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然,本名王莉萱,小说作者,编剧
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出版10部长篇小说,拥有一批女性读者群体。其中《我在香榭丽舍等你》《听说爱情曾来过》影视版权已出售;《凤凰珏:婢色千娇》由万合天宜策划出版,2017年上市。
我从作者到编剧走过一些弯路,有失败的经验,也有成功的经验,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火影忍者剧情介绍
我原来是小说作者,出版了十部小说之后才开始做编剧。刚做第一部戏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怀疑过自己能否做编剧,后来一位老师和我说了很多如何从作者的思维转换到编剧思维,同时我又遇到了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位搭档,才慢慢转变了思维,现在做编剧还算比较顺利。
我如何写第一个剧本
我在写第一个剧本的时候,我的想法是非常的想当然,做剧本的分场和情节设置的时候完全是按照小说的写法,写完第一个版本的第一集就受到了制片方的批评,因为我的剧本有大量小说的描述性语言是在描述场景和人物状态。我后来在脑海里面过了一下,虽然是按照分集写的,但是表达的干货内容比较少,我认为剧本的字数大部分都用在了我认为很有用的描述上,但这些描述在剧本里面是不需要的。比如人物需要浪漫的气氛,我只需要在括号中写上气氛浪漫温馨,导演就会按照这场戏的要求去设置这个场景,这是我受到的第一次冲击。
之后我在改第二稿的时候,大家提出我的语言要通俗一些,就是要说人话。现在需要的不是向书本学习,是向生活学习。就是生活中这样说话,剧中就要这样说话。不要体现你很有文化,或者是这个人物很有内涵,这样就让这个人物说的话脱离现实。
当我在修改第三个版本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剧中有一个人物,我觉得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人,也绝对不会有人做出这种事。但剧本不是现实,剧本的意义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的语言要向生活学习,但是你的创作一定不能过于现实。
我改完的第四个版本,才基本上算是一个剧本的雏形,它不算一个优秀的剧本,我还在很多方面需要学习。我当时在想我是不是不适合当编剧,因为那时我毕竟已经出版过十本小说,这使人有很大的挫败感。我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要融入到剧本当中,它才是一个我想要的东西,然后我才能拿出去让大家看,才能拍出来给观众看,我一直绕在这个思维里无法自拔。然后一个老师对我讲,写小说是一个相对高度自由的职业,但是写剧本是没有的,这是作家与编剧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我现在是一个网络小说的作者,只有扭转自己这种思维,才能做一个好的编剧。
我如何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
作者改编自己的书是最困难的。我做了编剧以后,改编剧本的时候我都会问作者会不会参与编剧。如果作者参与编剧,我需要先跟作者沟通,如果沟通不了我可能不会接这份工作,因为我曾经是一个作者,改编过自己的作品。我知道作者是有很多情怀无法抛弃的。很多作者不懂编剧,也不懂怎样制作电视剧,他只知道这个情节我设置的非常巧妙,它能表达我的感情,但是它可能不适合放在剧里。但作者不同意去掉,这个情况就跟作者很难协商。
我有一部小说,《我在香榭丽舍等你》被一家影视公司买下之后,需要我来参与编剧,我才又开始编剧的工作。我讲下改编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固执己见。在书里面有一段故事,讲的继子对他的继母有一些不明的情愫。因为涉及未成年人,这样的影视剧是过不了审核的。我当时很理解它过不了审核,可是我认为可以不把它说的很明白,或者是处理的更偏亲情也可以。
