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革军委指示方志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皖浙边挺进,开辟新的苏区。时任红20师参谋长的赵天明奉命去红军第五分校将最后一批学员送到19师。担任省委书记的易徵禾在红五分校初遇赵天明,赵天明对易徴禾的悲观主张很是反感,他坚决听从方主席的指示带走了学员,由此易徴禾心怀芥蒂。
苏梅几次申请前往北上抗日一线,最终还是赵天明的推荐起了作用,可却被易徵禾留下来当机要秘书,他给苏梅讲解了一番他的理论后,让苏梅以一个老同志的身份把自己所讲的这些话透露给赵天明。赵天明听到苏梅这番言论后,立刻猜出她是给易徵禾来做说客的,把她指责一番,苏梅误解了赵天明,委屈得哭了。
赵天明得到领地雷的任务却找不到人,一打听,竟然是易徴禾强留战士们听他做思想工作,讲解形势。赵天明与易徵禾沟通未果,他一气之下命令警卫连立刻解散去执行领地雷的任务。
此举让易徴禾感到颜面扫地,他又从苏梅的抱怨中找到了撤换赵天明的借口,随后他找到方志敏,以自己的名义提交了报告要求撤换赵天明,没想到却遭到了方志敏的拒绝,二人也因此产生了隔阂。心有不甘的易徴禾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央军区项英呈报撤换赵天明的决议案稿。方志敏找到赵天明了解情况,赵天明知道一定是易徵禾恶人先告状,他散步消极言论,与自己争吵在先,还拿着不是当理讲,方志敏指责他过于冲动,应该顾及到易徵禾的感受,毕竟他是一级领导。易徵禾让苏梅给中央军区发送紧急电报,苏梅开始为赵天明的处境担忧起来,她看到电报上的措词有好几句是自己一气之下所发的牢骚话,便找到自己的好姐妹让她们帮自己出主意。随后苏梅又找到赵天明,感谢他帮自己推荐去北上宣传队,还劝他以后不要跟领导对着干,但倔强的赵天明却认为,那要看领导值不值得尊重。因为兵员缺乏,赵天明想起了感化院里关着的人员,但几位领导却没有表态,而易徵禾听说以后嘲笑他,都快自身难保了,还想着感化院那群人。
项英同志回复了电报,让他们拿出意见和建议,方志敏建议召开会议来做出决定,在会议上,大家对撤换赵天明同志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他是一个称职的干部,与易徴禾争吵也是因为他散步消极言论在先,易徵禾不服,把他的那一套保存红军力量,不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的说辞搬了出来,却受到了大家的严厉批评,特别是他消极的思想让大家气愤,方志敏指出现阶段顾全大局是最重要的,眼下北上抗日就是大局,他要求易徵禾必须做出检讨,但易徵禾并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对中央电令和方志敏等同志怀恨在心。
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带领下出发了,赵天明亲自当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士气高涨打败了敌军,成功击破了国民党二十一旅防线,远征军由此打开了道路,蒋介石推测赵天明的部队是为了掩护瑞金主力西征,于是下令消灭赣东北红军。
易徴禾计划叛变,在出逃之前,他拿走了重要文件,以叫苏梅出发去前线为由,打算骗过旁人。苏梅拆穿了易徴禾的心思,从易徴禾手里逃了出来,易徴禾只好逃走,投靠敌军。赣东北苏区在易徴禾逃走后沦陷,方志敏的爱人缪敏与苏梅失散。
红十九师和二十师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转战,终于会师了。蒋介石接到了消息,坐立不安,情急之下命令浙江的保安处处长俞济时为皖南追剿总指挥。蒋介石计划在一个月内消失方志敏的部队,王耀武补充一旅,向已经叛变的易徴禾打探敌情,把方志敏的部队情况弄得一清二楚。
