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为了保全吴应麒的命,她将内奸的事情告诉了三师父。三师父得知内奸后与晋王两人多加商量,看向慈煊的眼光有了些许异样,慈煊上前查问,晋王却不透露其他,慈煊认为晋王定是有事瞒着他。
石青鸿将平西王给晋王的信送到了草屋里,吴三桂邀请晋王去他军营商谈要事,晋王认为现在吴三桂的妻儿都在他们手上,吴三桂不会轻举妄动,这场鸿门宴他是去定了。慈煊分析了眼前的局势,他也认为晋王此去不会有性命之忧。晋王表示慈煊的机敏过人乃是他之幸,如果日后能胸怀若海,不计较个人得失更是他的幸运。慈煊听此只认为晋王今日的话似乎话中有话。
易欢满足地吃完了眼前的甜食,她担忧起了远在滇都执行任务的慈煊,康熙安慰着易欢,慈煊身怀绝技一定会平安无事。易欢心内却对慈煊产生了愧疚感,这短短的相处时间,她发现自己对康熙又再次割舍不下。
吴三桂和晋王两人坐在了一起,吴三桂告诉晋王他已经掌握着明珠谷的一切,而之所以留着他们是因为他对大清朝廷不放心,他必须留着这些反清力量来牵制大清,如果时机成熟的话还可以与明珠谷合作。晋王对着吴三桂的合作起了好奇心,吴三桂表示合作有分两种方法,第一是相互不干涉,第二是一起合作,找出宝藏起兵叛变,一起打天下分国土。
如果这两种方式晋王都不答应的话,吴三桂就会一道密奏将这些事情都告诉康熙,到时候他们两方就会两败俱伤,康熙坐收渔翁之利,他相信这种局面晋王也不愿意看到。晋王听完只道前明永历帝是吴三桂所杀,他无法和他合作 ,吴三桂却认为他们目前应该先一致对外,至于内部的矛盾日后自己解决便是。
两人一番谈话后,晋王的意思也表明得很清楚,他愿意与吴三桂一起合作。吴三桂表示现在的真钥匙和真铜匣都不知所踪,他们两方可以各凭手段找到钥匙和铜匣,然后汇总在一起打开,宝藏进行分成之后,两方一起合作起兵叛变,攻打天下,晋王听此也同意了吴三桂的意见。
倩影和樊夫人在为五师父收拾遗体,两人从五师父身上找到一块令牌,慈煊看过令牌后便马上拿给了晋王查看,这块令牌是鳌拜特制的领牌,这就说明五师父是鳌拜安插在明珠谷的奸细。这时,倩影和樊夫人前来告诉众人,吴三桂再次发起了进攻,晋王只道他已经与吴三桂达成条件,他们可以留下吴应麒和王妃,然后从北面突围。
晋王将倩影和默声继续安排在滇都,监视着吴三桂的一举一动。慈煊想将五师父入土为安,晋王本是不同意,但他听到慈煊的一番话语只道太子重情重义,日后一定会以大局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慈煊听到晋王的话却感到了蹊跷,他总认为晋王的话里有话。
易欢将自己绣完的荷包送给了康熙,康熙对着荷包上的绣功忍俊不禁。易欢满心期待地问康熙是否会将荷包佩戴在身上,康熙只道荷包他会贴身收藏,但佩戴在身上有失体统。易欢心中有些黯然,原来康熙终究只是皇上,不是她的龙小弟,她在康熙的心中终究也只不过是有趣罢了。
云南滇都,众人将五师父埋葬之后,六师父向众人告辞,她要回山西继续追杀裘贵。待六师父走后,晋王和三师父这才将内奸的身份告诉了慈煊,原来内奸就是六师父。秦氏告诉了晋王内奸是一个武功极高,且多年传递消息的女人,他们两人排除过在场的这几个人,唯一一个可能的就是六师父雪衣居士。
六师父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所以也经常暗中向吴三桂传递消息,倩影和默声的身份是她透露的。除此之外,杀害五师父的人也是六师父,她是第一个进入厢房的人。当时极有可能是五师父中了呆若木鸡散,六师父假装发现尸体,将她的身体翻过来,在那一瞬间把匕首插在了五师父身上。
众人知晓了六师父的内奸身份之后也明白了真的铜匣已经落入到了吴三桂手里,他们一番分析过后认为吴三桂先前手中的那把真钥匙一定是被五师父给调包了,但目前鳌拜已经疯了,这把金钥匙的线索已经断了。晋王祈祷着天佑大明,让他们尽快找出金钥匙,打开铜匣。
