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割让上党求和于秦国,但上党百姓却不愿归属秦国,百姓求到上党郡太守门前求上党郡太守与他们一同抗秦,上党郡太守表示会向韩王请旨不交出上党,但不想听闻此消息的韩王大怒,为免得罪秦国,他任命冯亭为上党郡新太守并命他将原太守处死,等秦国交割官员到来后便将上党交出。
来到上党的冯亭看到上党百姓众志成城,宁死不肯归顺秦国,他感动于百姓的忠诚却也知上党一地必然是守不住的,他与百姓提议与其明知守不住却做无畏的牺牲,不如自愿献出上党归于赵国,赵国若接收上党便必会激怒秦国,届时赵国便可联合韩魏而攻秦,以解上党之危。
这一日的赵王自噩梦中惊醒传筮史官解梦却不得其法,正在这时赵亭赶来,提出将上党十七郡献于赵国,赵豹觉得此举无疑会惹怒秦国为赵国招来祸端,但赵胜却不以为然,觉得这并非赵国强抢而来乃是上党郡百姓自愿归顺,秦国不能因此而牵怒赵国,赵王听后觉得赵胜所言有理,当下便派赵胜赶往上党着手接收事宜。
得此消息的嬴稷果然大怒,誓要夺回上党,并派王龁取代白起领兵与赵军决战,但此战却是一场苦战,秦军十几万大军在几次交战之后便已死伤过半,远在咸阳的文武大臣得知此消息后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武官们皆提议由于现在秦军死伤严重不妨以退为进先行撤兵,但张禄却认为撤兵一事必会影响秦军士气故不可为之,而嬴稷更是当堂表示不惜一切力量必须拿下上党。
秦军视死如归,反而真的攻入了上党,赵胜见状率人仓皇出逃,拿到上党的嬴稷心情甚好,这时张禄提议应趁乘追击,一举攻下长平,为以后拿下邯郸打下有利基础,而失了上党的赵国这时也意识到了秦国的野心,所以长平必须守住,廉颇建议以守为攻,以逸待劳消耗秦军以此守住长平,但赵括却觉得赵军势强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应主动出击,但朝上除了赵胜支持赵括的提议外,其余人都同意廉颇的提议,赵王一时难以抉择。
下朝之后,赵胜再次向赵王建议起用赵括领兵攻秦,但赵王觉得赵括没有领兵打仗之经验,恐难胜任,尤其此战关乎赵国生死存亡,遂决定用廉颇出战与秦军对垒,但一向主战的赵胜对于廉颇保守的做法颇有微词,他觉得以赵军如今的兵力完全可以在秦军主力未到之前给予秦军重创,而秦军的王龁也同样准备要对赵军发动突袭。
赵军派出一队士兵查看秦军营地,结果却在回营途中与秦军斥兵相遇,二军相遇不由分说拔刀相向,秦军斩杀赵军赵茄,随后的数场战争,秦军不负勇猛之名一路推进,直逼赵国丹水,但廉颇谨守以逸待劳之策,无论秦军如何挑衅就是不出城门半步,秦军对此无可奈何,只得日日在城外叫嚣,廉颇皆不予理睬。
收到消息的嬴稷召集朝臣商议对策,朝中有人提出长平之战耗时太久且久攻不下,恐其他列国对秦蠢蠢欲动,但嬴稷此人之抱负志在天下,与赵国一战乃他夙愿,自是不愿轻易撤兵,他壮志雄心必要以长平一战而灭掉赵国的威风。
同样苦恼的还有赵王,虽然长平并未被攻下,但赵国对于这场战事也并无必胜之把握,而且赵王也没有秦王嬴稷那破釜沉舟的决心,去而复返的虞卿此时建议赵王派人携重金前往其他各国收买各国权臣,好使秦国误以为赵国已经与其他各国达成合纵攻秦之势,以此使嬴稷主动撤兵,赵王同时想到让赵胜去与秦国和谈,而虞卿去出使其他各国给嬴稷造成合纵之假像。
果然,得到虞卿出使其他各国消息的嬴稷同意了赵王的和谈请求,他知道赵王一面求和谈,一面又求合纵伐秦,他虽不惧怕合纵却也不想便宜了赵王,于是打算派人出使魏国破坏赵国合纵,张禄主动请缨要出使魏国,但嬴稷却拒绝了并着他主持与赵胜的和谈一事。
自从与赵国开战之日起,白起便被嬴稷调回咸阳,白起心知这是嬴稷为他考虑,因为他的夫人赵蔓便是赵国人,嬴稷不想白起因为这件事而与夫人离了心,所以一直不让他参与到这场战事中,但眼看如今长平之战旷日持久,白起心知自己不能再回避下去,他先是向夫人赵蔓表达歉意,随后进宫向嬴稷请求挂帅出兵长平,然而嬴稷还是没有同意白起的请求,而是说要派白起出使魏国破坏赵国的合纵之约。
两方人马皆按原定计划和谈的和谈,伐谋的伐谋,张禄与赵胜虽相谈甚欢却犹如打太极般你来我往不说重点,但见到白起的魏王感觉就要糟糕得多了,对于秦国的恐惧已是深深的扎根在魏王的内心深处,如今见到秦国的战神白起,再想到他以往的战功赫赫,简直可以说是如芒在背。
对于白起的突然出现,虞卿以及楚国的黄歇都觉得他可能是为了破坏合纵而来,故此他们与魏无忌商议,由魏无忌出面陪同白起外出游玩,而他二人则进宫劝说魏王尽快定下合纵盟约,但由于白起威名所慑,魏王并不敢答应虞卿与黄歇的提议。
