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军虽然易帜为北境军,萧平旌的怀化将军职位也被剥夺,然而长林王的王爵之位还在,老王爷离世之后萧平旌自然继承了王位。下个月,萧平旌守孝之期便满自当易服出孝,小皇帝心中算着日子给萧平旌备下了礼物,还嘱咐太后也送一份。太后闻言甚是不悦,荀白水连忙圆场道皇帝所言极是,示意太后顺从。两人独处之时,荀白水安抚太后称如今大梁朝堂之上已经没有长林王府的影子,其实长林王府也并没有反意,之所以剪除长林王府不过是怕其臣大欺主而已,并没有针对萧平旌的意思。太后还是心中不快,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东海之战虽然暂时结束,不过小皇帝并没有忘记大梁东境三州之地还在东海国的手里,所以特地召见萧元启商讨收复之战的时机,萧元启与墨淄侯有着约定,只称东海国善于水战,东境三州之地被淮水天堑所隔游离在外,在地形的限制下并不是靠不计代价的大兵压境就能够取胜的,随后又说东境将士自当拼尽全力收复国土的虚言敷衍。小皇帝提起想要询问长林王萧平旌的意见,萧元启连忙称东境北境形式不同,长林王未必会有办法,而且长林王萧平旌恐怕也志不在此。不过他见皇帝提起萧平旌,还是主动请命要去琅琊阁看望萧平旌,此言正中皇帝心意,皇帝欣然同意。
萧元启令了皇命之后便赶回了家里,他本来约好和荀安如同去沉香湖游玩,此时不得不改变行程,不过他对荀安如倒是发自内心的爱护,遂决定从琅琊阁赶回来后再去沉香湖接她。荀安如自是欣喜不已,不过她的侍女佩儿自从上次见了何成扔了乌晶剑后那一幕后便一直对他非常恐惧。虽然萧元启的表面功夫做的不错,在皇帝面前伪装的滴水不漏,一副和萧平旌是兄弟的模样,但其实内心里对皇帝竟又重提长林王府甚是烦闷,回家独处之时忍不住大发雷霆,怒称长林真是阴魂不散,他感到自己必须加快在京城的行动才行。何成随后告诉他东海的戚夫人又被墨淄侯派了过来,此事让他更是烦恼不已,只得让何成先把戚夫人安顿在京城里,等到从琅琊阁回来之后再处理。
东海之战的首功之臣岳银川领着副将进京受赏,一路上快马加鞭令他的副将叫苦不迭,抱怨岳银川非要等军报,还说道岳银川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琢磨,想得太多,提醒他不要再纠缠东海之战的可疑之处。不过岳银川此时更关心的乃是该如何收复被占领的三州国土,久经沙场的经验告诉他,东海国现在就已经在三州之地站稳了脚跟,待到明年再收复谈何容易。他的副将对此事并不怎么关心,觉得一切自有朝廷筹谋划策。他不再理岳银川,觉得还是趁机先好好睡一觉更舒服。
荀安如启行前往沉香湖,临出发前忘了带手炉便叫佩儿去取。刚巧此时何成将戚夫人带回了家里,被佩儿看到并偷听到了萧元启和墨淄侯之间的秘密。她大惊失色,被戚夫人听到了脚步声,幸亏她逃得及时并没有被何成抓住,不过河成却发现了佩儿放在案几上的手炉。佩儿逃到荀安如身边,催促其快点出发,荀安如莫名其妙,此时何成将手炉送来,荀安如命佩儿感谢何成,何成由此得知刚才偷听到他和戚夫人谈话的正是佩儿,目送荀安如离开之时,眼色不由变得冷峻起来。
琅琊阁上,林奚耗时多年的医药典籍终于完成,定名百草新集。萧平旌恭维她既有济世之能,又有仁人之心,比自己强大太多。林奚笑称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萧平旌趁机想做林奚医书的第一个鉴赏者,林奚笑道萧平旌又看不懂,还是要先给老阁主鉴赏令萧平旌略为尴尬。老阁主鉴赏过林奚的著作之后,大为赞叹,夸奖林奚功德无量,必将流芳百世。林奚却因世人对女子颇为歧视,为免她的药典被人轻视,所以不打算署自己的名字,并想请琅琊阁为她的著作署名。萧平旌劝道如果女子之功都让于外人,那又如何能改正世人的歧视之心。老阁主感觉其所言不错,直言药典撰写者必署名,药典也必会流行于世。正当三人商讨之事忽然得知萧元启来到山上拜访,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萧平旌与林奚一起会见萧元启,三人寒暄之后萧平旌夸奖萧元启收复七州立下赫赫战功。