六师父的身份已经暴露,慈煊也猜想到了真正的铜匣是被六师父盗走,倾城与六师父两人情同母女,她肯定与此事脱不了干系。慈煊想要马上赶回紫禁城将这个消息告诉易欢,晋王也同意了慈煊的想法,他让两人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他们可以来个将计就计,利用六师父和倾城将假的消息传递给吴三桂。
紫禁城内,倾城收到了吴三桂的密信,信中吴三桂要倾城早日除掉李易欢,他才会让倾城与她弟弟两人早日团聚。倾城看着密信想起了昔日在山西遇难的情形,当时六师父前来找过她,六师父把吴三桂的密信递给了她查看,吴三桂要她铲除掉李易欢这个绊脚石。
倾城不忍心杀害自己的同门师妹,她希望六师父能够去求吴三桂收回成命。六师父只道她们身上肩负着梅花门的大仇,必须要听从吴三桂的指示。易欢虽然无辜,可梅花门惨死在朱明王朝手上的五百多条人命更加无辜。除了报仇之外,倾城的弟弟也在吴三桂手上,倾城必须要在易欢和弟弟之间选择一个。
倾城在两难抉择中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六师父将绝命丹交给了倾城,只要把绝命丹化在酒水中,无色无味,一刻钟内就会中毒身亡,无药可解。
康熙来到倾城房中,他希望倾城有空就多到永乐斋陪陪易欢。另外刘德昭已经就地正法,但裘贵仍逃脱在外,只要他抓到了裘贵就将他送到了舒建的坟前处决,也算是安慰着舒建的在天之灵。倾城叩谢康熙的圣意,康熙表示等到舒建百日之后,他就会真正宠幸了倾城,让倾城替他生下皇子,巩固自己在后宫地位。
李公公让易欢在皇宫之中务必要加多小心,伴君如伴虎。易欢向李公公保证他们一找到铜匣就会立马撤离紫禁城,但铜匣至今仍无任何线索。李公公听此也给了易欢一些指示,紫禁城内守卫禁严,要说是有人潜入调包是绝对不可能的,宫里的人也不可能对这一个毫不起眼的铜匣如此大费周章,所以调包之人也必定是知情的人,这人极有可能是易欢和慈煊在宫里的同伴。
李公公点到即止,易欢也仔细想了想这件事情的前后,只有倾城一个人知道她将铜匣藏在了何处,但倾城之前和她说过康熙在舒建百日之后要宠幸她,倾城深爱着慈煊,她如果拿到铜匣的话一定会立马撤离。排除掉倾城的嫌疑,易欢便想到了六师父,虽然六师父一向很疼爱他们,但她怀疑六师父是鳌拜派遣在他们身边的奸细。
倾城摆了酒菜请易欢到永和宫喝酒赏月,她格外地多愁善感怀念起了明珠谷的时光。倾城给易欢倒了一杯酒,她劝说易欢要好好珍惜慈煊,日后她一定会发现慈煊的好,易欢只道她会努力放下康熙,她拜托倾城不要和慈煊说起她与康熙的事情,倾城笑着答应了她。
两人一起赏月说着体己的话,易欢告诉倾城她发现了关于铜匣的线索,换走铜匣的人就是她们身边熟悉的人,时至今日她都不忍心去怀疑那个人。倾城握着衣角的手一紧,她告诉了易欢她也有关于铜匣的线索,两人一起举杯共饮了桌上的这两杯酒,倾城却已泪流满面。
慈煊快马加鞭赶回了紫禁城,他匆忙跑到永乐斋却发现易欢去了永和宫喝酒赏月,他只好赶紧赶到永和宫。
慈煊赶到永和宫时,两人正在饮酒,慈煊急忙用飞标打破了易欢所喝的杯子,一脸阴沉地走上前。倾城看着慈煊的这副模样也明白了他是知晓了全部的真相,她只笑着告诉慈煊他来晚一步了,她们已经喝下酒了,慈煊注定要看着他心爱的女人死在他面前。
慈煊容不得任何人伤害易欢,他将剑架在了倾城脖子上让她拿出解药,倾城只道这是绝命丹,无药可解。易欢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情况一头雾水,慈煊将六师父和倾城的身份告诉了易欢,他想要杀了倾城。易欢阻止着慈煊,倾城告诉慈煊这辈子能死在他怀里是她最美满的结局,说完,倾城整个人支撑不住倒在了慈煊怀里。
原来,易欢喝的那杯酒是无毒的,真正的毒酒倾城自己饮下了,倾城拿出自己为慈煊准备的生辰礼物,她告诉慈煊荷包之中还放着一封信,他们两人看过信之后就会明白一切。易欢将倾城扶到了一边,慈煊打开荷包中的信查看。
