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中国创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个世纪伟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做出了一个决策:创建自己核工业的战略决策。一批批充满朝气的海外学子和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冲破西方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他们一片赤诚,夜以继日,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理念倾述给国家,倾注在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主人公林俊德的故事由这展开。
林俊德收到了浙江大学机械系的录取通知书,但因为顾及到家里还有弟妹们需要照顾,林俊德决定外出务工放弃上学。陈开远教授来到浙江大学挑选人才,但系上的林俊德一直未来报到,陈开远表示坚持等他。勘探队经过千辛万苦选定罗布泊为核试验靶场,并把生活区起名为马兰村。林母坚持要儿子去上学,因为这也是林家祖辈们的愿望,村民们送来了钱粮支持林俊德上学,林俊德起程赶赴浙江。
1959年,苏联单方撕毁了为我国提供原子核技术的协议,撤走了全部的一千三百九十名专家,废除了200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刚刚起步的新中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机器停运,工厂停工,西方国家的遏制封锁,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的虐袭,新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建设,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而此时学习优异的林俊德即将毕业于浙江大学,陈德开教授在浙大招待所向林俊德、刘振国宣布了入伍的消息。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林俊德和刘振国的部队训练结束;林俊德和刘振国被分配为一组去哈军工学习,在这里他们唏嘘为中国的科技建设和国防建设继续努力;林俊德也遇到了难题,从原本5年的机械专业转为此前一无所知,并且需要2年学完的核爆炸力学专业,并非是件易事,他们奋斗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1962年,党中央做出决定,核试验工程正式上马,第一颗原子弹即将横空出世;1963年初,由于核试验各学科领域紧缺人才,作为核试验研究储备力量的林俊德和他的同学们,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奉命提前毕业,投入了新中国核试验的科研大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