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讲话结束后,夏建红回到梨园公社。她跟村民们传达了邓小平讲话,邓副主席对他们的“大包干”和包产到户给了高度评价。邓小平还准备让全国向梨园公社学习,来提高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听了建红的话后,社员们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金锁还鼓舞大家,他们要做中国第一村,要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
梨园公社社员们比之前更加努力,由于中央政策的调整,很多地方都开始宣传起“大包干”来。还有些生产队听了梨园公社的事情,派了专门的代表过来学习先进事迹。金锁和建红很有成就感,更是不遗余力地告诉前来学习的生产大队提高产量的秘诀。一时间,梨园成了样板生产队,吸引了更多社员前来学习。
继英国和中国友好往来后,意大利当局也决定调整对中国的态度。但是意大利国内意见不一致,毕竟他们对中国并不了解。为了更好地和中国发展外交,意大利方决定先派记者到中国了解情况,判断中国形式。北戴河,主管外交工作的胡乔木告知邓小平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请求采访他。
法拉奇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和意大利领导人进行了谈话,此行他不仅要收集中国一些情况,还有弄清楚中国到底值不值得意大利和它交往。不仅如此,借鉴于英国的经验,意大利觉得有必要给中国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处于一个稍微有利的位置。
法拉奇到了中国,他在意大利一向言语犀利,讽刺当局揭露事实,从来不避讳婉转。中央领导人大多很担心这一点,怕法拉奇出言不逊给中国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之前由于国际形式,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封锁态度,再加上双方文化政策差距太大,中国如果想要在世界活跃起来,必须先要改变自己的形象。
基于此种考虑,邓小平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法拉奇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和好的评论,中国在国际上给大家的印象也会发生好的变化。最后邓小平决定,主动接受挑战。通过这个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邓小平接受法拉奇采访。在采访中法拉奇言辞犀利,甚至提出来中国现在的多方面的转变,尤其是文革平反,是不是颠覆了毛泽东的时代。他更加尖锐提出,现在中国在经济上的一些措施,如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包产到户,这都是与过去强调的社会主义相矛盾,而与资本主义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不是存在着中国“非毛化”的问题。
这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让会场的气氛一度尴尬,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应答。但是邓小平不避问题,实事求是,坚定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他反驳法拉奇,中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不会改变的。此外,中国并没有改变它社会主义的性质,只是借鉴了西方可取的地方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用智慧和理论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场响起来了热烈的掌声。采访结束后,法拉奇赞扬邓小平是她采访过最睿智的一位领导人。中国现在的状态很好,它以一种开放积极的姿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这是值得肯定的,更值得意大利和它建交的重要原因。
因为知道国内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是却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没有形成很好的旅游业。为了帮助国内发展旅游业,香港船王包玉刚找到国家旅游局的卢局长,希望以个人名义捐赠向国家捐赠一千万美元建设旅游饭店,来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包玉刚希望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但是他找了很多领导,都遭到了拒绝。
包玉刚觉得很不能理解,后来,在别人的告知下才明白虽然中国现在在走向开放,但是中央还是有人对资本家有很大意见。他捐了这么多钱,是要树碑立传的,但是党内这一小股人坚决不同意为资本家树碑立传,怕颠覆社会主义,从而才会这样层层推诿。得到这个解释包玉刚很难过,他只是想为祖国发展尽点力量,并不想要别的。就这样还遭到了猜忌和否认,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无比担忧。
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在会上中央领导人一致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会议中邓小平提出了党的拨乱反正思想,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毛泽东思想,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当时有很多质疑中央出现颠覆毛泽东思想的声音。毛泽东思想得到了高度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再一次得到肯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因为现在国际形式还是很严峻,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却还不足以让中国人民安定生活,不足以让中国在世界上处于好的位置。为此中国中央决定大力发展军事,中国在华北举行军事演习。邓小平也观看了演习,虽然他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但是他很清楚,这还远远不够,中国要做的还有太多。
邓小平对比了中国和多个国家的军事,他发出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号召。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的讲话在国际上得到争相报道,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对此褒贬不一,有的对中国充满了高度赞扬,有的认为这是不切实际之举,太过不自量力,还有的对中国充满了忌惮。
经过中央会议决定,邓小平被认命为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让撒切尔夫人很是担心,目前香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中方表示坚决要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而邓小平更是态度极其强硬,坚决不妥协,英国没有办法再回避有关香港回归的问题。另一方面,香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使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一度恶化。英国国防大臣和香港总督都向首相撒切尔夫人汇报中国情况,撒切尔态度也很强硬,她表示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绝对不会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各不让步,中英关系更加紧张。
要解决中英问题,就要先解决香港问题。经过商量,英国首相撒切尔决定出访中国。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一直以雷厉风行和强硬的作风闻名,她希望这次依然能够通过她的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即将访华,中央也召开了紧急问题。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中国有权收回香港。但是这势必恶化和英国的关系,而以中国现在的状况不太适合和英国交恶。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境地,邓小平确定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这个方针不仅能够表明中国的立场,更能够维持两国友好的关系。尽管如此,邓小平还是做了打算,不管怎样,香港中国一定要收回来。
还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中国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即,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关于经济建设到底该走怎样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这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决定前往北戴河,商议十二大相关的这些问题。
十二大终于召开了,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为6个部分,主要包括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