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告诉杜霄,老师来钱塘就是想打消垦民的顾虑,让他们放心垦荒、放心种田,当得知刘统勋在钱塘的工作并不顺利时,杜霄不以为然道既然垦民们都不相信他,那为什么不放弃?谷山觉得杜霄带来的两千垦民简直是老天爷派来的,如今他的垦荒工作可以从他们这儿开始展开,杜霄却称这两千垦民是自己辛辛苦苦带来的,并不是谁的棋子。
正一筹莫展的刘统勋看到有如神兵天降的杜霄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不顾腿部伤势,亲自将杜霄带来的灾民安排在明灯法师的寺庙中。众人一番热议,决定让这些灾民加入垦荒的队伍。
刘统勋宣传垦荒所得土地谁垦归谁所有,一不征税,二不清丈,但任是他嘴皮子磨破也少有人信,于是他想起大扇子精通大清律例,想让她把大清律例中关于垦荒的条款默下来,以县衙的名义出告示,增加可信度。大扇子提议将前知县汪子复冒征的税额退还给百姓,那么百姓一定会相信他们不仅仅是告示写写,而是真的为百姓在办实事。
为了避免垦民挑肥拣瘦,谷山提议仿效宁古塔成立垦荒营,专人分配荒地、人力和牲口,变一家一户的垦荒变为大开荒,统一规划、统一分派、统一出工,再按照家家户户的人口男女老少出力多少,把垦出的新田分给大家。而且有了垦荒营后垦民大小事端都有人替他们出头。谷山的一番话说得刘统勋和明灯法师热血沸腾,但杜霄却笑得十分勉强。
私下里,杜霄对刘统勋说他认为垦荒之事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又承诺不清丈不征税,又将冒征之税退还百姓,似乎雷声大了点,这钱塘一旦成为众矢之的,万一这四方压力涌来,恐怕老师难以抵挡啊。况且有自己带来的两千垦民撑场面,老师回京足可邀功,又何必与百官为敌?刘统勋反应过来,杜霄是要清丈征税垦荒的田亩,杜霄不愿为了百姓冒险,刘统勋大怒,师徒大吵,关系出现裂痕。
刘统勋气得卧病在床,他让谷山千万把杜霄给留住,一定要把话跟杜霄说清楚。谷山约杜霄在酒楼商议,两人也对是否应该支持刘统勋无偿带领百姓开垦荒地发生了争执,谷山坚决支持老师,杜霄不以为然,对刘统勋出言不逊,兄弟产生了嫌隙。
杜霄颠倒黑白,鼓动他带来的两千灾民跟自己离开钱塘,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有他在就有大家的生路。正在大家犹豫不决之时,刘统勋来了。
刘统勋拖着病体前来挽留青铜县灾民,他告诉大家开垦荒地是为了立命、立家,更是为了立国,如果大家相信他,他会带着大家组建一个廉廉政政、明明白白的垦荒营,带着大家一起垦荒,自己种的粮自己吃,绝不再清丈征税。刘统勋一番言辞打动了百姓,百姓决定留在钱塘跟随刘统勋开垦荒地。杜霄愤恨之下,直奔京城,投奔铁箭飞而去。
大扇子和谷山把在古浪的所见告诉刘统勋,大扇子说这次古浪之行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粮田和水源相互依存的道理,她建议垦荒营应定下两条新规,所有开垦之地不可动江河之貌,不可毁林木之盛。刘统勋决定调整开垦方案,已经纳入开垦范围的河滩地和山林地暂停开垦,已经开垦的必须退耕。
刘统勋与众人在禅寺中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垦荒图,垦荒大业轰轰烈烈地拉开大幕。刘统勋率领众人连同当地百姓劳作,巧用荒地,自力更生,为大清开出一方苍生续命的生死粮田。期间辛勤劳苦、风餐雨露、绕山跨水、打器做架,刘统勋无一不亲力亲为,众人的激情也是高涨异常,百姓有了盼头,劳作的积极性更高,至此钱塘刮起了多年未见的和煦春风。
