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暗地里勾结小英子和朱橞,想在朱棣的宴席上毒杀朱棣,并陷害朱能。这个计划被梁雁冰发现,告诉了朱棣。朱棣晚上带着梁雁冰去朱权的住处,与朱权长谈,试图说服朱权。朱权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在朱棣的宴席上,朱权往朱棣的汤里下了毒药,并出动舞女刺杀朱棣。朱棣敲打了朱权一番,在最后时刻,朱权放弃了刺杀计划,朱棣也因此放过了朱权和被活捉的章犀犀。
朱棣知道平花花在集结军队,便用怀庆公主来威胁平花花。
小英子外出碰到朱允炆,答应把传国玉玺偷出宫给朱允炆,结果被朱棣知道,暗中跟踪小英子,找到了朱允炆和徐妙云的藏身之地。朱高煦大开杀戒,把阻拦的和尚全部杀光,朱允炆和小英子侥幸逃脱,徐妙云被朱棣抓住。朱允炆为了救出徐妙云,铤而走险,去朱棣的住处解救徐妙云,被巡逻的朱高煦活捉,两人一起被关押在一座空寺庙里。
平花花不为所动,坚持要死战朱棣,朱棣气急,下令处死怀庆公主。
朱棣听说有许多大臣反对他登基,那些大臣主张谷王登基。朱棣把黄子澄和齐泰两人杀了,把他们二人的心送到谷王府,警告谷王。谷王急忙带领大臣们去见朱棣,带头主张朱棣登基。在朱棣登基前一天,朱棣去大牢探望方孝孺,想让他为登基写登极诏。方孝孺誓死不从,并讽刺朱棣。朱棣十分生气,杀了方孝孺十族。
朱高煦要杀朱允炆,希望道衍相助,道衍不愿意,并劝朱高煦三思而行。而平花花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劫狱,解救被关押的怀庆公主。
朱棣和众人一起迎接徐王妃等人归来,朱高煦见朱高炽也来了,担心北平无人留守。朱高煦安排朱高炽和朱高燧住在毓秀宫,自己却住东宫,朱高炽大度不计较。
朱棣顾及徐妙云感受而不杀朱允炆,朱棣称朱允炆还活着的消息朱高煦知道。徐王妃欲看望徐妙云,朱高煦派死士刺杀朱允炆,道衍相劝无果欲离开,朱高煦阻拦。平花花分析称朱允炆没死,欲假降,打探朱允炆下落。徐妙云和朱允炆来赴宴,而朱允炆和朱棣却不和。徐妙云执意陪朱允炆,徐王妃只能劝朱棣放手。这时郑和称有乱贼闯入,朱允炆以为这些人是冲朱棣而来,郑和则认为他们是来救朱允炆的。朱允炆等人先撤,死士称受平花花指使,朱棣带人杀敌,死士头领欲趁乱截杀朱允炆。徐妙云求徐王妃放他们离开,徐皇后好心相劝,徐王妃虽觉黑衣人之事蹊跷,但仍要郑和禀报朱棣是平花花派的人。朱高煦担心朱棣调查此事而心慌,这时徐王妃来了,很是生气。在侍卫的提醒下,朱棣也怀疑死士的真实目的。朱高煦向徐王妃坦白,徐王妃要朱高煦勿说实情。这时梁雁冰来带朱高煦去朱棣寝宫。无论朱棣怎么说,朱高煦都不承认是自己所为。这时隔壁传来惨叫声,朱棣称梁雁冰正在审问抓到的死士,实则是梁雁冰和侍卫在自导自演,直到最后朱高煦都不说出实情。朱棣感叹朱高煦有骨气,欲立朱高煦为太子,道衍相劝。徐王妃最终决定助徐妙云和朱允炆逃离。
朱棣登基,论功行赏。朱棣与众官员商议治国良策,景清袖里藏刀被发现,报仇无门,朱棣下令斩景清。平花花被抓,朱棣劝降。怀庆公主来劝平花花,平花花态度转变。平花花企图隐瞒怀庆公主自己的的计划,但被看穿,平花花只好道出实情。朱允炆装病,朱棣关心,朱允炆却冷言冷语。怀庆公主欲帮平花花打探朱允炆下落,朱棣识破平花花的计谋,欲利用平花花,朱棣要平花花剿灭勤王军,取张校尉首级。梁雁冰欲用计剿灭勤王军,平花花为保勤王军前去劝降。勤王军各统领愤怒,平花花拼命解释,张校尉无奈答应。梁雁冰正等得不耐烦时,平花花提着张校尉的人头出来了。平花花戴罪立功,朱棣封他为兵部侍郎,并派朱高煦和朱能解决铁铉。
徐皇后生病,提起立太子的事,朱棣想立朱高煦为太子。朱高炽自感不如朱高煦,欲回北平,徐皇后劝阻朱棣立朱高煦为太子。平花花为勤王军求情,但朱棣早已派人剿杀勤王军都统。怀庆公主去看望徐皇后,向徐皇后诉苦。郑和前来送药,朱允炆假装病情加重。朱棣得知朱允炆病情后一筹莫展,这时梁雁冰告诉他朱高煦凯旋的消息。朱高炽和道衍相互谦让,朱高煦却目中无人。朱棣与众臣商议处置铁铉的事,朱高煦建议凌迟处死,而朱高炽建议饶恕铁铉。朱棣派平花花了结铁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