《我在香榭丽舍等你》这本书最终没有改编成功。但是在改编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大问题就是人物关系过于简单,只是几个主角、配角来回的纠葛,周边的人物全部都很平淡。其实这是很多小说中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一个20万字的都市小说,它的容量有限,作为小说作者肯定是主要塑造主角和主要配角,但是将它改编成一个30或者是40集的电视剧,就需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勾连更加紧密,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有时你甚至要添加一些人物和人物背景来丰富故事。在那个时候,我很反对,我觉得如果加了女主角的母亲或者婆婆,新加入的角色虽然会增加女主角的压力,增加主导压力,然后让生活各方面的压迫到底,最后推着剧情往前走。我认为它就变成了家庭伦理剧,就不是一个都市职场的情感剧。最后他们尊重了我的意见,改完的版本给到平台那边之后得到的反馈就是过于简单,并且去掉了一部分内容,因为我这里面有上面说过的禁忌的内容,电视台不能放,去掉了这条线之后就更加简单,人物的命运压力不够,这跟之前给我的指导意见相吻合,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肯定是我错了,因为我不懂编剧,而且我的一些对于自己情怀的坚持可能并不是观众和平台需求的。
这就印证了写剧本是没有高度自由的,即使你改编的是自己的书,也要符合观众的需求,平台的需求,并不是你个人情怀的自由,后来就按照他们的要求加了一个人物,我越写越觉得有了这个人物的推动的确增加了戏剧性,压力性也就更大了,所以我当时就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歉疚。
后来我再继续做编剧的时候就一直在学习,一个非常有名的剧本医生跟我讲过,压力与情感其实是支撑一个剧本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压力不够,情感不足,这个戏再有情怀也是不被观众接受的。
创作过程中你也需要一个好搭档
我有一位搭档,他经常纠正我写剧本的习惯,他是一个剧库,看过非常多的剧。他建议我一定要多看剧,多看美剧学习节奏,多看韩剧学习情感。我们在一起商讨的时候,他经常会跟我说一句话,写小说的时候,情节可以顺着写下来,加一些心理描写,你的读者就会觉得很精彩。但是你放在剧本上,观众是没有起伏点的。剧本是讲究剧情的大起大落。剧本的节奏一定要快,观众需要的剧本也是快节奏的。缺乏耐心的观众是需要呵护的,重点是要跟上观众的快速思维,编剧的思维也要加快。
比如像追述人物的前十年,是非常消磨观众耐心的,这种写法一定要避免。如果遇到了需要交代人物前史的情况下,需要分不同的记忆,你在记忆里面用不同的简短的闪回让观众自己去串联,当然不能乱。具体的技巧建议系统的去学习。然后剧本的开场非常的重要,像网络剧15分钟就要立起一个主人公,如果超过15分钟主人公没有陷入第一次危机,那么观众可能会关掉。如果一个电视剧超过了两集,主人公还没有陷入非常大的一次危机之中,这个剧很大可能会被废弃,没有剧情高潮的迭起,在现今社会都不能成为一个被观众所需要的故事。
我的搭档总结过三句话,现在的电视剧也要一起朝着电影去发展,核心是节奏快,人物表现强化,戏剧点冲突提高强度,我要时刻记住这三个点,才能写出现在观众愿意看下去的一个剧本。
总之,无论自己有多少情怀,有多少文笔,有多少的内容需要展现,你都是要记住,现在剧作基本上算是一门生意,你只有让大家接受了你的生意,才能真正的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好剧本。
云莱坞:如何判断一部小说可以影视化?这部小说需要具备什么因素?
忧然: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每个公司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任何一个作品甚至一个歌名,只要它很有亮点,它都很有可能被影视化。
我知道很多作品,可能只是一句话的灵感,他就写出了一个故事。前段时间有一个导演让我的朋友帮忙看一个电影的剧本,那个电影剧本只是因为那个导演看了两张照片,然后就把它发散思维发展成了一个剧本,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
小说作品只是为我们提供了题材方向的可能性,影视是要由制片人、编剧、包括导演融合很多的观众需求进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做出的东西,所以任何作品我认为都是可以改编的,现在很多包括大的IP,其实都已经在原作上改的面目全非了,因为可能按照小说是不能拍的,但这个小说有一个创意点,却能牢牢地抓住观众,那就够了,其他影视化的东西由专门做影视的人来改编就可以了。
云莱坞:写小说的时候在人物塑造上可以借助心理描写,但是写剧本的时候不能借助这个办法,人物的塑造会不会因此削弱?有没有什么办法弥补加强?
