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的那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表扬,他提出要借此在文化界和思想界做一篇大文章。罗瑞卿为了重新站起来,决定去西德做手术。临行前,他特意跟邓小平辞别。邓小平握着他的手,劝他不是自己舍不得他挨这一刀,而是国家舍不得啊,国家需要确保他的安全。罗瑞卿听了心里很感动,但是他只能告诉邓小平,自己已经向中央打了报告了。罗瑞卿的妻子也很担心他的安全,但是罗瑞卿却觉得在恐怖也不会比他上战场恐怖,他并没有把危险性放在心上。
有老知识分子跟邓小平反应,自己编写的书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删掉了。邓小平便要他把事情仔细讲清楚,原来被删掉的那一部分与检验真理有关。上面的人坚持要老知识分子删除,但是老知识分子觉得这是与文化主流相违背的,便坚决不同意,所以才把这件事情反映给了邓小平。正说着卓琳给他们送上了新泡的茶水,她看见邓小平面色凝重,便劝邓小平少动肝火,保重自己身体。邓小平仔细看了好几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觉得说得很对,便打电话给下面的人坚决支持这篇文章和其代表的主流思想。
罗瑞卿在术后因并发症不幸去世。知道了这个噩耗,邓小平十分悲痛,亲自到机场迎接罗瑞卿遗体回国。邓小平对于罗瑞卿的离世很久都缓不过神,但是工作还是要继续,已经堆积了很多文件和事情要处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徽省的旱情问题。邓小平要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书记首先保证百姓的生活和安全。金锁提出的借地种粮的方案已经报上去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什么回应。有人提议能不能先搞起来,但是金锁有顾虑,如果没有政策就先行动会出大问题的,这个责任金锁是绝对担当不起的。这时万里书记已经来到了金锁他们生产大队。听了金锁的报告,他觉得这个方法很可行。回到省里后,万里书记召开紧急会议,把借地种粮这一方法提出来和大家商量,调整了农业政策,制定出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问题的规定,核心是一切工作以发展生产为中心。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严重,那就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面对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提出要搞现代化,就要打开国门,多派些人到西方学习。
自邓小平发现问题后,中国便开始大量地派考察团去外国进行考察。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古牧率领的考察团了。在西欧,西欧各国的领导人表示了对中国的向往,并提出只要能够和中国建交,他们可以给中国借钱。其中一个领导人还给中国代表引见了一位美国的哈里斯博士。哈里斯表示美国资源丰富,可以和中国互补,他特别希望能够在美国见到中国的代表们。对于西方国家的热情举动,古牧没有轻率做出举动,而是表示自己要回国经过商量后才能给他们答复。
谷牧率领的西欧考察团回国后,邓小平向他了解考察情况。就炼钢,和石油开采中国和西方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中国不仅技术落后,资金也特别匮乏,面对外国伸出的友谊之手,邓小平觉得可以引进外资。古牧和夏默也觉得现在正是中国对外建交的最佳时期。得知连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里斯都有兴趣和中国合作,邓小平提出要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但是夏默提出,邓小平同志的想法能得到中国的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支持吗?邓小平便在中央开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都表示了支持,只有少部分同志觉得重心不能全放在经济上面。邓小平排除异议,决定引进外资。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不仅西方其他国家,连美国也按捺不住,派出特使布热津斯基,前来中国访问。邓小平在北海仿膳宴请美国代表,特使给邓小平送上了美国航天员登月后取下来的石头。邓小平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特使的谢意,他说自己现在最想的不是触摸月球,而是和美国一起触摸地球。特使也表示,中美关系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中心环节。特使也表示了美国和台湾的交往属于正常的交往,并不是不承认中国。就此,双方达成共识,为早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杯。
邓小平来到东北考察。在大庆油田,他看到了职工生活的贫苦,觉得很有感触。他提出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提高工资,改善住房。
邓小平到了东北吉林长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的吉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找到了邓小平。他向邓小平同志讲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现在中央还是有老干部对真理问题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实践和真理问题是哲学问题。而且现在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卡在那里,现在光讨论哲学问题又有什么用呢?还有彻底平反问题,尤其是薄一波问题,刘少奇问题,那都是毛主席定的,如果平反了,邓小平在中央的地位将会很危险。前面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两个凡是”到底能不能突破,主席说的话到底能不能改。
邓小平听了他的意见,觉得很有必要开个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代表的党中央的态度。他召开了吉林省领导干部大会,他在会议上提出要走新道路,下面有人提出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邓小平表示了肯定,但是到底要怎么高举呢?大家都在沉思,邓小平解释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现在搞建设,就是在践行实事求是,就是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现在摆在祖国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家的贫穷,我们的爱国不能只表现在精神上,人民的日子过得那么艰苦,这不是正真的幸福。
见大家有所触动,邓小平同志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如果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那我们还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呢?我们只有让所有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社会主义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邓小平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令人茅塞顿开。邓小平讲话内容以内参形式再次引起党内热议,掀起了一次解放思想的热潮。
夏建国、田源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决定排练话剧《惊雷》。排练开始了,同学们热情高涨,都很积极地参加,他们相信可以用这部话剧唤起人们的觉醒。看着越来越开放文明的社会风气,以建国和田源为代表的新一代的青年看到了希望。
邓小平考察鞍钢,鞍钢却发生了爆炸事故,很多老工人都受了重伤。邓小平觉得很痛心,便下决心一定要更换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命。
邓小平觉得一个国家要硬起来钢铁很重要,技术也很重要。技术提上去了,那么就会有很多多出来的劳动力,但是留下来的必然是最精英的。而很多宫人也因为担心这个问题而忧心忡忡,邓小平便去鞍钢考察。西方国家很愿意和他们发展关系,而且意愿还很强烈,那么中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宝钢的建设工作逐步提上了日程,但是这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就是资金缺乏太多,在就是在上海宝山采用传统的方法产量真的很低,不值得投入,邓小平对这些问题也很苦恼。
老夏生日,大家来给他庆生。老夏演奏手风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家都为她鼓掌,正说着曹慧就来了。老夏知道上次老田和曹慧闹得不欢而散,便特意把曹慧找来让他们两个和好。吃饭的时候,老田说如果不是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他们还在扫大街,建国也不可能能到北大上学。老田还感慨,经济建设刚开始,我们应该听邓小平同志的号召,把国家建设起来。曹慧因为一直和老田就政见不和,高医生见气氛已经尴尬起来了,便赶紧转移话题,缓和气氛。建国和田源也为邓小平在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激动不已,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建国提议,大家一起举起杯来,为邓小平同志干杯,为祖国的未来干杯。
邓小平和大庆油田的宫人们见面,大家都很高兴。还有江西的工友们特意赶来见邓小平同志,大家都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很多建议。邓小平很高兴,他听着工友们一条一条的讲着,越来越觉得中国的经济必须狠抓,科技对于现代中国而言是那么重要。他也越发坚定了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引进外资的决心。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美国方面以推进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交流。邓小平表示恢复考和派遣留学生只是第一步,但这是一条新路,以后的路,还要走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