萧元启则称自己羡慕萧平旌的悠闲,山下的人却并没有这样的惬意生活。萧平旌从他的言语中听出皇帝是想召自己回金陵。萧元启便直接说道此次前来是受了皇命与萧平旌商讨收复三州之事。萧平旌有什么计策想交给皇帝可以代为转呈。这倒令萧平旌想起了当年正是他带了自己与父王之间的通信才导致信件内容泄露,便表示自己并不想写信。他随后提出自己明年也要和林奚结婚,林奚微微一愣不过还是聪明的配合着他。萧平旌随即表明自己不想再回朝堂,想要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让萧元启以此答复皇帝。萧元启走后,萧平旌独自面对着群山,他察觉到了萧元启的变化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在林奚的帮助之下,萧平旌将和淮东三州有关的书籍通通看了一遍,希望能分析出墨淄侯打这一战的目的。林奚明白他现在开始怀疑上了萧元启。萧元启这一上山,倒是让萧平旌察觉到了他的奇怪之处。
佩儿自从得知秘密之后,越发惶恐起来,在荀安如的逼问之下,终于不得已打算将实情告诉荀安如一个人。
何成见佩儿偷听到了他和戚夫人的谈话唯恐其泄露出去,连忙快马加鞭迎上了刚从琅琊山回来的萧元启将此事禀告给他。萧元启得知后脸色一冷,立即带着何成赶往沉香别苑。
沉香别苑,佩儿已经将她所知道的所有事和盘说出,然而荀安如却一巴掌将佩儿抽倒在地上,怒称到底是谁在指示佩儿诬陷萧元启。她哪里肯相信她的夫君,她心中仰慕的那个盖世英豪竟然是通敌卖国的贼人,是导致十州战祸连绵,万千百姓被屠杀的罪魁祸首。可佩儿所言句句属实由不得荀安如不相信,佩儿哀求荀安如找个机会去府中的水池翻找一下乌晶宝剑便知真假。正当主仆二人坐在一起悲痛之时,荀安如猛地看见了门外如若鬼魅一般突然出现的萧元启。萧元启脸色阴冷的推门进到屋内。荀安如连忙上前称佩儿是在胡言乱语,想求萧元启放过这个从小就跟随自己的侍女,把她打发到莱阳王府名下的农庄中了此残生。不过萧元启显然不愿意对这个知道他秘密的小小侍女手下留情,他冷着脸对荀安如说道作为名门闺秀,荀安如应该明白出嫁后的女人该顺从夫君的意愿,他不想和荀安如解释什么,因为从两人结婚的那一天起两个人就绑在了一起。无论是荣是辱都分割不开了。在萧元启的言语逼迫之下,荀安如不再犹豫,只能抛弃佩儿,宣称为了王府的清誉,佩儿不能再活在世上。何成得了命令,拔剑就要杀了佩儿,不过荀安如到底和佩儿相伴多年,她不愿亲眼看到佩儿的鲜血,便逼佩儿投入了一池清澈的沉香湖中。萧元启安抚荀安如道无论他做了什么,想做什么,他都是为了荀安如好。荀安如在佩儿投湖之后仿佛全身都失去了力气一下瘫在地上痛苦不止,她为了佩儿而哭,也为了自己心中那个夫君是盖世英豪的破碎美梦而哭,更为了自己将来不可预知的命运而哭。萧元启随后安排荀安如和敏儿一起回转莱阳王府。在马车上,敏儿询问佩儿到哪去了,荀安如神情呆滞得嘱咐敏儿以后再也不要提起佩儿这个人,就当她从来没有存在过。然而该是佩儿命大,也是大梁皇室气数未尽,投湖的佩儿并没有死,反而在下游挣扎着爬上了河岸。
萧平旌为了分析墨淄侯的真正目的博览群书,累得躺倒在琅琊阁的藏书中。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想明白了墨淄侯的全部计划。淮东三州水网密布,西向成湾抱水,极其适宜搭建深水船坞,可因其东向才为边境故而大梁对其西向地势并无太多关心,可如今东海已经夺得三州,若在其上面建起深水船坞,那这三州国土便再难被大梁收复。萧平旌以为萧元启断送三州,换来七州的军功是被墨淄侯利用了。林奚听他分析之后却说她觉得萧元启当日所言要夺回三州的口气并不像说谎。萧平旌也觉萧元启所言乃是真心,他希望萧元启还是心系大梁,只是一时被军功冲昏了头脑而已,随即自责称他明白一个有野心有抱负却得不到施展的人内心会有多少渴望,是萧平旌自己没有做好。
