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设宴感谢陈家文的救命之恩,陈家文向他打听韦耀祠没给渡边一郎的瓷器价格,刘四支支吾吾不敢说,可又架不住陈家文的威逼利诱,最后只好如实说出来。
陈家文粗略算了一下,韦耀祠至少从渡边一郎手里挣了三万五千两银子,陈家文不想跟随张天三,担心他会生气,胡春娥强行带着他来向张天三汇报,潘景荣对韦耀祠很失望。张天三一早就带着潘景荣来找韦耀祠兴师问罪,谴责他不该漫天要价赚黑心钱,韦耀祠却觉得自己是凭本事挣钱,潘景荣埋怨他不该见利忘义,丢了景德镇人的脸,因为渡边一郎把景德镇当圣地,韦耀祠只好做出让步,答应分给张天三一杯羹,张天三恼羞成怒,逼他把多收的钱还给渡边一郎,他坚决不干,张天三决定自己拿钱还给渡边一郎,然后带着潘景荣负气而走。
韦德盛在门口听得清清楚楚,他直接冲进房间跪倒在父亲面前,逼他把多收的昧心钱退给渡边一郎,韦耀祠赌气一分钱也不退,韦德盛很痛心,他把自己精心设计的瓷器全部砸碎,徒弟春伢子拼命阻拦,韦德盛觉得没脸在景德镇立足。
陈家文倾其所有帮张天三凑钱,赵玉茹也拿出所有积蓄交给张天三,张天三很快凑够了那笔钱,准备尽快还给渡边一郎,张火根承诺和家里人共同面对这场劫难,为景德镇的制瓷业添砖加瓦。春伢子听说张天三已经凑足了给渡边的钱,他赶忙来告诉韦德盛,韦德盛更加羞愧难当,他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向春伢子告辞,义无反顾离开了家,他首先来到火神庙祭拜张天一,然后把宝刀还给渡边一郎,郑重其事向他赔礼道歉,他觉得没脸面对家乡父老,当场拔剑自刎而死。
陈家文和张火根让人抬着银子还给渡边一郎,他们远远看到韦德盛自刎,想过去救已经来不及。韦耀祠痛失爱子,也失去了摇钱树,他不甘心,发誓要拉一个垫背的,连夜让春伢子写御状搞张天三,春伢子觉得不妥,可又拗不过他,只能硬着头皮写。
韦德盛的死深深触动了张天三,他决定冒死向朱棣谏言,潘景荣帮他写好御状。就在这时,春伢子急匆匆来向张天三汇报,把韦耀祠派他进京告张天三的事说出来,春伢子决定先打断自己一条腿,韦耀祠就不会逼他去京师了,张天三竟然让他把御状写得越狠越好,还要安全送到京师。
春伢子一早收拾行李准备出发,韦耀祠带他来祠堂祭拜祖先,想把御状当场烧掉,春伢子赶忙拦住他,韦耀祠想了一夜,觉得是自己害死了韦德盛,春伢子坚持要进京告御状,韦耀祠被他搞得一头雾水,春伢子只好把张天三的想法说出来,韦耀祠已经幡然悔悟,不想再做缺德事,他还是把御状烧掉了,张天三带着潘景荣随后赶来,他们都为韦耀祠的改变高兴。
郑和看到张天三递交的御状,他第一时间交给朱棣,朱棣很恼火,觉得张天三在故意为难他,就让郑和把状子交给督察院。第二天上朝,连大人向朱棣建议尽快处理张天三私通倭寇的状子,督察御史刘琯要等实情查实以后再做处理,连大人觉得兹事体大,让朱棣特例特办,他当众揭露张天三卖给倭寇一万件瓷器赚一大笔钱,还派人把渡边一郎护送走,文武百官顿时哗然,他们纷纷要求严惩张天三,朱棣立刻下令让纪纲火速赶往景德镇,把张天三押解来京。
其实,这一切都是张天三精心安排的,他为了打通海禁下了一步险棋,纪纲很快来到景德镇抓人,张天三从容不迫上了囚车,张火根带领景德镇的百姓堵在路口,一起高喊口号为张天三喊冤。
张火根跪倒在地,主动要求替张天三去京师,潘景荣赶忙把他搀起来,当众承诺张天三回平安回来,百姓们才让开一条路,让押解张天三的囚车放行。
朱棣亲自登门拜访连应大人,解大人刚被连府管家赶出来,他就带朱棣一起进去,管家一再讲明连应不见任何官员,解大人谎称朱棣是购买桌子的马大人,管家才肯放他们进来,朱棣发现连府陈设简陋,墙上那副朱元璋赐的“纯正不曲”的牌匾显得越发醒目,朱棣心里大惑不解,管家赶忙说明连应清正廉明,不会被任何人左右,朱棣见状赶忙离开了。
