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三度复出的邓小平,应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邓小平登黄山》曝预告 再现“岁月风云”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万里之邀,携全家大部分成员来到黄山,展开一次“休养式出巡”。从7月11日抵达至7月16日离开,邓小平在黄山一共待了6天,在这期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话题贯穿于影片之中 。
1979年7月11日,再度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亲临黄山视察。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就中国改革开放和黄山开发建设作出了指示。“黄山谈话”,尤其是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论述,首开了我党历史上旅游理论的先河,是中国旅游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纲。
制片人严从华投拍《邓小平登黄山》的初衷一是“家乡情结”(黄山是严从华的家乡);二是那代人集体对邓小平的感恩。该片2012年立项,2014年7月10号确定整个剧本。
陈国星接到剧本后觉得“很不好拍”。因为从电影的角度看,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讲述的故事也不是现代主流观众感兴趣的。陈国星一直在想,邓小平以75岁高龄坚持要求登黄山,到底是为什么?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个理由并不是那么充分。后来想,这一切的动力源自于爱,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对陈国星来说,如何还原36年前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好主旋律电影和观众诉求的关系,是拍摄《邓小平登黄山》面临的两个困难。陈国星选择“用最大的勇气作定位”,“不拘泥在1979年的年代戏上”,而是用“现代”的时尚观念来看待“当年”的人物,使电影里的场景既保留了1979年的样貌,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拍摄中,陈国星在不影响整部片子大的诉求的基础下,着力把小平和家人的温馨以及和普通人的感情在有限空间里放进去。