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四爷热情地为斯诺和海伦介绍着自己的院子,在沈小姐的接济下,丢失钱包的两人终于在北平有了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
海伦曾在一家服装店订下了一件衣服,身无分文的她只好去服装店要回订金,老板娘伯顿夫人将订金退给了她,同时希望能与她合作卖衣服。伯顿夫人希望海伦穿着她店里的衣服出席各种舞会,为她的服装做广告。海伦无法推辞,便答应了下来。
美丽的海伦穿着合体的时装,引起了舞会上所有人的注意,女人们都询问她的衣服,而男人们都为她的魅力所着迷,也包括坐在一旁喝酒的张学良。
斯诺决定到星期六报社预支工资以度过难关,因为囊中羞涩只好跑着去十几里之外的德胜门。在路上,斯诺遇到了一名姓钱的中学教师,他答应只要斯诺能拉着洋车去德胜门,就给他三块大洋,斯诺欣然同意,果真拉着洋车跑去了德胜门,但只得到了一块大洋,斯诺依然知足。但让他感到沮丧的是,星期六报社因为与共产党员有染,已经被查封了,他还没开始工作,便失业了。
海伦为伯顿夫人招揽了很多顾客,伯顿夫人邀请她一起入伙,两人可以挣更多的钱。而海伦却对伯顿夫人的经商之道不敢苟同,便拒绝了一份高薪的“工作”。
蒋介石为北平军发放了军饷,但这笔军饷竟然被克扣了,贾黄堤作为政府下派的官员来见宋长官,他大发雷霆,要将贾黄堤就地正法。在贾黄堤的一再哀求之下,宋长官做出让步,要他在五天之内筹到全部军饷。这笔军饷共有一百万,到贾黄堤手里时已被剥削成六十万,而贾黄堤想尽办法又扣下二十万,只留给部队四十万的军饷。
金四爷想要赎回自己曾典当的宝贝,斯诺便陪着他来到当铺。在这里,斯诺竟然见到了到北平执行公务的贾黄堤,贾黄堤正是这间当铺的东家。在这买进卖出之间,贾黄堤不知挣了多少黑心钱。
这一晚,沈慧秋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吓了一跳,原来金德芳和王耀庭带着一群伤兵返回了金家大院,金德芳向众人说起,军中已经两个月没有发军饷了。金四爷听到这里,既悲又愤,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当交给金德芳,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补给。
走投无路的斯诺在街头与人斗蛐蛐,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赌博,斯诺最终凭借着幸运度过了初到北平遇到的第一个难关。
斯诺得到了第一桶金,准备自立门户,创办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他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金四爷,三人正在欢喜之际,却看到王耀庭满身是血地挣扎着回到了北平。他带来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金德芳英勇杀敌,在战场上牺牲了。
金四爷听后,不禁悲从中来,同时又为金德芳的无畏感到万分欣慰,将他杀敌的大刀供奉在了正厅当中。而王耀庭也差一点儿战死沙场,幸好他把沈慧秋送的护身符挂在胸口,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长城抗战最终以国名党的妥协而告终。日本占领了东三省,而蒋介石却将兵力宣布撤到了江西,全力围剿红军。
1934年蒋介石到北平疗养,斯诺以民主杂志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他。蒋介石告诉斯诺,红军已经被消灭了,中华民族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他不愿意轻易与日本交战,除非到了非危不战的地步。
不久之后,斯诺和海伦收到燕京大学的邀请,前去讲课。他告诉学生红军已经被全线剿灭了,学生们表示出了很多的不满,并告诉他,如果他想要讲红军的事情,就应该了解红军,去真正地采访红军,不能听信蒋介石的一面之辞。就在这段时间内,北平已然成为了全国政治最敏感的地方。
日军逼迫华北实行自治的暴行激怒不少中国进步人士和学生。黄华作为一名学生代表站了出来,他向同学们分析着当下的形势,号召同学们奋起反抗。而此时,日方正不停地以“民主”为借口逼迫宋哲元扛起华北独立的大旗。
华盛顿•吴在北平寻找着斯诺和海伦的住处,金四爷正为金德芳的死而神伤,并没有理会他,吴由钱老师带路找到了两人的家。三人许久未见,吴向两人询问起了现状,也向他们说起了宋哲元独立的事情。
而斯诺则立刻将此事告诉了黄华,学生们决定召集同胞,游行示威,阻止日本人的阴谋。为了安全起见,学生们将秘密会面的地点设在了斯诺的家。
海伦事先得到了消息,宋哲元将在十二月九日与日方共同宣布华北五省独立,学生们决定在同一天进行游行,阻止华北五省独立,斯诺和海伦则联系到了自己认识的所有外国记者,他们将在同一天将此事报道在全球各大报纸上,为日方和宋哲元施加国际压力。
这次运动不亚于“五四运动”,显示出了中国知识青年的政治勇气,而斯诺也不再是一个打引号的中立者了…
这次运动之后,国民政府展开了对学生的打压和追捕,这让很多学生对政府彻底失去了信任。这一晚,黄华等人到斯诺家中找他,险些被国军士兵发现。金四爷对当局大肆抓捕爱国学生的行为十分不满,他十分支持学生们的行动。黄华请求斯诺帮助同学陆晓萌离开北平,国军森严的关卡让斯诺犯了难。这时候沈慧秋想到一个好主意,让陆晓萌顶替她的丫头,和她一起出城唱堂会,出城后再转向陕北。
没想到,两人还没出门,就引来了一群国军官兵,他们在院子里发现了“反动”传单,继而要对整个金家大院进行搜查。士兵头领推门看到了正厅中林德方将军德大刀,立即叫人放下了手中的枪。
