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是世界瓷都,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以青白瓷享誉世界,故事就从景德镇烧窑制瓷的张家开始讲起。公元1367年,也就是大元至正二十七年,景德镇突然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孩子们围着他又唱又跳,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早有人认出他就是张家的三少爷张天三,大窑头张泽昌很快得到儿子回来的消息,他又惊又喜。
张天三来到母亲江春芳的坟前祭拜,他伤心地痛不欲生,此事要追溯到二十一年前,春芳生前是徽州大户人家之女,自幼识文断字,识大体,通情理,她嫁给张泽昌以后十年没有生育,可突然就怀孕了,怀胎十一个月仍没有生产的迹象,张泽昌只好请来相面的先生,先生一口咬定江春芳肚子里的孩子是孽障,劝他们尽快打掉,张老爷劝儿子张泽昌不要相信这些鬼话,江春芳不舍得,小姑子也不忍心,就偷偷把江春芳藏起来,想找稳婆帮她接生。
张泽昌带家丁和仆人四处寻找,始终不见江春芳的下落,张老爷不慎摔下山崖,他拼尽最后一口气还不忘叮嘱张泽昌,务必让江春芳把孩子生下来,就在那天晚上,江春芳生下了张天三。张天三遵循母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遗训,他用八年时间游历,掌握了各地烧窑制瓷的手艺,他发誓要把所有的能工巧匠都召集到景德镇来。
表弟耀宗和陈家文一行三人去找张天三,他们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张天三的人影,最后来到江春芳的墓地,张天三赶忙躲起来,他们又扑了一个空,三个人刚在饭馆坐下,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就坐在他们旁边,他们仔细辨认才认出张天三,张天三想吃姑妈做的饭,表哥赶忙带他回家,姑妈见到张天三,激动地热泪盈眶,赶忙做了可口的饭菜,张天三大快朵颐。
张天一得知张天三去姑妈家了,就劝张泽昌让他回家,张泽昌坚决不干,他一直认为张天三害死了妻子江春芳。那是大元至正十七年,各地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出身县吏的陈友谅弃官投军,入伙天完政权领导的红巾军,陈友谅兼并倪文俊所部,一举拿下江西隆兴,瑞州,并遣部下赵普胜率军攻克池州进袭太平,景德镇也难以幸免,卷入到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之中。
陈友谅在旸府山偷偷集结数万兵马,朱元璋的兵马也在石埭山坚守,双方战事一触即发,张张泽昌担心战争殃及镇上的百姓,就和当地乡绅商量,先把乡亲们转移到太平那十二个窑口里暂避一时,可事先必须有人去点火给大家报信,张泽昌召集镇上的青壮年男丁去保护师主庙,江春芳不放心张泽昌,她对张天三千叮咛万嘱咐,只要看到太平窑的火点燃,就带着表弟表妹逃到那里,张天三都一一记在心里。
陈友谅率军偷偷来到景德镇,他们偷袭了巡逻的百姓,江春芳随后赶来,百姓让她赶快去点燃窑火报信,江春芳二话没说就去点火,火光在黑夜传出去很远,很快,太平窑十二个窑口依次被点燃,朱元璋向手下了解到窑口点火是为了提醒百姓躲避兵燹的,他误以为陈友谅从镇子背后杀来想断他的后路,朱元璋当即决定分而奸之,他一声令下,将士们立刻分头进攻。
张天三看到窑口点火了,他立刻带着表弟和表妹上山,江春芳点燃了最后一个窑口,被士兵推下山崖,张天三四处寻找母亲,江春芳听到他们的呼唤,可她伤势太重动弹不得。第二天天亮,张泽昌才带人在山崖下面找到江春芳的遗体,张天三趴在母亲身上大哭不止,张泽昌认定张天三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大骂他是孽障,张天三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
