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剧情介绍 >电视剧剧情 >景德镇分集剧情

景德镇

2020年03月09日 13:490365经典网小雨

分集剧情

第25集 张天三奉旨出任官窑总管 张天三冒死为潘道兴求情

张天三写信给潘道兴报告了胡老九的死讯,还有一道给朝廷的谏言拜托他转交,强烈要求打开海禁,和外藩各国通商,让陶瓷走出国门。韦耀宗埋怨张天三不该给潘道兴写信,担心连累他,张天三却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的大事,朝廷不会怪罪潘道兴。潘夫人也担心张天三打开海禁的谏言会影响潘道兴的仕途,劝他去找胡惟庸请教,潘道兴先来找刘伯温求教,刘伯温也望而却步,他深知朱元璋强硬的个性,不想再以卵击石屡屡碰壁了,以免伤及性命,临走,刘伯温还叮嘱潘道兴不要和胡惟庸走得太近。

潘道兴向胡惟庸谏言打开海禁,胡惟庸拐弯抹角向朱元璋探口风,结果无功而返,胡惟庸连夜登门来通知潘道兴,声称朱元璋对开放海运的谏言大为光火,还搬出家乡一个叫胡混混一夜乍富后将宅院修得像铁桶一样牢固,借此事来比喻朱元璋穷人得志之后的恐慌,可胡惟庸也带来一个好消息,朝廷决定在景德镇建20座官窑。

之后不久,朱元璋就颁下圣旨,要在景德镇建20座官窑厂,所需费用由朝廷负担,所烧瓷器也全归皇家使用,任命张天三为官窑总管,朝廷此举加速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快达到了巅峰状态,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瓷都。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牛家村,潘景荣从车夫口中得知张天三出任官窑总管,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大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图叛逆,招降纳叛的罪名把胡惟庸抓起来,其中有一条罪名就是破坏海禁之令,私通日本,暗交倭寇,因胡惟庸被连坐者高达一万五千余人,潘道兴也未能幸免,举家入狱。

潘景荣悄悄来找颜步一求助,颜步一深知此案的严重性,他也一筹莫展,潘景荣想和父母死在一起,颜步一想冒死去向朱元璋求情,可担心自己人单力薄,让潘景荣去找张天三来帮忙一起进宫。

赵玉茹劝张天三成家,可他心里只有潘景荣,自从潘景荣死后,张天三就发誓终生不娶,赵玉茹也不再勉强。潘景荣偷偷给小红写了一封信,小红来到约定地点,两个人多年未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小红把张天三叫来见潘景荣,他们俩久别重逢,激动地抱头痛哭,潘景荣向他详细讲述了颜步一帮她死里逃生的经历,张天三发誓再也不分开,他把潘景荣安顿下来,就去向张泽昌辞行,想和颜步一一起面圣为潘道兴一家求情,张泽昌全力支持他。

张天三带着韦耀祖快马加鞭赶往京师,半路上遇到胡惟庸连累的群臣被流放,张天三不敢耽搁,日夜兼程去见颜步一,颜步一还特意带来一口棺材来见朱元璋,要以死谏言,朱元璋顿时恼羞成怒,一气之下让他去撞死,就在这时,朱棣来为颜步一求情,也替潘道兴鸣不平,朱元璋指责他不该存有妇人之仁,朱棣极力为潘道兴说好话,可朱元璋却不买账,朱棣求他见一见颜步一,还搬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来说服他。

朱元璋才勉强答应见颜步一,张天三跟随颜步一觐见,他不向朱元璋下跪,自我介绍是不肯向朱元璋下跪的胡老九的徒弟,朱元璋断定他也是为潘道兴求情,张天三对此供认不讳,这下激怒了朱元璋,下令把他赶出京城,如果再为胡党求情格杀勿论,张天三只好说出当年在红塔救朱元璋的旧事,朱元璋激动万分,让张天三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形,他撕开蜘蛛网把朱元璋藏进去,然后再把蜘蛛网修复好,陈友谅带兵追来,张天三三言两语把他们打发走了。

朱元璋确定张天三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对他感激不尽,还特意赐给他座位,封他为工部侍郎,张天三也知道朱元璋到景德镇找过救命恩人,他没有说这事,不想得到任何报答,现在旧事重提就是想要免死铁卷,朱元璋承诺一辈子不会给他死罪,当场赐给他一等免死铁卷,张天三要用免死铁卷为潘道兴求情,因为他是自己的岳丈,张天三详细讲述了胡大鹏威逼潘景荣嫁给他,潘景荣诈死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张天三反复印证潘道兴是被胡惟庸胁迫的,朱元璋才恍然大悟,当即下令把潘道兴一家放出天牢,让他带着全家重归故里,继续为陶瓷大业做贡献。

