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琳为钢厂职工开办了一次钢厂为主题的摄影展览会,这次展览会也是帮助曾燕来安抚职工情绪,体现人文关怀,展览会开展的这一天,庄琳一直在等曾燕来的到来,结果曾燕来因为临时有事给耽误了,渤海市引进来一批高学历人才,曾燕来第一次和他们见面就感慨道,没想到他们都这么年轻。
在座谈会上,这些年轻的专家们为曾燕来带来一个崭新的理念,智慧城市,这个名字让曾燕来眼前一亮,他们解释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将城市数据都统计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实现智能生活。听完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发言,曾燕来不禁感慨,这个智慧城市一旦启动的话,渤海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庄琳的展览会即将关门的时候,曾燕来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庄琳本来因为他的言而无信憋了一肚子的火,结果看到曾燕来手上拿的那张纸后,庄琳心里的火顿时没有了,那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曾燕来去申请的结婚登记表,曾燕俩希望庄琳不要再离开自己了,他做好了和庄琳结婚的准备。
邓耀北料定廖望他们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果然过了几天,廖望就带着杜莎莎再次来到大洋集团,廖望提出和对方联合开发这块地的建议,为了表示诚意,自己重新做了一份合同。就在邓耀北看合同之机,廖望假装接了一个电话去参加会议,留下杜莎莎全权代理此事。
邓耀北认为这份规划对瀚海非常完美,但对大洋集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现在曾书记的思路并不是兴建港城新区,而是拓展港口的作用,如果这个方案通过,大洋集团就要启动更多的资金,配合港口的建设,所以不能接受这个方案。最后,邓耀北要杜莎莎转告一句话给廖望,做人要厚道,别偷鸡不成蚀把米。虽然廖望想在邓耀北身上用美人计,但是邓耀北根本不吃他那一套,不过邓耀北倒是看上了杜莎莎的工作能力,他想着要把杜莎莎挖到他们大洋集团来。
庄琳做了好吃的给曾雁来吃,曾雁来觉得非常幸福,但庄琳觉得自己却不幸福,每天就是做些拖地之类的家务活,活得一点都不充实,而且这里连朋友也没有,因此,庄琳想出去工作,让生活充实起来,她想让曾雁来帮自己打打招呼,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曾雁来面露难色,觉得自己作为市委书记,不能帮这个忙。庄琳很不高兴,知道对方就会这么说。曾雁来说了半天好话,才让庄琳转怒为喜,理解了对方的难处。
邵海翁请金海东喝茶,直言自己很喜欢对方稳健的工作作风,并询问对方有什么烦心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金海东大叹一声,还是家底空。邵海翁专门把话题引到说到地方债,并询问目前渤海的未来走向。金海东告诉他,目前渤海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置换港口,和钢厂的富裕土地搞新区开发,第二,是扩大港口的规模,用深水码头拉动渤海的经济,成为新的经济龙头。无论哪个方案,他都希望得到企业界的支持。邵海翁郑重地表示,自己一定大力支持政府的决定,他准备下礼拜开个企业界的会议,讨论此事,并请金海东有空参加。
大洋的魏子林给杜莎莎打来电话,约她在咖啡厅见面。魏子林跟她开门见山,目前大洋的法务部因急剧扩张,急需人才。
渤海市政府对于水环境治理“地方标准”进行会议讨论,最终对大力度坚决治理水污染达成了共识。魏子林绕了半天弯,终于直奔话题,提出大洋想请杜莎莎去法务部门工作,也表达了邓耀北对她的欣赏。杜莎莎听后,面无表情不置可否。然后,魏子林向那天汽车追尾的事情向对方道歉,承认自己那天态度不好,并送对方鲜花表示歉意。杜莎莎收下了花,但买了单,双方扯平。
葛净向吕铮介绍循环经济,并以宁州为例,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循环经济给城市带来的巨大好处,不仅能减轻城市污染,而且也能带来可观的效益。吕铮听后非常感兴趣,他提出想去循环经济产业园参观。在葛净的安排下,曾雁来带人在宁州考察参观循环经济产业园,参加完毕,曾雁来感慨万千,他想把循环经济产业园纳入环境治理平台,这个想法和其他市委领导不谋而合。