赵玉茹是张天一的未婚妻,她听说张天三回来了,就做了张天三最爱吃的碱水包,兴冲冲送到张府,从张天一口中得知张天三根本没有回家,而且张泽昌还没有原谅他,赵玉茹不禁为张天三打抱不平。此时,张天三正在对着耀祖,陈家文等人吹牛,发誓要把景瓷做成天下第一,四个人开怀畅饮,张天三向他们简单讲述了这八年的经历,张天一突然赶来,他狠狠教训了张天三一顿,让他喝完酒就回家。
张天三得知赵玉茹还没有和大哥成亲,因为张天一要烧制最好的瓷器当上大窑头才成亲,张天三不禁为赵玉茹唏嘘不已,姑妈劝赵玉茹尽快成家,她三年前就和张天一立下誓言,不当上大窑头就不成家,姑妈也无可奈何。
转眼十天过去了,张天三发现景德镇的窑口生意红火,可陶瓷技术还止步不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天二的女儿秀瓶得知父母要去山上看窑柴,就偷偷来叫张天三一同前往,可张天二夫妇谨遵张泽昌的命令对他置之不理,张天一为张天三求情,张泽昌才肯见他,张天三建议改进烧窑技术,还扬言要做天下的大窑头,遭到张泽昌劈头盖脸的训斥,张泽昌认定青花瓷天下第一,可看到张天三胸怀大志,让他先亮出真本事才能服众。
张天三求陈家文带他来陈家窑口,被陈窑头拒之门外,张天三想带陈家文到毛家坂找汝瓷,然后做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瓷器,陈家文偷偷从家里拿钱,被父亲逮个正着,陈窑主还当街把张天三数落一顿,景德镇烧磁的人祖祖辈辈都没有找到汝瓷,如果他能找到一件汝瓷,陈窑主愿意出500两银子买下,张天三承诺三天之内找到,还提出事成之后要在陈家窑口干活,赵玉茹路过正好看到这一幕,张泽昌在路边的楼上也看到。
张天三带着陈家文去找汝瓷,乡亲们都来看热闹,张天三和陈家文每天早出晚归忙碌着,始终没有找到汝瓷的踪影,眼看三天期限就到了,乡亲们认定他们找不到,都各自回家了,汪澄窑头赶忙来阻止他们,可张天三就是不肯放弃,只有陈玉茹一如既往给他们送来碱水粑。
张天三和陈家文不负众望,终于带回来一件汝瓷出戟尊,镇上的窑头都来张府参观,对如此完整近乎完美的国宝赞不绝口,众人离开以后,张泽昌不动声色拿出书房中珍藏的瓷器,让张天三一一辨认,张天三凭借走南闯北这些年学到的知识讲得头头是道,张泽昌深感欣慰,他当面揭穿这件出戟尊是从河南宝丰清凉寺找到的,而不是从毛家坂挖出来的,张天三只好承认,张泽昌提醒他对所有人都隐瞒此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陈窑头亲手写了一封请柬,派陈家文去请张天三一起喝茶,陈窑头当场把500两银子交给他,张天三坚决不收,陈窑头一再强调景德镇的人要遵守承诺,张天三不想再骗他,承认出戟尊不是出自毛家坂,陈窑头根本不信。
转眼到了大元至正27年,吴王朱元璋率军25万北进中原,他此举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做出了精心部署,最终攻下汴梁,挥师澧关,次年,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北迁,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新朝开国,朱元璋登基,普天同庆,各地都向朝廷进献贺礼,于光将军和州衙官员商议决定,浮梁县乃至饶州府的贡品就由景德镇出,张泽昌召集景德镇十二窑头开会,商议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进献贺礼的事,韦耀祖带着张天三和陈家文来偷听,张泽昌想以新烧的瓷器作为贡品,并且当众宣布,如果谁能烧出独具匠心,一鸣惊人的贡品,他就把大窑头的位置拱手相让,窑头们面面相觑,汪澄首先站出来立下生死状,他决定烧出一个大龙缸。
张天一对汪澄的做法很不屑,不禁脱口而出,张泽昌听到门外有动静,就派管家把张天一他们三人赶走了,张天一对大窑头职位向往已久,他当众宣布要做一对五尺见方的白釉红彩云龙纹大盘,还要在大盘中画上龙,并配以云彩耳朵,通过日光,月光和灯光投映,寓意江山一统,众人不禁大吃一惊,因为景德镇从古至今就没有烧过这么大的瓷器,张泽昌同意张天一的决定,于光全力支持张天一。