共产党战士处于劣势,情报被国民党掌握,国民党一旅与共产党战士在谭家桥展开了激烈战斗。方志敏等人认为应该派出三个师的全部兵力,利用人海战术打垮敌人。刘畴西身为军团长却自私自利,只想着减少自己的部队损失,舍不得调动三个师的部力与敌军交战。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刘畴西不肯轻易调动三个师的兵力。赵天明接到刘畴西下达的撤退命令,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遵守军命。
一个月不到,原本一万多士兵只剩下三千多人了,赵天明心痛万分,忍无可忍面见刘畴西,指责刘畴西作战信心不强,导致本该处于优势的部队陷入劣势。刘畴西以军团长自居,不把赵天明的指责放在心上,粟裕及时赶了过来,安慰赵天明,他提醒赵天明身为军人,只能服从指挥。
方志敏的部队被敌军重重包围,由于己方部队陷入到了困境中,方志敏不敢冒然与敌军开战,无奈之下带领部队撤回到了赣东北。易徴禾对方志敏的性格一清二楚,他以方志敏的习性为推断依据,推测红军下一部行动方向。蒋介石急于消灭红军,下令部队继续追剿国军。
方志敏与粟裕带领先头部队开始突围,两人带领战士们一番冲杀,终于从敌人的包围圈中冲了出来。获得自由的方志敏立即写信给刘畴西,希望刘畴西立即带领大部队赶来接应。刘畴西收到信后却没有立即带兵出发,而是迟疑不决。
方志敏许久等不来刘畴西的部队,心急如焚决定让战士们先走,他自己留下来等待刘畴西的大部队。粟裕担心方志敏留下来有危险,由于方志敏不听劝告,粟裕无奈之下只好听从军令,带领部队先走一步了。
方志敏送走了粟裕和战士们,带领余下的小股兵力回到了大源,等待刘畴西的大部队到来。王耀武决定向陈家湾增兵,他计划一举消灭方志敏带领的红十军团。
方志敏带领小股人马回到了大源,大部队依然停在原地,时间就是生命,方志敏命令全军突围。留守在陈家湾的部队因为寡不敌众,最终败给了敌军,最后一个战士用尽力量放射出了阵地失守的信号弹。方志敏与粟裕看到了信号弹,心立即沉了下来,突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方志敏无奈之下带领部队从西南绕行。
大部队因为人生地不熟,在山中绕行突围迷了路,走来走去始终找不到出山的方向。山里的天气极度寒冷,还下起了雪,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形势对我军越来越不利了,方志敏派赵天明去村子里面寻找向导,给战士们打气,鼓励战士们遇到困难不能消极,而是应该积极面对。要相信共产党是一支钢铁军团,不害怕任何困难,坚决不向敌军低头。赵天明进入一个村子问路,遇到了一个采药的老人,向采药老人打探出路。采药老人乐于帮助共产党,向赵天明指引了出路,赵天明一行人在采药老人的指引下及时追上了大部队。
金竹坑突围战争失败,敌我力量悬殊,刘畴西在战斗过程中负了重伤,他是全军之首,他一负伤,导致全军士气动摇。负伤后的刘畴西开始反省自己的错误指挥,加上自己重伤在身成了累赘,刘畴西没了活下去的动力,没脸面对全军上下,决定一死了之,不拖全军的后腿。刘畴西提出死在赵天明的枪口下,赵天明虽然对刘畴西的错误指挥不满,但他不肯帮助刘畴西自杀。
赵天明的部队代替了刘畴西的部队,与人数众多的敌军展开了战斗,战士们在赵天明的带领下勇猛作战,双方展开了肉博战,赵天明的部队拖住了敌军,用生命掩护大部队撤退。战争从白天打到晚上,红军死伤众多,山涧被鲜血染红,赵天明也负了伤,他在死人堆里面寻找幸存的战友。
