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在毛主席的引荐下采访了习仲勋,习仲勋回忆起了刘志丹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刘志丹的一言一行,帮助、激励着习仲勋的成长,让他永生难忘。
距离斯诺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李梦带着同志们为他准备欢送会。毛泽东对斯诺的采访和海德姆的留下给予了深深的感谢,他送给斯诺两枚江西苏维埃政府制造的钱币,要他留作纪念。在斯诺的欢送会上,海德姆宣布了自己的中国名字“马海德”,也宣布了自己与苏菲的婚约。
一步步离开陕北,斯诺感到十分难过,他没有感觉自己在回家,而是感觉渐渐的离开了家。陕北的红军带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意想不到和震撼,留给他源源无尽的思念和敬仰。
而此时,海伦已经到达了西安,在西京招待所门前,她因为一场小小的纠纷认识了赵四小姐,并很快与热情友善的赵四小姐成为了朋友。不知赵四小姐身份的海伦向她说起了张学良救不了中国,只能成为另一个蒋介石的言论,赵四小姐则告诉海伦是她误解了张学良。
事实上,全国人民都这样误解了张学良,虽然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却对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宣言不能苟同。张学良告诉赵四小姐,他想要找一名外国记者,将这一切告诉世界,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海伦。赵四劝说海伦去采访张学良,看看这个她眼中的“法西斯分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将自己的抗日决心告诉了海伦,中外报纸刊登了海伦的文章,通过采访,海伦消除了对张学良的误会,也让全世界了解了张学良此时的想法。这篇报道很快就被蒋介石看到,他将此事告知了华盛顿•吴,要他去警告这个美国女记者,同时也准备立即动身去往西安。
海伦在王勤诗的帮助下见到了邓发,邓发告诉她斯诺很安全,他们马上就可以重逢了,海伦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感到无比欣喜。
重逢后的斯诺与海伦两人回到北平,秘密地将斯诺在陕北拍摄的照片洗了出来,之后便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资料整理中。
许久未见的贾黄堤此时在杂志社找到了斯诺,神秘地说要将一条情报卖给斯诺。贾黄堤的要价很高,斯诺联系到了当时在北平采访的鲍威尔,两人一共与贾黄堤见了面。贾黄堤告诉两人,蒋介石已经知道了张学良的联共立场,并将动身去往西安处理此事。
鲍威尔认为此情报很重要,他建议斯诺立即去往西安,但因为种种原因,斯诺并没有去成。他并不知道,此时在西安,蒋介石与张学良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东北军起义,劫持了蒋介石。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方势力。而此时,蒋介石在西安给宋美龄发来了电文,称自己已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宋美龄为了保住蒋介石的性命,派人即刻到西安与张学良斡旋。张学良表示对蒋介石并无恶意,只是希望他不要继续阻止抗日了。宋美龄还让人将一封家书带给蒋介石,请求他接受抗日。此时蒋介石才知道,国民党内部的主战派打着讨伐张、杨的旗号,实则是想将他置于死地。
共产党方面也在关注着此事,有些人认为现在正是推翻蒋介石的好时机。而毛泽东则认为,此时的局势非常动荡,如果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最终,在共产党和宋美龄等人共同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蒋介石开始了数十年的幽禁生活,国共终于走向了合作。
经过了一段时间忙碌的资料整理之后,斯诺终于出现在北平的新闻界,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两条震惊四座的信息。一是他去到了红军苏区,二是他在那里采访到了毛泽东。斯诺告诉众人,在苏区,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中国,他为记者朋友们讲述长征的艰辛和不易,他将一个真正的毛泽东,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呈现在大家面前。面对记者们的重重质疑,他拿出了那张为毛泽东拍摄的肖像,证实了自己所说的一切。
一时间,那张照片和斯诺的采访稿被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给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们正真的了解到了那些“红眉毛红眼睛的吃人的”共产党的真实面貌,“中国共产党”这个词汇,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
华盛顿•吴看到了这个消息,要求部下找报社撤掉斯诺所有的新闻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家报社愿意放弃这个重大新闻。
此时,斯诺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约他下午三点在教堂见面。斯诺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赴这个约,而海伦则坚持与他同去。两人来到教堂,原来约见他们的正是王勤诗同志,他拿出一封信交给斯诺,那是毛主席专程从延安捎来的信件,在信中毛泽东亲切地问候了他,这让斯诺和海伦都感到欣喜万分。
斯诺提到了自己此行的遗憾,没有见到另一位英雄——朱德。海伦提出要去往陕北,帮助斯诺实现他未完成的心愿,斯诺担忧海伦的安危,本不愿意让她去。但在海伦的坚持下,斯诺最终还是同意了。华盛顿•吴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紧紧盯住海伦,阻止她前往陕北。
