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血战中,段德午曾说卫大河用的是游击战的打法,当时卫大河还不承认是跟着高晓山学的,但后来想想,确实跟高晓山学了不少,永济之战少不了游击的功劳。
高晓山却认为,卫大河在永济中并没发挥游击的精髓,游击战应该充分发动群众,而不是在永济死守,将永济变成一座孤城,血战不是值得骄傲的事,而是灿烈,卫大河听到这话非常生气,整个二战区都没人说卫大河一个不字,到了高晓山这儿,这场仗打得反倒不对了,其实他心里很不舒服,谁也不想死那么多人。
卫大河问高晓山,段德午和赛翼德是不是共产党,高晓山老实回答,曾动员过段德午,但段德午拒绝了,说不能对不起卫大河,赛翼德确实加入了共产党,高晓山希望通过影响赛翼德而影响卫大河,他希望拉卫大河加入共产党。
卫大河单独找王三喜谈话,确定了是王三喜拉赛翼德进的共产党,卫大河一想起赛翼德就觉得心疼,现在他嘴上说反对共产党,其实心里已经没多少成见了,卫大河叮嘱王三喜让手底下的人安分些,千万别让叶贤之抓到把柄,以前他是团长,出了事可以内部解决,现在是司令,出了事肯定会闹到前指,那时他就护不住兄弟了。
吕梁的皇协军旅长庞锡山被调到运城来,庞锡山在吕梁与共产党作战了一年多,对付游击队很有经验,杵村久藏让姜怀柱把据点布防都交给庞锡山,姜怀柱的兵力主要负责运城警戒以及运输物资。
高晓山发动群众组建民兵,为百姓争取利益,影响到了各村镇那些大户的利益,大户们自然不愿意,大户的代表老马找上了叶贤之,叶贤之认为共产党可以发动群众,他也可以,于是煽动大户们闹事,但不能在明面上闹,不然他保不住大户。
二团和三团换防到张庄魁庄,他们对这里军民一家亲的景象很不适应,对儿童、民兵岗哨也不接受,刚一到就撤了当地的民兵团,对百姓们也没好脸色,翠姑觉得很委屈,陕军说走就走,川军晋军说来就来,一点也不念情。
高晓山开导翠姑,部队换防是常有的事情,卫大河能把他留在这边帮助川军和晋军,就是帮了他的大忙,他相信他们能改变陕军的思想,就一定能改变川军和晋军的思想,让这两个团也积极加入到打鬼子的阵营中,翠姑不怕麻烦,就怕来的兵不打鬼子,只要能打鬼子,她愿意受些委屈,帮助高晓山改变川军晋军。
吕梁的皇协军即将进山扫荡,姜雅真把这个情报传递给付洋,付洋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高晓山这里,高晓山这边做着准备,又通知了卫大河,卫大河有些吃惊,没想到共产党在运城也能安插进人。
叶贤之让一个村里的小流氓马二哈在粮仓放一把火,没想到马二哈将所有粮食全部烧光了,叶贤之非常生气,粮食全烧了,他们自己可也没得吃了,马二哈觉得叶贤之生气是想用这种方法打发他,便威胁叶贤之给他些钱花花,叶贤之拿出几块铜板扔在地上,马二哈慌忙去捡钱,叶贤之背后开枪直接杀了对方。
叶贤之恶人先告状,向邱元谷汇报了军粮被烧之事,邱元谷再将事情放大,便成了游击纵队有内奸,恶意烧毁军粮,作为军需官的刘不准则成了怀疑对象,前指的命令很快就下来了,命令三天之内彻查内奸,刘不准是卫大河家的管家,为了避嫌卫大河将此事全权交给叶贤之查办。
杵村久藏收到游击纵队粮草被烧的情报,立刻下令封锁山区,游击纵队没了粮食,势必需要外出补充,务必在此之前完成山区的封锁。
叶贤之找马二哈的同伙挨个查问,确定没人知道是他让马二哈放火的,便找了个替死鬼去发现马二哈的尸体,又对替死鬼用了酷刑,逼迫对方认罪。
叶贤之在游击纵队的会议上宣布了案件经过,马二哈是财主老马的儿子,因对游击队减租减息等政策不满,产生了报复心理,还多次在公众面前扬言,要炸毁游击纵队司令部,马二哈得知游击队抢了日本人的军需粮食,便纠结了几个要好的兄弟去烧毁粮仓,因两个军需兵欠了马二哈的赌资,所以他们便配合了马二哈的行动,事后,马二哈和黄癞子因分赃不均,黄癞子杀死了马二哈,而黄癞子已经被酷刑折磨死。