张天一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赵玉茹,想完成任务以后就和她成亲,张天三得知张天一当众立下军令状,要烧制一个五尺见方的大盘,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张天三首先来找赵玉茹,赵玉茹全力支持张天一,张天三只好来找张泽昌,当面指出烧制过程有六难“打泥难,做坯难,文坯难,上釉难,装坯难,开窑难”,他在耀州认识一个烧制大件瓷器的师傅,想请他来帮张天一,各位窑头都不同意,不想请外人来帮忙,张泽昌强行把他赶走了。
韦耀祖来找张泽昌为张天三求情,让他悄悄请人来帮忙,被张泽昌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赵玉茹想帮张天一,就拜托张天三帮忙寻找绘制大龙盘的新方法,张天一就想起九岁那年母亲故意摔了父亲的彩釉瓶,然后带他去金陵的德仁斋寻找到不一样的釉下彩绘制方法,张天三寻访多年查到出处在湖南醴陵窑,赵玉茹义无反顾跟他来到湖南,亲眼见证了陈大哥烧制的釉里红,赵玉茹向他学习了釉下彩技法。
张天一很快做出五尺见方大盘,赵玉茹用釉里红技法绘制大龙,张天一答应事成之后就和她成亲,明天就要开窑了,张天一一直守在窑口,赵玉茹给他送来平安符。开窑当天,张泽昌带张天一和窑头们举行敬香仪式,并行敬师礼,镇上的乡亲们都来围观。
大龙盘在万众期待中被打开,结果却烧坏了,张天一的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他一气之下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大龙盘砸得粉碎,张泽昌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张天三这个丧门星身上,窑头们把大龙盘的碎片收集起来仔细研究,赵玉茹很伤心,母亲只能对她好言相劝。
张天一独自坐在台阶上,任凭冰冷的雨肆意打在他身上,张天三劝他回去休息,遭到他的训斥,接下来的日子,张天一一口气又烧了十五次,可都屡屡失败,张天一怒砸烧坏的大龙盘,他的自信心也彻底土崩完结,于光听说此事,立刻修书一封给张泽昌,让他再想其他瓷器做贡品,于光在信中还拜托张泽昌寻找八年前救过朱元璋的那个男孩,张泽昌立刻派人把韦耀宗找来。
八年前,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浮梁城边决战,他落单被一路追杀,多亏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把他藏至红塔之内才逃过一劫,朱元璋派于光找出这个少年,韦耀宗看完于光的信,他欣喜若狂,当年,张天三带着韦耀宗兄弟俩和陈家文在山上挖汝瓷,正好看到朱元璋被陈友谅追杀,张天三不顾危险把朱元璋藏至红塔之内,韦耀宗断定朱元璋是想报恩,只要张泽昌说明此事,张天一也就不用再费劲烧大龙盘,张泽昌不想接受任何人的恩赐,还不许他把张天三救朱元璋的事告诉任何人。
韦耀宗第一时间就把此事告诉张天三,张天三深知父亲和哥哥的脾气,他们不单单是为了贡品而努力,他担心张天一心气太高一时想不开,就去找赵玉茹求助,赵玉茹不想放弃,心甘情愿陪张天一坚持到底,张天三也无可奈何。
张天三派韦耀宗把张天一叫到观音阁,想陪他喝酒散心,张天一发现一向形影不离的四大金刚独独缺了韦耀祖,张天一谎称他跑着玩去了,张天一也没有多问,他满腹心事,很快就喝醉了,他觉得自己无能,不但没有烧成大龙盘,还把他和陈玉茹的婚事耽误了,陈家文和韦耀宗对他好言相劝,劝他早点和赵玉茹成亲。
张天一醉得不省人事,张天三见状,赶忙带着韦耀宗和陈家文离开,韦耀祖假借张天一的借口把赵玉茹叫到观音阁,然后也悄悄离开了,赵玉茹很心疼张天一,两个人互诉衷肠,惺惺相惜,张天一借着酒劲和赵玉茹睡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张天一兴冲冲回家,亲手做了一大桌子菜给全家人,他继续烧制最后那两个大龙盘,很快到了开窑的那一刻,张泽昌背过身不敢看,心里暗暗祈祷,赵玉茹躲得远远地观望,张天三亲手打开,发现大龙盘的正面完美无缺,毫无瑕疵,张泽昌和张天一都欣喜若狂,韦耀宗无意中发现大龙盘的背面有裂纹,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张泽昌二话没说就让张天一砸了,陈家文和韦耀宗等人都不舍得,陈家文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张泽昌留下来这个大龙盘,可他心意已决,坚决不烧有一点瑕疵的瓷器,执意也要砸掉,张天一下不了手,让张天三砸坏大龙盘。
