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和紫烟被未央留在道观的厢房中正担心小姐的去向,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大小姐要见二小姐的通报,两人顿时紧张得不知所措。
未央回到道观门口看到了长乐的马车和她身边的丫鬟,她灵机一动就想好了对策,她换上一件道士服来到厢房,看到李长乐正命人掌白芷的嘴呢,未央大喝一声“住手!”她说自己一直在大殿诚心祈福呢,是她嘱咐白芷不能告诉外人她的行踪的,转身她又斥责白芷不分轻重,大小姐怎么可能是外人呢,理应主动告诉大小姐才对呀!一番话堵得长乐无话可说,只得怏怏离开。
承德一路跟着未央查清原来未央就住在道观里,于是紧赶着回去向高阳王禀告,高阳王立马追到道观,美其名曰为大魏子民祈福。未央看到拓跋浚却根本没有好脸,承德看不下去,追上未央告诉他高阳王最近为了追查中饱私囊的贪官已经多日不眠不休,但一听说小姐在这里宁可放弃休息也要来找她,但没想到小姐就这样对待高阳王殿下,不说别的,就说殿下几次救小姐的性命,小姐也不应该这样对待殿下。
未央根据王祖母让自己背的宋人救灾的书,写下了救灾之策,未央希望这些经过实践的救灾方法能够帮到拓跋浚,但考虑到国情变化,未央决定思考过后再呈上。未央让白芷陪自己出去走走,紫烟借机说留在屋里收拾东西,待未央和白芷离开,紫烟赶紧将救灾之策抄录下来献给李长乐。
九公主独自练箭闷得慌,正好李敏德从边上经过,九公主拉着李侍卫称如果他陪自己练箭她就可以对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李敏德信以为真,没想到九公主的意思是让他当活靶子。九公主告诉李敏德自己的箭术在众皇子中可是最差的,若想保住小命,只需向她求饶就可,但倔强的李敏德就是不肯屈服,并艺高人胆大地一手握住了九公主射向自己的箭插在靶上,斥责公主不拿侍卫当人看。九公主被李敏德一番抢白反倒心中起了涟漪,于是向父皇讨要李侍卫当自己的骑射师傅,皇上早就想教这个顽皮的女儿骑射功夫,加上李敏德是尚书家的公子更是放心,于是欣然应允。
长乐将紫烟抄来的救灾之策托哥哥送上朝堂,满朝文武想不出的救灾良策居然被一个深居闺中的女子想出,皇上龙心大悦,称待灾情过后就要去长乐进行褒奖,叱云柔得知这一消息满心欢喜,称赞长乐不枉自己的悉心教导。李敏峰告诉母亲现在外面有很多文人墨客开始写诗写歌歌颂长乐的美貌与才情,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简直就把妹妹捧上了天。
未央回府听说家中出了大喜事,长乐想出了救灾之策受到了皇上的嘉奖,细问之下发现长乐呈上的是自己的办法,立即当众指责长乐抄袭,众人皆不信未央,想她一个乡下长大的粗野丫头又怎么会懂得什么救灾的方法?
未央向常茹说起自己真不在意长乐抢自己的功劳,但这个救灾之策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但自己内心总有些隐隐的不安,只怕一旦推行会产生问题,可惜他们现在根据无人信她说的话,但她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让不完善的办法殃及无辜百姓。紫烟将此事告知长乐、敏峰,二人没有放在心上。
九公主被师傅李敏德折磨得浑身酸痛不已,训练结束回到宫中九公主倒在床上,气呼呼地嘀咕总有一天要报仇雪恨。
太子妃带拓跋浚去参加长乐的庆功晚宴,拓跋浚为了见到未央同意前往。未央当面向太子妃提出救灾之策本为自己提出,而且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尚不能投入使用,李常茹也力证未央之话,长乐装出一副受了冤枉的样子,但拓跋浚却提出很想听听未央的见解,拓跋余在旁也举手赞同侄子的意见。
未央提出这救灾之策虽好,但实行环节过多,容易出现问题,赈灾之物一层层地拨下去,最后发放的权利在胥吏、里正的手里,如果他们利用灾情谋私利,虚报、谎报、瞒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太子妃愤怒地打断未央的话,斥责未央居然敢暗指大魏无人能用、吏治不严,并称牙尖嘴利、自作聪明的女人最是可恶,随便命令宫女上前掌嘴,拓跋浚上前阻止,他认为未央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之前自己在微服私访时发现很多官吏趁机中饱私囊,这正是大魏需要面对的紧急问题,如果地方吏治影响到救灾工作的话,那他们理应先监督地方吏治。