驿站送来了荀飞盏的书信,荀白水得知他的侄子不日即将回到金陵,心里很是高兴。两年不见他心里其实很是想念,连忙让夫人将荀飞盏的房间收拾好,准备迎接侄子归来。与此同时,荀安如因为佩儿的事,伤心忧虑得了一场大病,荀白水的夫人特意派人到莱阳王府探望。在萧元启的陪同下,荀安如只得敷衍了几句,打发走了荀白水府上的人。荀白水府上的人回禀荀夫人是因为佩儿不小心掉到湖里淹死才把荀安如吓得病了一场。荀夫人奇怪道佩儿是从东边买回来的侍女,水性很好怎么会淹死。此时的佩儿凭着一股意志和良好的水性 从湖中逃得性命之后晕倒在了路旁,可巧赶往金陵的岳银川刚好路过此地,将佩儿救了下来。佩儿被岳银川救下后一直昏迷不醒,高烧不退。岳银川便将其带到了金陵城中照顾。
萧平旌洞悉了墨淄侯的目的后,便修书一封准备将此事告诉荀白水。林奚不明白为何他要把书信送到与长林王府向来对立的荀白水手上。萧平旌坦言,荀白水辅佐朝政多年,是他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可以保住大梁同时保住萧元启的人。他自己不打算再回去了,金陵也没几个人希望他回去。所以他聪明得将书信寄给了荀飞盏,由其代为转达,一面荀白水多心。
萧元启回到府中后会见了墨淄侯派来的戚夫人,戚夫人告诫萧元启称荀白水把控金陵多年,眼线密布都城内外,无论萧元启再怎么拉拢结盟,金陵附近如果发生异动也瞒不过荀白水的耳目。萧元启令其有什么建议直说出来。戚夫人随即称墨淄侯打算再和萧元启做一笔交易。原来墨淄侯列了一份清单,要萧元启在工部的档案中找一些多年前的旧稿。而他打算给萧元启的好处则是帮助萧元启清理荀白水。然而荀白水深得皇帝信任,且把持朝政多年,所以对付荀白水只有一条路,两人所言暗示要杀了荀白水。萧元启尚未准备完全不想贸然出手。正当两人为此争吵之时,何成忽然禀告萧元启荀安如昏了过去,萧元启连忙赶往探望。却原来荀安如怀上了萧元启的孩子,让萧元启喜出望外。
岳银川得到皇帝召见面圣,他性格耿直在朝堂之上直言不讳,直接向皇帝说起他对淮东三州与其他七州战势看法的不同,坦言东海想要的不过是淮东三州而已,令皇帝和荀白水大吃一惊。
岳银川受到小皇帝的召见,在朝堂之上详细讲解了自己对东海之战蹊跷之处的分析,并称东海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夺淮东三州,接着以此为据点斩断大梁国进入外海的通道。他相信东海不惜与大梁兵戎相见也要夺取此三州定然还有别的用意只是尚未参透。萧元启听他所言甚是不满,在朝堂与其针锋相对。荀白水适时站了出来做和事佬,称赞双方所言都有道理,认为此事并不急于一时,把战事商议推到了年后。萧元启也不得不应和他的建议,小皇帝便顺势把岳银川留在京城,让他年后一起商讨东海之战的事宜。
岳银川终于从兵部要来了他期待已久的军报抄本,如今他也算是京城中面过圣的大人物了,不会再得到丝毫怠慢。佩儿经过岳银川等人的细心照料,终于醒了过来。她见自己又出现在城里非常害怕,嚷嚷着要回芡州老家。岳银川巧好回到住处,他的副将谭恒正力劝佩儿不要冲动,她现在拖着刚刚苏醒的身体,又没盘缠根本回不去老家。岳银川将佩儿交给了谭恒处置,他不再过问。佩儿听说两人曾在芡州任职,知道他们肯定经过了东海之战,她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也决不能白死,便下定决心向两人表明了身份并举报了莱阳王,将她知道的所有事情对两人和盘托出。两人得知此事之后俱是震惊无比,可佩儿并没有直接证据,光凭她一个小侍女的话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岳银川自己心中却已经相信了她。
夜里,谭恒和岳银川谈起莱阳王的事,他知道岳银川早就怀疑莱阳王了。岳银川表示自己当初只是将信将疑,如今佩儿的话正说中了他的疑虑。谭恒激动得表示无论是谁,通敌卖国就不能放过,嚷嚷要去御史台举报莱阳王。岳银川让他稍安勿躁,只有一个侍女的证言根本不够,而且现在能压住萧元启先行立案的只有首辅荀白水,可荀白水却已经和萧元启联姻了。现在萧元启声名赫赫,他岳银川一个五品官想扳倒萧元启连第一步都异常艰难。但他还是神色坚毅得表示无论如何,通敌卖国决不能忍。