整件事看起来就像是个别群众对游击队不满的报复,但高晓山查到,马二哈有吸食大烟,很可能被人利用,而黄癞子只是个小地痞而已,就算从仓库拿出了手枪,也不一定会用,但这些都只是猜测,没有实质证据,在叶贤之巧舌如簧的狡辩下,卫大河按照叶贤之的说法签字上报了前指。
杵村久藏让皇协军封锁赵家峪,让菊池带兵攻打张庄,高校长昨晚去了凉水河没有回来,徐培宗便致电司令部,请求支援,翠姑爹找到徐培宗问他们做什么,徐培宗让他们按照之前卫大河在时候的安排走,翠姑爹便带着救国会和妇救会去转移百姓。
日军攻占了张庄外围的山口,就不再进攻了,而是在原地修建作战工事,徐培宗不明白日军搞什么鬼,便汇报到了司令部,高晓山认为,日军的目的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张庄和赵家峪形成合围之势,挤压游击纵队,二是对游击纵队实行封锁,想要饿死困死队伍,高晓山建议,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有备无患。
日军在山口不进不退的,看上去是要搞封锁了,但谁也不知道日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前指发放的补给和新兵源刚刚出发,接到这个情报后也只能撤回来,游击纵队现在是被困在山里了。
杵村久藏单独找姜雅真谈话,想知道邱元谷对封锁游击队是什么看法,姜雅真称自己对军事不了解,所以无法推测出邱元谷的看法,杵村久藏认为,游击纵队虽然是国军,但已经被共产党深深渗透,如果彻底消灭游击纵队,想必邱元谷是很乐意看到的,因此杵村久藏打算放开赵家峪的山口,让邱元谷接游击纵队回去,并签订共同剿共协议。
游击纵队缺少粮食,卫大河和高晓山提出口粮减半,官兵同灶,这个提议遭到其他人的反对,范成章和徐培宗反对最为强烈,他们之前一直补给跟不上,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些了,又要饿肚子,谁也不能接受,叶贤之和李汉桥两个捣乱的,更是不能吃任何苦,还暗中怂恿徐培宗和范成章,回去之后跟下面人透透气,让大家闹起来。
范成章的人听说口粮减半,纷纷去找高晓山理论,徐培宗的人脾气更暴躁,直接去找高晓山打了起来,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官,不能和一般的老百姓一样,不管干啥都不能饿肚子,让他们饿肚子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甚至还扬言要散伙不打仗了。
卫大河去张庄找高晓山,村子里空荡荡的,卫大河到翠姑家里,才发现好几个民兵脸上都带着伤,高晓山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翠姑非常生气地骂卫大河,若不是高晓山拦着,可能她就要动手了。
高晓山支走了其他人,和卫大河单独聊,高晓山觉得他和士兵受伤了不要紧,关键是不少百姓也被误伤,百姓的心伤了才是最重要的,这件事表面看是官兵不满口粮减半,但实际是部队缺少敌后抗战的信心,卫大河打算明天找范成章和徐培宗开个会,解决下思想上的问题,高晓山称赞他成熟了,学会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了。
夜里卫大河去找了范成章和徐培宗,敲山震虎吓唬了两人一顿,毕竟高晓山是前指派来的人,不管命令愿不愿意接受,不能动手打人,打了高晓山就相当于打了前指的脸,如果被告状到前指,二人一定没好下场,显然叶贤之和李汉桥是把他们当枪使了。
