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支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携带各式武器装备静悄悄地埋伏在沈阳奉天北大营附近,此时的奉天和它的守军全都沉浸在睡梦之中,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22点20分,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就此揭开了,关东军炮击了东北军驻点,炸得守军惊慌失措,一阵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冲入城中烧杀抢掠,城内军民死伤无数,极为重要的军工厂和军用物资落入敌手。
在北平的张学良此时正在听戏,手下惊慌失措地向张学良报告奉天被日军袭击,他手中的茶杯跟他的心一样摔得粉碎,他匆匆忙忙赶回官邸。
蒋介石随后也收到了奉天被袭击的消息,他却执意把重心放在剿灭共产党红军身上。奉天城中进行着微不足道的抵抗,蒋介石却传令于张学良不予抵抗。东北军部分守军抗令,对日军实施反击,团长王铁汉身负重伤。
板垣征四郎向石原莞尔汇报计划成功,石原莞尔建议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全力进攻,本庄繁决定大力增援关东军。
不久,沈阳街头就被挂上了日本军旗,中共党员苏娅拍下了日军的种种暴行,才结婚一天的李天白和妻子苏娅依依惜别。
民国代表向国联理事会提出对日本的抗议,请求国联伸张公道,日本代表矢口否认侵略行为,企图阻挠国联介入。
日军在众多中国城市实施扩张,进攻势头极其猛烈,本就不胜抵抗的东北军又在上峰的不抵抗命令下伤亡惨重,最后投降。
共产党开会会场上,众多领导人一致决议表明共产党立场,动员一切力量抗日。随后苏娅向周恩来等人展示了日军在东北的暴行罪证。
西方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忧心忡忡的张学良请来顾问端纳向他打听西方态度,而得到的只是等待,等待国联的裁决。
为了制造虚假舆论混淆国联视线,面对记者团的质疑,日军又伪造了中国军人先开枪的假象。背后,驻朝鲜日本援军声势浩大地开往东北。宋庆龄寓所内左联正在研究针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对策。
左联打算联合各方势力以文艺方式抗议日军的暴虐,以笔杆子作武器抗击敌人。
日本内部也危机四伏,东条英机愤怒地冲进大本营,怒斥大本营的人毫无作为,意图借奉天事件动员上下,扩大战争。
学生在游行,南京在请愿,各行各业的人士以各自的方式发起运动。教育部长陈布雷向蒋介石报告学生游行状况和对当下事件的看法,并提议拉张学良作替罪羊,可是蒋介石自有定夺。此时宋美龄和宋庆龄来到府邸找到蒋介石,劝蒋介石积极抗日,他没有听进去。
毛泽东在发表演说,解读了日本的野心,号召众人积极抗日,众人义愤填膺。与此同时各方势力都在行动。
一干奉天事件的发起者们正在为胜利把酒言欢,接到天皇对行动的批准更是兴奋得一发不可收拾。
得到部下投降消息的张学良在靶场发泄怒火,李天白找到了张学良,怒斥他的不作为,将奉天拱手让人,张学良满腔怒火却无奈至极,因为这是蒋介石的直接命令,中华民国的命令。
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找到张学良,对他的身体健康表示担忧。饭桌上张学良直言自己判断错误,感慨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本庄繁来到大帅府,准备接管大帅府,张作霖的五姨太愤慨不已而又无可奈何。本庄繁坐上张作霖曾坐过的位置,侵占了原主人所有的财物,得意的心情溢于言表。
又一次国联会召开,日本代表恶人先告状,中国代表与其唇枪舌剑地战斗,西方各国明知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是日本,但最终还是决定不予干涉中日战争,放任日本为所欲为。
在日中国留学生池步洲虽身在日本,却心系祖国,面对日本人侮辱祖国生气至极,还与酒馆的日本人打了一架,并打算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参与抗日,他的女朋友也坚决支持他,愿意跟随其回到中国。