落魄的胡杰来到一家网吧,跟女朋友张艳打字聊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网络高手毛头立刻通过网络定位发现了胡杰的位置,并告知了豪叔。与此同时,公安局的佟彪也发现了胡杰的去向。两方的人马同时出发去了河北。佟彪他们晚来了一步,豪叔的手下先找到了胡杰,但狡猾胡杰还是跑了。
金海东如约来到企业家协会,他想请大家献计献策,给老百姓一个长久发展的渤海。邵海翁代表大家表态,不管市政府选择哪个方案,企业界都会全力支持金海东的工作。金海东纠正他,不是支持自己,是支持市政府。
廖望对杜莎莎的工作进展很失望。杜莎莎明确地告诉廖望,自己已经和大洋谈了多次,她认为没有拿到这块地的可能性。廖望觉得对方说这句话为时尚早,自己势在必得。随后,她隐晦地跟杜莎莎说,邓耀北是个男人,她应该想一个非常规的手段。杜莎莎立刻明白了廖望的意图,她骂了对方一句龌龊,便气愤地走了出去。
杜莎莎没经过预约,直接找到了邓耀北。正在开会的邓耀北见对方来势汹汹,马上散会。杜莎莎面无表情地告诉邓耀北,自己辞职了,廖望让她拿下那块地,给她二十万。杜莎莎其实非常介意上次邓耀北说给自己的那句话,偷鸡不成蚀把米,为此,她一字一顿地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对方口中的那把米,然后夺门而出。看着杜莎莎的背影,邓耀北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把对方得罪了。
葛净费时费力,制定并写出了渤海市水污染排放地方标准。刘念军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是渤海环境治污的第一枪。葛净建议要向大家公布这个标准,广而告之,看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刘念军知道这个标准会引来争议,但葛净心无杂念,他认为只要本着为后代造福的初心,大胆地走,有市政府给他们撑腰呢。
葛净制定的这个地方环境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严苛,这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任长民认为这样是冒进,是好大喜功,他建议环境治理要循序渐进,否则会给财务带来巨大的负担。曾雁来以德国水处理为例,表达了环境治理的急迫性,如果现在再不下手,什么时候才能才能让湖水清澈见底,什么时候才能让老百姓喝上便宜干净的自来水。金海东听后,深有感触,他表示以前自己对综合治理芦潮河和南山湖还有保留意见,认为环境治理不是立竿见影,迫在眉睫的事情,但现在他也赞同曾雁来的建议。随后, 水务局,环保局也表态,环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还给渤海一个碧海蓝天。
文化产业园的老韩来找曾雁来诉苦,由于之前他一直跟邓耀北做港口,对于产业园的事情一直摸不着头脑。为了办各种手续,他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两个月过去了,营业执照还是办不下来,而且产业园的营业范围很复杂,对于很多的审批和办事流程,就连大厅的办事员也搞不清楚,需要的材料一会一变。曾雁来弄清楚对方来意后,让老韩不要着急,明天把资料准备齐全,让吕铮亲自陪他去一趟政务大厅,如有问题直接给自己打电话。老韩听了,脸上的愁云顿消,连声感谢。
邓耀北直接上门找到杜莎莎,告诉她有三个选择,第一,对方可以收下一张二十万的卡,然后他们互不相欠,第二,两人约好吃饭,握手言和,第三,来自己公司上班,职位和待遇对方定。杜莎莎看了对方良久,从嘴里蹦出了答案: 就当他们从来没有认识过。邓耀北霸道回应,这个答案没有出现在自己的选择范围,今天如果没有答案,自己是不会走的。
杜莎莎没有做出答复,邓耀北一直不走,连保安都惊动了。保安问他为什么不走,邓耀北神秘地回答,因为爱情。杜莎莎终于还是心软,同意了与邓耀北吃饭。饭前,邓耀北向她表示了诚挚的道歉,因为之前他以为对方和廖望是一气的。邓耀北正式邀请杜莎莎进入大洋集团,但杜莎莎却不想刚出狼窝又进虎穴,因为她认为瀚海和大洋都触碰到了她个人的底线。邓耀北刚想告诉她理由,却因自己酒量不行,直接摔倒在地上,杜莎莎见状连忙叫服务员过来。