忧然:其实镜头语言也是可以讲述心理的。镜头语言的定义就是导演的一些拍摄手法,比如气氛的烘托,都是可以反映出人物心理的。如果编剧来写动作表情,是完全可以表示出心理活动的,所以这方面我认为并不会削弱人物的塑造,有的时候可能气氛的烘托上会比你的文字更加直观,反而会更加的强化。
云莱坞:编剧要写一个故事,往往是有话要说,有自我表达的欲望。而这种情怀有时候是小众的,甚至是自恋的。体现在具体的写法上,如何取舍,才能要表达恰到好处。
忧然:写剧本没有高度自由,写小说是有相对自由的。情怀可以有,但是一定要找到如何融入到整个剧的一个支点,你才能融入自己的情怀。如果你找不到这个支点,那么我是不建议把过多的个人情怀放在一部剧里的,除非这部剧就是来做你的情怀。
因为文艺片大部分有点像小说,是进行人物描述的内容比较多,但是现在观众比较喜欢的影视剧,还是故事情节吸引人才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欢乐颂》剧照
云莱坞:在小说或剧本创作中,对于复杂的故事情节,几个线索的开展,都是怎样来完成写作的?
忧然:比如像欢乐颂那种有很多主人公的,而且故事情节相对复杂的这种情况,有个老师讲过这个叫做复合主人公,所有的压力、行动线,都在他们四个人身上,然后来推动需求,最后变成了命运共同体,那么这个剧本就是OK的。复合主人公会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们五个人就是一个主人公,所有的故事就要围着它们四个人展开那么它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剧本。
比如说欢乐颂,第一集其实是分开叙事的,但是直到第二集电梯惊魂的时候,他们几个人的手拉在一起,这就完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仪式,那么也就告诉观众他们现在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们四个都是主角,那么我的故事只要围绕着这四个人一起展开,把他们五个人全部的命运勾连起来,那么我的故事就是OK的。
云莱坞:写剧本的人物与动作,是不是都在现实生活中选取同样的人做模型,如果是科幻电影呢?如何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模型人物?
忧然:在剧本的创作中,写剧本的人物与动作并不是说一定要选取现实生活中一样人做模型,要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可以参考的话当然最好,但是如果没有人可以参考的话,那么就是靠编剧和作者的想象力。为什么我说其实之前有个老师跟我说为什么现在希望很多小说的作者来参与到编剧当中,其实就是看中了小说作者想象力更加丰富,他们可能会让这个人物更加的与众不同。其实创造出的剧情也好,人物也好,现在来讲的话越是生活中少见,越能得到大家认可的。
但是比如说像科幻剧这种就没有人物原型,那么你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小说作者的优势其实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云莱坞:小说作者或者编剧,在创作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人物不同命运,普遍采用哪些方法?
忧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关于时代变迁和展现人物不同命运,它的写作方法,我认为是可以借鉴的,它在前半集可能都是现在的生活,然后当这几个人的生活状态都在高潮阶段、冲突矛盾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剧情会让他们平静下来,并且会让这几个命运共同体呈现在一个场景中的时候,然后转换到同一个场景的十年前,只是他们的衣着打扮,人物状态不一样了,但是他们其实可能在做着共同的事情,然后再开始讲述十年前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变成这样?这个剧本的写作手法我认为算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手法,是可以借鉴的,然后几乎每一集都是这样来展现的,也就是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故事平行进行来告诉你很多十年后的故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答案都在十年前,我认为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END.
娱乐圈中被包养的女星数不胜数,包养男人的女星也数不胜数,但是很多女星被包养后还死 ...
讲到女性做爱至高潮算得上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因为男女之间的区别,男性在高潮时伴有 ...
近日,一美国19岁女孩在图书馆里面不管不顾公众场所,公然自慰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
昨天,院长写了一篇关于电影《大只佬》的原版解析。这部当年囊括23届金像奖多个奖项的 ...
据韩国媒体日刊体育报道,《RunningMan》改版,金钟国被裁,宋智孝也被节目组抛弃。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