卫大河的话把二人吓得不轻,他们原本以为按照叶贤之的意思,去闹一闹,壮壮声势就没事了,完全没想那么长远,卫大河称原本是要上报前指的,但高晓山不让,卫大河觉得事情也不能不了了之,毕竟伤了百姓和官兵的心,卫大河提出让二人亲自去找高晓山当众道歉,或者各自抽调一个连长去张庄,他当众打军棍,以消百姓心中的怒火,范成章和徐培宗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邱元谷向魏玺铭汇报,日军对游击纵队的目的是全面封锁,如果效果不佳会长期封锁,邱元谷提议,趁着日军的封锁未稳定,尽快拿下赵家峪,解救游击纵队出来,否则如果游击纵队被封锁超过三个月,必定面临全面溃散,魏玺铭担心赵家峪的地势复杂,会遭到日军埋伏,但邱元谷信誓旦旦,还打算调中央军前去帮忙,还打包票愿意承担一切责任,魏玺铭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杵村久藏认为姜雅真曾在凉水河司令部住过,以她更加熟悉地形为由,派她和黄金山一起带侦察队去赵家峪山头巡查,姜雅真站在赵家峪最高的山顶山,双手抱胸站了很久,卫大河在山头这边用望远镜看到,总觉得姜雅真是想告诉他什么消息,但是又不理解什么意思。
卫大河回到凉水河之后,收到了前指撤退的命令,命令中说让游击纵队把赵家峪的鬼子引进山里,然后趁机突围出去,中央军会负责接应游击纵队,卫大河结合之前姜雅真的动作,猜出姜雅真的意思是让他们不要撤退。
卫大河本身也不愿意撤退,但他现在是司令,前指的命令不能不听,卫大河便找李汉桥和叶贤之说了自己的计划,让二人先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撤离,至于撤离时间还要看鬼子的,他们什么时候把鬼子引进来了,就什么时候撤。
卫大河又去找了高晓山,探明高晓山也不愿意撤退,毕竟这个根据地经营了一年多,有着大家的心血,就这么撤了这一年多就等于白来了,卫大河让高晓山向前指打报告说不撤退,再学着叶贤之的样子,煽动下面人闹事反对,高晓山不愿意干这种事,不过卫大河拿捏到了他的要害,为了保住游击队,他也豁出去了。
高晓山集合了八路军,宣布了前指撤退的命令,并表明他不愿意撤退,不愿意扔下当地百姓不管,因遇到一点挫折就当逃兵的意愿,高晓山的话大大激起了八路军的抗日情绪,虽然只有一个排,但大家拒绝撤退的呼声非常高,卫大河和徐培宗、范成章在一旁看着,也吓了一跳。
卫大河拉着高晓山去屋里谈,几个人轮番做工作,希望高晓山接受命令撤退回去,但高晓山软硬不吃,还表明即便国军撤退,他也会带着一个排的八路继续留下来,卫大河作出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子将高晓山训斥了一顿,高晓山平时不发火,这次脾气突然非常大,称如果卫大河不向前指发命令,他就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向前指深情,撤销游击队撤退的命令,卫大河在徐、范二人面前表现的非常为难,他根本压不住高晓山,徐、范二人也只能同意卫大河发电报,只求前指能拒绝请求。
高晓山的电报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利弊,一是游击队在根据地一年以来,给鬼子造成很大困扰,鬼子召集大军封锁,说明根据地非常重要;二是根据地已现规模,群众抗日热情非常高昂,不应轻易放弃;三是广大官兵战斗力明显提高,对坚持敌后作战又坚定的决心,在群众的帮助下,足以粉碎日军的阴谋,因此游击纵队请求继续留在根据地。
高晓山的电报落款是卫大河,魏玺铭收到电报后,对卫大河赞不绝口,抗战以来遇到了太多推诿借口,令他觉得心都凉了,卫大河的这封电报让他看到了希望,热血又重新燃起来了。
前指允许游击纵队留下的命令发到了凉水河,叶贤之和李汉桥异常吃惊,高晓山解释是他用卫大河的名义发的电报,叶贤之奈何不了高晓山,便给卫大河扣上了通共的帽子,卫大河之能说电报是他发的,就是不想撤退,卫大河态度一强硬,别人也没办法了。