第26集 张天三和朱棣对禁海进行磋商 韦德盛主动请缨参加贡品选拔

潘道兴一家被释放,他们回到故乡景德镇,潘景荣和父母团聚,之后不久,张天三就和潘景荣成亲。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朱元璋死后让位给孙子朱允炆,可他年幼无知,听信谗言,朱棣被迫发动了靖南之乱,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改国号为永乐,民间传闻朱棣生性凶残,当年举起靖南旗帜由北平南下的时候,身边最信任的姚广顺跪求他不要杀了文学博士方孝孺,担心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可朱棣还是一气之下灭了方孝孺十族,共计873人,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惨案。

这一日,朱棣让浮梁知县通知张天三觐见,张天三早早来到皇宫,可朱棣却迟迟没有出来,张天三从解大人口中得知百姓和百官对朱棣怨声载道,都骂他是篡位的贼子,想重新拥立建文帝朱允炆,因为朱允炆至今下落不明,朱棣更是腹背受敌,他严格遵循洪武皇帝的遗训,因此开海禁更成了君臣矛盾的导火索,没有人敢在朱棣面前提及此事,否则朝堂就会炸锅。

潘景荣和张天三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子嗣,小红的女儿玥云认潘景荣为干娘,她们俩感情甚好。张天三耐心等待朱棣的召见,郑和奉朱棣之命给张天三送来美酒佳肴,还带来一道口谕,自今日起,官窑厂正式改名御窑厂,再建20座御窑厂,张天三仍为御窑厂总管,还赐他金绮衣一件,授五品俸禄,张天三想尽快见到皇上朱棣,郑和也做不了主,张天三只好再回礼贤馆。

张天三终日无所事事,只能独自下棋解闷,朱棣乔装改扮来到礼贤馆,主动和张天三打招呼,还要和他下棋,张天三没有见过朱棣,还以为他是过路的人,就很不耐烦,朱棣自称是当今皇帝,就好奇追问他来京师的目的,张天三不相信,可还是对他大发牢骚,历数了当今皇帝很多治国的错误做法,重点指出他不该死守洪武皇帝的遗训,应该打开金海,让景德镇成千上万的瓷器能流通海外,朱棣觉得有道理,他也觉得禁海令早就应该废除,可是不能公开,张天三才意识到眼前的就是当今皇帝朱棣,他刚忙站起来,不想继续和朱棣下棋,以免影响了皇家的面子,朱棣承认他顾及先帝的面子才没有解除海禁,不但大量的瓷器运不出去,不能进行海上贸易,就连渔民出海打渔也是违法的,朱棣觉得开海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能为了顾及先帝的面子而倒行逆施,否则会成为千古罪人,张天三向朱棣深深施礼表示感谢。

张天三做景德镇大窑头三十年,韦耀祠也对他耿耿于怀这么多年,也让儿子韦德盛骂了他三十年,韦耀祠亲眼目睹张天三如日中天,韦家日渐衰落,他不甘心,就让韦德盛去讨好张天三,为韦家争取一条活路。朱棣派所丞来御窑厂视察,他郑和张天三商谈御窑厂的事宜,张火根带着韦德盛前来求见,韦德盛对所丞毕恭毕敬,对张天三却冷嘲热讽,还口口声声要为他们分忧,要烧制为朱棣祝寿的贡品,张天三看不惯韦德盛嚣张的气焰,让张火根和韦德盛比赛,如果谁烧制的好,就选谁的瓷器。

张火根和玥云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张火根不辞辛苦每天守在窑房,玥云很心疼,每天给他送来好吃的饭菜,劝他不要沉迷于此,更不要步张天一的后尘,张火根只想在这次比赛中拔得头筹,玥云催他尽快去提亲。日本商人渡边一郎带着临川刘四乔装改扮来到景德镇,他隐瞒身份到处考察,景德镇琳琅满目的瓷器让他大开眼界,他心里暗暗发誓,要把景德镇精美的瓷器带回日本,只可惜大明朝一直在禁海。

渡边一郎和刘四来到一家瓷器店,发现这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店主认出渡边一郎是番人,答应免费送给他瓷器,可就不敢和他做生意,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韦德盛也不敢懈怠,他每天在窑房干活,想烧制一件能宣威贡品的瓷器,韦耀祠也对他寄予厚望,想借此机会重振韦家大业。