海伦被困在西京招待所中,想方设法要逃脱特务们的监视。她将一个纸条交给特务,让他把纸条上的内容发给斯诺,支走了这些人,海伦便悄悄从浴室窗户中溜走了。而此时,斯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华盛顿•吴找到他,要他立即停止对共产党的报道,否则会撤销他的记者采访证,两人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斯诺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对真相的报道。
海伦在王勤诗的护送下,一步步接近延安,跟斯诺一样,她对陕北的辽阔感到万分的惊奇。她和女红军战士住在一起,听她讲述长征路上的生死经历,她不停地记录着,不停地流泪,不停地被红军精神所震撼。
海伦在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热烈欢迎,海伦就国共合作事宜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于实现“民主、民权、民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计划。海伦向他提出了自己要上前线的想法,毛泽东担忧她的安全,本不同意。但海伦表示自己有着丰富的战地记者经验,最终毛泽东给海伦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她带着去找前线指挥作战的邓小平同志。
而此时,海伦得了痢疾,当下并没有机会去到前线,但是海伦仍在后方坚持着繁重的采访工作。海伦没有忘记丈夫的心愿,她首先采访了朱德的警卫员,在警卫员口中,这是一个艰苦朴素对自己要求很严和的老总。见到朱德本人之后,海伦又对他准确的研判、丰富的经验、坚定的信仰而感到肃然起敬。
不久之后,日军策划了“卢沟桥事变”,直子的丈夫龟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污蔑中国军队,日本人终于露出了自己侵略中国的全部野心。随着日本军队的步步紧逼,共产党和国民党表示要坚决一致抗日,冲锋在前线,保卫共同的家园。
很快,北平城沦陷,斯诺遭遇了巨大的麻烦。他的民主杂志社被日军砸得粉碎,但好在他的家还算平静,他的家再一次成为了爱国学生的避难所。他多次将学生们化妆成乞丐,帮助他们离开北平,这些学生有的投往延安,有的去了西山,而金四爷和沈慧秋也在尽力帮助着他们,支持着学生的爱国运动。
斯诺在陕北一别后,竟然在北平遇到了邓颖超。邓颖超被组织批准到北平治病,正遇上了北平的沦陷,此刻她已经处在了非常危险的关头。斯诺让邓颖超装扮成他的女仆,想要护送她去往天津。不料在途中遇到了对他早有成见的龟田,这一次又是直子帮他化解了难题,使他顺利地将邓颖超送往了天津。
与海伦分别多日后,斯诺终于监听到了海伦发来的电报,海伦告诉他她在延安一切都好,每天不停地采访着,对于海伦来说,红军的有说不尽的故事。海伦在延安期间还见证了红军的改编,从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将为中国而全力战斗。
海伦收到了斯诺的电报,终于决定返回西安与斯诺汇合,接下来,两人将赶往青岛,继续他们的采访之旅。斯诺因为平津地区的大规模停电,与海伦失去了联系。当他赶到西安时,海伦已经出发去了青岛。斯诺只好利用自己美国记者的头衔请铁道部帮忙找到海伦,要她返回西安与自己汇合,没想到,海伦刚一下车,火车就遭遇了脱轨,海伦大惊,没想到自己又躲过了一劫•••
日本人占领了北平,要求居民在自己家门口悬挂日本国旗,而金四爷早已恨透了这些鬼子,他又怎么会悬挂日本国旗呢?日军彻底打乱了北平百姓的生活秩序,原本大气庄重的北平城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
北平局势动荡,斯诺和海伦不能继续待在这里了,他们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去往上海。临走时,斯诺将电台托付给了金四爷,从此便于北平依依惜别了。斯诺来北平时,这里在一片宁静和祥和之中,而在他们离开时却笼罩在了一片战争的压抑中。
斯诺和海伦回到北平,受到了老朋友王勤诗的热烈接待,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问题上,王勤也与帮助了他很多。为了躲避当局的图书检查,王勤诗等人决定将斯诺的书以游记的形式出版。
斯诺离开北平后,还是常常有爱国学生到他的家中发电报,金四爷负责望风,全力支持着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在上海,宋庆龄夫人正在组织着一场为前线官兵展开的募捐,群众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斯诺找到她,将一本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的手稿拿给宋庆龄过目。宋庆龄期待着此书能够迅速出版,眼下战火四处蔓延,中国正需要这样一本惊天动地的书,它将极大地鼓舞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决心。
这一天,北平的爱国学生突然急着敲门要找金四爷,他告诉四爷,几个同学被日本人抓走了,他们的身份很快会被暴露,必须立即转移电台。正在此时,日本人将金家的院子包围了起来,四爷要沈慧秋带着学生先走,自己留下来应对这一切。现已成为汉奸的韩老师发现了电台,又将日本人带到了金四爷的正厅,看到正厅的那把大刀,日本人怒不可遏。金四爷挥起大刀向日军头领杀去,却被其他士兵乱枪打死。
上海也在劫难逃,日军集结了强大的军火力量,向上海袭来,上海要遭殃了,整个中国都要遭殃了。战火很快蔓延开来,斯诺与海伦整日奔波在战场上,却丝毫没有退却,无论如何,他们都要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民族精神呈现给全世界。
现在的上海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城市了,大批的难民涌入租界,接踵而至的是食物的短缺和医疗条件的恶劣,斯诺和海伦四处奔走,想要为难民们做点儿什么,然而此时斯诺第一次感到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
此时贾黄堤家中一片混乱,他准备将自己的前三房太太送回娘家,安置好她们,然后带着莉莉到内地去,这样的安排只能看出贾黄堤对抗日战争完全没有信心,此时他只能也只愿意谋求自保。斯诺找到贾黄堤,希望它能够帮助这些难民,而贾黄堤却顾不得那么多,他太现实,太自私,也太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