李常茹站在未央一边明显得罪了叱云柔和李长乐,她的母亲责怪女儿犯傻,不该得罪大伯母,他们一定会记仇的,常茹则对母亲说如果这次再让大伯母和长乐得逞,他们再委曲求全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况且这次的事理全在二姐这边。
怕鬼鬼就到,这边二夫人还在叮嘱女儿这些天尽量小心些,不要让大伯母抓到把柄,这边大夫人已经来到他们院里,一进门就给了二夫人一个巴掌,还命人立即拿下李常茹,未央上前据理力争,叱云柔干脆连她一起抓了,她声称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得罪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叱云柔打算依据李家家法,把常茹的长发剃光,让她出家以一世的清修弥补给李家名誉带来的损失,二夫人情急之下请来老夫人,但叱云柔显然并不把婆婆放在眼里,亲自拿起剪刀把常茹的满头青丝一缕缕绞下,未央拼了命地挣脱束缚,上前扑在常茹身上欲保护她,叱云柔缩手不及一剪刀扎进未央的后背,看着顺着剪刀滴下的鲜血,叱云柔自己也愣了,加上李尚书适时赶到阻止,叱云柔才算扔了剪刀暂时罢手。
常茹回到自己院里,侍女担心小姐,问她为了二小姐得罪了大夫人真的值得吗?常茹回想起自己勇敢替未央作证时,南安王拓跋余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自己,那是他第一次正眼瞧自己,为了这一眼就算让自己受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拓跋浚奏请皇帝暂停实施救灾五策,长乐更是对未央嫉恨不已,李敏峰却说他自有办法证明救灾五策有效,让妹妹就等着皇上封赏吧。李敏峰悄悄在叱云家势力范围推行救灾五策,结果出了乱子,叱云家怕扩大影响派兵镇压,结果引起了百姓暴动,死伤惨重,结果惊动了皇上。
李萧然命令未央想出解决办法保住李敏峰的前途,未央同意给出解决办法,但是要亲自面圣告诉皇上。李敏峰以纳紫烟为妾作饵,让紫烟打探未央的解决办法。紫烟纠缠未央说出了解决方法。未央面圣当日,李敏峰与李长乐也一同求见圣上,献出了同样的解决办法,言说此法是兄妹二人想出,被李未央偷走,并说有手中有人证和物证。拓跋余让李未央最好能够解释清楚,否则欺君可是大罪,未央不紧不慢地说解决办法直指大魏吏治,而最大的责任其实在皇上身上,她相信以皇上的胸襟不会容不下逆耳的忠言。果然皇上对未央提出的整治之法大感兴趣,拓跋浚也对侃侃而谈的未央充满欣赏。
未央提议严惩贪腐官员,并提早做好储备官员的准备,皇上听了此法欣然采纳,和未央商讨起该如何给贪腐官员定罪,李敏峰和长乐则无言以对。皇上表扬李尚书养了一个好女儿,并把选拔人才和官员续任的事交给李尚书去办。事实证明李敏峰与李长乐才是盗窃之人,皇上下令把李敏峰和、长乐、紫烟三人打入大牢,李敏峰狗急跳墙把责任都往紫烟身上推。未央也假意替兄姐求情,称叱云军一向治军严明,百姓都称是叱云军替皇上打下了天下,对叱云军敬重有加,此次揭竿而起发生暴动定有误会,还望皇上宽恕。皇上一听自己的军队居然姓了叱云,更是恼怒不堪,称今日既然要严整吏治,就先替李尚书好好管教管教儿子,随即下令将李敏峰革职查办,并赐官杖一百示众。至于李长乐既然那么喜欢抄袭别人的东西,那么就罚她抄写救灾之策一百遍。而未央则因年纪尚小不适合接受诰命,被封为安平县主,赐金银无数,七姨娘被封三品淑人。未央欣赏领命,在心中告慰真正的李未央,如今她的生母已是三品淑人,再没有人敢肆意欺辱她了。
未央告退,拓跋浚在花园拦住未央,表扬她今日的表现令自己刮目相看,并表示自己曾在郊外等候她多日,为什么她看了信却不赴约?未央疑惑何来信件?拓跋浚这才知道未央压根没有看到自己的留信,他高兴地说既然误会解开了,那就不应该再生自己的气了,但未央分明仍然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拓跋浚十分不解,未央说他们的身份存在千里之外的距离,希望拓跋浚不要再来找她。拓跋浚想不明白明明在客栈时未央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但如今为什么想跟她说句话都难?
