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皖大旱,粮食减产,百姓没有粮食可以食用,民不聊生。郑板桥在县城里开设了几个免费提供粥的地点,家境富裕的钱为竟然也厚颜无耻地带着家里的两个奴才去取粥。在排队时和取粥的徐老汉发生了争执,一向嚣张、恣意妄为的钱为拿起一旁的大青石,砸碎了徐老汉的碗。在场的百姓纷纷指责钱为,一时间人声鼎沸。
正在巡街的郑板桥听到吵闹声赶了过来,询问后对眼前的情况已经了然于心,但钱为厚脸皮地声称是大青石自己跑到了徐老汉的碗里,砸碎了徐老汉的碗。郑板桥将计就计,当场表示把钱为、徐老汉还有大青石带到县衙里审案。
公堂之上,郑板桥表示大青石砸碎了徐老汉的碗,罪大恶极,应该拉去打四十大板,钱为放声大笑,郑板桥追问他为何大笑,钱为表示这大青石不会说话,更不会疼,打它也没有用。郑板桥此时开始反问钱为,既然钱为清楚地知道大青石不会说话也不会动,为何还要谎称是大青石打碎了徐老汉的碗。钱为顿时哑口无言,郑板桥呵斥钱为厚颜无耻,当即决断,命捕快把钱为拖下去打二十大板,钱为哀嚎不已,郑板桥表示不挨打可以,那十两银子来换,胆小怕疼的钱为拿出了十两银子,郑板桥让姚三把银子交给了徐老汉,在场的百姓和一直在门外观看这一切的饶小梅纷纷拍手叫好。
李俊看到郑板桥为粮食发愁,自告奋勇提出自己可以帮助哥哥买粮食,因为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也有一定的人脉,郑板桥答应了此事。
李俊用信鸽给范子扬传递了消息,把目前的情况告诉了范子扬,范子扬给李俊传回了信鸽,李俊查看信鸽传递的消息,这一幕被经过此地的饶小梅看到了,饶小梅以为李俊在外边有人了,劝诫他不能对不起嫂子,李俊哭笑不得,开起了郑板桥和饶小梅的玩笑,一向大大咧咧的饶小梅害羞地离开了。
范子扬命人在米袋里装入大量的沙石,卖给了李俊。郑板桥打开这些粮食袋子都傻眼了,所幸抓到了中间人,得知这些粮食是从晏哈图那里买到了,郑板桥找到晏哈图,要回了买粮食的钱。
一大早,衙门门口就聚集了成群的百姓,这些百姓饥饿难耐,每天就靠着衙门的救济粥过日子,可是李俊此番买粮出了意外,衙门的存粮也没有了,郑板桥无奈,只得打开县衙的门,向诸位百姓请罪,承诺两天后,自己一定会筹到粮食让大家免费食用,范县的百姓都知道郑板桥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所以都体谅郑板桥,自觉地离开了。
李俊一直在门口看着这一幕,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认为是自己的失误把哥哥逼到了这般田地。
随后,李俊来到了郑板桥的书房,给哥哥跪下了,他向哥哥道歉,要哥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郑板桥同意了,因为郑板桥知道李俊生性善良,上次的事情是受人欺骗。
李俊独自外出,想帮哥哥买到价低质优的粮食,行走至树林时,遇到了范子扬。范子扬急忙走上前去,向李俊解释上次的事情是个意外,自己在给李俊送粮的途中被人打晕了,粮食被那群人抢走了,自己是后来才知道那伙人在粮食中加入了砂石。李俊本来毫不相信范子杨的说辞,但当他意欲对范子杨动手的时候,却看到了范子扬满身的伤痕,因此轻信了范子扬。
其实,范子扬身上的伤痕是范子扬的二叔那鞭子打的,就是为了让李俊相信。果不其然,生性单纯善良的李俊再次相信了范子扬,范子扬表示此次自己要将功赎过,一定帮李俊找到可靠又便宜的粮食。
另一边,范子扬的二叔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晏斯泰,晏斯泰感慨虎毒尚且不食子,可范仁福居然可以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其实,所谓的二叔就是范仁福,当初,晏斯泰设计救下了范仁福,两人现在联手,一心想置郑板桥于死地。
范子扬告诉二叔,李俊已经相信自己了,二叔嘱托到要李俊直接和米商接触,还得意洋洋地表示这样一定会置郑板桥于死地。
其实,范仁福早已串通好米商,让他们抬高物价。范子扬陪着李俊来到了郭记米行,郭老板表示上好的粮食十两银子一石,稍微差一点的玉米八两银子一石。昂贵的米价让李俊望而却步。