日本军部与日本政府的矛盾开始崭露头角,日本军人无视内阁命令,为入侵哈尔滨找出莫须有的理由,随时准备进攻,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不已。
在二十八年前的日俄战争的失败阴影下,斯大林决定继续隐忍日本的所作所为,首先在苏联红军内部进行大清洗。日军又在哈尔滨制造事端,促使日本侨民涌向领事馆避难,关东军司令部以此为由准备出兵哈尔滨“救援”日本侨民,日本陆军省担心国际舆论对日本不利而回绝其出兵要求。但是关东军司令部对上面的命令不予理会,一意孤行,还想拉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入伙。
一望无垠的雪原之上,张海鹏打猎正欢,镇上来的算命先生勾起了他的兴致,算命的卜出他即将有升官之运。回到官邸后,果真有“升官之事”,关东军提出优厚的条件请他出山。在日军的威逼利诱和部下的怂恿之下,见风使舵的张海鹏投了敌,黑龙江省委主席万国滨只得请示张学良。
张学良面对国家丢失的大好河山,面对成为亡国奴的千万国人,心中积郁成疾,借鸦片消愁,接到张海鹏独立投敌的消息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一阵冷静之后,张学良想出了对策,打算对张海鹏软硬兼施。
张海鹏可不是傻子,对张学良的来信不屑一顾,还思索着进攻黑龙江的事宜。关东军搜集到了即将升任黑龙江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的详细资料,在大本营的眼皮子底下悄悄行动。
接到命令的马占山火速赶往黑龙江,飞驰的火车上危机四伏,潜伏着的日本特务蠢蠢欲动。下手的时刻到了,特务在火车上大肆杀戮,伪装成平民的马占山逃过一劫。马占山安全抵达黑龙江肇东,宣誓就职,对张海鹏发出了挑战书,张海鹏被气到吐血。毛泽东又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提出用实际行动支持一切抗日力量。
本属英国管理和获利的北宁铁路被日军强行征用,波及英国切身利益,这次国联会上英国站在了中国的一边,会议决定设立锦州为军事缓冲区,终于在这次会场战斗中,中方获得一次小捷。
中共中央军委又派出赵一曼参与杨靖宇领导的总工会工作。
杨靖宇提议拉起各路零散力量集中抗日,于是形成了南满杨靖宇,北满赵尚志两杆大旗的局面,各路人士纷纷响应,各种各样的组织参与抗日活动。丘吉尔相当有远见地认识到日本必然会在中国大地上摔跟斗。
石原莞尔视察着缴获的东北军飞机,还不时照相,一副得意的样子。恣意妄为的日军又想打擦边球,对锦州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空袭轰炸,先碰一碰英美的蛋糕,以此试探国联的底线。
对于日本的试探,极大地触及了英美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的忍耐快到极限,国联不能再坐视不管了,将对满洲事件展开调查,开始对日本施压,展开制裁行动。
当蒋介石还在为国联的裁定沾沾自喜时,宋庆龄却清楚的认识到国联远水救不了近火,国联不可能真正为中国人民谋求正义和公道,便对蒋介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蒋介石却自以为在国联的压力下,日本会有所收敛,对其不以为然,继续静观其变。而另一方面,中共却在派人四处拉拢抗日队伍,积极准备抗日。
关东军为了巩固对满洲的统治,准备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上台。他们盯上了四处流亡的溥仪,土肥原贤二厚着脸皮找到溥仪,极尽花言巧语,希望溥仪担任关东军在满洲的傀儡领导人。这是个极大的诱惑,溥仪的心中泛起了涟漪。蒋介石也看出了溥仪在博弈之中的巨大作用,也派人拉拢溥仪。
板垣征四郎找到张学良,以归还张学良的家产财物表达本庄繁的诚意,传递给他“友好”的讯息,日军方面甚至直接向张学良表明了建立傀儡政权的方针,还希望他与日本方面合作,张学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在日本和国民党之间摇摆不定的溥仪难以抉择,他的顾问劝他借日本之力恢复满清昔日荣耀。关东军意识到把溥仪争取到手是当务之急,于是派出间谍川岛芳子加速拉拢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