朱棣派解大人来见潘景荣,潘景荣承认张天三想冒死谏言,她还准备了一口棺材,随时准备带着张天三的遗体回景德镇,解大人不敢耽搁,第一时间把她的话告诉朱棣,朱棣亲自来天牢房见张天三,张天三大骂他是昏君,朱棣承认朱元璋禁海的做法就很昏庸,他为了成就大事不但要忍,还要做出牺牲,也包括杀了张天三,张天三甘愿做他手中的刀,为了成就他们共同的大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张天三说起张家为瓷而死的张天一和韦德盛,他们年纪轻轻就舍生取义,他已经年过花甲,死不足惜,张天三想临死前和朱棣下一盘象棋,他却觉得围棋更适合,还讲述了围棋的奥秘,张天三想好好养精蓄锐,再下一盘险棋。
朱棣直接来探宁国公主的口风,宁国公主坚持要杀了张天三,向先皇表明一片赤诚之心,朱棣邀请她到场参观。今天是公审的日子,张天三被押上断头台,他昂首站立,大义凛然,岷王当众诬陷他无视国法,忤逆皇上,张天三不卑不亢对他反唇相讥,岷王气得恼羞成怒,扬言要把张天三凌迟处死,千刀万剐,张天三大骂他不孝,竟然假借太祖之名蛊惑朱棣倒行逆施,还当众说出自己当年救了朱元璋的命,否则根本不会生出他们这些逆子,有前朝老臣站出来作证,证实张天三曾经救过朱元璋。
张天三大声疾呼为自己请愿,痛斥岷王他们不忠不孝,还拿出朱元璋赐予他的免死铁卷,朱棣确认无误,宁国公主却不买账,一口咬定那是前朝的封赏,张天三提出只要她敢废掉朱元璋的免死铁卷,自己甘愿受死。几个文官站出来指证张天三私通倭寇,倒卖瓷器的罪名,张天三和他们据理力争,首先分析番国的商人和倭寇的不同,他们公平交易,而且朱元璋登基以后就颁布法令,要和睦邻友好相处,张天三一字一句背出朱元璋在实录里的话,揭穿他们居庙堂之高,不知百姓疾苦,他越说越激动,最后脱下商议,亮出绑在身上的血书,上面是由景德镇百姓鲜血写成的。
连应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天三,还当场跪倒在地向他认错,恳请胡藏地当庭释放张天三,还要给他封赏,文武百官纷纷起来复议,朱棣当场恩准了大家的建议,张天三感动地热泪盈眶。
景德镇的百姓们得知张天三被放出来,大家一起走上街头放鞭炮庆祝。
朱棣;连夜派人把潘景荣接进宫,潘景荣跪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朱棣听说她不但支持张天三冒死谏言,而且还泰然处之,不禁对她大加赞赏,紧接着,朱棣向张天三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已经责令江浙地区的官员急速赶造320艘出洋宝船,让张天三从景德镇选出50名制瓷高手和二十万件瓷器,跟随郑和出洋。
出行当天,景德镇张灯结彩,百姓们一起到码头欢送出洋的瓷器和窑工,赵玉茹独自站在桥边,目睹着景德镇的盛况,心里百感交集,张天三和潘景荣亲自为他们焚香祈祷,大船浩浩荡荡踏上征途。
大明永乐三年仲夏,50名景德镇制瓷人自昌江顺流而下,至苏州刘家港,改乘郑和率领的宝船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伟大壮举----下西洋,其规模之巨,行程之远,影响之大,意义之深,堪称空前,从此之后,有中华神器之称的景德镇瓷器更加遍及世界各地,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