的下落,水静杰上前说史迪威放弃了美国防空部的救援,而是徒步西撤印度,蒋介石嘲讽史迪威打仗不行做人倒是很行。段仲仪转移话题要求蒋介石一旦和杜聿明联系上千万给他发电报让第五军回撤印度,蒋介石答应会派军中侦察机在野人山附近查看。
段振国的刺刀先遣营埋伏在路上袭击日军,日军被打败后他们尽量带着能带走的物资和骡马。而在慌乱中段振国为了保护一名士兵扑上他两人一起卧倒,可段振国却发现那名士兵是单迎秋。段振国一直以为单迎秋早就被曹精忠送走了,此番见到她,惊奇和愤怒一起涌上心头。一个女人这么多天藏在先遣营里,也没人汇报给他,还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段振国一瞬间脾气就爆发了。他说单迎秋是累赘,会拖累人。单迎秋也与他置气,决定要自己走。曹精忠为单迎秋说话,直说队伍里需要一个医务兵,单迎秋是他答应留下来的。段振国主要是怕单迎秋会再次遇到危险才会那么讲,但他随后把心里话讲出来,如果单迎秋就这样遇难了,心疼的肯定是他。他发誓,一定会安全把单迎秋和弟兄们带回祖国。
经过多日长途跋涉,史迪威他们来到霍马林,只要过了林子他们就进入印度了。段安国很开心,最终与他们英军派来的接应人员成功会合。
二百师经过多日与日军的战争总结出过小路打小仗过大路打大仗的经验,而日军不可能每条路都封锁了,戴安澜决定派刺刀先遣营从最后转到最前面为二百师做侦查。段振国连夜带着士兵往前行走,林华和佟凤岐先一步到必经公路的侦查,过了既定时间,佟凤岐老觉得心里不踏实,但其实他的担心是正确的,日军早已乔装埋伏在公路旁的森林里,此番躲过侦查,日军已做好伏击二百师的准备。段振国把环境太过于安静的顾虑告诉了戴安澜,戴安澜命令全军做好在行进中遇到日军的准备,立刻出发,不得延误。
二百师史迪威于印度和亚历山大会合并将在适当时候飞到重庆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憋着缅甸失败的一口恶气讽刺史迪威早就该来重庆向他汇报了,还挑什么适当时候。随即,水静杰又告诉他另一个消息,东京广播电台今日播报远征军二百师被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全歼灭了。更重要的是,戴安澜师长也被击毙了。蒋介石一直把二百师当做国民党的王牌师,戴安澜又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久久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水静杰忍着悲痛安慰他,这毕竟只是敌人的一面之词。听此噩耗,蒋介石几欲站立不住,他慌忙召见段仲仪,让段忠义去往野人山下等待二百师的战士们。
二百师遭遇日军伏击,戴安澜中弹。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就这样在列队士兵的注目敬礼下安然离去。这对段振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心中有恨意,埋怨佟凤岐林华他们没有做好侦查工作导致二百师遇到阻击,使得师长受伤死亡。一路上他都没有原谅佟凤岐和林华,五个人在大雨中抱着戴安澜的骨灰嚎啕大哭。
蒋介石最终得了戴安澜逝去的消息,宋美龄担心地询问戴安澜死去的消息被证实了么,蒋介石悲怆回复:海鸥(戴安澜字海鸥),飞走了。
为了迎接野人山的远征军们,水云清特地担任腾冲县县长组织百姓们在夜晚架上火把,让远征军们能在走出野人山时找到回家的路。
孙立人的新二十二师在经过漫长的雨水洗礼后决定暂停休息,擦拭武器,以便能够保持对日的警戒心。根据地图来看,如果没错的话,他们已经快要到达印度边界了。孙立人不忘鼓舞士兵,告诫他们武器是一个士兵的最重要的里子。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孙立人到达了印度边界,全体官兵欢欣鼓舞。至此,二十二师在除了刘放吾的一一三团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已经六千余人携带重型装备进入印度边界,孙立人很是开心,随即派一个侦查排去接应刘放吾。
