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要求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牵总头,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联合协作,旨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然而在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的19年间,并未使中国稻谷总产量显著提升,甚至曾出现显著滑落。2004年,包括“两优0293”在内的超级稻二期品种实验成功,超级稻亩产突破800公斤大关。与此同时,我国稻谷总产量已经下滑至17000万吨左右,直到2011年才重新回到20000万吨,达到1997年的水平。以单产论,1995年水稻平均亩产402公斤,2013年为447.8公斤,年均增幅仅为0.6%。到2012年,稻谷的“全国最大粮食作物”头衔,已经被玉米取代。超级稻公布的理论数字与实际收成之间巨大的差异,也是业界诟病超级稻的焦点。对此,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水稻分会理事邓国富指出,超级稻的高产数字是由科研人员将优良的品种栽种到优良的田块中,运用优良的方法培育,使其在优良的生态中生长而来,即“良田、良种、良态、良法”配套,缺一不可。
实际上,中国约有70%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占40%以上,加之农民无法拥有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际种植中根本种不出这样高的产量。超级稻要想获得超高产量,还需要大量化肥助力。常年致力于超级稻研究的邓国富指出,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超过50%,更多的是造成土壤污染。云无心认为,这就是“理想状态下的最高收成”和“普通情况下的平均收成”之间的差异。前者可以说不计成本,但对后者意义不大,“两者之间可能完全没有关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2013年7月召开的全国超级稻攻关会议上,农业部已经明确提出,要把超级稻小面积高产,转变成大面积均衡增产。“2015年将是超级稻的一个拐点。”丁克坚认为,最明显的标志来源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解读一号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量增长方式,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来”。“中国大豆已经失守了,几乎全被国外品种抢占了市场,水稻绝不能重蹈覆辙。”丁克坚说。
娱乐圈中被包养的女星数不胜数,包养男人的女星也数不胜数,但是很多女星被包养后还死 ...
讲到女性做爱至高潮算得上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因为男女之间的区别,男性在高潮时伴有 ...
近日,一美国19岁女孩在图书馆里面不管不顾公众场所,公然自慰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
昨天,院长写了一篇关于电影《大只佬》的原版解析。这部当年囊括23届金像奖多个奖项的 ...
据韩国媒体日刊体育报道,《RunningMan》改版,金钟国被裁,宋智孝也被节目组抛弃。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