郑板桥巡街,看到百姓围着一个捕获的老鼠在争执,询问后才知道百姓饿的争夺老鼠吃,心里十分愧疚。
面对民不聊生的情况,郑板桥急中生智,想出了“以工代赈”的好办法,他把范县著名的富商召集到了一起,给这些人看一张刻有自己名字的纸,众人纷纷称赞郑大人的字画好,在郑板桥的提醒下,才注意到这是一张借据。郑板桥表示,现在大灾当前,希望各位富商也尽绵薄之力,拿出一定的银两,官府到期会偿还,还希望这些富商可以承包范县的一些工程,比如修桥修路,让这些灾民做劳工,这样,灾民可以得到一定的工钱,范县的基础设施也得以修建。
各位富商都默不作声,一向吝啬刻薄的钱为吵吵嚷嚷,言语中流露出不愿意的态度,此时,钱裕抱着一个箱子走到了大厅内,他把箱子递给郑板桥,郑板桥打开一看,里边全是银子,钱裕在纸上写到,自己愿意认捐五百两白银,郑板桥要把借据给钱裕,但是钱欲执意不肯接受,把自己自愿捐赠的纸条塞给郑板桥就转身离开了。
在钱裕的带动下,在场的富商纷纷捐钱捐粮食,还主动表示会带着流民修路修桥,管这些流民的饭。钱为最后也表示自己会带着流民修筑西城墙。
“以工代赈”的方法解决了一部分流民的吃饭问题,暂借了燃眉之急。
县衙后院,费姑和李俊坐在一起编篮子,李俊提出回家看看,因为觉得自己在这儿老给哥哥添麻烦,费姑纵有万般不舍,也还是同意了,毕竟李俊的妻子和孩子还在老家。费姑要给李俊纳几双鞋,让他穿着回家。饶小梅也来到费姑身旁,说起郑板桥以工代赈的方法,称赞郑板桥有锦囊妙计,李俊对哥哥也是赞不绝口。
范仁福还暗中派人在范县周围散布消息,表示所有的百姓在范县都可以吃到免费的粥,这样,许多流民都涌入范县,范县的问题更加棘手了。
郑板桥和饶小梅一起去富商承包的工程现场查看情况。来到钱为承包的修补城墙的地方,饶小梅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劳工,一询问才知道,钱为请了一个监工在这里查看情况,要每位在这里工作的灾民每天先挑够五十担黄泥,之后的工作才开始计工钱,郑板桥得知后十分生气,本是造福于流民的工程成了钱为压榨百姓,借机发财的工具。
郑板桥和饶小梅回去的路上,很远就听到一个小孩的哭泣声,走近了看到一位虚弱的母亲靠着枯树躺着,一旁哭泣的孩子要母亲坚持一下,马上就有肉吃了,一边说一边把地上的碎片对着自己的隔壁,郑板桥和饶小梅急忙走上前去,阻止了这个孩子,虚弱的母亲也强撑着睁开眼,告诉眼前的禄儿,自己可以撑得下去,要他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情。郑板桥背着禄儿母亲,带着禄儿一起回到了衙门。
陈轩把过脉后把禄儿拉到了母亲跟前,要他陪母亲说说话,母亲自知将不久人世,嘱托禄儿到舅舅家生活,舅舅会照顾他的,即使舅妈对他不好,要他坚强地忍着。
陈轩和饶小梅听到禄儿母亲的话,于心不忍,来到了门外,饶小梅要陈轩救救禄儿的母亲,但陈轩表示这些灾民本来就体弱,连日的饥饿无异于雪上家霜。郑板桥痛心疾首,表示明天自己要开仓放粮。
饶小梅闻言大惊,因为开仓放粮必须要有皇帝的圣旨,如果郑板桥这么做了,性命不保。她悄悄地藏起了粮仓的钥匙。第二天一大早,郑板桥不顾姚三、吴良方的阻拦,去书房取粮仓的钥匙,却发现钥匙不见了,他猜到是饶小梅拿走了,饶小梅告诉郑板桥他心里想的都是百姓,可是自己在乎的是如果把钥匙给了郑板桥,那么他有可能丢了性命。郑板桥表示自从自己到范县做县令,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饶小梅知道郑板桥心意已决,把钥匙给了郑板桥,告诉他,如果他执意这么做,那么自己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
一天的时间里,百姓食不果腹、饥饿难耐的场景一直在郑板桥脑海里回荡,他拿着钥匙,决定开仓放粮,在县衙门口,他看到了吴良方、姚三、饶小梅、来福还有众多捕快,以为他们是来阻止自己的,没想到他们纷纷表示既然郑大人已经做了决定,那么他们愿意追随左右。
在粮仓,郑板桥遇到了守粮大人庄大人以及众多衙役,郑板桥表示自己开粮是为了范县无数奄奄一息的百姓,郑板桥跪在地上,请庄大人及衙役给范县的百姓让一条生路。所有的衙役都收起了自己的佩刀,郑板桥表示自己会拿斧子砍开大门,让庄大人不与此事由任何瓜葛。郑板桥拿起斧头,砍开了粮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