而此时的刺刀先遣营,战士们在极度饥饿的状况下还在拼命赶路,时间仿佛过得很漫长,队伍里没有人说话,只有不停地赶路。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天,他们终于赶到了云南边境,看到了国名党在边界设置的远征军回国接应点。段振国他们已经激动地说不出话了,他心里只想的是,终于回来了,他成功地带着仅有的二百师兄弟们回国了!最起码,他在这一点上对得起戴安澜师长对他的嘱托了。段振国激动想着天空大喊,远处的段仲仪听到了声音,也看到了隐隐约约的人影。他意识到,二百师回来了。很快,老百姓们上去接应士兵,扶他们下山,一时间山上山下一片热闹和雀跃。
段仲仪在远征军队伍中看到了二百师的参谋长郑庭笈,郑庭笈向他汇报戴安澜师长让他带着二百师四千余众回国的命令。考虑到经久没进食,段仲仪吩咐给他送来了粥,他还把一旁戴安澜师长的骨灰收了起来。段仲仪又从郑庭笈处得知段振国也活着回来了,他慌忙在队伍中找寻儿子的身影。也许是感应到了,父子俩不约而同看到了彼此。段振国用沙哑的嗓音准备汇报情况,但因为太虚弱而昏了过去,段仲仪虽然断了一只手仍坚持扛着段振国去了医院。单迎秋也看到了她的爷爷水云清,祖孙俩紧紧地抱在一起。段振国在医院修养时持续做噩梦,梦中说出的话全是关于许光泽和戴安澜师长的,段仲仪在一旁听着,沉默着。
单迎秋还在外面等段振国,段仲仪知道段振国心中有单迎秋,他和单迎秋说了会话,鼓励她他们都是好孩子,等赶走日本人,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戴安澜的骨灰被放在印上国旗的棺材里,水云清默默诉说,希望师长一路走好。段仲仪咬紧牙关,心里想的是,一定会让日军血债血偿。
新三十八师在边界驻扎,孙立人派去的人向英军请求补给,英军太过傲慢,要求远征军必须先缴械才能得到补给。孙立人一听就恼火了,中国远征军是撤回印度而不是来当难民的,更何况,他们部队还在仁安羌救助过七千英军呢。没料想英军都知道这些状况还是拒绝补给,孙立人马上下令进入战备状态,看看到底是谁先缴械。英军方面也收到亚历山大和斯利姆将军要求给三十八师补给的致电,驻印度方面的韦维尔将军不得已前往孙立人驻地查看情况。在看到孙立人部队经过漫长的长途跋涉之后还能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而且重型武器一点不少的情况下,韦维尔由衷地敬佩三十八师。两人关于补给物资这一方面也达成共识,英军派送给远征军食物。此时蒋介石也得到了孙立人到达印度的消息,多日没有收到好消息的蒋介石终于算是暂时缓了一口气。
二百师走出了野人山,但第五军还在野人山里。雨季潮湿难当,电台早已不管用,杜聿明知道联系不到重庆后急得想毙了通讯兵,参谋长拦着才以至于保全了通讯兵的性命。天气好的时候,通讯兵还在持续不断跟重庆联系,就在发了一半的电报以后电台又没电了。但杜聿明知道后很是高兴,他知道,就算只发了一半,重庆也会知道第五军还活着,他向大家欢呼,一定要活着回去。
蒋介石成功收到第五军发来的电报,他赶紧命令空军派出侦察机去野人山搜索第五军,第五军的战士们看到了天空中飞翔的飞机,热烈欢呼。蒋介石又命令空军赶紧空投食物药品和电台,然后尽快联系杜聿明,让他火速撤回印度,刻不容缓。杜聿明看到空投的物资,激动地跪地向远方的蒋介石致谢。而后,他在看到空投衣物中看到了印度卢比,他最终明白蒋介石的意思,撤回印度!
第五军改朝着印度方向爬山,蒋介石此刻在重庆发电报给英国方面,要求英方准备提供第五军的收容处和物资;对于没到达的第五军他要求孙立人立刻派出先遣队进入野人山搜查。伴随着活下去的希望的第五军行进更快,最终成功赶到了印度。杜聿明向野人山方向敬了个礼,敬那些在野人山死去的弟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