粟裕带领部队北上,成功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围出去了,逃出敌人的包围圈后,粟裕的部队还在路上救了一支被敌人追击的己方队伍。其中一个获救的队员正是苏梅。之前苏梅与大部队失联,如今遇到了粟裕等人,顿时惊喜交加。众人打败了敌军后,苏梅向粟裕透露易徴禾叛变的经过。
贾裕兵分两支,一支队伍观察国民党的追击动向,一支队伍接应方志敏的大部队。几天后,几支队伍先后回来,没有一支队伍有收获。粟裕 为了保存实力,只得狠心下达了命令,让刘英带领部队和伤员先撤退,他亲自带领一支小队伍原路返回,寻找大部队。
方志敏为了坚持战斗,整编了五百人马,成立了一个新团。赵天明成了新团的团长。1935年1月,赵天明带领红十军团向怀玉山分水关冲杀过去。王耀武本来以为红军的有生力量被消灭掉了,他没有料到方志敏等人宁死不屈,斗志昂扬。
赵天明在玉琊峰讲起了自己曾经的苦难,他从小就受尽欺压,长大后到镇上做工,还受到木匠师傅的毒打,北伐时期叶挺部队到镇上宣讲革命后,木匠师傅再也不敢打他了,那里他才知道还是革命好,能让穷苦百姓不再受压迫。郑绿花过来告诉赵天明,又有三名同志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了。
方志敏醒来后发现警卫员小魏不见了,他心生警觉,拄着拐杖离开了山洞,此小魏被国民党士兵抓获,用他的姐姐威逼他说出方志敏的下落,并允以利诱,小魏出卖了方志敏的下落,而有伤在身的方志敏杀掉了几个国民党兵后被俘。国民党兵抬着他来到童坊镇,百姓们聚集在一起高呼给他换轿,让方志敏感动不已,国民党军官只好同意。
此时,玉琊峰上突然爆发了激烈的枪炮之声,王耀武把易徵禾叫了过来,把他一顿臭骂,他曾说过红军的有生力量已经消失殆尽,为什么还会有人顽强抵抗,易徵禾无言以对。王耀武最后下令放火烧山,战斗中赵天明、方远贵、郑绿花等同志各尽忠勇,抱定必死的决心,面对敌人的放火烧山,高唱着国际歌,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与敌浴血奋战,直到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敌人死伤无数。最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战士牺牲,没有子弹的战士们相互搀扶着跳下悬崖,方远贵和郑绿花庄严地举行了战地婚礼,然后携手跳下了山崖。
粟裕从一个逃出来的伤员口中得知赵天明等人的消息,苏梅悲伤不已,哭诉自己曾经误会了赵天明,还来不及向他道歉,粟裕安慰着她,说干革命就得有人牺牲,革命同志之间的误会无需解释,他带领大家为玉琊峰牺牲的红军战士敬礼送行。
赵天明负伤昏迷后不幸被俘,醒来之后,他起初不肯吃饭,后来见国民党一时不想让自己***,便决定攒点力气跟他们好好斗一斗。听说这个共产党大官要吃饭,营长非常高兴,让手下依照他的要求去做,好饭好菜伺候着。狗蛋受其他老兵欺负,捞不到饭吃,饿急了之后偷吃了营长周升的鸡腿而被毒打,赵天明终于忍不住而上前阻止,营长拿他也没有办法,救下了狗蛋后,赵天明让人拿来盐巴细心地给狗蛋清理伤口,令赵天明没有想到的是,他对狗蛋的一系列举动,意外地感动了周顺、王彬这两个看守他的士兵,他们对比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官的,谁与士兵更亲,高下立判,二人主动给赵天明打来开水,并跟他说起心里话。
苏梅主动向粟裕申请承担起寻找省委的任务,她机智地躲过国民党士兵的盘查,与地下党接上了头并找到了省委,给粟裕传递了重要信息,粟裕称她这次是立了大功。
从与两个看守士兵的言谈中,赵天明领悟到敌军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撮捏不拢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