张火根向赵玉茹提出要娶玥云为妻,赵玉茹从小看着玥云长大,对她的人品了如指掌,赵玉茹答应等张火根烧出贡品,就让他们俩成亲,张火根不满意,他不想像父亲张天一一样,为了大龙盘错失婚期,这些话说到了赵玉茹的痛处,她气得暴跳如雷,狠狠教训了张火根一顿,赵玉茹一气之下把张火根赶出去。

韦耀祠认出渡边一郎身边的牙商是刘四,就悄悄把他叫到一边,给他扣上私通番国的罪名,刘四请他喝酒,两个人推杯换盏,很快就达成合作协议。韦德盛对此次比赛志在必得,坚信自己能取胜,韦耀祠想利用朝廷赏赐的旌表和日本人做生意,他就可以大赚一笔。

韦耀祠主动来找张天三赔礼道歉,对他百般奉承,张天三决定既往不咎,潘景荣还以为韦耀祠幡然悔悟,没想到韦耀祠想让张天三为韦德盛争取贡品的名额。

第27集 张天三力排众议给韦德盛第一 韦耀祠私自卖给渡边大量瓷器

转眼就到了选拔贡品的日子,张火根,韦德盛和御窑厂的窑工分别把自己烧制的瓷器不记名摆出来,张天三带领各大窑头进行公开投票,张火根的釉里红松竹梅大罐拔得头筹,第二名是韦德盛烧制的青花釉里红海水花卉纹盖罐,其余五件也都是上品,张天三决定都放在御窑厂展示,还让浮梁县饶州府给予旌表,按照惯例,窑头们对张火根和韦德盛的作品一一点评,他觉得韦德盛的盖罐更加巧夺天工,当众宣布他是第一名,韦德盛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韦耀祠。

张火根闻讯气得大发雷霆,赵玉茹劝他淡泊名利,也要体谅张天三的良苦用心,虽然他们俩的作品不相伯仲,可为了公平,再加上张火根是张天一的儿子,张天三自然会把第一名给韦德盛,张火根却不依不饶,赵玉茹苦口婆心劝慰他,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赵玉茹已经去玥云家提亲了,张火根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玥云,两个人都很开心。

刘四带着渡边一郎来找韦耀祠,韦耀祠带着韦德盛去赴约,双方洽谈了一笔大生意,韦德盛担心被朝廷发现就是死罪,韦耀祠信誓旦旦保证不会出错,而且张天三也支持开海禁的,韦耀祠还带韦德盛来一个偏僻的码头,看到有人偷偷从那里运出去瓷器。

张天三听说建文老陈和宁国公主又搬出禁海令和朱棣大闹,朱棣再次陷入四面楚歌。韦德盛连夜来找张天三,感谢他的提携之恩,向他打听交通番国的对与错,张天三不置可否,紧接着韦德盛就透露了想和番国买卖瓷器,张天三就当没有听到,让他自行处理,韦德盛顿时明白了他的默许。

郑和在街上看到抗议书,就拿来给朱棣过目,抗议书上打着先帝的祖训,坚决不许朱棣开海,朱棣不想再任由他们百步,决定大刀阔斧执行自己的决定。宁国公主听信谗言,受人怂恿,她亲自来找朱棣,朱棣拒不接见,宁国公主就拿出先帝赏赐的尚方宝剑相威逼,侍卫坚决不让她进门,宁国公主就改到去先皇被埋葬的孝陵,朱棣立刻派人前去。

韦耀祠故意把家里的残次品卖给渡边一郎,韦德盛坚决不同意,担心坏了家里的名声,韦耀祠却不以为然,韦德盛向他讲明利害关系,想堂堂正正做人,韦耀祠也只好作罢,当天夜里,父子俩悄悄来和渡边交货,渡边看都没看就让装船,韦耀祠劝他验货,渡边生成对景德镇的瓷器放心,也对景德镇的人放心, 渡边一口气买了很多瓷器,手头的钱不够回去的路费,他想少给韦耀祠一千两货款,韦耀祠坚决不干,还怀疑刘四从中克扣,渡边决定留下自己的宝刀做抵押,韦耀祠坚决不干,韦德盛想看一下宝刀,他一眼就看出那是一把绝世宝刀,当场出价1500两给渡边,韦耀祠百般阻拦,韦德盛一口咬定就出价1000两,双方达成协议。