曾雁来让吕铮陪同老韩一起去了解情况。营业大厅办证流程繁琐复杂,工作人员没有耐心,老韩和吕铮只能离开。吕铮找到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询问,得知营业执照需要前置审批,经营范围内涉及到特殊行业的许可审批权仍然在各局委办,没有他们的许可,就不能给证。
曾雁来就办事效率的问题和金海东讨论,最后二人对简政放权达成了统一意见。随后,金海东召集工商局、税务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城建局等负责人一起开会,决定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利用大数据平台,共同建立起一个信息互通共享的智能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智慧政务,将政府,企业,社区,街道,甚至物业公司整合在一起,打通政府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
杜莎莎满面春风地来到邓耀北的办公室,她为前些日子让邓耀北喝倒道歉,邓耀北假装说他得了绝症,无法独立工作,但如果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每天陪在他身边鼓励,
从葛净哪来得知,循环经济产业园要投资五十个亿,曾雁来头都大了。不过好多公司听说治污工程启动后,都有投资的意向,连廖望都开始跃跃欲试,但他也知道,治污公司目前并没有资金到账,所以他对这个产业园的前景并不看好。
曾雁来派吕铮到葛净讨教锦囊妙计,来个蒋干盗书。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连十五亿都不用。核心技术公司,可以包括全部的产业链,甚至包括资金提供。他有个学生在上市公司,专门管治污资金这一块的,他的想法是把治污的整个产业链全部搬到渤海来。
邵海翁让廖望拿出这几年家底的三分之二投入到治污工程的公司里,现在他们做的是献金,早晚会有回报的。廖望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孤注一掷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保证他们的安全。曾雁来觉得葛净的方案非常好,第一,利用葛净的资源搭建平台,第二,要花钱,把产业规模做大,这样性价比就可以降低。
曾雁来请葛净喝茶,并向葛净表达了感激之情,并作出一个郑重承诺,只要渤海的水治理落地了,他就可以把兄弟城市的水治理工程介绍给他,到时,资金做推销员,负责为他招商。两人一言为定,葛净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决定在渤海扎根,在渤海建总部,做全产业链,以后成为渤海人。吕铮感慨,这是对企业和政府的双赢,曾雁来也觉得,只要环境治理好了,整个渤海的经济就盘活了。
葛净提出建议,和北大清华的相关人员合作,成立一个环境治理的研究分中心,抢占人才和技术高地。曾雁来非常兴奋,本来治污要花五十个亿,现在有可能一分钱也不用花就可以建立一个治污产业集群,还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葛净也非常赞同,他高兴地说,这就叫做把污染变成了资源。
经过充分讨论后,市委对合仙港建立深水港和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计划进行表决,金海东在表决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项目实施的话,必然会给渤海的经济带来长久的经济拉动效益,但是他不建议这个项目立即上马,首先因为资金问题,另外对于深水港的技术和管理都很薄弱。程书记,秦副市长都支持这个方案,而任长民提出反对意见。经过举手表决,同意和反对的势均力敌,曾雁来宣布散会。
曾雁来又到大洋集团来考察。曾雁来听完邓耀北的介绍后,突发灵感,他决定让渤海的领导班子组成一个政府考察团,到大港市的普朗港实地考察,回来后,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所闻所见写成一份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讨论决策,研究扩建合仙港的计划。邓耀北非常支持,他认为这样做既基于理性,也有经验。