卫大河召集部下开会,说明拒绝撤退的原因,是收到情报说鬼子会在他们撤退时打歼灭战,因此坚决不能撤退,卫大河以司令之命下令一团和司令部首先开始口粮减半,至于二团三团相信他们不会不执行命令,但如果他们是想撤退,卫大河也不拦着,但是一团不走,他们也确实不敢撤退,卫大河希望他们私下做好底下人的工作,不能再出现上次的事情,他们这次留下要为打持久战做准备。
日军想要在游击队回程路上打歼灭战的企图破灭之后,杵村久藏非常愤怒,将这一切归咎于邱元谷没有通知他,卫大河是现任游击纵队司令,他认为只有卫大河才是他的绊脚石,于是决定对游击队根据地全面扫荡,务必杀了卫大河。
日军
范成章找徐培宗探讨卫大河如今的变化,他觉得以前卫大河傻乎乎地很憨厚,可如今变得心眼多了,今天说是跟他们商量,但事实就是让他们执行命令,不能违抗,徐培宗看的很透彻,卫大河的心眼绝不比叶贤之的少,他叮嘱范成章,以后只要叶贤之没出头的事,他俩绝对不能多嘴当出头鸟。
高晓山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了卫大河,他们接下来要面对日军的封锁和围剿,大家的思想和觉悟非常重要,卫大河收下了这本书,打算仔细看看共产党的思想。
晚上,高晓山和卫大河睡在一个炕头,卫大河问他这样算不算加入共产党了,高晓山解释加入共产党需要仪式、宣誓等,最重要的是忠诚,高晓山觉得卫大河想加入共产党,其实是为了控制王三喜,为了控制他原来的部队,卫大河解释自从永济之后,他就再也没这种心思了,但高晓山不怎么相信,卫大河一恼火也不想听高晓山说共产党的事儿了。
日军大举扫荡,凉水河、张庄、魁庄等齐头并进,同时进攻,高晓山早早就在村庄前安排了两道防线,鬼子到达村里至少需要两个小时,这个时间足够带百姓撤退,王三喜在掩护百姓撤退时,李汉桥和叶贤之也要跟百姓一起撤退,王三喜却以百姓为重,先安置了百姓,叶贤之担心再等下去鬼子就进村了,便和李汉桥一起去了上次避难的村子。
杨排长在一道防线阻击敌人,川军在二道防线阻击,面对比自己多出数十倍的鬼子,川军怂了,还没开打就直接撤退,杨排长在转移伏击点时,得知川军撤退,而百姓还没撤退完毕,杨排长只能分散自己仅有的人手顶上二道防线。
民兵找到范成章,告知二道防线的川军全部跑了,只有杨排长带着一个班守在那里,民兵求范成章赶紧去救救杨排长,范成章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但范成章坚持要去营救。
杨排长的人全部牺牲,只剩下杨排长一个,杨排长也被炸成重伤,他艰难地将手榴弹抓在手里,等鬼子登上山顶,他引爆了手榴弹,和登上山的鬼子同归于尽,山下的鬼子正准备冲上去,范成章带着人赶来支援,突然来的援军令鬼子措手不及,鬼子只好撤退,范成章找到了杨排长的尸体,痛哭不已,因为自己人的失职,导致杨排长阵亡,范成章非常愧疚。
部队和百姓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卫大河找出了那两个临阵脱逃的连长和营长,范成章虽然心有不舍,但他这边确实理亏,范成章同意军法处置,按照军法临阵脱逃是要枪毙的,高晓山希望卫大河放过二人,临阵脱逃的军长师长不在少数,但没几个被严惩的,眼下他们需要在山里进行持久战,不少士兵心里都有情绪,必须将这个疙瘩解开才行,单靠执行纪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晓山提出尽快开始部队整训,让每一个士兵都像永济血战时的士兵一样。
杨排长等十二个人全部阵亡,杀死装备精良的鬼子三十余人,此事在整个游击队内的影响都非常震撼,尤其是平日常常躲在后面的徐培宗和范成章,二人先后下令,从今以后,团里若再有临阵脱逃的士兵,不需要经过卫大河,他们直接枪毙,他们以后再也不要窝囊的躲起来了,一定要冲锋在前线。