马旗门出任浙江巡抚,大肆敛财收受贿赂,开始紧锣密鼓计划接驾之事,他让人带话给宋五楼,称非常时期当敛则敛,不许节外生枝惹麻烦,像行刺刘统勋、谷山、大扇子之事得先缓一缓,并通知各州县到巡抚衙门来开会,一起安排接驾事宜。
杜霄一到京城,铁箭飞就闻风而至,他知道杜霄此行就是为了举报马旗门而来,铁箭飞劝他不要意气行事,杜霄犹豫不决。事实上,铁箭飞早巳设计好营救即将因告状被捕的杜霄,想通过这次机会彻底让杜霄留京,为自己所利用。
杜霄深知告倒马旗门,为朝廷立功是他唯一能升迁的机会,他决定不放弃,登刑部大门告状,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视。不出铁箭飞所料,杜霄被擒,铁箭飞迅速营救,并告诉杜霄告状七分险,更何况这次他想告的又是皇上破格擢升的二品大臣,他送杜霄一句话:脖子再硬,硬不过银子,有银子才能真正有帽子。
乾隆到巡钱塘,马旗门告诫所有接驾官员,若谁给他出丑,他就给谁出丧。谷山匆忙准备接驾,可官袍太破,怕被定不敬之罪,情急之下大扇子和小放生只能去棺材铺做了一身“画袍”。
为怕刘统勋也来见驾,马旗门下令钱塘所有城门关闭,任何人不得出入。
宋五楼眼尖,看出谷山官袍的补子上画的是凤凰。乾隆到达钱塘,提出上岸见过接驾官商后,打算去守护粮田的海塘看看,马旗门无奈接旨。
钱塘突然天降甘霖,乾隆心生喜悦,但大扇子和小放生却忧心极了,画了凤凰已经是犯了大忌,现在又下雨了,官袍也该化了。果然见驾时谷山身上的官袍已经被雨淋得烂透,乾隆心生不满,质问谷山为何不用俸禄购置新官袍?
谷山称自己想做个清官,十年的俸禄才够买这一身官袍,他把前任知县留下的破官袍穿在身上没有丝毫觉得对不起“知县”这个官名,更没有觉得穿上这身破官袍就做不了一个好官了。至于在破官袍上画上飞禽走兽是因为他还想在知县这个位子上坐下去,为钱塘的百姓做几件实事,他不能因为一身破官袍犯下“大不敬”之罪而送命。谷山正在努力解释之际,外面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原来是大扇子和小放生争先恐后地来请罪,皇上在刘统勋嘴里不止一次听说过这两人的大名,简直是如雷贯耳,他不但没有怪罪谷山,反而认为他是个好官,甚至把自己的披风脱下披在了谷山身上。谷山告诉乾隆在城外荒滩上还有一位好官,那就是刘统勋。
在讷亲眼中杜霄一心只往上爬,简直就是一个官迷,但铁箭飞认为杜霄这个官迷可以为他们所用,不如就给他一个顶戴花翎玩玩。
马旗门和谷山带着铁弓南查验九十万两水利银,看着眼前白花花的银子想到就是这批水利银差点断送了梁诗正的命,铁弓南不觉心有余悸,他命马旗门尽快开修海塘,让银子用得其所。
谷山私下向铁弓南进言,他称钱塘之祸不在田而在窑,铁弓南会意,邀谷山同去会会宋五楼。一见面宋五楼就向铁弓南诉苦,称有人诽谤于他,请亲家一定要为他伸张正义。谷山听两人席间不停地认亲攀高,一怒之下离席而去。
乾隆听闻刘统勋在钱塘,悄悄去垦荒营看望,恰巧看到刘统勋在给百姓推心置腹地聊着心里话,甚为欣慰。乾隆将刘统勋召到船上,二人相谈垦荒大计,看着刘统勋疲惫憔悴的样子皇上甚是心疼。铁弓南在侧看着君臣两人相谈甚欢,他知道离刘统勋重回朝堂主持朝政的日子不远了。
