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容:

2018年电影大全

歌手2

奥斯卡

春晚

陈立农陈立农

陈伟霆陈伟霆

吴宣仪吴宣仪

范丞丞范丞丞

首页 >影视大全 >电视剧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2012)

  • 主演:
  • 导演:陈晓卿
  • 地  区:大陆
  • 语言:汉语普通话
  • 类  型:生活 
  • 集数:7
  • 上映时间:2012-05-14

播出时间:2012-05-14

分集剧情

剧情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陈晓卿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该片于2012年5月14日在CCTV1《魅力记录》栏目首播。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陈晓卿向台里申请选题的时候,临时选了个名字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一度叫过“舌尖上的旅行”,最后剧组讨论才定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

任长箴受《慢食运动》中对美食学以及领域分类的启发,来划分了《舌尖上的中国》每一个分集。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以“记忆中的味道”呈现,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吃东西、去生活,食物都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最具有自然韵味的。

大框架确定之后,剧组在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座谈中,剧组得到了一本《中国烹饪大全》,里边罗列了和烹饪有关的所有素材,任长箴复印了书中很多关于“酱板鸭”“调味料”“湘西腊肉”具体的材料,后来还让三、四集的两位导演在网上各自买了一本,专门研究里面的“转化的灵感”和“时间的味道”。

前期准备

前期调研分三个部分文献考察、网络收集和最后的实地调研。任长箴还买来1995年至今的《国家地理》杂志,只要看到有吃的东西,就加上条以方便检索。任长箴和调研员龚瑜等人把这些资料按地域划分,汇集成表格。后来觉得还是麻烦,就把所有杂志全撕了,整整撕了两天,把杂志里有用的资料装进20多个活页夹子,每个夹子都是用省份来命名。

拍摄过程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定位于“高端美食类纪录片”,第一季只有7集,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镜头由中国70个不同地方采集而来。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一集都是由分集导演根据确立了的分集主题再去找寻符合主题的人物故事拍摄。当每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分集导演都需要经过3个阶段才会进行拍摄: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阶段,即分集导演看大量有关该主题的书、调查、并写文案;第二个阶段是“调研”阶段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摄;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地区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该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摄。

第一集是七集纪录片的重中之重,因而这一集安排了任长箴和程工二人共同担舌尖上的中国当编导。

在卓玛采松茸那段录制中,卓玛一个小时只能采集一颗松茸,或是更少,按照这个速度完成拍摄可能需要任长箴和她的队友半个月的时间。因为松茸稀少,所以不得不摆拍,于是,剧组就把挖好的松茸掩埋在土里,进行“摆拍”。如果是真挖出来的松茸,而镜头对焦没对好,“就把松茸埋回去再拍一遍”。

而至于片中“湖泊的馈赠”里出现的在湖北嘉鱼的职业挖藕人,事先,湖北咸宁电视台的编导陈玲已经帮剧组摸好了情况,但10月份,剧组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两个湖又小又不漂亮”,于是,剧组打听了一个私人的湖,而且“第二天有三百人一起下湖挖藕”,便临时换了拍摄地点。光三百人一起下湖的镜头,摄影师就拍了三天。因为在野外光照太强,拍摄的时间只能集中在上午九点之前和下午四点半之后。对于手里拿着摄像机的摄像师来说,在淤泥下拍摄完成工人挖藕的整个过程后,先要把摄像机递给摄影助理,然后两个挖藕人把摄影师腿边的烂泥铲掉,两个人再合力把摄影师拉出来,一个上午最多能拍三五个镜头。

幕后花絮

1、任长箴靠镜头来解析BBC的很多规律来运用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例如BBC讲人并不讲单个的人,而是讲人际关系中的人,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任长箴并不只讲卓玛,她讲卓玛和妈妈,也不只讲圣武和茂荣,讲圣武、茂荣和他们的妻子孩子的故事——当人物关系被一一呈现的时候,故事也就出来了。

2、据任长箴介绍,刚开始整个团队都觉得这个片子一定要用到航拍,结果意见到了陈晓卿那里被经费预算顶了回来。最后大家找到一群做飞机模型试验的清华大学,用带着垫着泡沫塑料、用牙签和瓶子盖绑着摄像头的模型,试验要拍的是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里的最后一个故事。遗憾的是这次“航拍”最终失败,周围的杨树和鸽子太多了,飞机也没办法制动,第二次试验借了两床被单,为了飞机回来能缓冲一下,几个人举着被单追飞机。

3、总监刘文坦承,纪录频道成立之初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未来如何在海外争夺国际传播的话语权。《舌尖上的中国》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成立,然后是央视一套改变收视为王的理念在次黄金时段开辟“魅力纪录”时段——用刘文的话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自身的内容和专业品质,还赶上了好时候。

作品评价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其次,它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