大洋集团在普朗港负责接待,邓耀北亲自给大家介绍这个港口的发展,港区遍布智能型的情报系统,而且最大限度地简化了船舶的停靠手续和条件,目前,普朗港现在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针对任长民市长提出的问题,港口的建设对于大港的经济带动有哪些体现,邓耀北也举例作出了具体详细的回答。环保局长也提出了环保的问题,他询问大洋在发展中是否考虑到了环保这一块。邓耀北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犀利,他告诉大家,大洋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对于金海东提出的噪声问题,邓耀北也侃侃而谈,介绍了他们所做的工作。最后,邓耀北总结,可以借鉴普朗港的经验来发展合仙港,这样就可以一步到位。
通过对大港市普朗港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渤海市委再次召开常委扩大会,对建设深水港合国际航运中心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决定,渤海市与大洋集团,黄海造船厂合作,将合仙港升级为国际级深水港项目,报上级审批。此后,合仙港将以国际顶级深水港通江达海枢纽中心的新定位,为渤海经济发展发挥龙头作用。邵笑和黄厂长对于通江达海和深水港联动的问题,也来到合仙港亲自考察。
曾雁来到省里为治污平台要钱,张凤山书记对于把治污当成资源的提法非常赞同,但同时他有一丝疑虑,是否真的可行。为此,曾雁来给他做出保证,因为自己满脑子想的就是这件事一定能成。张凤山准备思考一下,过几天再给对方答复,但曾雁来等不及,他当下就要等到答案。等了半天,张凤山终于接待完客人了,他看了曾雁来手写的渤海治污的可行性报告后,他告诉曾雁来,自己已经联系好了治污方面的投资公司,让曾雁来赶紧去,因为对方老总四个小时后就要去机场了。曾雁来一听,立马来了精神,他抬腿就跑。
曾雁来见到了云投公司的朱总,对方给他介绍了本公司的发展情况,现在谈投资,时间太早。钟若明认为,尽管眼下治污平台最缺钱,但未来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治污产业绝对是朝阳产业,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市里,是下了决心要做大的,所以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众企业家也非常认可,自曾雁来再渤海走马上任以来,渤海确实焕然一新,他们对这个治污项目也非常感兴趣。
金海东认为钟若明做了一件大事,应该记一大功,但资金缺口很大,还得继续努力。亿本金融资金雄厚,曾雁来小心翼翼地提出对方能不能出资两个亿,但亿本方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小,他们直接提出五个亿,曾雁来喜出望外,立即成交,并替渤海市感谢他们。亿本认为,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这个项目都是特别好的项目,非常看好。
邵海翁接到了豪叔的电话,胡杰回到渤海了。邵海翁让他不惜成本,一定要找到胡杰。冉千帆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让邵笑密切注意邵海翁的动向,有任何情况,打电话告诉自己。另外,冉千帆担心胡杰做出不利邵笑的事情,如果有情况,一定要及时报警。胡杰准备和邵海翁亲自谈判,向他要一千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叔最终同意了胡杰的计划。
曾雁来从省里回来,喜忧参半,喜的是治污平台资金有了进展,忧的是张凤山书记的态度不明确。金海东为地方债的事情头疼,劝他把钢厂的宿舍区让给债权方去开发。曾雁来决定在三天之后做决定。因为三天内省城的投资公司可能会来签五个亿的意向书,只要一签下来,肯定能引来其他公司,这样就有了更大的周转空间。如果三天内搞不定怎么办,
邵海翁得到消息,第二天下午两点,胡杰要和他见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他不到,就把证据交给警方。豪叔决定做掉胡杰,不让对方再见到他。胡杰知道对方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如果邵海翁对他和三叔下手,一定要去找张艳,因为证据在她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