吃了苦头的李敏峰和李长乐把一切都归咎于李未央,他们央求母亲替他们做主,叱云柔却让儿女们暂时忍耐,未央该被皇上封为安平县主风头正盛,所以他们只能等待时机,眼下切记不要和李未央正面冲突。
未央带着白芷一起去看紫烟,希望听到她的解释,紫烟问未央是不是一早就看穿自己,所以给了假的应对之策?未央承认,虽然之前从未怀疑过紫烟,但有一天她在紫烟身上闻到了药酒的气味,那种气味以前她在李敏峰身上也闻到过。如今她们虽然不再是姐妹,但未央也不想看着紫烟死,她说会向老夫人求情,让紫烟离开尚书府。
叱云柔命人将紫烟拉出去乱棍打死,紫烟说出自己已经怀有大少爷的骨肉,叱云柔压根不稀罕紫烟腹中的孩子,在老夫人和未央的说情之下,李尚书下令将紫烟带回房间看管,未经他的允许任何不得擅自处置她。
拓跋浚亲临尚书府宣读皇上册封李未央的圣旨,老夫人高兴地表扬未央是李家的好儿女。但李未央对拓跋浚依然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拓跋浚气得在回府的路上向承德报怨,看来自己的一腔真情是付错了地方。
李尚书受到叱云柔的唆使欲将皇上御赐未央的礼物都充公,老夫人批评儿子平时处理政务她很放心,但就是对后宅的夫人过于放纵,未央虽是庶出的女儿,但在她眼里看来并不比长乐逊色。母亲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令李潇然动容。
七姨娘被封为三品淑人,经李尚书恩准住进了未央的君兰院和女儿一起生活。
未央将皇上的赏赐都交给母亲保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按需分给了自己的亲人们,把一对珠花和常茹两人分执其一,寓意一对姐妹花,把玉如意送给老夫人,将宁神香送给周氏。周氏见左右无人告诉未央有人想见她,说着将她引到内室,未央居然见到了奄奄一息的紫烟。周氏说大少爷一直殴打紫烟,自己是在乱葬岗发现被扔在那边的紫烟的,看她还有一口气,又本是未央的人,所以就悄悄把她带回来了。紫烟见到未央哭着乞求小姐的原谅,直到此时她才终于明白大夫人一直容不下她腹中的孩子,大少爷对她也根本就是虚情假意,这世上只有小姐和白芷是真心对自己好,可惜明白得已经太晚了,紫烟终是含冤死在了未央的怀中。
李尚书责骂儿子一波未平又惹是生非,李敏峰不以为然,丝毫不把两条性命丧失在自己手中当一回事,反而怪父亲居然为了外人来骂他。叱云柔叮嘱儿子不要惹父亲生气,此次之事自己已经替他摆平,让他以后不可如此冲动亲自动手,李敏峰让母亲放心,说父亲就自己一个儿子,不会不管自己的,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官复原职,又重新变回那个风风光光的李家大公子。未央和敏德偷听到他们母子的对话,未央气愤地说一定会让他风风光光地身败名裂,她下决心要为紫烟报仇。
李家设宴庆祝未央获封安平县主,李长乐一人躲在房间无脸见人,叱云柔拉起女儿让她梳妆打扮,她要女儿偏要光鲜亮丽地出场。
未央独自坐在花园的凉亭中沉思,南安王出现在她身后,突然叫了一声“县主”把未央吓得差点掉落池中,拓跋余伸手去拉未央一个趔趄自己差点也冲到水池中。李敏德看到这一幕心里别扭,上前找借口带未央离开。
未央提出目前灾民流离失所,她实在没有心思安排歌舞,所以擅自作主在晚宴过后安排了祈巧莲花灯给灾民祈福。
晚宴之后众宾客来到花园将莲花灯放入池中,同时开始祈福,突然一叶竹筏从远处飘来,上面赫然躺着紫烟的尸体,李尚书下令将紫烟的尸体抬上岸,未央责问李敏峰紫烟身为大哥的妾室,怎么好好的就寻了短见呢?她问大哥敢不敢对着这些祈愿的莲花灯发誓,紫烟的死与他无关?李敏峰还想嘴硬,突然紫烟身边的一圈的莲花灯开始爆炸,吓得那些心中有鬼的人神魂不定。
拓跋浚不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明明心中有气,但见到有人欺负未央仍然想上前保护她,而且未央只需一个眼神就能消灭自己民中所有的怅惘。
李敏峰虐杀妾室一事在未央的刻意宣传下全平城人尽皆知,皇上震怒之下将李敏峰充军发配,并迁怒向自己推荐李敏峰的南安王拓跋余。
李敏峰在发配途中被君桃杀死,死前说出叱云柔才是河西王府惨剧的始作俑者。未央用大凉的习俗告慰父王和王祖母的在天之灵。
尚书府因为李敏峰的死而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叱云柔整天以泪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