信中提到了倾城的身世以及她之所以为吴三桂通风报信是因为自己的弟弟在吴三桂手上,吴三桂要她杀了易欢,她不忍心只好自己喝下那杯毒酒。这样一来易欢就可以把她是吴三桂奸细的身份告诉康熙,她既能保全自己弟弟的性命又能让易欢得到康熙进一步的信任,然后挑起吴三桂和康熙之间的内斗。
易欢对倾城的身世感到了难过。这时,倾城也醒转过来,她对于自己还活着一事感到不解。易欢只道原先那杯毒酒已经被她调换了,早在倾城倒酒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倾城手里的鸳鸯壶,于是她暗暗将两杯酒给调换了。之所以不揭发倾城是因为她想看一看倾城对她的姐妹情义是真是假,但现在证明了倾城对她的情义是真的。
易欢调换了两杯酒,可她却当着倾城的面喝下了毒酒,倾城对此也疑惑不解。易欢笑着为倾城展示了自己的江湖杂耍之技,那杯酒她并没有喝下。但是她为了能在永和宫里找到铜匣所以就给倾城下了迷药,她希望倾城能够原谅她。
倾城只认为自己才是那个对不起易欢和慈煊的人,真正需要被原谅的是她。慈煊提到了铜匣的事情,倾城告诉他们她并没有交出铜匣,吴三桂此人生性残暴,如果铜匣落入吴三桂的手里,老百姓一定会生灵涂炭。慈煊感谢着倾城的识大局,他也明白倾城现在的担忧,他向倾城保证他一定会想办法将她弟弟救出,倾城看着眼前待她如自家亲人的两人十分感动。
康熙在看奏折时勃然大怒,吴三桂一直在以不同的借口向朝廷索要巨额军饷。易欢在旁边看此十分不解,康熙为何不直接撤掉三藩。康熙只道现在的三藩势力过大,在没有万全之策之前,他不仅不能撤三藩,而且还要对他们加以封赏。
山西一案确实是证明了吴三桂有谋逆之心,但这只是在暗中进行,康熙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定了吴三桂的罪。思忖过后,康熙决定给吴三桂先拔五十万两。易欢见康熙如此慷慨大方,她向康熙讨要着之前在赌坊的账。康熙告诉易欢他在三年之内一定会做到。两人达成了协议,如果到时候康熙做不到的话易欢改口叫他阿黄,如果做得到的话他翻身做老大,易欢做小弟。
云南滇都,倩影与吴应麒两人在花园中散步,倩影问起吴应麒雪满楼的事情,吴应麒询问着倩影她与雪满楼究竟是何关系,倩影只道她不能说但她绝无恶意,只是想帮一个朋友的忙。吴应麒见倩影不想说也并不勉强她,只是雪满楼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死了。
永乐斋内,倾城得知自己弟弟已死的消息十分惊愣,不敢置信。她万万没有想到她视为亲娘的师父居然会欺骗自己,拿她当棋子。倾城十分难过却又十分愤怒,慈煊上前安慰着倾城,让她控制自己,以免被其他人看到,倾城就算没有了弟弟但还有他们两人。
倾城内心对六师父感到了绝望和难过,她将铜匣取了出来,原来这铜匣一直被她藏于永乐斋之中。当时她仿制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铜匣,一个给了易欢,另一个给了六师父。她替吴三桂做事是因为牵挂着自己的弟弟,如今她弟弟已死,她也决定不再为六师父和吴三桂卖命。
慈煊将真正的铜匣交给了晋王,并告诉晋王他们现在三人打算联手,利用雪衣居士将假的消息传递给吴三桂,逼他尽快起兵谋反。另一边,朝堂之上,康熙问着众臣对于吴三桂要追加一百万两粮饷的看法。巴图鲁列出其中的种种弊端,他认为应该立即回绝掉吴三桂。刘侍郎则反驳了巴图鲁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的三藩实力过大,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应该继续用钱解决。
朝堂上众臣都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安抚吴三桂,一派主张立即撤藩,这让康熙很是头疼。易欢见康熙深夜还在忧心吴三桂的事情,她为康熙端来了一杯茶。