从那天开始,张天一就把自己关进房间闭门谢客,于光闻讯赶来,张天一把张天三叫过去,后悔没有听他的话向耀州的师傅求教,他写了一副上联,让张天三当场写出下联,他觉得张天三才是景瓷最佳的传承人,张天三鼓励他不要放弃。赵玉茹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张天一寸步不离守了她两天两夜,赵玉茹迷迷糊糊醒来,才知道张天一刚走,还留下那个瓷罐,那是他们俩的定情信物,赵玉茹猜到张天一要以命相搏,她吓得赶忙爬起来去找张天一。
张天一到母亲江春芳的坟前祭拜,留给张天三一封信就去烧制最后一个大龙盘,张天三从信中得知张天一在观音阁对赵玉茹酒后乱性,他担心赵玉茹怀孕,拜托张天三照顾赵玉茹,张天三觉得不对劲,立刻招呼韦耀宗兄弟俩一起回窑口。窑口的火烧得正旺,窑头们先后赶来,张天一向大家赔礼道歉,当众宣布最后一次一旦失败,他就以死谢罪。
赵玉茹听说张天一烧制最后一个大龙盘,她挣扎着起来赶过去,张天一觉得愧对景德镇的父老,即使最后一个大龙盘烧制成功,他也无颜面对大家,张天一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不顾众人劝阻,纵身跳进烈火熊熊的窑口,张天三他们匆匆赶到的时候,张天一已经葬身火海。
张天一用生命烧制出精美绝伦的白釉红彩云龙纹大盘,成为景德镇人心中时代敬佩的英雄男儿,景德镇德高仰止的精神就融入这绝世佳品之中,张天一被世人赞誉为“火神”。张家高达灵棚为张天一送葬,张天三伤心欲绝,秀瓶大哭不止,还给张天一结婚剪的纸花拿出来。
张天三深知赵玉茹的个性,她早就把张家当成张家的人,这一辈子都不会另嫁他人,张天三向张泽昌建议把赵玉茹接到张家来,让她以大嫂的身份住下来,紧接着,张天三来请赵玉茹去张家,赵玉茹早就看出张天一这次是孤注一掷,任何人都阻拦不了,张天三把张天一临终前写的信拿出来。
张天三要护送大龙盘进京,得知赵玉茹一大早上山了,他赶忙追过来,赵玉茹对他千叮咛万嘱咐,提醒他不要辜负了张天一。张天三护送着大龙盘上船出发进京,景德镇的父老乡亲都来送他们,大船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之久,张天三顺利把大龙盘送到京城,朱元璋龙心大悦,当场升荐宝的潘大人为工部侍郎,掌管虞衡司,总理天下陶冶之事,朱元璋还对于光等人一一封赏。
赵玉茹想重新烧制一个瓷罐,恍惚间看到张天一回来了,赵玉茹激动万分,可一转身就不见了踪影,赵玉茹伤心欲绝。张天三漫步金陵街头,最后来到聚仁斋,不由地想起母亲生前带他来这里的情形,江春芳带来景德镇的花鸟罐,想让颜步一大师掌掌眼,可他每月十五才来,而且登门造访的络绎不绝,聚仁斋老板拿出一个釉下彩的花鸟罐,江春芳叹为观止,觉得自己带来的瓷罐自惭形秽,她当着张天三的面就把瓷罐摔的粉碎。
潘侍郎来聚仁斋找颜步一,张天三突然闯进来,当场指出那件景德镇的青花瓷梅瓶是赝品,并向老板一一陈述自己的理由,老板提醒他这是颜步一大师开的店,张天三却不买账,警告他把这件梅瓶扔掉,不要丢了景德镇人的脸,张天三拿出二两银子,当场把梅瓶摔碎,然后扬长而去,颜步一在屏风后面看得清清楚楚,看出张天三是懂古瓷的专家,潘侍郎欣喜若狂,他一眼相中张天三,想把女儿潘景荣嫁给她。
潘侍郎是景德镇人,他爱瓷如命,被人戏称为“瓷痴”,他让夫人把张天三的情况告诉潘景荣,她对张天三很好奇。潘景荣年仅十八岁,品貌兼优,才华出众,徐达将军对她情有独钟,可她却不买账,发誓绝不进显贵之门,潘侍郎求一同来京的余窑头向张天三提亲,张天三坚决不干,可余窑头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
张天三给路边的乞丐一些银子,乞丐自诩有钧窑的瓷器卖给他,当场拿出一件瓜形荷叶罐,还出价80两,张天三一眼就看出这是赝品,乞丐气得大发雷霆,很快招来很多人围观,张天三要拉着乞丐去聚仁斋找颜步一鉴定,乞丐向大家哭诉自己的悲惨经历,潘景荣和丫鬟小红正好路过,误以为张天三欺负人,她冲上前仔细品鉴,认定这个瓜形荷叶罐是真品,并且说得头头是道,张天三笑话她眼拙,让乞丐拿着罐子走人,否则就砸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