潘景荣从韦德广口中听说韦耀祠偷偷和日本人做生意,而且对数量高达万件,张天三让她提韦德广不要外传,以免引起混乱。朱棣召集大学士们商量禁海的事宜,郑和等人都觉得打开海禁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如果一味地闭关锁国,势必会停滞不前,可以宁国公主为首的反对派却死守祖训。就在这时,太监来报告宁国公主病危的消息,朱棣赶忙过去探望。

朱棣发现宁国公主安然无恙,正陪着小狗玩耍,宁国公主对他出言不逊,恶语相向,朱棣不想听她啰嗦,就想尽快离开,宁国公主把他喊住,朱棣趁机提出要开海番国,宁国公主坚决不同意,还搬出先帝的祖训来说事,担心朱允炆随时从海上回来推翻他,宁国公主口口声声是为了他好,为了大明基业稳固,朱棣陷入两难。

第28集 张天三替韦耀祠承担罪责 郑和舌战群臣解决危机

朱棣来到朱元璋的灵牌前祭拜,埋怨他不该把禁海写进皇明祖训,更不应该选择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为帝,让他现在四面楚歌。朱棣再次召集大学士们商议打开禁海的两全之策,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韦耀祠和渡边一郎做完生意,无意中看到张天三在祭拜胡老九,县衙的捕头很快听说韦耀祠在和日本商人渡边一郎做瓷器生意,而且数量巨大,他立刻带巡捕们来到鲇鱼山码头,看到三条大船浩浩荡荡开过来,他立刻带人进行查封,还派人去通知所丞,所丞知道兹事体大,就让巡捕隐瞒此事,他立刻去找张天三商量此事。

潘景荣看到所丞来找张天三,就猜到是因为韦耀祠私卖瓷器的事,张天三当即决定去向朱棣禀明此事,恳请他下旨开海番国。韦耀祠带韦德盛来求张天三出面要回商船,把渡边放了,韦耀祠拿出500两银子打通关系,张天三觉得他们是两厢情愿做生意,让他把银子拿回去,这次是朝廷错了,张天三承认韦德盛事先告诉他了,就把这件事全担在自己身上,韦德盛不想让他受过,可张天三心意已决。

玥云担心韦家走私瓷器连累张火根,就想和他退婚,张火根根本不在乎,要和玥云共同承担一切。是否开海的问题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两派纷争愈加激烈,以宁国公主和岷王为首的朝臣在宫外长跪不起,逼朱棣明令禁海,郑和主动请缨去劝说朝臣,他们根本看不起郑和,还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郑和也不气恼,给他们讲事实摆道理,软硬兼施,连御史搬出洪武帝来说事,让他转告朱棣必须禁海,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连御史发誓要跪死在宫门外,郑和当场传皇帝口谕,让沿海百姓遵循洪武惯例,不许私自和番国来往,一经查处决不轻饶,群臣见状纷纷散去。

以胡状元为首的群臣担心朱棣向宁国公主等人屈服,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朱棣带他们来到励志亭,里面摆着景德镇送来的精美瓷器,朱棣大为感慨,郑和向大家解释刚才的口谕的意思,即使将来开海以后,百姓也不能私自和番国来往,必须经过朝廷准许,大家才恍然大悟。

张天三来找陈家文,让他去向知县举报自己唆使韦耀祠私通番国,陈家文坚决不干,也不许张天三帮韦耀祠,张天三一再强调这是在帮皇上和朝廷,还能实现他们多年来的心愿,张天三拿出胡老九临终前的遗书来威胁他,陈家文还是不肯就范。韦德盛越想越不自在,他不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张天三身上,韦耀祠却不以为然,口口声声称张天三手里有朱元璋赏赐的免死铁卷,韦德盛对父亲很失望,然后愤然离开。

潘景荣来找赵玉茹商量,想让张火根和玥云退婚,不想让张火根被韦家连累,赵玉茹坚决不同意,不想让张火根继续被火神之子的名号束缚,更不想玥云步她的后尘,赵玉茹权衡再三,决定让张火根带着玥云远走高飞,过普通人的日子。

知县把张天三叫去,埋怨他不该代人受过,张天三想以此要挟朝廷开海,知县觉得太冒险,劝他悄悄了结此事。陈家文拿着知县的公文连夜把渡边一郎救下船,他向陈家文表示感谢,也为连累张天三感到羞愧,想切腹自杀以谢罪,陈家文承诺会平平安安把他和瓷器全部安全送走,因为朝廷开禁的日子不远了,渡边对他千恩万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