琅琊阁上,林奚终于将她珍藏多年的定亲银锁拿给了蒙浅雪看。蒙浅雪一见此物立刻喜出望外。林奚坦言她刚见萧平旌的时候还庆幸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然而没想到后来日久生情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蒙浅雪立刻要去告诉萧平旌,林奚羞羞一笑称她还是想亲口告诉萧平旌。没想到萧平旌自己忍不住主动向林奚表白,他深情得对林奚说道想陪着林奚一起游历山水,撰写医书等等等等所有他能想到的事,但他最不敢想象的是如果他未来的日子里灭幼林奚会是什么样。请林奚答应他一起长相厮守,永不分离。林奚双眸炯炯的盯着萧平旌,深情的从怀中掏出银锁,萧平旌先是一愣,随后欣喜若狂,和林奚紧紧拥抱在一起。
萧平旌和林奚一起向老阁主辞行,他准备开春之后先去梅岭祭拜父王随后再和林奚一同去北燕国游历。老阁主询问他是否放下了金陵那边。萧平旌坦言家国不可能真的放下,但他决定不再勉强自己,独自承担一切,去面对不想面对的事。老阁主对他说,他所需要选择背负的不过是他的本心而已。
荀飞盏回到了金陵城中,荀白水夫妇许久不见侄儿,心里甚是欢喜。萧平旌写给荀白水的信也送到了荀飞盏手里。荀白水详读了萧平旌的信后深以为意,夸赞萧平旌到底是将门之后,身在江湖还心系朝堂。让荀飞盏代他致谢,并表示他自己还没有老糊涂。与此同时,岳银川也向荀白水投了帖子。荀白水邀请他到府中详谈。
荀白水知岳银川此次求见定然另有缘由,岳银川立刻表示他愿以身家性命向荀白水举报莱阳王。他决绝得表情令荀白水也不免心惊。不过当荀白水得知了所有事情之后却觉得单凭一个侍女的证词恐怕不足。他告诉岳银川墨淄候和萧元启之间有杀母之仇,令岳银川吃了一惊。荀白水提醒他,如今萧元启作为东海之战的首功之臣已经邸报四方,而且还和墨淄候有血海深仇,岳银川却只凭着一个侍女之言就要状告萧元启。况且无凭无据,就让皇帝下旨搜查莱阳王府去找唯一的物证乌晶剑也不容易,也不能排除是栽赃陷害。不过荀白水还是表示东海之战对于大梁国运影响巨大,身为首辅即便有一丝疑虑他也绝不会放过,并宣称自己已经开始相信岳银川了。他让岳银川不要再年关之时轻举妄动,随后询问了他关于萧平旌心中所说的深水船坞之事。岳银川稍加思索终于恍然大悟,想起前朝有过一位将军曾试图修建过大型船坞,他终于明白了东海国的真实意图就是深水船坞。而萧元启定然是和东海国勾结以三州国土换取七州的军功。荀白水连忙令他去工部查找当年那位将军修建船坞的档案,以及修建船坞的建造图纸,这是佐证的重要证件。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是晚了一步,何成已经提前将所有的旧档案都搬走了。
荀白水派人叫萧元启和荀安如来自己家中探望,萧元启一番推脱,可荀家派来的人表示如果今日不能去,那么荀白水夫妇会亲自登门拜访。萧元启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了下来。
荀白水将萧元启夫妇叫到了自己府中,打算趁机让荀夫人好好询问一下荀安如到底发生过什么。而他自己则利用言语试探了萧元启一番,他主动说起皇帝要将收复淮东三州的事托付给萧元启。萧元启却说起岳银川当日所言东海本来要退,他不过是捡了个便宜而已。荀白水故意反问萧元启的军功难道还能是假的不成?萧元启感觉荀白水另有意思,便边敬酒边称,请荀白水教导如果皇帝再托付他大事,他到底是接不接
荀夫人让荀安如对她说说实话,她本来就觉得佩儿水性极佳,淹死实在太过蹊跷。荀安如在荀夫人的追问之下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正当此时,荀飞盏也来到了荀夫人的房间里。荀飞盏质问萧元启是不是欺负荀安如了,然而荀安如却因为怀孕的缘故,突然呕吐起来。这一下到是让荀夫人高兴起来,荀安如刚想说出来的实情又咽了回去。
荀白水提议要让岳银川做萧元启的副手,萧元启哪里敢推辞,只能夸赞了岳银川一番便应承了下来。此时荀白水的手下忽然进了房间里对他摇了摇头,荀白水知道自己的夫人那边毫无进展,不免有些失望。萧元启见状连忙起身要走,但他心思缜密,竟然一眼瞄到了荀白水放在案几上的萧平旌来信。荀白水连忙称内容都是些过年的吉祥话含糊了过去,并表示如今的长林王萧平旌正过得逍遥自在。萧元启虽然陪笑了几声,但其实心中对萧平旌的来信还是非常忌惮。