魏玺铭下令中条山所有前线大部队进行局部反击,务必逼迫日军停止对游击队的扫荡,魏玺铭将此电报发给姜雅真,让他提醒日军切勿上当,姜雅真破译电文之后,便将原文烧毁,跟杵村久藏汇报的是重庆主战派对中条山不满,因此中条山近期会有一定的反击,并未提到与游击纵队有关。
菊池带部队在山里扫荡三天了,连游击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只和小部分游击队发生零星战斗,菊池推断游击队应该是化整为零了,他们也应该化整为零,小部队分散扫荡,并让庞锡山的人化妆成当地百姓,迷惑游击队。
负责扫荡的一个日军队长滨崎带一小部分兵力扫荡,他抓了一个老百姓带路,找到了叶贤之和李汉桥藏身的村庄,夜里,日军悄悄摸进村口,秘密杀死了村口的警卫兵,警卫兵临死前开枪示警,令刚刚入睡的李汉桥慌乱地跑出来找卫兵求救,叶贤之让部下引开鬼子,他自己一个人逃走,没想到还是被鬼子抓了。
滨崎了解到叶贤之的身份之后,立刻让吉田连夜将人送回运城,杵村久藏让吉田将人秘密关押,绝不能让姜雅真知道。
杵村久藏去审讯叶贤之,杵村久藏一句话没说,只用毒辣的眼神与叶贤之对望,叶贤之刚开始还保持着平日的从容,但被杵村久藏看的心里越来越没底,越来越害怕,甚至脑门上大汗淋漓,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叶贤之还是妥协了。
叶贤之的手下向日军交代,高晓山卫大河在战斗开始前,都在张庄,现在不知道藏到哪里了,不过老百姓都分散藏在西沟、神仙岭、黄龙谷等地,一共四个连守卫,其他的负责骚扰日军,滨崎提出作战方案,先包围黄龙谷的百姓,但不攻打,吸引卫大河出现。
卫大河收到情报,鬼子兵力分散成小队进行扫荡,且各小队之间相互支援,现在有一队鬼子往黄龙谷方向去了,卫大河认为鬼子的兵力既然分散了,暂设在凉水河的鬼子司令部人应该不多,便决定先打凉水河。
菊池在黄龙谷设下了包围圈,他们本以为卫大河一定会去黄龙谷营救百姓,没想到卫大河竟然先来攻打凉水河来,王三喜率部在卫大河赶到之前,就已经消灭了鬼子,滨崎带着负伤的吉田匆匆撤离。
卫大河和王三喜汇合之后,才知道李汉桥和叶贤之是单独行动的,卫大河让王三喜赶紧派人找,这两个人是前指派下来的,弄丢了就事儿大了,高晓山认为百姓的藏身地点都是他们精心挑选的,按理说鬼子不该知道的那么精确,应该是有人故意泄露,高晓山叮嘱王三喜留意这方面。
中条山大军突然反击,日军应对不暇,凉水河司令部又遭到突袭,杵村久藏非常愤怒,他从东北到山西,从没打过败仗,但在卫大河这里却屡屡受挫,杵村久藏对卫大河非常感兴趣。杵村久藏向姜雅真感谢提供情报,他们及时在中条山布防,才没有损失严重,对于游击队他们也会继续扫荡,姜雅真离开之后,杵村久藏却下令让扫荡的菊池尽快撤回来,去增援前线主力,只留少许兵力和皇协军继续封锁,并把叶贤之放回去。
日军撤退,卫大河带部队回到凉水河,叶贤之也回来了,看上去非常狼狈,神色慌张,他声称自己被两个村民救了,否则就要出事了,叶贤之指责卫大河这次的仗打得太没章法了,临时出逃搞得太狼狈,卫大河应付着叶贤之的话,但总觉得叶贤之有点不对劲。
高晓山的一个排只剩下十几个人了,卫大河担心他留在张庄不安全,建议高晓山搬到凉水河跟他一起,高晓山却神神秘秘地说不需要,虽然现在他只有十几个人,但不到天黑就能满员。
高晓山在村里公开招兵,向大家宣布了参加八路军的条件,爱国、抗日、能吃苦、能卖命、能为队伍牺牲,百姓们纷纷积极报名,卫大河提醒徐培宗,这些都是山西兵,都是徐培宗的老乡,徐培宗心领神会,也开始公开招兵,国军的招兵条件非常优厚,不仅有钱拿,还能吃好饭,但百姓们还是选择了八路,高晓山的报名处人满为患,徐培宗这里却连一个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