铁箭飞向杜霄传达了讷亲的意思,让杜霄放弃死告马旗门,并应允提拔杜霄。杜霄为功名所诱惑,将手中掌握的马旗门欺瞒皇上的证据烧毁,决定向讷亲效忠。
杜霄敛财的第一步就找到了冯三鞭,以当时在狱中亲眼见到冯三鞭杀死江西巡抚安寿国为要胁,向他索要五千两封口费。
乾隆训示马旗门,不允许在他管辖的境内再出现毁田建窑的恶劣现象。以为有铁弓南撑腰的宋五楼带着宋家御窑烧制的金砖来给乾隆请安,不料之前跟他推杯换盏的亲家铁弓南站出来指责宋五楼毁田建窑,致使百姓遭殃。乾隆下旨,命江南各地拆窑还田,有不遵毁田者,乃大清罪人,重罪处罚。
铁箭飞差人给杜霄送来一幅画,让他次日将画带到青云当铺。
杜霄带着画来到青云当铺,掌柜展开打量了一番这张“采珠图”告诉杜霄这是赝品,半两银子也当不了,杜霄提出死当,就当半两银子,并递上自己的名帖。
刘统勋带着乾隆一行参观自己率人开垦的大片荒田,看着眼着的景象,听着刘统勋的描述,乾隆和铁弓南等人对大清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只要在大清国尽快形成这种开荒垦田造田之势,用不了几年造出粮田万顷,到那时粮仓满盈、百姓富足都是指日可待之事。乾隆称刘统勋这回来钱塘开办垦荒营是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刘统勋谦称这不是他一人之功,还有唐思训、谷山和为垦荒营带来青铜县两千多灾民的杜霄的功劳,听到杜霄的名字乾隆想起了在青铜县所见所闻,他觉得杜霄是个好官,待他再历练一段时间自己要好好提拔重用。
在铁箭飞的斡旋之下,杜霄升任户部郎中,领衔五品,铁箭飞在寸土堂设宴为他庆祝,并请来了潘八指等人提点杜霄,杜霄自视甚高,对眼前的官僚们不屑一顾。铁箭飞提醒杜霄,他知道杜霄眼睛盯着二品侍郎的位子,也知道论才干、论手段,马旗门都不是他杜霄的对手,但请他记住脚踩在哪个台阶头上就戴哪个品级的帽子,在杜霄脚下的台阶可是还是好几级,得慢慢地爬。
乾隆和刘统勋谈心,他明白皇庄之弊,但皇庄乃国中之国,若真废了皇庄会牵扯多少皇公贵胄的利益,谈何容易啊!不过他也不会坐视不管,已经调派傅恒率人密查皇庄,若刘统勋所言不虚,他一定会将皇庄连锅端掉。
听说杜霄被派去北新仓查粮,同僚提醒他北新仓乃京城八大皇家粮仓里最大的一座,仓大耗子也大,只要杜大人去那能闭一只眼,就踩不到耗子尾巴了。杜霄来到北新仓发现这里根本就是一座空仓,守仓官吏称之前借粮给了南新仓,杜霄欲往南新仓查看,官吏见瞒不下去只得承认将粮食倒腾去了民仓,托粮商卖个好价钱,等来年春粮上来,这批粮仍能还仓。杜霄欲去刑部报案,登上马车却发现车内堆满了白银,在银子面前杜霄选择了隐而不报。
乾隆回京前一晚与刘统勋在船舷一番长谈,“万民垦荒,举国增田”之措让乾隆意气风发,照此发展他梦寐以求的汉唐之盛治实现在即,心中底气倍增。
乾隆回朝告诉皇后与众臣南巡之见,颁下垦荒令,他希望全国各地都能像钱塘一样垦荒种田,以农事为雅事,何愁饥荒不除。张廷玉与铁弓南深知此事不易,不免为刘统勋担忧。
杜霄来到候朝房求见铁弓南,苦等数时辰后只等来主事传话,让他戴着五品大帽子回户部点卯,以后好好当差。
钱塘垦荒营初见成效,种下的稻子长势喜人,眼看再过三五天稻子就可以开割了,不料蝗灾来袭,钱塘境内几乎绝收,村民们纷纷贱价变卖粮田,以求外出谋生,垦荒营赈粮紧缺,人心惶惶。
潘八指和讷亲提起刘统勋在钱塘开荒一事,他说这事大得皇上欢心,倘若皇上要是再下旨让刘统勋回朝,这天下恐怕又要大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