二人无奈而归,对于魏王对白起的惧怕无可奈何,眼看合纵之事不能成行,黄歇提议刺杀白起,虞卿想先与魏无忌商议再行决定,但黄歇却执意先做成此事再说其它,虞卿略一思虑之后便同意了黄歇的提议。
与此同时,张禄与赵胜的和谈也是毫无进展,二人皆不可退让又都责怪对方没有诚意,赵胜甚至将上党郡的原太守与现太守都请来证明上党郡是自愿归入赵国的,但张禄却将韩王的出让上党文书拿出证明上党归入秦国是实至名归,二人争执不下,张禄只得将韩王请进殿内与赵胜对质,果然韩王一出现就责怪上党郡两任太守私自转让上党乃无国无君之行为,更是不可原谅,甚至明确表态上党确为秦国所有,赵胜见状出言讽刺韩王惧怕秦国,韩王却反问赵胜当初上党被秦国围攻时赵国不曾出手相助如今却想接收上党,世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赵胜无言以对,韩王拂袖而去,气氛一时颇为尴尬。
魏无忌带着白起与蒙骜二人参观魏国的大好河山,白起突然对垣雍之地表现出兴趣,正在这时冲出一批黑衣人,欲对白起行刺杀之事,但白起与蒙骜二人武功高强,黑衣人一时也奈何不得,眼看黑衣人人多势众,白起与蒙骜渐渐落于下风,魏无忌出言呵退黑衣人,并表示宁可正面与白起较量,也不屑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取得胜利。
返回大梁的魏无忌与黄歇在魏王面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魏无忌钦佩白起战神之名,只愿与其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而黄歇却不以为然,眼看争吵还要继续下去,虞卿出场打断二人的争执,并劝说魏王尽快合纵攻秦,魏无忌也同意合纵攻秦,魏王虽有犹豫但在魏无忌的表态之下也同意了合纵之事。
经刺杀一事而匆忙离去的白起赶到宜阳见到嬴稷便将魏楚二国联合的事向嬴稷禀报,并说已想到破解之法,只是要用到垣雍之地,但白起并不知道魏无忌其实也看上了垣雍之地,不等他向韩王借来垣雍之地,魏楚两国的士兵便已经集结到垣雍城下,见此白起匆忙赶去面见魏王,并劝魏王三思而后行,若魏王执意合纵,那他便会水淹大梁,若魏王不合纵,那五年之后会将垣雍之地归还魏王,魏王闻言放弃合纵。
合纵失败而合谈也无功而返,令赵国朝堂一片愁云惨淡,加之大旱之年,赵军士兵已经连饭都吃不上了,但秦军迟迟不肯撤兵,赵王已不知该何以为继,同样秦国的士兵也一样饿着肚子吃不上饭,张禄提议不妨先行撤兵再徐徐图之,但嬴稷却坚决不许,并为此警告了张禄一翻,嬴稷之决心必要与赵国一争长短。
这时,嬴稷想到于巴蜀取粮运往汉中,更命白起开出蜀道为秦军补给,而赵国的朝堂之上,众人对于当初廉颇的以逸待劳之策已是颇为不满,赵王提出不若主动出击但廉颇以没有必胜之策不能出兵为由拒绝了赵王的提议,而赵胜于三年前便赞成出兵攻秦,如今见廉颇仍是只守不攻,二人发生激烈争执,赵胜觐言撤掉廉颇让赵括领兵出征与秦决战。
赶到巴蜀的白起与李冰见面,二人一翻商议之后,白起决定取道剑门关修栈道而出巴蜀,而远在邯郸的赵王在赵括的一翻主攻言论之下,内心已是蠢蠢欲动,但他并没有马上答应赵括的提议,而是告诉赵括若他能在朝堂之上说服满朝文武大臣,那么便可再行决定出兵与秦对决之事。
但赵王并不知道,他与赵括的一翻言论,赵括提出的主攻之策已经被他的内侍出卖给了秦国的密探,在赵国,秦国的密探早已是无孔不入,他们以重金利诱一切可以利用的赵人为自己获取有利的消息,而这一边的赵括还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大谈主攻之必要性与时效性,并将自己的用兵之道及用兵策略大谈特谈,但以赵豹为首等人听赵括一翻言论之后并不认同他的用兵之道,可赵王主攻心意已决,虽未当朝表示启用赵括,但他却十分认同赵括的提议。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白起就在这样难的一条道上领着巴蜀的汉子们带着一车车的粮食,通过狭隘的栈道一步步走出巴蜀,去往汉中,而远在他方的嬴稷也等着白起的归来,他知道与赵国这一战事关生死,事关国运,事关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与抱负,所以即使再难,他也不能退缩,而同样赵王也明白与秦一战已是迫在眉睫,而三年的长平之争已经是双方的极限,他们都想通过这一战来奠定强国基础,也都想通过这一战来鼓舞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