夜里,岳银川带着谭恒潜入莱阳王府探到那批旧档案的所在,谭恒是个直性子,当即敲开房门两拳便将一脸惊讶的何成与另一名下人打晕了过去。岳银川赶紧翻看那些档案,然而档案之多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
荀白水感到萧元启与他之间的对话堪称滴水不漏毫无破绽,但他却明白如果萧元启心中坦荡何必如此防备。这样的真相令他感到一阵阵的虚弱。此时岳银川回到了他的府上求见。岳银川在兵部呈报给大理寺的档案中发现早在一年多前就有人查看过东边十州的防务情况,而经手之人,不是暴毙就是还乡了,其中三个人确信是萧元启曾经的甘州旧部,另一个是何成的副将。荀白水知道已经打草惊蛇,让岳银川把所有事情都写成奏折在宫城外等他,明日随他进宫。
萧元启回到家后气愤不已,他明白荀白水已经开始怀疑他了,毕竟萧平旌与荀家不和,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给荀白水写信拜年。何成告诉他,有人袭击了自己并翻看了他从工部带回来的旧档。萧元启连忙让他把戚夫人找了过来。萧元启面对荀白水的怀疑,终于按捺不住准备除掉荀白水。戚夫人表示她带来的都是东海国的高手死士,早就已经将刺杀之事演练纯熟。唯一拿不准的只有荀飞盏而已。
次日一早,荀白水准备进宫,并命人从京兆府调配了一百官兵随行护卫。刚巧荀飞盏也来到了他府上,然而荀飞盏却想出城去看看萧平章。荀白水一时大意,便没有让荀飞盏护送。荀白水手握萧平旌的给他的信件在一百官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宫城。然而东海国刺客早就在路上设好了埋伏,官兵立刻结成了枪盾军阵守卫在荀白水的车架前。然而这些刺客都是墨淄候钦点的高手且人数众多,虽然官兵的阵型抵挡住了开始的几波试探攻击,然而还是给军阵造成了不小的混乱,戚夫人看准时机,立刻亲自出手,她的身法与墨淄候有几分相像,眨眼之间便冲到了荀白水面前一剑刺入了他的心窝。她随即大喊东海国主问候荀白水并抽走了荀白水手中萧平旌的信件。待到岳银川察觉不对,赶到车驾旁的时候,刺客们已经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满地尸首。荀白水没有立刻死去,岳银川捂住他的心口,然而荀白水的心窝还是血如泉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荀白水终于想起了高呼长林王的名号。
荀飞盏跪在他叔父的尸首前立下毒誓,他一定不会让荀白水枉死,定要抓到凶手。而荀安如得知了消息之后,听说是东海的刺客后悔恨万分,竟昏死了过去。小皇帝痛哭着把荀白水殒命的消息告诉了太后,太后震惊的瘫坐在了宝座上。
荀安如的孩子流产了,她面如死灰的盯着天花板,泪水止不住横流下来,任由萧元启如何安慰只是不发一言。萧元启虽然心中也十分痛苦,然而他却坚信天命难得必然会付出代价。对于自己失去儿子这件事他还能忍受,并和戚夫人商定从此以后再不想约。
岳银川知道荀白水一死,内阁必定大乱,若再想扳倒莱阳王萧元启简直难于登天。太后因为荀白水身死,忧虑不已,茶饭不思。皇帝告诉她刺杀之后,金陵城立刻封了城,然而还是有是由一个小商队提前出了城门且路引也是伪造的,荀飞盏准备带人追踪上去,他临行之前还把萧元启当做亲人,叮嘱萧元启好好照顾荀安如。岳银川和谭恒暗中看到荀飞盏和萧元启说活的模样,知道荀白水肯定是什么都没有告诉荀飞盏。岳银川见荀飞盏带领禁军精锐出城追捕但萧元启却一点都不紧张,立刻想到那女刺客还在城中。因为萧元启控制了巡防营,所以这金陵城中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东湖羽林的密信送来,萧元启知道他先前下的棋子狄将军终于下定了决心。他自感大局尽在掌控,誓言绝不做第二个长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