陆晓萌在金四爷和深沈慧秋的帮助下终于离开了北平,去往陕北。国民政府让很多的有志青年大为失望,他们纷纷将新的希望给予共产党,纷纷向红区迈进。而留下来的人,依然坚持着爱国运动,在民众的压力之下,蒋介石政府终于公开地反对了华北五省独立的运动。
学生们的爱国运动激怒了土肥元,而外国记者的报道更是让他万分不悦,他将斯诺和海伦作为了杀一儆百的对象。华盛顿•吴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赶去告知斯诺和海伦。他还未赶到他们的家,就听到了两声枪响,海伦因为将围巾和自行车借给朋友而躲避了这场灾祸。朋友的死让她自责,也让她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但她还是和斯诺坚定地在北平留了下来。
而此时,斯诺正无比地想到到陕北去,采访红军,采访毛主席,他的直觉告诉他那里应该是光明的所在,他急需想要去验证自己的这一份直觉。
此时在上海,宋庆龄与中国的进步作家们已对当局十分不满,他们表示绝不会解散救国会,绝不能容忍当局与日方勾结。宋庆龄找到自己的美国医生海德姆,希望他能够到陕北去,为朱毛的军队提供医疗援助。海德姆先生欣然同意了,他希望自己能尽到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
斯诺从学生的口中得知,学生们已经和张学良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定,东北军所盘踞的西安已经有所松动,所以学生们能够进出西安,挺进陕北这个消息令斯诺振奋,他感觉到他一心想要采访的陕北已经默默地向他发起了邀请。
不久后,斯诺又回到了上海。他来到蓝调酒吧,贾黄堤依然还泡在酒吧中,两人许久未见,有说不出的激动,贾黄堤依旧是老样子,发财,调情,为官场上的事情而发愁。从老朋友的口中,斯诺得知宋庆龄的救国会正遭遇着即将被解散的危机。
斯诺听到后立即去见了宋庆龄,这才是他回到上海的目的。他向宋庆龄夫人讲述自己在北平的生活。他告诉宋庆龄近两年来他结识了很多的爱国青年,也对共产党了解了很多。他希望宋庆龄能够帮助他到陕北去,去采访红军,采访毛泽东,朱德,用最真实的报道把这一切呈现出来。
宋庆龄交给斯诺半张钞票,告诉他如果有人向他出示另外半张,那么此人便是可以相信的。随后,她又交给他一个地址,让他去找一个见王博的人,他会替斯诺和同去的海德姆安排好行程。斯诺按照地址找去,却见到了王勤诗,也就是王博。他已经为斯诺安排好了去往陕北的行程。
随后,斯诺又去拜访了鲁迅先生。告诉他自己所翻译的先生的著作已经出版。
1936年,斯诺和海德姆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伪装成外国游客,踏上了去往西安的列车。虽然海伦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但是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一次的旅程有多么的危险。斯诺生离死别般地拥抱了海伦,带着必死的信念出发了。
斯诺在去往西安的列车上,听到了很多关于红军的传言,大家褒贬不一,但大部分的人仍旧把红军形容成吃人的魔鬼。斯诺和海德姆看着窗外前所未见的西部风情,更加体会到了前路的未知。
到达西安后,斯诺和海德姆发现自己居住的西京招待所周围多了很多奇怪的人,他们在饭店门口设卡盘查,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为了避免暴露身份,负责将斯诺送往西安的中央保卫局局长邓发在早餐里留下纸条,约定了接头的时间和地点。
在邓飞的安排下,斯诺和海德姆终于向陕北进发了。邓飞还有紧急事物需要处理,只能将他们送过国民党的哨卡。此后的路程,两人只能在向导老邱的指引下,徒步前进。这里的辽阔和荒凉让斯诺感到隐隐的不安。经过了四个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一个小村庄。斯诺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他甚至将这个小山村与《水浒传》中的黑店联系了起来,将向导想象成了土匪。
斯诺的不安以另一种方式印证了,第二天斯诺等人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土匪,斯诺和海德姆仓皇而逃,离老邱越来越远。接应老邱的李大脸早已等候在此,他吓退了土匪,找到老邱,却发现两个国际友人和老邱驮着行李的毛驴都不见了。
与老邱走散的斯诺和海德姆只好硬着头皮独自往前走,两人越走越热,越走越疲惫。直到斯诺发现了一条小河,便和海德姆跳进河中游起泳来。这两个长相奇怪的人很快引起了河边小红军们的注意。他们将斯诺和海德姆五花大绑起来,押往红军总部。达到总部后,老邱和李大脸正在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意识到这是一个误会后,两人立刻被松绑了。
在这里,斯诺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在他的眼里,周恩来是个值得尊敬的纯粹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周恩来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这更加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斯诺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周恩来向他讲述长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