易欢主张撤销三藩,她认为吴三桂如此搜刮民脂民膏,还搜刮朝廷,长以此往下去朝廷就会毁在吴三桂手里。康熙只道目前并不能撤销三藩,要是他们一同反叛,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上他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倾城在慈煊的指示下将假消息传递给了雪衣居士。吴三桂收到雪衣居士的密信后询问起吴应麒对此事的看法,吴应麒认为康熙在朝堂上的话真假难辨,但他对于自己心爱的女人所说的话必定无假。吴三桂听此勃然大怒,当初是他助大清打天下,如今康熙竟想要铲除自己。
康熙下旨让吴三桂进京颐养天年,吴三桂本来在之前还有片刻犹豫,但他接到密信之后却表示他要借自己身体不适为由回绝康熙,然后再让倾城将康熙杀了。
皇后责怪索额图当日为何不顺着康熙的意思直接将易欢斩首,索额图认为当日只是他们两人在赌气而已,他如果真的将易欢斩了,康熙虽然表面不会怪他但他们一族势必会受到连累。李氏兄妹迟早是要清除的,但需要等裘贵找到真正的舒婉心,他们再顺藤摸瓜一起除掉李氏兄妹。
孟祥和打听到刘德昭已经伏法,但却无人去祭奠,他想去祭奠刘德昭,还了刘德昭对孟家的大恩。舒婉心不同意孟祥和的想法,万一他们要是踪迹暴露,不仅他们会惹来灾祸,就连倾城他们也会有危险,但孟祥和心意已决,他决定独自一人深夜赶往太原去祭奠,然后再连夜返回。
孟祥和祭奠完刘德昭之后,裘贵出现在了刘德昭的墓前,他还带来了舒婉心。孟祥和生怕他们两人会连累到倾城他们,他决定先杀了舒婉心,然后再自杀。舒婉心谅解孟祥和的做法,她也愿意与孟祥和死在一起。裘贵阻止了孟祥和,他告诉孟祥和,舒婉心肚子里怀了男孩,如果孟祥和杀了舒婉心就等于杀了他们的孩子,孟祥和惊愣之余只能放下了手中的剑。
京城内,六师父重返皇宫,裘贵也将抓获舒婉心一事告诉了索额图。倾城将六师父所带来的消息告诉了慈煊和易欢,孟祥和和舒婉心两人不知所踪。慈煊认为他们两人已经落入了裘贵之心,很有可能裘贵已经把舒婉心带到了索额图面前。易欢听此十分着急,慈煊只道事到如今他们只能按兵不动。
倾城将另一个消息告诉了两人,吴三桂要她找机会暗杀康熙。慈煊听此却大喜,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吴三桂已经彻底想要和康熙闹翻脸。易欢在一旁表示就连慈煊都懂得杀了康熙并不能推翻大清,吴三桂居然还不如慈煊的见识博广。
慈煊只笑着给易欢分清了其中的利弊,他们不杀康熙是因为康熙对他们十分信任,但吴三桂与康熙没有任何信任可言,只要康熙一死,大清就会再乱上个几年,新的帝王也势必要笼络三藩,到时候吴三桂依然可以继续纵享富贵和权力。易欢听完慈煊的见解后极力夸赞着他,这时,李公公前来请慈煊去给太皇太后诊治。
李公公暗中告诉慈煊,皇上与索额图两人在御书房内秘密谈话,他在房外隐隐约约听到了裘贵和丽妃的名字,他提醒着慈煊千万不要和丽妃走得太近,慈煊谢过了李公公的提醒,让他先回御书房替他们留意消息。
索额图将丽妃假冒一事告诉了康熙,而且裘贵还认为假冒舒婉心之人是前朝余孽。康熙听完后也想起当时在山西时,舒建就已经发现了丽妃的异常,康熙生怕丽妃的事情会与李氏兄妹两人有所关联,索额图只道事关重大他也不敢妄加揣测,但他认为易欢与倾城的关系太过于融洽。康熙决定先行出宫去会见裘贵,舒府管家和舒婉心再作定夺。
慈煊将李公公透露的消息告诉了倾城和易欢,他认为如今之计就是他们先去投案自首,抛出倾城是吴三桂奸细的身份,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扭转局面,还可以继续挑起康熙和吴三桂的内斗。
康熙瞒着易欢正打算乔装出宫去往索额图府里,但人还未出宫却被易欢拦了下来,易欢将倾城是吴三桂奸细的身份告诉了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